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近在咫尺?武当山在湖北,峨眉在四川,你跟我近在咫尺,你当张三丰会飞?

张三丰和郭襄只有两面之缘,第一面“一见钟情”、第二面“百年孤独”。那一年,张三丰还不是名震天下的武当宗师;那一年,郭襄却是侠中之侠郭靖掌上的闪耀明珠;

一个籍籍无名,一个名扬四海。

那一年,张三丰年仅16岁,在少林寺当打工仔,青涩无邪;那一年,郭襄19岁,是誉满江湖的郭家二小姐,芳华绝世;一颗石子,一块美玉。

看似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在因缘际会之下,于那天下英雄集结的华山之巅相遇。话说那潇湘子在藏经阁偷了两本经书,觉远大师带着小张同志一路追上了华山。恰逢落花时节,华山之巅群雄际会,北侠郭靖、西狂杨过、老顽童周伯通,连一向离经叛道的东邪黄药师也在场。

我们的小张同志,哪里见过这等大场面!傻傻呆呆的站在觉远大师身旁,凝视着这一众“传说级人物”笑的合不拢嘴。杨过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蔼的说道:“小伙子,我看你骨骼惊奇,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小张同志乐开了花,他静静的望着杨过的脸,试图记下他的面容,那是一张无比俊美的脸,面若冠玉,棱角分明,忧郁的目光中渗出些许的狂傲与不逊,时而温暖,时而冰冷,时而陈净优雅,时而热烈奔狂,犹如一个独立的世界,有冷有暖,美好的不真实。

当时的小张同志还不知道,就是这个叫做杨过的帅哥,让他嫉妒了整整一百年。

该来的情,总是要来,躲也躲不掉。小张同志不慎弄伤了头,郭二小姐拿出手帕细心的为他包扎,那一刻,二人四目相对,一瞬间,顽皮的佛祖将情关卡在了小张同志的心坎里。

在小张同志的心中,郭襄的一颦一笑,可以舞动繁星的烂漫,亦可以闪耀明月的光芒,之后,郭二小姐又送给小张同志两个铜狮子作为见面礼,可把小张同志乐坏了,长这么大还没人送他礼物。

从此,郭襄成为了张三丰的一眼万年,从此,郭襄的容颜化为一轮圆月,任凭时光流逝,任凭生老病死,在张三丰的心中始终千里澄澈,静若琉璃。雨果先生说过: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郭襄爱杨过,为了寻找他的足迹,不惜只身跨越千山万水;张三丰爱郭襄,为了守护她的温存,不惜面对百年孤独。

这两个任性的家伙,倔强的让人心疼。当小张同志得知郭二小姐的心属于杨过时,不知是何感受,羡慕?嫉妒?自惭形秽?我想都不是。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吧,无可奈何这四个字说来轻松,可细细品咂,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痛苦,那是一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的痛苦。

“既然你已经心有所属,我又何必去打扰你…况且你我的身份天差地别,但我会默默的守护着你。我认为张三丰就是这么想的,不要问我为什么认为,经历过的人都懂嘛。

少林寺一别,是小张同志与郭二小姐的第二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当时少林寺众僧侣正在追捕小张同志,(前因后果就不讲了)走投无路的小张同志含着眼泪问郭二小姐:“你到那里去?我又到那里去?”

郭二小姐说她要去浪迹天涯,说罢,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手镯送给了小张同志,嘱咐他拿着手镯去投奔郭靖和黄蓉,又叮嘱了一些体贴的话,便转身离去。

小张同志拿着手镯,望着郭二小姐的背影泣不成声,张三丰自幼便是孤儿,这世间上,除了圆寂的觉远大师,怕是只有郭襄对自己最好了,从那时起,张三丰便暗暗发誓,要守护默默的守护郭襄一辈子。

从此,小张同志再不是那个自卑懦弱的少林寺打工仔,而是“侠”,励志要名震天下的大侠!他要郭襄听到他的名字,他要超越杨过,他要扫除一切与郭襄为敌的人。

张三丰的成名绝技并不是太极拳,而是“罗汉拳”,青年时期的张三丰靠着这一套罗汉拳打遍武林!

罗汉拳很强吗?少林寺的基本拳法而已。为什么张三丰的罗汉拳那么强?还记得郭襄送给张三丰的两尊铜罗汉吗?懂了没?

