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乾陵一直以来就是以“神秘”著称,除了大家争议颇多的无字碑以外,就是这几十个无头石人了。很明显看得出来,这些石人原来是有头的,其是后来被毁坏掉了。
至于,是怎么毁掉的,目前史学界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说法:地震摧毁在明朝的嘉庆年间,我国的华阴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地震现象。
这场地震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数十万人因地震而丧命,足以看出这场地震具有的巨大的威力。
而武帝的陵墓就座落在地震中心一百公里以外,在这个距离范围之内,建筑物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所以有专家根据这次地震进行推测,这些石头人的头颅都因为受地震波及而坠落破裂,随后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石头头颅也被侵蚀风化掉了,所以我们如今才看不到石头人的头颅去了哪里。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也存在一个疑点,大部分的石头人的头颅断裂部位大致相同,如果真的是自然灾害影响,那应该是直接倒了,哪能如此巧合啊?
第二种说法:百姓破坏有历史记载说明末之时这里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乾陵附近的疫情则更加严重。
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地民众就有传言说是石人成了精,是这些“邪恶”之物给村里带来了瘟疫。这种传言越传越广,可信度也越来越高。
最后有一些“暴脾气”的民众带头,当地村民一起拿着工具将石人的头颅砸了下来,对其身体并没有加以破坏,所以这些石人也因此失去了头颅。
这件事情虽然有很高的可信度,事态发展也符合逻辑规律,但是真正的历史上只有对于瘟疫的记载,民众砸石人一事从来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之中。
所以这个说法目前还只是一段传言,没有证据。
不过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上世纪的十年动乱,某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红袖章干的。毕竟这种事儿他们当年经常做的!
第三种说法:外邦摧毁这些石人并不是普通的石人,他们每一尊都代表了一个外邦国家。
当年的大唐强盛一时,外邦各国都纷纷来朝进贡,武帝在当时也能让这些番国信服。所以在她去世以后,工匠就象征性的打造了各国的石人形象,让他们在武帝陵前长期担任“守护者”的角色。
可是等到国家没落以后,原先的外来邦国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们来到武帝陵前祭拜之时发现了代表着自己国家的石人雕像,而且这些雕像还都做着恭敬的姿态,这些番国觉得这些石人是在羞辱他们,一气之下就把所有石人的头颅砸了下来。
可是这个说法也有疑点,当年北宋时期还有人游览过这处陵墓,而且那时候的石人还保存完好,那就证明石人是在北宋之后才被摧毁的,所以番国砸毁一说也有待商榷。
综上所述,石人被砸掉头颅的说法之中,最可信的还是民众砸毁一说,虽然这个说法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但是它也没有明显的可疑之处。
特别是上世纪的那十年,出现这样的事儿,简直再正常不过!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答:这个问题我非常了解,我来回答。
首先,提问这个问题的人一下子就搞错了三个点。
第一点,严格来说,无头石像不是在武则天坟前,而是在乾陵的朱雀门外。乾陵不是武则天自己的陵,是她和丈夫唐高宗的合葬陵。
第二点,不是61个石像,而是64个石像,对,64个。
第三点,这些石像的身份有将近一半还没有确定。
由于史书没有过多记载这64个石像的来历,所以,后人对它们的了解,一方面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方面是来自专业的考古研究。
民间传说是不可靠的,专业的考古才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比如说,千百年来,大家都说这是61个石像,开口闭口就61个石像。现在,在这些石像前面,还用水泥砌了个牌,牌上光鲜鲜地标上有“六十一蕃臣像”的字样。
但是,1906年,有一个名叫足立习六的日本学者,前来乾陵考察,他一看这些石像的站位,就怎么看怎么别扭。
别扭在哪儿呢?
