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纵观中国2000余年王朝历史,四百多位皇帝里面,被冠以“仁宗”庙号的也就四个人!
分别是(蜀)汉仁宗刘禅、宋仁宗赵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这里面最配得上““仁宗””这个庙号的,个人认为只有宋仁宗赵祯了。
刘禅咱不必说,亡国之君,这一条足以将其定死!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倒是元朝少有德好皇帝,但是当时蒙古贵族势力太大,其并不能有着很好的作为。
朱高炽虽然颇有能力,在当太子期间给老爸朱棣擦了不少屁股,但他命不好,死得早,在位不到一年就挂了。算起来什么“光宗”、“穆宗”这些应该更适合他!
至于嘉庆,清朝最没用存在感的皇帝就是他了吧?
而宋仁宗,绝对是两宋最有作为、评价最好的那一批皇帝,其13岁即位,53岁驾崩,享位41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期间政绩显赫,国泰明安,无论是于功还是于德,他都当得起““仁宗””这个庙号!
或许咋一听宋仁宗这个名号,大家会觉得有那么一点陌生,远没有宋太祖宋太宗这样的开国兄弟、或者他老爹宋真宗来得那么响亮。
但事实上,他的时代,乃是宋朝最蓬勃向上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名臣辈出!
包拯,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都是宋仁宗一手提拔,说明其识人善用!
这个时代、国富兵强!
“庆历、嘉祐之治”,宋夏、宋辽两度止战,无论内忧还是外患、其皆处理得当,说明其调度得当!
这个时代|,安居乐业!
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民有所依,在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下,宋朝的商业、工业、文化各方面才能得以发展。说明其治国有方!
据统计宋仁宗时代,宋朝各方面都得到了一个大发展。首先是人口,这是衡量盛世的最基本标准。宋仁宗统治国家人口增长了三百七十九万户,六百四十九万口男丁。
至于经济,更是在腾飞!
北宋末理学家叶水心在《应诏条奏 财总论》说:
“祖宗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其中主要增长在商业上,宋太宗时宋朝一年的商税收入约四百万贯。真宗景德年间,商税也不过四百五十万贯,而仁宗庆历时,商税增加竟猛增到两千二百多万贯。
可谓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盛世无非如此!
难怪大文豪曾巩会自豪的讲:
“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出了政绩,宋仁宗本人也是非常不错的,其既然以“仁”为号,那么必然好施仁政。
他是个凡人,不尚武、不奢侈、更是出了名的脾气好,平易近人!
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官员,他都是非常的平和。
他一直奉行“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这样一条准则。皇帝是官员乃是同事,有意见就可以提出来。当年包拯这直脾气,唾沫星子都喷到他脸上,宋仁宗也不生他的气。
要是换在别的时代,他包拯活不过三集!
当年苏辙在科举试卷中奋笔疾书,直言皇帝不关心百姓、只知道玩乐。考官本想以谤君之罪处罚他,宋仁宗却认为这没有错,反倒提他官职。
四川有人写“反诗”,宋仁宗只当是文人怀才不遇,发发牢骚,不放在心上。
文字狱这种封建帝王最常见的事儿,在宋仁宗这儿基本就没事儿!
文人们常说向往宋朝,其实就是向往宋仁宗这个时代!
宋仁宗是一个连对手的敬佩的人,人格魅力极高。
其驾崩之时,天下皆悲
史载:“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而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听到宋仁宗死去的消息后,也号啕大哭。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因为要得到仁这个谥号可不容易。古往今来,得到仁的不超一手之数。
明朝的朱高炽得过仁这个谥号,打倒和坤的嘉庆皇帝也得到仁这个谥号。而这些皇帝中,可能宋仁宗的仁字含金量最高。
要仁的谥号,你必须行事仁义啊。
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宋仁宗到外面玩,左看右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大家猜不出来也不好问。回了宫,宋仁宗大喊,渴死我了,快搞点水我来喝。
妃子就说,官家渴了在外面渴啊,为什么一定要忍着回家喝呢?
宋仁宗答,我看了,没看到镣子(管茶水的宫人),我怕我一问,就要处罚他,所以就忍住了。
WHAT?!皇帝想喝口水都不行!还要考虑宫人的感受.这个故事,我倒是见过,讲英国铁娘子在一次宴会上,被一个服务员淋了汤汁,她不但没有责怪这个服务员,还把她抱在怀里安慰!
