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一颗歪脖树、一根乱麻绳!
大明皇帝崇祯在北京煤山上,以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结束了延续整整276年的大明王朝。
崇祯皇帝死后,他的子女们流落江湖石井,有人抑郁成疾、有人在乱军中不知下落,兄弟姐妹们从此走向不同的悲喜人生,一别两茫茫,生死不相忘。
太子—朱慈烺: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打紫禁城,太子和永、定二王一同被太监出卖,被李自成活捉。
李自成决定善待太子及永、定二王,利用他们笼络民心。
李自成对他们三人始终怀着提防之心,每每出征,必定将三人带在身边严加看管,不久之后,李自成被吴三桂打败,三人在乱军中失散。
自成东出,人见太子马衔尾随后,自成战败而还,失太子。据说太子流落京郊数月,靠着变卖衣物、细软,换些散碎银两过活,一段时间后,身无分文的太子选择暂时投靠外祖父周奎。
所谓树倒猢狲散,周奎为了自保,视骨肉亲情于不顾,将太子上交给了清庭,太子遂被处死。
不过这个太子后来被证实是假的,真的太子自山海关之后,早已不知所踪!
永王—朱慈照
大清帝国建立后,朱氏后裔遭到了清庭惨绝人寰的追杀。
朱慈照,为了逃避清兵追捕,流浪江湖,最后在浙江隐居,一位前明的忠臣收留了朱慈照,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慈照,朱慈照从此改名为“王士元”。
朱慈照一直活到了75岁,在康熙47年,朱慈照的真实身份被发现,他的四个儿子被处斩,他被判为“凌迟处死”,最后在千刀万剐中断气。
定王—朱慈炯
朱慈炯在和太子、永王失散之后下落成迷。
“十七年,京师陷,不知所踪”朱慈炯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此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朱慈炯失踪后可能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病死、或饿死。
至于电视剧中的“朱三太子”其实并不是朱慈炯,朱三太子是二月红老先生的原创角色,历史上并无此人。长平公主—朱媺娖
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自知大明已亡,为保全皇家的尊严,避免后妃、女儿被李自成嘿嘿嘿,遂赐皇后、皇妃自尽,又亲手杀死昭仁公主,斩断长平的左臂。
被亲爹坑了一条手臂的朱媺娖福大命大,被忠心侍奉的宫女太监救活,捡了一条性命。
清庭认为长平公主只是一节女流之辈,况且手臂已断,独木难撑船,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便没有对她下杀手。
朱媺娖曾经几次向顺治帝上书,请求出家为尼,但都被拒绝了,顺治三年,心灰意冷的朱媺娖患重病不治,凤鸾归天。
崇祯子女的结局正应了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历史上对崇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生错了年代,因为他并不昏庸,但是他接手了一个积攒病弊已久的帝国,曾经嘉靖、万历两位皇帝数十年不问朝政,在面对即将灭亡的大明朝,他有志拯救,但最终没有能力去改写明朝的命运和结局,他无言面对列祖列宗,他选择了自缢。
崇祯也知道李自成及其起义军的残暴,为了自己的妻儿免遭毒手,他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换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监护送出皇宫,有下旨宫中所有的皇后、妃嫔及公主全部自尽,以保其贞洁。
周皇后也是痛苦流涕,她未曾想过自己作为一国之母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袁贵妃在上吊的时候白绫断了没死成,崇祯皇帝直接一刀刺过去要了她的命;在杀长平公主的时候他悲痛欲绝,流着泪说“你为何生在我皇家”,说完之后便向她砍去,长平公主下意识的用手去挡,结果手被硬生生的砍了下来,另一个昭仁公主被崇祯杀的时候只有六岁,可见他在杀妻女时是多么的痛苦,也许有人觉得崇祯不近人情,其实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她们要是落入李自成等人之手,那崇祯不知还要痛苦百倍有余。
当他的妻女全部死去的时候,崇祯的心里却十分平静,他用哀伤的眼神看着那沧桑的北京城,随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死了,大明也灭亡了,那么崇祯皇帝的子女的结局如何呢?