东边29座,西边32座,并不对称,完全不符合东方古代的建筑风格。
因此,这个学者断言:东边应该还有3座,现在看不到,是因为被人毁坏了。
后来,我国研究人员果然在乾陵东侧陵园区发现了三座石像——不过,它们不是被毁的,而是还没制作成型。
也就是说,乾陵的石像应该是64座,但有三座还没雕刻完工。
即乾陵的石像群其实是半成品——还差三座才算成品。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庞大的石像群还未完工就烂尾了呢?
这是一个新问题,让所有的研究者措手不及,现在还没法给出可靠的答案。
过去根据民间传说的说法是:唐高宗入葬时,有61位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使节前来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同时也是为了炫耀大唐威势,就将这些人的雕像立于灵前,石像背部均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
但是,这种说法,经考古学家轻轻一推,就四脚朝天了。
前面说了,石像群的石像数,不是61座,而是64座。如果真的是有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使节前来参加葬礼,他们不可能互相约好,就来八八六十四人,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到时东边站32人,西边站32人,对称……这太搞笑了。
最主要的是,研究学者们发现,有很多石像背后文字的开头都写有“故”字,说明名字的主人在石像未雕刻完成时就已经去世了。
比如,西侧的阿史那弥射石像名字前就带有“故”字。
考古专家查史书核对,阿史那弥射是西突厥的首领,死于公元662年。而唐高宗却是崩于公元683年,二者间差了21年!
那么,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死而复生、或者穿越时空来参加唐高宗葬礼的。
还有,史学家陈国灿先生专门对61个石人像展开研究,最后仅考证出36尊石像的名字,认定他们的身份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等等,剩下近半数石像的身份已经无法勘破了。
话说回来,这些石像的头颅为什么没了呢?
民间传说,八国联军侵华,看见他们的先人的石像在为唐高宗守灵,引以为辱,就全毁去了头颅。
一听这传说,就让人发笑。
八国联军都是些什么人组成的呀?
石像背后刻的都是突厥人、西域人,这些突厥人、西域人怎么就成了八国联军的先人了?
八国联军认突厥人、西域人为先人,他们这是傻啊,还是傻啊,还是傻啊?
而且,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从未到达过陕西,又怎么到乾县来毁乾陵的石像呢?
民间传说只好改口,说不是八国联军毁的,是安史之乱那会儿毁的。
他们说,安禄山不是胡人吗?安禄山到了乾陵,看见了自己先人的石像在为唐高宗守灵,引以为辱,就全毁去了头颅。
好吧,就算是这样,那么,请问,安禄山毁石像的时候为什么不连同石像身体一起砸毁呢?这样才能达到毁尸灭迹的效果嘛,要知道,石像的背部可是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的喔。
但是,北宋名臣游师雄曾经考察过乾陵,他记载了乾陵这些番臣石像的情况,并未提到石像无头——人家安禄山可是清白的。
那么,民间传说只好改口说,石像头颅被毁,完全是文物贩子所为。
他们的说法是:这些石像的文物价值可高了,可恨的文物贩子就把这些石像的头颅砸掉,偷运到国外了。
这种说法,似乎查无对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了定论。
但是,1971年,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村民田间劳作时,突然从地里掘出了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
他们第一时间判断:这石刻头像可能是来自乾陵的石像群。
于是,他们拿石刻头像到县里交给了文管会,并说了自己的推测。
文管会的干部就和他们一起到石像群里核对,对啊对,果然,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
这之后,又有人陆陆续续在乾陵附近挖出石刻头像。
其中,有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哎,什么文物贩子,什么偷运到了国外了,不都埋在乾陵附近的泥土里了吗?
不用多说了,谣言不攻自破。
还有,考古工作者注意到,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预腾”的诗句,从诗句表达的意思来看,石像群应该还是完整的。
但是,到了明末,来游乾陵的诗人就写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明显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倒在了地上。
所以,石像被毁的时间应当是在明朝中期。
明朝中期,乾陵发生过什么大事件呢?
专家们的焦点最后锁定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发生的华阴大地震上。
该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了一次8至11级的大地震,震感极为强烈,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乾陵距离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因此乾陵也势必遭受到极大的影响。
专家们推断:石像的颈部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被地震震断毁坏了!