郭襄四十岁时创立峨眉派,三十七岁的张三丰也在江湖中打出了名气,《倚天屠龙记》中玄冥二老的师父百损道人和郭襄积怨颇深,最终百损道人却死于张三丰之手,张三丰一直在默默守护郭襄。

郭襄六十三岁在峨眉山圆寂,张三丰六十七岁进入终南山拜道家火龙真人为师,随后创建武当派。

为什么张三丰非要在郭襄死后当道士?因为他再等,他始终爱着郭襄,以至于郭襄死后张三丰用了四年时间才得以大彻大悟,张三丰的前半辈子,是为了郭襄而活的,最深沉的爱,无非如此。

张三丰不需要去找郭襄,也不想去找郭襄,正如郭襄不去打扰杨过一样。因为他们都是傻子,他们宁愿将爱埋藏在心中,然后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这种方式就是守护,我认为这才是最美丽,最纯洁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张三丰和郭襄是有感情的。张三丰初见郭襄是在第三次华山论剑,张三丰十四岁,郭襄十六岁。第二次相见是在少林寺,张三丰十七岁,郭襄十九岁。正是河豚欲上时。

郭襄送了张三丰两样东西,一样是无色禅师送给她的十六岁生日礼物铁罗汉,一样是黄蓉给她的金丝手镯。在宋代,手镯是定情信物,一个女子送人手镯,就是以身相许的意思。郭襄让张三丰拿着手镯找郭靖,还让他跟郭芙郭破虏搞好关系,如果说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在内,就是给我吃十颗脑残片,我也不敢相信。

有人说,郭襄人称“小东邪”,薄汤武而非孔孟,不管世俗礼法那一套,因此送给张三丰金丝手镯并无特殊含义。这种说法其实没道理。郭襄如果真的无视世俗礼法,怎么会被杨过误一生?最后都当尼姑了,还给徒弟起名风陵师太,纪念她和杨过风陵渡口初相遇。所以说她还是放不下,并非洒脱出世之人。再说了,如果只是为了让郭靖收张三丰为徒的话,有铁罗汉就足够了,完全用不着金丝手镯。因为铁罗汉就能证明郭襄的身份。

但是张三丰走到武当山下,忽然不敢见郭靖夫妇了。因为自己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和郭靖没有一毛钱交情,即使见了郭靖,又有什么结果?还不是空劳神思。所以他转身上了武当山,一住就是二十年,等他从武当山出来,正好赶上郭襄出家为尼,创立峨眉派。

此时张三丰三十八岁,郭襄四十岁,都已人到中年。郭襄出家为尼,张三丰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虽然最大的责任还是杨过,可是张三丰依然心中有愧。如果他当初去见郭靖,有三个结果。第一,郭靖将郭襄托付于他,两人像杨过小龙女一样隐居起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二,襄阳城破,张三丰跟随郭靖战死,成为一个无名之鬼。第三,他被郭芙欺负的呆不住,像杨过当年一样跑出襄阳城,流落江湖讨生活,很可能被少林寺抓回去打残废。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如不见为好。所以说,世事无常。

郭襄开创峨眉派,张三丰作为旧日好友,本该上山祝贺才对,可是他无颜面对郭襄,因此到了山下,将金丝手镯派人送上了山,把铁罗汉贴身收藏。二人终生没有见过面。后来殷素素问俞莲舟,郭襄为啥不嫁给张三丰?俞莲舟说,恩师说了,郭襄心中只有杨过,没有他。其实老张撒了谎。郭襄心中是有他的,只是他在郭襄面前感到自卑,不敢面对自己的女神而已。

张三丰和郭襄虽然没有再见面,但是还保持着书信往来,毕竟二人都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业务还是要搞的。张三丰的信使是宋远桥,远桥即通往远方的桥梁。郭襄的信使是大徒孙孤鸿子。鸿即鸿雁,专门送信的,有个成语就叫鸿雁传书。旧版倚天写道,周芷若把郭襄的遗书交给张三丰,张三丰看完信,沉思良久,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明快活泼的少女,但那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

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张三丰若去找郭襄,确实天涯咫尺,他没去找,一因为自卑、二因为有愧、三因为没有关系,四因为太珍惜,珍惜到只能藏在心里,纵然天涯也在心里,咫尺却成了天涯。

张三丰与郭襄只见过三次,每次都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①张三丰本名张君宝,六七岁跟师父觉远看少林寺藏经阁,修练《楞伽经》里的《九阳真经》,十二三岁时,两个贼子偷走《楞伽经》,这本楞伽经是达摩东渡时带来的原书,万万不可遗失,师徒两人从中岳嵩山追两个贼子追上西岳华山。

“大和尚,你们追的两个贼子藏在这里。”