这太不专制,太不皇上,太不九五至尊了,皇帝不是想干嘛就干嘛,还要考虑一个宫人,你特么是铁娘子穿越的吧。
这个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回,宋朝上早班,大家看宋仁宗熊猫眼,以为晚上加了夜班,夜御了九女。所以这些大臣又好死不死劝皇帝注意龙体啊。宋仁宗笑了,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乱想好吗?我哪有开夜车,只是昨天晚上饿着了。
啥?皇帝还能饿着!这什么世道,这还是我GDP占世界一半的大宋帝国吗?皇帝没饭吃就喝肉汤好了的啊。
大臣问,为啥啊?
宋仁宗说,唉,昨天晚上起来,想吃个烧羊,结果厨房又没有,这个宵夜没吃上,所以饿着了。
大臣生气了:这多大事,让人准备就好了嘛!
宋仁宗答:我想了一下,祖宗之法没有烧羊夜宵的惯例,如果我一吃起来,恐怕以后天天准备,后人也形成这个习惯,就不知道要杀多少羊,想了一下,咽咽口水算了。
我呸呸呸,你这个皇帝太失败,简直丢皇帝界的脸,秦始皇开创这一伟大职业,不是让你饿着肚子想姑娘的,你伯公赵匡胤陈桥兵变,不是让你思考羊的,你爷爷赵光义斧声烛影,难道还吃不上宵夜!
还有一回,大概还是没吃上宵夜,半夜睡不着,突然听到外面有音乐声,可能在办音乐会。我们知道,宋朝是不夜禁的,所以中国史上第一批夜猫子就产生于宋朝。宋仁宗跑去听墙根,感觉很不错,就问:这是哪里啊,怎么这么开心?
答:外面的天上人间在办海天盛宴。
又有宫女抱埋怨:官家你听嘛,人家外面这么快活,我们宫里面冷冷清清,一点没气氛嘛。我们也好想快活快活。
宋仁宗笑了,哎,小宫女,你图样图森破啊,正因为我们这里冷清,外面才能快活,我们要是快活了,外面就冷清了。
我去,这皇帝辩论法,我服了。又一个,虽然我们一片黑暗,但我们能看到一片光明!这就是宋仁宗。我们也知道,宋仁宗时期,是宋朝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包公大人就活在他的治下。包公之所以成为包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宋仁宗,其实这种清官神探每朝都有,比如明朝就有一位冷面寒铁周新,办案很公正,深得民心,现在杭州还是哪里都有他的庙。结果呢?因为得罪了锦衣卫被明朝皇帝朱棣给砍了。如果让周新到宋朝来,那周新就是周青天,让包公去明朝,那包公就是包黑锅,包冤枉。
有时候,包公跟宋仁宗讨论工作,包大人唾沫横飞,宋仁宗只好一面拿袖子挡一面点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早上吃的煎饼果子加了葱吧。
这么好的皇帝,当然深得民心。
他死去之后,京师罢市,老百姓自掏腰包买纸钱,就是要饭的,也弄点钱跑到皇宫前面烧点纸钱给宋仁宗。洛阳等大城市同样出现了全城哀悼的事情,甚至洛阳因为烧纸的人太多了,满城全是纸灰,把太阳光都挡住了,真真的厚德载雾。而有个官员在四川出差,发现四川的百姓主动在为宋仁宗戴孝。
更更惊人的是,就是大宋国的对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听到宋仁宗死去的消息后,也号啕大哭,说因为仁宗皇帝,我们两国四十多年没打仗了,我要给他立一个衣冠冢。后面辽国皇帝立个宋仁宗的画像,跟对自己的祖宗一样。
连对手国都感动了。这可能比降半旗还要夸张吧。
这个耶律洪基绝对是宋仁宗的死粉,一张照片就他这个粉给圈死了。当年,辽国曾经想求宋仁宗的画像。大家觉得不能给,万一辽国拿去打小人,扎银针呢。宋仁宗说不会的,给他们朕的艺术照吧。
结果耶律洪基一看,赶紧下拜,说宋国皇帝长得太帅了,我要是在中国,也不过是给他拿鞭子,当一个都虞侯罢了。
言下之意,愿为仁宗门下狗!