崇祯的两个女儿都被他杀了,但大女儿侥幸活了下来,但最后还是落在了清军的手里,顺治皇帝为了收买人心,看到她又是女儿身,对清朝没有威胁,就没有杀她,还以公主的身份善待她,只可惜她多活了两年就去世了。
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在北京城被攻陷之后被大顺军俘获,李自成希望能借助手中的这三个皇子来威胁、拉拢吴三桂,但此时的吴三桂已投降了清朝,李自成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后来这三个皇子趁机逃离了李自成的控制,但在逃亡的路上走散了,三人开始了他们各自的逃亡路。
皇太子朱慈烺跑来跑去的又跑回了北京城,来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家,但他的外祖父贪生怕死,害怕收留这个过去的皇太子会引来杀身之祸,也为了讨好清朝,就昧着良心把朱慈烺交给了多尔衮,多尔衮认为如果直接杀了朱慈烺会引起不利,便心生一计,以假冒明朝皇太子的罪名把朱慈烺给杀了。
皇三子定王朱慈炯无处可逃,就在一个寺庙里出家做了和尚,后来各地多处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的起义,但都被清朝消灭了,发现都是假的朱三太子,清政府加强搜查,终于把朱慈炯给抓到了,康熙效仿多尔衮,以冒充假皇子的罪名被朱慈炯也给杀了。
老四永王朱慈焕在逃亡途中遇到了明朝的一个姓王的官员,这位官员很同情他的遭遇,就收留了他,并给他改名为王士元,还娶了另一个姓胡的明朝官员的女儿,生了三子两女,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心守法,从不招惹事端,朱慈焕以王士元的身份一直活到了七十五岁,有一天他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怎么的,就向别人说出了他的身份,一个有心之人就打着“朱慈焕”的名义反清,清朝就把这个人抓起来了,朱慈焕也牵扯了进去,后来经过审理,朱慈焕确实与此案无关,但康熙认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就把他全家给杀了,还把朱慈焕凌迟处死。
自此崇祯皇帝的子子孙孙都被清朝彻底消灭了,因此帝王家的子孙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崇祯身上的悲剧色彩最浓烈——殚精竭虑、日理万机最终却换来了大明的覆灭。
亡国之时,崇祯对皇后、妃子、公主是决绝的,为免受辱,或杀死或赐死;对自己也够决绝,抱定了“君王死社稷”,最后吊死煤山;但对三个皇子,崇祯尚抱有一丝希望,希望他们能逃出死境,来日重振大明社稷江山,所以最后他把三个皇子交给了心腹太监,让他们想方设法帮助皇子们逃出去。
但是,崇祯的这个决定太晚了,亡国之时京城太乱了,人心太不可靠了,三个皇子的最终结局因此成了千古之谜。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一生共生有七个儿子。李自成攻陷京城时,皇太子朱慈烺十六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岁,皇四子朱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崇祯的其他儿子都早夭了。
崇祯为了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让儿子们换上平民衣服,由太监护送争取逃出京城。父子诀别、以死殉国前,崇祯写下遗诏,要求大明各地官员协力辅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之后,大明末代太子和他的两个弟弟究竟是个怎样的结局呢?
一种说法:太子朱慈烺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失踪了。据说,亲信太监接受崇祯嘱托后,先将太子三人藏匿了起来。李自成攻进京城后,发布悬赏令,寻找太子三人的下落。太监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很快将太子三人交了出来。李自成鉴于太子三人没有成年,没有处死他们。
太子趁机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第一、不可惊动祖宗陵寝;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害百姓。
李自成对大明的心理很矛盾,很大程度上,他反大明,但没有赶尽杀绝的心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推断,李自成似乎接受了这些建议。
之后,李自成出征山海关兵败,把太子三人交给了吴三桂。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不得进入北京,向西追击李自成,吴三桂遂将太子三人送到太监高起潜处暂时落脚。
随着政权的迅速更迭,兵荒马乱中,太子三人便不知下落了。
第二种说法:太子朱慈烺三人被清廷捕杀了。有的说,太子朱慈烺一行三人后来逃到了外公周奎家中,还和长平公主见过一面。皇亲周奎挺不是个东西,害怕太子三人引来祸水,竟将他们逐出家门,以致他们被巡逻的清兵发现。
太子三人被抓获后,清廷叫来太监辨认,都说是真太子。清廷又将他们带入宫中,考察他们对宫廷的熟悉情况。面对太子对答如流,一些投靠清廷的前明官员为了避免麻烦,极力证明太子是假的。
看上去像真的,不少人又说是假的,一时间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摄政王多尔衮的态度很明确,不必继续争论,真假无妨,无非一个死字。
随后他处死了主张太子是真的官员,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开布告天下,说太子是假的,然后将他们秘密处死了。
多尔衮之所以不愿承认前明太子,果断处死,是害怕改朝换代之际出现真太子动摇民心。
这时候,把真说成假,就是懂政治;把真当成真,就是不懂政治。
这种说法在《石匾书后集》中的《烈帝本纪》及《太子本纪》中均有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有的说,太子一行在太监高起潜的护送下,其实由天津经海路逃到了扬州。