我觉得,这应该是正解。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我是陕西人,有幸去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这些石像分布在乾陵神道东西两侧,整齐恭敬的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计61尊。而这些石像,据传应是唐高宗入葬时,前来参加葬礼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使节,武则天为炫耀大唐威势,将他们的雕像立于灵前,石像背部均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不过,这些石像如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都无头,而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我们逐一分析一番:
版本一:被地震毁去观点:部分专家认为这些石像头部被毁于明朝嘉庆年间的华阴大地震。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了一次八级以上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极为强烈,先后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而乾陵距离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因此乾陵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石像的头部因地震而损坏,剩余石像的头部则被毁于明朝末年的战乱。
疑点:从石像头部断口的情况来看,有些太过一致,几乎全部从脖子处断裂,而只有少数身体部位遭到损毁,很难想象这种情况是由地震这种天然灾害造成的,反而更像是人为破坏。还有一个疑点,在司马道两侧还有更为高大的十对翁仲石像,这些体量远比蕃臣石像高大的石像无疑要更容易因地震损毁,现实却是这些石像完好无损,偏偏是更小的蕃臣石像遭到了毁坏,岂不奇怪?
版本二:被后来的番臣砸毁观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四方臣服的东方强国,因此后来很多番臣来到乾陵后,发现代表自己国家的石像矗立在乾陵之前,形同守陵人,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敬。因此趁人不备将这些石像的头部全部砸毁,因为毕竟不够光彩,行事比较仓促,因而其中两尊石像还残留着头部。也有说是后来八国联军侵华,那些西洋人见到这些番臣石像后,认为这是对他们的讽刺,因而将其砸毁。
疑点:北宋名臣游师雄曾经考察过乾陵,他记载了乾陵这些番臣石像的情况,但却从未提到石像无头,可见这些石像至少也是在北宋之后才被毁坏的。而同时,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从未到达过陕西,更不要说乾县的乾陵了。而且,如果是被西方洋人或番臣砸毁,那么他们为何不连同石像身体一起砸毁呢?毕竟这些石像背部可是刻有国籍的。
版本三:被当地百姓砸毁观点:据说明朝末年,乾陵附近经常发生瘟疫,于是有迷信的人说这是因为乾陵外的番臣石像成精了,经常在夜里出来传播瘟疫。对瘟疫无可奈何的百姓们对此信以为真,于是聚集起来,将这些石像的头部砸了下来,说是这样就能避免这些石像再来害人。不过村民们的行动很快就被当地乡绅和官员出面阻止了,所以残留下来两尊带有头的石像。
疑点:这个说法虽然可信性很高,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疑点,不过却找不到任何关于此事的史料记载,甚至连地方志上也没有记载,后人也没有发现被砸毁的石像头部。
总之,从这些石像头部的断茬看,显然是人为的故意损坏,至于什么时间被什么人损毁,却成了一个谜团,估计还要等进一步的发现考证。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严格意义上说,这61尊无头石像,并不是在武则天的墓前,而是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墓前,只不过武则天去世后,他的儿子唐中宗李显遵循其遗诏,将武则天也葬于乾陵之中,由此这个乾陵,也就成为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
这座乾陵,目前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在它的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合计61尊石像。
这些石像与其他陵墓的石像不同,它的装束并不是中国文臣武将的打扮,而是外国人的装扮,因此他们又被称之为“六十一蕃臣像”。
现经考古证实,这些石像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后,是唐中宗于景龙初年(707—708年)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其目是为阐扬唐高宗和武则天威震四方的功绩。所以这些石像,大都是已经归顺唐朝、并在朝廷任职的原少数民族酋长像。
最初,这61尊石像背部都镌刻着姓名、职衔、族属以及属国国别等文字,以此表明他们的身份。但这些文字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大都已经看不清,现如今只有七尊石像上的文字还能分辨出来。
因此,目前也只有这七尊石像的身份能完全确定,他们分别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朱俱半国王斯陀勒、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
当然,这些都不是“六十一蕃臣像”的奇特之处,它真正奇特的地方,是在于这61尊石像都没有头颅。按照石像脖子上的痕迹来看,这些石像的头颅都是后来被砸掉,并不是最开始就没有。因此,围绕这六十一藩臣像的头颅,又延伸出历史的一大谜团:这些头颅为何会不见呢?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说法,是说八国联军侵华时,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所以他们就把石像的脑袋都给锯掉,让人们认不出这些是外国人。但问题是,这种说法显然经不起丝毫推敲。
