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都是看了《长安十二时辰》过来的吧?
剧中的长安西市着实是让我爽了一把,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才叫大唐盛世!
既然有西市,自然也就有东市咯。
在历史上,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是当时的两个大的集市,人们可以在这里买东西。但是同样都是集市,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二者所处位置不同。东市和西市在朱雀街的东西两侧对称的位置,东市位于都城的东南边,西市位于都城的西南边,两个集市分别占据两方,构成了长安的重要的商品流通的地带,也决定着长安城的经济发展。
第二,二者拥有的顾客群不同。东市位于朱雀街东侧,西市位于朱雀街西侧,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公卿以下居住于东侧,均为显贵之人,而西市距离宫城比较远,集市周围大多是平民,所以东市的顾客群要比西市高端一些;消费自然也要高上不少。
第三,二者所经营物品类别不同。东市靠近宫城,周围自然有很多的高官居住,所以会有很多的不常见的奢侈物品。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而西市周围顾客群为平民,所以贩卖的大多是平时生活用的物品,包括饼,药,衣物等等,相对于东市,更加大众化,并且西市更多于进行对外贸易,会有很多外来物进行贩卖,更加的国际化,虽然东市也有外贸,与西市相比还是比较少的。
第四,二者的管理部门不同。东市在行政上由京兆尹管理,细分事务由令丞负责,而西市在行政上由左冯翊管理,细分事务由西市长负责,由于东市更加靠近宫城,地位最高,也是最繁荣的。
第五,二者面积不同。在占地面积上,东市的面积要大于西市,东市面积为52.65万平方米,西市仅为24.75万平方米;
尽管东西两市有所差别,但是均为长安最为重要的经济区。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咱们现在随便找个地就开始摆摊售卖,虽然偶有城管队员前来驱赶,但总体来说中间还有个商量。在唐朝可是不允许随便摆摊的,那么商业类交易怎么完成呢?长安城内东、西市场这种专属的商业交易场所就形成了,而且唐朝对这类商业交易有规范的管理体系,比如也有类似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物价管理调控部门等等,那时候唐朝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对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加之唐时对外开放的政策,使长安城内的贸易市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当时长安城内就有你提出问题中的两大交易场所,并根据他们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东、西两个贸易市场。字面上的东西咱们就不搬了,那些描述百度上都有,下面咱们就简单通俗的说下东、西市场。东市是一个高档消费的商业圈,在那里交易的基本上都是高收入上层阶级,而且史料上记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都在东市办公,就好像咱们现在一样,政府机关群所在的圈子,那个圈子的配套和房价都会趋于高位。所以东市相对于西市来说要高大上些,哪里买卖交易者主要走的是高档路线,就好比现在有钱人的买奢侈品一样。
西市就不同了,它更像是一个跳蚤市场,所面向的人群比较大众化,普通人和外来的商贩较多。所以西市要比东市热闹的多,买卖人员的规模和人流量也很大,确切的说西市要比东市更繁荣。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让很多边外国家的人都能来长安买卖,这样就积极促进了国内外商品流通。那时候从外面来得“外国人”也都是直接进西市从事交易,西市是国内外贸易的主要场所,从这方面来说也能看出东、西市之间的区别。
总体来说西市的存在感要远远高于东市,西市是唐朝辉煌贸易的代表作,而东市只不过是一些权贵的消费场所罢了。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大唐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是唐朝的贸易中心,大量的商铺、店铺集中在这两处,因此这两处成了长安人重要的买卖场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买东西”来表示采买。
东市和西市分别坐落在朱雀街的两侧,左右对称,功能一样,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格局相同,规划齐整,均是四面各开二门,市内有四条大街,把该市分成九个方形区域。相同行业的店铺布列在同一行上,两市均设有常平仓和平准署。均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早晚随唐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并设有门吏专管。
但是细探究起来,这两市还是有所区别的。一、商品种类不同。西市附近一般为普通百姓,商品较为大众化、平民化,主要有衣肆、药材肆、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且多外来商品,而东市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周边也多达官显贵住宅,客源经济实力相比西市要高得多,因此东市较为贵重的物品更多。《长安志》记载,东市经营的商品门类有220行,“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二、商家有所不同。西市靠近丝绸之路的起点开远门,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而东市相较而言多本地商人。
三、热闹程度不同。西市所面向的人群会更加大众化、国际化,外来的商贩较多,买卖人员的规模和人流量也很大,熙熙攘攘。而东市周边均是达官显贵,虽然繁荣,但是作为高档消费圈,人流相对西市少。盛唐以后,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被人称为“金市”。
尽管两者存差异,但是均是大唐重要的经济中心,繁华无比。多少人想梦回唐朝,再见其繁荣。如今我们也只能通过考古一窥其境。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最近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让很多人多唐长安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借此机会为大家介绍下盛世长安。