因十六岁的郭襄好心一喊,两个贼子没能跑掉,那时候的觉远师徒不知有华山论剑一说,觉远看出杨过等五绝乃当世高人,让张君宝磕头。

除了郭襄小姑娘,张君宝给五绝、黄蓉、小龙女磕了头。

两个贼子不承认偷了经书,觉远迂腐,让五绝评理。

“他们两个躲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商量杀人夺寺,藏在寺里让你们找不着,等你们走了再下山,若不是做贼心虚,怎会起如此歹毒的用心?”郭襄说。

“师父,这两个恶徒心存不良,就是偷盗宝经。”张君宝说。

杨过给张君宝使眼色,打他,放倒搜身,我给你撑腰。

张君宝打尹克西打不着,反被虐,只挨打还不了手。

“小兄弟,打他啊,别只挨打不还手,你只管放手打,打不过我会帮你!”郭襄给张君宝撑腰。

“多谢小姑娘!”张君宝放手去打,越挫越勇。

杨过教张君宝四招,张君宝放倒尹克西,郭襄为他鼓掌,但没搜出经书。

另一个贼子潇湘子偷袭觉远反被震倒,张君宝在他身上也没搜出经书。

郭襄从怀中取出手帕,给张君宝包扎额头上伤口,眼中泪光莹莹,张君宝心中感激又奇怪,不知她为什么伤心?就在这时,杨过告辞,带小龙女和神雕走了,郭襄的眼泪夺眶而出,原来她是为跟神雕侠分离而哭。

觉远和张君宝看守藏经阁被人盗走《楞伽经》,少林寺罚觉远挑三千一百零八担水,张君宝年龄小,免罚。

②三年后,十九岁的郭襄来少林寺见到觉远师徒,郭襄为觉远抱不平。

觉远大师人品没有问题,你们罚他有问题。

少林和尚蛮横无礼,被郭襄教训了一顿,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亲自出面跟郭襄过招。

无色和郭襄打赌,十招之内,从武功上分辨出你的门派出身。

十招一过,无色真说对了,不过不是从武功上分辨出来的,而是从郭襄身上掉落的铁罗汉认出来的,这铁罗汉乃少林寺一宝,正是无色禅师托人送给郭襄的十六岁生日礼物。

“无色禅师,我来少林寺就是来找你的,你可知我大哥哥杨过在哪里?”

无色禅师不知道,他也找不到杨过,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无色亲自送郭襄下山找个饭铺喝酒,张君宝跟着,恋恋不舍,原来郭姑娘来打探神雕侠的消息,她心中装的果然是杨大侠。

正巧少林寺发现昆仑三圣的战书,无色被召回,张君宝送郭襄,郭襄把铁罗汉送给他。

张君宝跟觉远师父看藏经阁,除了杨过教的四招,从没学过武功,非常喜欢铁罗汉,跟铁罗汉学会了罗汉拳,心中念念不忘郭襄。③十天后,郭襄又来了,和昆仑三圣何足道一起来的。

何足道看郭襄的面子不跟少林寺打,达摩堂首座无相不同意,你下了战书又不打,少林寺岂容你羞辱?

何足道露出一手用石子在青石板上画棋盘的绝技,少林寺没有人能做到,眼看少林千年威名就要毁于一旦,觉远挑两桶水过来踩平棋线。

何足道佩服,跟觉远打,觉远内功深厚却不会武功,张君宝冲上去用杨过教的一招打退何足道,又用罗汉拳打走何足道,挽救了少林寺千年名誉。

张君宝打走何足道不但无功还有过,无相等人断定他偷学少林武学,按规矩废了他。

觉远挑起张君宝和郭襄跑路,一口气跑了数十里,累的筋疲力竭,休息时背诵《九阳真经》,张君宝、郭襄、无色三人暗记。

觉远累死了。

张君宝大哭,郭襄流泪,少林僧圆寂了火化,两人捡枯柴,把觉远的法身焚化了。

“张兄弟,少林寺僧众不会放过你,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郭襄说。

“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张君宝掉泪。

“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

郭襄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给他,说:“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

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

郭襄又说:“你跟我爹爹妈妈说,我身子很好,请他们不用记挂。我爹爹最喜欢少年英雄,见你这等人才,说不定会收了你做徒儿。我弟弟忠厚老实,一定跟你很说得来。只是我姐姐脾气大些,一个不对,说话便不给人留脸面,但你只须顺着她些儿,也就是了。”

郭襄转身而去,去寻找杨过,张君宝但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在师父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这才举步,走出十余丈,忽又回身,挑起师父所留的那对大铁桶,摇摇晃晃的缓步而行。