但南明皇帝朱由崧视前来投奔的太子为威胁,他坚决不承认朱慈烺为真太子,并将北方逃来能指认太子的老太监、知道内幕的一些大臣,关进监狱,毒杀了。
后来清军攻破南京,太子被押回北京处死了。
第三种说法:太子跟随李自成败退,后逃出做了和尚。李自成在败退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太子的看管,太子趁此机会和他以前的老师李士淳从闯王的军中逃出,后来到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
据说太子死后,庙里供奉了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这尊神位后来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廷覆灭,世人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
不管哪种说法,生在亡国的帝王家,这三个少年的命运确实悲苦。锦衣玉食,勉强成人,即遭遇了国破家亡,无处可生。
除了太子三人下落成谜,崇祯最疼爱的女儿,长平公主的下落在民间也有传奇演绎。崇祯一共有六个女儿,其中四女早夭,长大的女儿有两个,一个是长平公主,一个是昭仁公主。
李自成破城之时,长平公主刚满十六岁,崇祯已经为她选了周显作驸马。
为了防止女儿受辱,崇祯先是对长平公主叹息一句:“汝何故生我家!”然后挥剑砍去。因为心有不忍,砍长平公主的那一剑未致命,长平公主的左臂被砍下,倒在了血泊中。
昭仁公主则死在了崇祯的剑下。
在民间传说中,长平公主并没有死。
大致的说法说,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国破家亡,被父皇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怀着国仇家恨,她后来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人称独臂神尼九难。
后来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其中便有吕四娘。吕四娘是九难的关门弟子,后来潜入深宫,刺杀了雍正皇帝,辗转为师父报了国仇家恨。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那位纤尘不染、神功盖世的独臂神尼,说的就是长平公主。
但历史真相不是武侠传奇。
有记载说,断臂的长平公主被人抬进了外公周奎家,昏迷五天后奇迹地苏醒了过来。当她醒来时,京城已是大顺天下。周奎这老东西不敢收留她,便给她交给了李自成。两个月后,北京城破,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多尔衮入关后,为了笼络人心,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并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礼仪葬在昌平皇陵区银泉山田贵妃陵寝内,妃陵改称思陵。
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向顺治帝和摄政王多尔衮上书,希望能够出家为尼。但清廷没有答应,顺治下诏,不许前朝公主出家,而是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
忧愤之下,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病逝,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清廷赐葬广宁门外,究其一生,始终没能踏出过北京城一步。
在粤剧经典《帝女花》中,长平公主在明亡后出家为尼,后被清廷找到,要她还俗与驸马完婚,洞房花烛夜,长平公主和驸马周显双双服下砒霜,以死殉国。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闯王李自成快要尽到北京时,崇祯都没有将吴三桂撤出山海关回守北京,因为他知道满清铁蹄比农民起义更加可怕,最终李自成破城而入,崇祯帝上吊自杀,子女是如何死去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六个儿子的下场:一、长子朱慈烺(lǎng):在崇祯三年被封为皇太子,未来的准皇帝,和崇祯一起生活在北京中。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末大臣都希望这个皇太子到南京建立大明国都,以续大明王朝的命脉。李自成认为他无罪就把他放了,后来吴三桂奉他还京,只可惜在一系列的乱战中失踪了或者死亡了,因此下落不明。
二、次子朱慈烜(xuǎn):出生不久久夭折了。
三、三子朱慈炯(jiǒng):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封他为定安公,随后在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以后,他也跟着下落不明了。
四、四子朱慈照:朱慈照比较命好,在山东汶上县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但直到七十多岁被清廷捕获,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五、五子朱慈焕: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兵败后又被挟持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最后成为一个乡下教书的先生,但被康熙知道后,凌迟处死。
六、六子朱慈灿:同次子早夭。
三个女儿的下场:一、长女坤仪公主:生卒年不详,历史上也并无多余介绍,早夭而死。
二、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měi)(chuò):在明朝灭亡后,本想出家为尼,被顺治帝拒绝,随后嫁给了周显,最终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而死。
三、三女昭仁公主:年仅六岁时就被自己的父亲崇祯在上吊前砍死了,因此没有后来。
亡国之君的子嗣自然没有好下场,这或许就是命吧,生在帝王之家就应该承受的命运!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按《明史》的记载,崇祯帝有七子六女。