所以,说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得人心的皇帝,恐怕没有任何异议。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鲁迅有句话说得好:“一阔脸就变。”这是人的天性。
一个人身在下位时,盼望别人把自己当人。当他可以执掌他人生死时,却往往只把自己当成人,把别人当猪狗,当蝼蚁。
因此,我们翻遍历史,可以看到许多人一朝得势,就性情大变。
在历史上,皇帝是个特殊职位。他们口含天宪,一言一行都关系千万人生死。一般来说,只要这个皇帝不是太昏庸,不是太残暴,老百姓都能接受,甚至还会开口赞颂。
但是,能做到像宋仁宗一般,当了皇帝之后,宁肯让自己受罪,也不愿让小民受苦的皇帝,那实在太少了。
不说他是千古一人,那也着实罕见!
我们且看两则史料:
仁宗每私宴,十合分献熟食。是岁秋初蛤蜊初至都,或以为献,仁宗问曰:“安得已有此耶?其价几何?”曰每枚千钱,一献凡二十八枚。上不乐,曰:“我常戒尔辈为侈靡,今一下箸费二十八千,吾不堪也。”遂不食。《后山谈丛》宋仁宗从小就喜欢吃海鲜。各地官员有什么好东西,也都会想着进贡。这一年秋天,有个地方送了许多蛤蜊给宋仁宗,宋仁宗觉得这季节还不是蛤蜊大肥之时,就随口询问道:“这时节怎么会有蛤蜊?不知道多少钱一斤?”
身旁宦官忙回答:“这蛤蜊可珍贵了。一枚就要一千浅。这一次,地方上一共进献了二十八枚。”
二十八枚,也就是二十八贯铜钱,对于皇帝老爷子算得了什么。宋仁宗听了很不高兴,说:“我常常告诫尔等不要奢侈浪费。今天,我这一筷子下去就要二十八贯,我都吃不起啊!”从此之后,宋仁宗竟再不吃蛤蜊了。
身为一国之君,宋仁宗节俭自持,实在难得。要知道,宋朝可是十分富庶的。单单一年的收入,就常在一亿贯银钱以上。其收入远超唐明,堪称历朝之冠。
我们再看一则史料:
仁宗时,程文简公判大名府,时有府兵肉生于臂,蜿蜒若龙伏者。文简收禁之以闻,仁宗诏宰辅曰:“此何罪耶?”令释之。后此兵以病死。邵氏闻见录身为皇帝,最痛恨,最提防的事情是什么?自然是别人谋朝篡位了。遇上了这种事情,百分百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
对不对?
可宋仁宗不这样。在当时,有个叫做程琳的官员担任大名府知府。大名府乃宋朝重镇,也叫北京。辖区内有个士兵生了一种怪病,手臂上仿佛有一条龙隐藏在皮肤下。程琳听闻此事大吃一惊,认为这人身有异象,有潜龙在身,于是他将这个士兵抓了起来,特意押送到了京城。
宰辅大臣听闻不敢隐瞒,立刻将此事禀告宋仁宗。
宋仁宗听了,却不以为意,道:“此人犯了什么罪呢?”身为皇帝,他竟一点不忌讳,下令将那个士兵释放。
许多年后,这个士兵因为手上怪病发作去世。
类似的事情很多,宋仁宗是历史上少有的真心关心百姓,敬畏法度,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在世期间,宋朝涌现了大量名臣,比如范仲淹、包拯、苏东坡、苏轼、欧阳修、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等等……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宋仁宗之“仁”,前面诸位的答复已经很翔尽了,这里补充一些。
宋仁宗很爱自己的孩子,在其长女兖国公主的婚事上,颇是心慈。
当年“狸猫换太子”事,导致仁宗在其生母李宸妃过世后才得知自己由其所出,因而对自己母舅李用和一家很是关照,将兖国公主嫁给表弟李玮(不论为何会跨辈份……)。
但衮国公主和丈夫感情极差,反而和贴身伺候的中贵人梁和吉(太监)非常投缘。
公主与梁怀吉卿卿我我,浓情蜜意,李玮老实,不说什么,婆婆杨氏却看不惯,婆媳关系恶化。
公主与丈夫及婆婆闹翻,深夜叩宫,群臣轰动,纷纷上书,力主严惩公主及中贵人,但仁宗爱女,只将公主责骂几句,把梁怀吉罚去扫皇陵。
兖国公主对梁怀吉用情甚深,日日在宅中吵闹不休,向父皇索要梁怀吉。仁宗心疼女儿,召回了梁怀吉。司马光、傅尧俞等重臣苦苦劝谏,仁宗为了女儿的幸福,一概不闻。
兖国公主愈发厌弃驸马,其母苗贤妃恐女儿就此变疯,想要除掉驸马,仁宗虽然爱女,但依然不失对他人之慈,虽见女儿痛苦,但李玮并无过失,不同意无故杀人。
但仁宗厚赐李玮,劝其与公主离婚。为着女儿的幸福,这个当皇帝的父亲心软了一回又一回。
只是兖国公主的爱情太过惊世骇俗,最终也没能与她的中贵人相扶到老,反而是与驸马的孽缘断了又生,离了复,复了又离。