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说不尽的孤单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内,离襄阳不很远。

少林寺僧始终没追上他,原来无色禅师暗中眷顾,故意将僧众引向东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离越远。

这日午后,来到武当山,在山脚下倚石休息,忽见一男一女两个乡民从身旁山道上经过,两人并肩而行,神态甚是亲密,显是一对少年夫妻,妇人唠唠叨叨,不住的责备丈夫,男子低下头,只不作声。

但听那妇人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却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咱们又不是少了手脚,自己干活自己吃饭,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何等逍遥自在?偏是你全身没根硬骨头,当真枉为生于世间了。”

那男子“嗯、嗯”数声。

那妇人又说:“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那男子给妻子这一顿数说,不敢回一句嘴,一张脸胀得猪肝似的成了紫酱之色。

妇人这番话,句句打进张君宝心里:“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

他望着这对乡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来覆去,尽是想着那农妇这几句当头棒喝般的言语,只见那汉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说了几句什么话,夫妻俩大声笑了起来,似乎那男子已决意自立,因此夫妻俩同感欢悦。

张君宝又想:“郭姑娘说她姐姐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奋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张君宝挑铁桶,上武当山去,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修习师父所授的九阳真经。

数年后,便即悟到:“达摩祖师是天竺人,就算会写我中华文字,也必文理粗疏,这部九阳真经文字佳妙,外国人决计写不出,定是后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是少林寺中的僧侣,假托达摩祖师之名,写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经夹缝之中。”

别人能自创武学,我为什么不能?

张君宝记住了九阳真经的十之五六,十余年间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

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

张君宝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张三丰成为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

无疑,张三丰是成功的,成功背后除了巨大的付出,还有巨大的牺牲,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张三丰一生不娶,并非为了修练纯阳功,而是他心中早有了一个人,这个是郭襄,郭襄一遇杨过误终身,张三丰三遇郭襄误终身。

郭襄家世显赫,张君宝一无所有,穷小子凭什么追求白富美?张君宝自卑,所以更加督促自己发愤图强。郭襄好意让张君宝去襄阳投奔爸爸妈妈,张君宝没去,愧对郭襄,这种愧疚跟了他一辈子,让他无颜面对郭襄。郭襄很清楚自己对杨过是水中捞月不会有结果,她需要时间来调整心态,张君宝少年英雄,她希望和他后会有期,但张君宝自尊心作祟,认为和她没有“关系”,鼓不足勇气去找她!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郭襄一直在张三丰心里,张三丰37岁干出成绩的时候,郭襄40岁出家了,张三丰愿意为郭襄做任何事,就是鼓不足勇气去见她,只要她好好的,他就知足了!张三丰成立武当派定下规矩,武当派不能跟峨眉派为敌,武当对峨眉的深情厚谊,正是张三丰对郭襄的情意见证。

郭襄送给张三丰的铁罗汉,张三丰贴身带了一百多年,张三丰把郭襄藏在心里,珍惜了一百多年,直到死去。

伟大的爱情不一定是得到一辈子珍惜一辈子,得不到却珍惜一辈子,同样伟大,不是吗?

您认为呢?求关注,求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

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郭襄因杨过而一见误终身,张三丰因郭襄而一见误终身。所以郭襄出家当了尼姑而张三丰出家当了道士!

话说小东邪郭襄十九岁那年曾经为找杨过独自一人前往少林,而在去往少林的途中她偶遇了17岁的张君宝。20年后,张君宝练就一身上乘功夫,也不再害怕少林对他的追捕;就离开武当山外出寻找郭襄的踪迹,谁知消息很容易就得知了,原来此时的郭襄已经在峨眉山创立了开峨眉一派,而天下的武林人士都纷纷前往峨眉祝贺。

按正常的道理来讲的话,做为往日的患难之交,听闻旧时好友开宗立派了,他理应替她高兴而前往祝贺才对。但是俞莲舟告诉殷素素:“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那么这里就有一疑问了,峨眉和武当离的并不是很远,那是什么原因令张三丰一生都没有去峨眉找过郭襄呢?

首先,郭襄既然创立了峨眉派,说明她已斩断凡心,此时的二人见面还真不如不见。而书中借用俞莲舟的口,说郭襄心里始终只有神雕大侠杨过一人,而郭襄游遍天下遍访不到杨过;而在郭襄40岁的时候却突然顿悟便出家了,才有了后面创立的峨眉派。

其次,张君宝的自尊心在作怪。他的自尊心特别重,当初为了练功他可是吃了不少常人吃不来的苦,才修成一代宗师。而郭襄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尚且能自立门户,开宗立派;而他一个大男人,却没什么见树,如若就这样去见心仪的女人,拉不下来那个脸。也正是这样,他才有了立派的念头,所以后来才创立武当!