因为,这些石像的位置是在陕西西安,但八国联军侵华时,他们并没有打到西安来;再者,根据明朝人李梦阳在一首诗中,就曾记载过这些石像被断首折肢,由此可以推断这些石像被毁的时间范围应该在明朝中期之前,所以不可能是八国联军干的。
第二种说法,说是金朝和元朝曾经统治过陕西,这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首领创建。
金代由女真人创立,祖先在唐代为黑水和粟末,藩臣像中可能有女真先祖的首领。元代由蒙古人创建,突厥人是其祖先中的一支,在武则天时代,在唐为将军的突厥首领不下数十个,因此这些藩臣像中的突厥族人几乎是最多。
所以,在金、元统治过陕西的时间里,当地的官员可能感到同族首领侍立于陵前有辱本族颜面,于是命人将石像头颅全部砸毁。
这种说法有几分道理,但问题是,既然金元统治者认为这些石像立于乾陵前,会有辱他们的颜面,那何不直接全部砸掉呢?
因为,通过这些石像的装扮、及背后的文字,同样可以判定他们的身份,既然如此,砸毁头颅这种做法,岂不是掩耳盗铃么?从这层意义上说,这种说法从逻辑上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第三种说法,说是这些石像头颅其实是毁于天灾。因为,据考古学家发现,在1555年1月23日,关中地区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震级高达8—11级,地震发生源就在陕西华县一带,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因此造成这些石像头颅都被毁坏。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这些石像偏偏只是头颅被毁坏呢?关键是,这61尊石像,全部都是头颅被毁坏,而其他地方却都是好的,甚至连一座腿部或身子全部倒塌的石像都没有,这也太巧了吧,感觉比中500万都还难!
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些石像头颅被毁于天灾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种概率实在太低。那既然不是天灾,那就只能是人祸,所以它应该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特意将这些石像的头颅都给砍掉。
至于究竟是何目的,现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会是官方的行为,因为如果是官方行为,那绝不会是砍头颅,而是直接全部摧毁掉,所以它应该是民间百姓们的行为,可能带有某些封建迷信行为。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作为一名对历史比较喜爱的陕西人,而且三十年前有幸在乾县县城读过三年书,参与过乾县文化馆对乾陵资料的整理,对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比较了解的,下面,我就我知道的谈一下:
六十一蕃臣像,也称“蕃像”、“宾王像”,在乾陵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这61尊石像与真人身高相仿,装束却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领紧袖的,有披发左衽的,但全部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而他们的头却已不知去向。 过去,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首领或客使,但经过多年考证发现,这些石像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后,是唐中宗仿效高宗为“阐扬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蕃酋石像的做法,于景龙初(707—708)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其目的同样为了阐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徽烈”。而这些石像,是已经归顺唐朝任各种官职的原少数民族酋长像。
关于石像没有头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共有四种:
1、八国联军损毁说。历史研究证明不可能;
2、石像后人造谣石像为祸,百姓损毁说。存疑,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3、明代地震损毁说。可能性很大;
4、石像后人觉得受辱,有意损毁说。存疑,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以上四种说法,除了第一种被证实是讹传,其它三种都有可能。
作为我个人认为应该用“混合说”比较合理。原因有三点:
1、国人自古就有损害文物的恶习,那么高大的无字碑和述圣纪碑上尚且被写满了字,作为只有一米八左右的王宾像被打砸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
2、在明代中叶发生的陕西华县大地震能够引起乾陵几乎是所有地面建筑的损毁,王宾像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3、乾陵作为古代十分有名的帝王陵墓,一千多年来没人守护,文物贩子不觊觎是不可能的,其它的文物由于体量巨大难以搬动,而做工精美又相对小巧的王宾像就成为了偷盗的首选。这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毕竟如果是被砸的,周围应该有碎块呀!可是,近些年找遍了周围却没有找到有关的碎块。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真实身份已确定,但为何没有头颅?