先上图:一眼望去,长安城的分布极为规整,横平竖直的道路将长安城划分为一个个方块,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城市规划,比巴塞罗那强多了。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宫城、大明宫、兴庆宫、西市、东市、曲江池、玄武门等城门,另外一个个小方块就是坊,是长安城基本组成单位。
长安三大內图中的宫城是李渊、李世民执政时候的皇宫,即隋朝大兴宫,在唐睿宗时期改称为太极宫;
右上角就是著名的大明宫,原来是李世民给太上皇李渊修建的避暑宫殿,毕竟抢了他的皇位,还是自己的父亲,总要对他好点,当时叫永安宫,可惜还未建成,李渊就去世了。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就搬到了大明宫办公,政治中心由大兴宫转移到大明宫。
左侧的兴庆宫原来是李隆基的王府,他登基之后重新修葺一番,也曾在此办公,所以兴庆宫在历史上也成为了大唐的权力中枢。
大兴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被称为长安三大內,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出镜。
东市与西市这是长安城的商业中心,西边的就叫西市,东边的就叫东市,不过两个商业中心定位差异很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东市离兴庆宫、大明宫都很近,附近又多是达官贵人的居所,目标群体的购买力较强,所以东市就是全国著名的奢侈品购物天堂,就像现在的迪拜、香港。
西市则更像个生活平价超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起居用品在这儿应有尽有。西市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近开远门,开远门可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大量的西域、中亚等商人、商品涌入西市,这里成了国际贸易中心。
东市、西市代表的是唐王朝活跃的经济,西市中服装各异的外族商人操着不熟练的汉语大声吆喝的场景就是唐王朝鼎盛的最好写照。
里坊唐朝长安城实行里坊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个小区!各个小区周边都有围墙与 周边小区区隔开来,每个小区都设“区长”(坊正)实行全封闭管理,长安城有100多个坊,100多万人口。
每个坊都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说唐朝最大的红灯区就位于平康坊,《长安十二时辰》里狼卫也是穿行在修正坊、昌明坊等地,具体各坊参照下图,看电视剧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路线图。
另外长安城会实行宵禁,每天早上五更三点(相当于早上5点~6点)敲响晨钟,各坊打开坊门,可以自由出入;晚上一更三点(相当于晚上8点~9点)敲响暮鼓,关闭坊门,禁止通行。在宵禁期间还在坊外行走的会被巡夜的士兵抓起来拷问,轻则鞭打几十,重则可能会被当作奸细审问。
虽然宵禁期间坊门关闭,大街上没有行人,但是各个坊内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特别是平康坊这种夜生活及其丰富的地方,那可是夜夜笙歌。
不过每年的上元节(元宵节),整个长安城取消宵禁3天,大家可以随意出行观赏花灯,《长安十二时辰》故事背景就是设定在上元节,没有宵禁才能凑够12个时辰!
曲江池曲江池是唐朝的皇家园林,整个园林叫芙蓉园,就是现在西安的大唐芙蓉园。这里是皇亲国戚休闲娱乐场所,为此唐玄宗从大明宫,经兴庆宫到芙蓉园修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夹城,以便他坐着马车直达。
芙蓉园旁边有一块高地,唐朝称为乐游原,这里更是普通大众的娱乐之所,不少诗人在此留有佳作,其中李商隐名作流传最广: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长安是盛唐的象征,她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再现长安盛世。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唐代京都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东西两市的区别
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会要?市》),“禁五品以上过市”(《新唐书?太宗纪》)。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新唐书?德宗纪》)。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武则天特为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朝野佥载》卷四)可见封建统治者既要依靠工商业满足其物质生活的享受,又自视清高,对工商业者卑视,加以种种的限制。据《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而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据《长安志》记载,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见于文献记载的,东市有铁行、笔行、肉行、善卜者、卖胡琴者、赁驴人、造琵琶者、货锦绣彩帛者、印刷业、毕罗店、酒肆、饭馆、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等。而西市“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不过,西市的店铺和行业,见之于文献记载的,远较东市为多。如其中有大衣行、鞦辔行、油靛店、经营法烛的窦家店、秤行、绢行、麩行、酒肆、帛肆、凶肆、衣肆、食店张家楼、卖药人、药行、卖饮子药家、饼团子店、柜坊(为商人存放钱币)、烧炭曝布商、首饰店、珠宝店、卖钱贯者等等。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有什么区别?
东市和西市,是位于长安城东西方向的两个集市,我们现在所说的买东西的“东西”,就源于此处。
但是由于唐玄宗本人喜欢住在兴庆宫,所以自然达官显贵们也都以“住的离皇帝近”为荣,因此,唐玄宗时期,整个长安城的北边和东边,就变成了达官贵人的聚居地,而西南角则是贫民百姓的住处。
也正因如此,离达官贵人更近的东市,主要经营的都是一些奢侈品。而至于离贫民百姓更近的西市,则更接地气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卖。
除此之外,西市还是有名的外贸专区,胡人商贩多。又因为西市比东市经营规模大、鱼龙混杂,地下交易也不少。所以《长安十二时辰》中,想要买“胡货”给老婆的车行伙计,以及想要买非法地图的狼卫,都去的是西市。
喜欢请点关注,联系作者请私信@knife名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