他的七个儿子:
太子慈烺,庄烈帝第一子。…怀隐王慈烜,庄烈帝第二子。殇。……定王慈炯,庄烈帝第三子。…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悼怀王,庄烈帝第六子,生二岁殇。第七子,生三岁殇。名俱无考。这七个儿子里面,次子朱慈烜、五子朱慈焕、六子朱慈灿,以及不知名字的七子皆早夭,没有活到成人。其余三个儿子在崇祯殉国前被送出宫,但都没有逃出,均被李自成擒获,最终的结局也挺惨的。
朱慈烺(1629-不详)崇祯与周皇后的嫡长子,一岁时便被立为了皇太子。北京城破后,崇祯殉国,朱慈烺被李自成擒获,封为宋王。不久李自成兵败,他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
后来在南明小朝廷发生过“假太子”案,有人来到南京,自称朱慈烺,但被人指认是假冒,后来被南明朝廷下狱,“南京士民哗然不平”,南京城破前还被人拥立,城破后降清了。至于这人是否真是朱慈烺,就不得而知了。
朱慈炯(1632-不详)崇祯的三子,也是周皇后所生,获封定王。北京城破后被李自成擒获,受封定安公。后来李自成兵败,不知所踪。
朱慈炤(1633-1708)崇祯的四子,田贵妃所生,获封永王,崇祯殉国时年方十二岁,李自成破城后,与他两个哥哥一起被擒获,后来李自成兵败,流落于乱军之中,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地为生。后来那位毛姓将领为逃避清军追捕,抛下了他独自逃走,朱慈炤一人流浪到了凤阳,碰到了一位姓王的前朝官员,被收留家中,从此改名王士元(倒过来即“原是王”),后来又得到一位胡姓的前朝官员的帮助,定居浙江余姚,以教书为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炤已然七十五岁,却依然没有躲过清廷的屠刀,这一年他的身份曝露,引来清廷的追捕,六个儿子全部被处斩,妻妾女儿自缢,而他自己更是被凌迟处死,死得惨烈。
至于六个女儿:
坤仪公主,周皇后生。追谥。长平公主,年十六,……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余三女,皆早世,无考。崇祯的六个女儿有四个都早夭了,只有两个活到长大,也就是长平公主与昭仁公主。这两位公主结局悲惨,一个被父亲斩断了左臂,一个死于父亲剑下。
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托各种小说、戏曲的福,长平公主应该是崇祯子女中大众最熟悉的一个。
甲申之变时,长平公主年方十六,已然选定了驸马,准备成婚,不想李自成大军围城。城门陷落之时,为免受辱,周皇后已然自缢,崇祯又逼迫袁贵妃自缢(这位袁妃最后没死),再持剑砍杀了其他妃嫔,然后又砍杀了两位公主,长平公主被斩断右臂,却活了下来,而昭仁公主当时才五岁,死在了父亲剑下。
侥幸活下来的长平公主后来落于清廷手中后,清廷为笼络人心,不准她出家,让她与原先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但婚后不过一年便郁郁而终(1646年)。
“汝何故生我家!”,读来令人心酸。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的结局如何?
崇祯皇帝,大明朝作为大一统政权时的最后一位皇帝,普遍人称他是大明朝的亡国皇帝。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都城,崇祯见大势已去,为了不辱国体,于景山自缢身亡,壮烈殉国,年仅33岁。
临死前的崇祯在蓝色袍服上手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纵然崇祯皇帝在位时犯了多少的错误,对百姓,对这个天下,崇祯的初衷都是希望他们能好。临死前宁愿自己受伤害,也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够平安,单凭这个,虽不足以证明崇祯是个好皇帝,但却可证明崇祯是个好人。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崇祯生不逢时,本不该是亡国之君,他不好色,不残暴,不奢侈,不好战,所有亡国之君该有的,他都没有,可以说他是明朝少有的勤政,节俭之君,他没有朱棣的残暴,没有武宗的好玩,没有隆庆的好色,没有万历的怠政,可明朝偏偏就毁在了他的手里,这不得不说是对于崇祯的一种不公。
当然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崇祯,崇祯此时作为亡国之君已是确凿无疑的事情。而作为亡国之君,崇祯子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曾经的天潢贵胄,随着国破家亡,自然就成了过街老鼠,虽不至于人人喊打,但东躲西藏总是避免不了的。
据史所载,崇祯帝一生一共生有七子六女。其中七子中,怀隐王朱慈烜、悼怀王朱慈灿、悼灵王朱慈焕、悼良王皆早夭。六女中,除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外,其余四子皆早夭。那么崇祯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献愍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是崇祯的嫡长子,母为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三年封为皇太子。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本来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朱纯臣家暂避之后去南京称帝,可是史可法等还没找到朱慈烺,他就被李自成先找到,如此该机会落空。