只可叹仁宗本子息淡薄,一腔仁爱灌注于兖国公主,却也难保她幸福如意。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看看几个宋仁宗的小故事,就应该有,明确答案了。
仁宗是庙号,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后曾废止,汉朝逐渐恢复。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要起一个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文宗、孝宗等多种。
中国历史上有仁宗庙号的只有6位,最早从宋仁宗赵祯开始,随后有夏仁宗李仁孝(西夏)、辽仁宗耶律夷列(西辽)、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
要获得仁宗这个庙号,从性格或处理政事上要宽厚仁慈,如重用贤臣、重视文人,重视百姓利益等,总之要能体现出一个“仁”字。
《宋朝事实类苑》卷4记载,宋仁宗即位之初,宰相王曾认为皇帝应该亲近有学问的官员,勤奋读书,以涵养圣德。他便请侍讲学士孙奭、直学士冯元给皇帝讲授《论语》。
天长日久的讲授,有时皇帝有点心不在焉,有时候左顾右盼,有时坐得不端正。孙奭看到这种情况,就恭敬第站着,不在往下讲。他知道皇帝的心不在书上,讲也无益。
小皇帝见孙奭很诚恳很认真,知道自己做的不好,便注意改正自己的毛病,认真听讲了。孙奭常给他讲前代治乱的史事,对他不厌其烦的告诫。
孙奭还根据《书经》“无逸”篇中古帝王勤政恤民的事迹,画了一幅“无逸”图,送给小皇帝。他非常喜欢,让人挂在讲读阁里,每日观览,时刻提醒自己。
“无逸”篇记载的是周公告诫成王的话,要成王知道稼穑的艰难、勤于政事,兢兢业业,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如能这样,便福寿绵长,否则寿命短促。
无逸”篇还列举商中宗、商高宗、周太王、周文王等效法的榜样,要以商纣为戒。这对小皇帝很有启发,他也找到了称为明君的榜样。
小皇帝天资聪明,又有贤宰相辅导学习,讲官也尽心开发他的智力,丝毫不肯放松。小皇帝能虚心受教,逐渐养成盛德,恭俭仁恕,始终如一,成为宋朝一代之贤君。
仁宗时期,宫中好多人喜欢珍珠首饰,京师中珍珠也涨起价来。仁宗担心宫中奢靡之风盛行起来,就想着要改变这种风气。
一天,仁宗在别殿上游赏,妃嫔们都在左右。他宠幸的张贵妃,头饰都是珍珠。仁宗看见她,用袖子遮住脸,说道:“满头插得白纷纷的,近乎不祥之象,一点忌讳都没有。”
张贵妃本来想露个脸,出出风头,仁宗的几句话,让她很没面子,慌忙退去,换了别样的首饰来了,仁宗这才有了笑脸。
从此,宫中人都知道仁宗厌忌珍珠,再不敢戴了,京师的珍珠也掉价登了。
珠玉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价不菲,糜费民财,何益于用?
《尚书》中说“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仁宗知道,明君贵五谷而贱珠玉,不以无益害有用。当然这也与人主的喜好相关,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仁宗还有遣返地方进献的侍女,以防后宫的僭越而干预前朝政事;夜止烧羊,以防每晚杀羊徒加的糜费;不吃进献的蛤蜊,因为一只值制钱一千文;每年麦熟时,都到宫中后苑观看割麦,了解稼穑之艰难,体察农家之苦等故事,限于篇幅,不展开介绍。
这些故事说明,宋仁宗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为什么说宋仁宗才是最有资格称为“仁宗”的皇帝?
皇帝永远是皇帝,再仁慈的皇帝也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谥号从来都是后世的子孙给老祖先脸上贴金而已。仁义仁德都是道德文章。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行仁政民之悦之。老百姓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官府不横征暴敛,不增加苛捐杂税就歌功颂德感激不已。就好像现在的有些人,老是认为只要贪官污吏被绳之以法就感恩戴德,殊不知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主是当官的本分。哎,可怜的老百姓啊。其愚乎,其可叹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