最后你怎么知道张三丰没有去找郭襄,都是当时武林数一数二的存在私下里有没有联系谁知道呢,还有这就是小说啊,金老爷子都走了那就更没法子确认了。另外武当和峨眉里的好远的,根本不近。

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郭襄和张君宝在少室山分手之后,两人确实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峨眉山在四川,武当山在湖北,两地并非天涯海角。况且寻常赶路对于江湖中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当年周伯通和欧阳锋比试脚力时,一日一夜的时间,两人从临安到嘉兴一个来回,五百多里路程。然而张三丰的武功不会弱于周伯通和欧阳锋,那么他为何一生都没有找郭襄,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郭襄四十岁之前,张三丰根本就不知道郭襄在什么地方,无从找起

郭襄一件杨过误终身,自从见到神雕侠杨过后,郭襄便心心恋恋的想着他了。杨过和小龙女归隐之后,郭襄再也找不到他了,郭襄骑着小毛驴,踏遍世间之地,想找到神雕侠侣的踪迹。可是郭襄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杨过和小龙女,直到她四十岁时,突然大彻大悟,在峨眉山出家,开创了峨眉一派。所以说郭襄四十岁的时候,才长期定居在峨眉山,之间的时光,张三丰是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的。

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没再能跟杨大侠相会,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九回》

2.四十岁之后郭襄已经出家为尼,斩断红尘情缘,张三丰再去找她,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郭襄找不到杨过,在四十岁时出家,她那么多年都没有找到,可见杨过和小龙女一直在躲避着她。直到四十岁时,郭襄才想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再加上父母亲人皆已亡故,万念俱灰之下,郭襄在峨眉山出家为尼。收了一个徒弟取名风陵,只为了纪念在风陵渡口遇到杨过,可谓用情至深,张三丰何尝不是如此,即使百岁高龄,仍然贴身珍藏郭襄送给他的铁罗汉,这份痴情当不输于郭襄了。

郭襄既然已经出家为尼,自然已经斩断了红尘情缘,自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了,自然也不会再见故人。因为张三丰与杨过有关系,看见张三丰就会想起杨过,尘缘已断,所以郭襄是不会再见张三丰了。张三丰并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有何必上峨眉山打扰郭襄。

3.张三丰没有完成郭襄的嘱托,拜郭靖为师,救襄阳于水火

郭襄和张君宝在少室山分手之前,郭襄曾嘱托让张三丰去襄阳,拜爹爹郭靖为师。张三丰收下郭襄的信物,却没有去襄阳帮助郭靖守城,最后蒙古人攻破了襄阳城,郭靖黄蓉夫妇战死,张三丰自觉有愧于郭襄的嘱托,再也不敢见她。

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郭衮又道:“你跟我爹爹妈妈说,我身子很好,请他们不用记挂。我爹爹最喜欢少年英雄,见你这等人才,说不定会收了你做徒儿。我弟弟忠厚老实,一定跟你很说得来。只是我姊姊脾气大些,一个不对,说话便不给人留脸面,但你只须顺着她些儿,也就是了。”说了她爹娘的情形,又说明到襄阳后如何去见她父母,便转身而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回》

郭襄对张君宝是非常好的,觉远大师圆寂之后,生怕张君宝流落于江湖,无人照看,特地留下信物,让张君宝去襄阳。一来是给张君宝一个安身立命的居所,二来张君宝武学天赋极高,若是郭靖收其为徒,则可为襄阳添一员能人,还能保郭靖黄蓉的平安。襄阳城破之后,郭靖夫妇阵亡,张三丰有负所托,当然不敢再见郭襄。

综上所述,因为这三点原因,才让张三丰终其一生都不去找郭襄了。

武当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张三丰终其一生没去找郭襄?

不在于远近,关键是尊重。

张三丰对郭襄,肯定是有感情的。但这感情,介于姐弟、朋友与爱人之间,性质比较模糊,并不是清晰的爱情。并且从张三丰认识郭襄之初,他就知道郭襄苦恋着杨过。

张三丰如果追求郭襄,只会有两个结果:接受,或者拒绝。如果被拒绝,势必很尴尬。如果接受,也是得不到杨过、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这两种情况,都是张三丰不愿意接受的。

如果不追求郭襄,那再去找她,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如相忘于江湖,让往事只能回味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