你游览过乾陵吗?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老婆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朝唯一未被盗墓贼打开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为数不多的陵墓之一。
然而就在乾陵述圣碑和无字碑之间,即乾陵内朱雀门外东西两侧,站立着的61位石人像却齐刷刷地没有了头颅,难道所有头颅被盗墓贼盗走了?
1971年秋末的一天,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位村民推翻了“头颅被盗”的结论。
原来两人在自家农田里劳作挖出了一颗石像的头颅。经过专家的比对,和其中一位石像的脖颈断痕完全吻合。
石像的头颅怎么会跑到村民承包田里了呢?考古学家考虑到了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发洪水等……
当务之急就是确定这61位石像的来历?考古学家通过石像的衣着发现都是左衽(右衣襟掩左衣襟),异于汉服的右衽(左衣襟掩右衣襟),这说明石像是胡人,即所谓的少数民族番人。
后来确认,石像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各少数民族的藩王首领入长安城祭奠太宗的人们。武则天生前命工匠雕塑这些石像,就是为了再现盛世大唐场景。
古代唐朝确实很牛叉,繁荣昌盛四海臣服。
可是到了南宋、元、明、清就不同了。尤其是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国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于是人们猜测,是不是元朝统治时期,他们看到老祖宗们为女皇武则天守墓是种耻辱,于是就把头像的脑袋砍了下来。
但是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假如元朝为了这个原因,为什么不把61位石像全部都砸烂呢?何苦要砍掉脑袋而暴露出衣着呢?
后来有人说,是清朝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洋人把这些石像的头颅砸了下来。这个说法更不靠谱,八国联军根本没有进入陕西。慈禧不就是在西安避难吗?再者说了,藩人并不等同于洋人。
如此信马由缰的思考永远得出结论,这时考古学家把思维聚焦到这些石像是从什么时候没了脑袋问题上?即缩短历史时间。
考古学家推定历史事实,一般以文物为准,没有相关的文物以资料佐证,这里面包括非正史资料。
一般提倡大胆设定,积极论证。考古学家发现,宋代时石像还完好无损,没有出现石像断头的诗篇。
<刘伯温>
到了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藩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的诗句。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立马和藩王像栩栩如生,好像“马要飞人要活过来”的样子。
但是到了明末就有诗人描写乾陵时出现了“立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这个时间点上民间传说也有这种说法。
于是考古学家把时间缩短到了200年左右。这段时间明朝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呢?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最后把目光聚焦到了嘉靖年间那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上。
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发生了8至8.3级的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地震造成了83万人的死亡,余震持续了17年。由此可见这次地震的威力很大。
<嘉靖>
乾陵距离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因此乾陵也势必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专家从石像的断痕发现,石像的颈部是最脆弱的地方,石材里面也有瑕疵,比如气泡,加上地震的因素,石像的头颅在那次地震震断掉在了地上是合理的解释。最后加上山洪的冲击,流落到了四面八方,掩埋到了不知的地方。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头颅会被陆续发现,完整的61位蕃臣像就会出现在游客面前
当然,所有的推断在没有找到头颅之前都是推断,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乾陵有的神像就有头呢?不都是一样震源吗?谁能解答我的疑惑呢?(如图)
也许随着考古的发现,新的学说会推翻这个结论,不过目前这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说法。
文/秉烛读春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