被李自成找到的朱慈烺并未受到惨害,被李自成迫为优待。李自成先是接受朱慈烺“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的建议,相继下令保护明朝皇帝的陵寝、礼葬崇祯周皇后。而后朱慈烺被李自成封为宋王。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吴三桂曾想奉他还京称帝,建年号义兴,可朱慈烺却在乱军中不知所踪,自此不知去向。而后民间传出了多种关于朱慈烺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北太子案”,“北太子者,盖云有似太子者诣周中书元振家而出,为街道所奏,继而殿中勘之,言宫中事颇合,以讯内官,莫敢认者。”、“南太子者,盖云东宫旧奄李继周、杨进朝奉南廷御札迎之。”,当时南北皆出现自称是朱慈烺的人,且都有着自己的证明,一时间可谓是真假太子难辨,但是不管这两位最终皆被杀。
而除了“南北太子”外,有人还说朱慈烺死于李自成与吴三桂的乱军之中。当然还有人说朱慈烺未死,而是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直至终老。
定哀王朱慈炯
朱慈炯,崇祯第三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封定王。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子嗣皆被善待,朱慈炯被封安定公,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不知所踪。
同时需注意,清康熙年间盛行的“朱三太子”并不是冒朱慈炯的名,而是冒崇祯第五子悼灵王朱慈焕的名。且需注意清朝所捕获的“朱三太子”也并不是悼灵王朱慈焕,因为朱慈焕五岁就病死了,《明史》载:“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其实被清政府捕获的“朱三太子”是四子朱慈照,史学家孟森就曾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第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永悼王朱慈照
朱慈照,崇祯第四子,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朱慈照藏身于嘉定侯周奎府中,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周奎将其交给李自成。而后李自成命其行君臣礼,朱慈照不从,不久又让他行跪拜礼,他依然不从,并狠狠说道“何不杀我”,李自成回答道“汝无罪,姑免”。
朱慈照是崇祯诸皇子中在1644年后记载最为详细的一个。1644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大顺军退出北京,朱慈照亦跟随之,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与大顺军失散,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河南种了一年的地,之后清军清查“流贼”,毛将军逃跑,朱慈照只得一个人流浪。流浪到凤阳后,他遇到了一个依然忠于故明的前明给事中王老大人,然后被他收留,并改名为“王士原”(倒过来就是“原是王”)。
可好景不长,王老大人死后,孤独无依的朱慈照又过上流浪的生活。但不得不说朱慈照真的很幸运,在流浪到浙江后,他又遇到一个依然忠于故明的姓胡的老臣,胡姓老臣不但收留了他,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此后在这里,他以教书为生,并与胡氏幸福的度过了几十年的生活,在此期间他隐姓埋名,对自己曾经的身份闭口不谈,如此也并未被清政府发现。
但是他始终心念明朝,虽不敢明言,但还是依然遵循着明朝皇室的一丝传统,比如在取名上,他就严格遵循着朱元璋所定下的祖制,他为每个儿子取名时都以“和”字排辈,且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而这些有别于常人的举动,最终引起了周边有心之人的怀疑,最后加上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是打着他的旗号,如此清政府最终发现了这位前明的皇子。
《清实录卷》载:“丁未。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此时朱慈照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儿子都被清政府抓获。之后75岁的朱慈照承认自己是前明皇子,而后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的理由将其凌迟处死,所有儿子都被判斩立决,无一幸免。
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崇祯次女,母为庄烈愍皇后周氏,16岁被许配给都尉周显。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崇祯为了不让她们受辱,遂狠下心来亲手欲用剑斩杀长平公主,断其左臂,长平公主因疼昏死过去,可崇祯误认为她已死,遂逃过一劫。
顺治二年,长平公主上奏顺治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就是要求出家,未获批准,后被顺治帝许配给周显。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最终抑郁成疾,病逝而亡。死后葬于广宁门外周氏宅旁。
而在民间传说中,长平公主被砍杀侥幸留的一命后,于明亡后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极其高超的武艺,成为独臂神尼,并进行反清复明的行动,而后又收了吕四娘等人为徒。之后如金庸小说《碧血剑》的阿九、《鹿鼎记》中的九难以及梁羽生小说《江湖三女侠》的独臂神尼等就都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
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生母不详。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夕,崇祯害怕自己的女儿受辱,遂忍痛用剑于昭仁殿砍杀而死,死前年仅6岁。
总得说作为亡国之君的子嗣,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要吗失踪,要吗被杀,要吗抑郁而终,要吗被凌迟,总之是无一善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