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溥仪是被合法逐出紫禁城的!
象征着结束“封建帝王”统治的辛亥革命之后,统治了中国长达三百年的大清帝国,被革命的烈火焚烧殆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清帝国虽然亡了,但皇室家族依然延续着香火。
根据清朝皇室在辛亥革命之后与民国政府签订的《皇室优待协议》来看,“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将封建帝国连根拔起,反而给了清庭皇室一个喘息的机会。
皇室优待协议第一条:
皇帝辞去帝位后,依然享受特权待遇,“皇帝”的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国民,对皇室必须永远以礼相待。
第二条: 民国政府必须每月支付四百万元生活费,供养皇族。
第三条: 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待城外供皇室永久居住的建筑建成后离开。 太监宫女留用,但不再新招。
大清皇室本以为靠着这一纸条约,就能够永远的白吃白喝下去,怎奈烟月不知人事改。
1924年10月,冯玉祥借着乱世的浪潮,举兵发起“北京事变”,用枪杆子剜去了大清帝国繁华百年的北京城。
冯玉祥先是软禁了侵吞中央财产、滥用苛捐杂税、以贿赂上位的民国大总统曹锟,后是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冯玉祥认为大清皇室是中华民国的蛀虫,是一根“食之无味”的鸡肋。
民国政府不但要支付给清朝皇室每月巨额的赡养费,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建造皇室居住的“行宫”, 这无疑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白吃白喝白花钱”的“老祖宗”。
若是溥仪安安分分的做个闲人,冯玉祥也并不想对溥仪怎么样,但是1917年,贼心不死的溥仪公开支持张勋大搞“皇权复辟”,企图恢复皇帝统治。
虽然说当时的溥仪还是个孩子,支持张勋复辟这事儿应该不是他的谋划,是康有为张勋。以及清朝的那些遗老遗少们在主导。但是,这确实是以溥仪皇帝的名义去宣传的,
这样一来溥仪便违反了协议的第一条,也给了冯玉祥以理由。
直奉大战后,军阀出身的冯玉祥,决定推翻这宗“赔本的买卖”!
冯玉祥先是在北京驻下重兵,后又威逼利诱大清朝的摄政内阁修改《清室优待协议》,将“暂居故宫”,修改成了“永远不能居住”。
三、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官禁,以后得自由 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随后于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鹿钟麟亲率士兵进入紫禁城,开始执行“”协议就,大概两个多小时后,溥仪及其家眷被合法的驱逐出了故宫。
被驱逐之后,溥仪辗转来到了天津,在这里他也不消停,拉拢军阀制造内乱、收买政客文人给他歌功颂德、直到投靠日本人成为伪皇帝。
那都是后话了!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溥仪是被冯玉祥的部队拿着枪顶着脑袋赶出去的。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在妥协的情况下退位的,所以,有皇室优待政策,溥仪一直待在京城,虽然中间经历了张勋复辟,但是复辟结束后,也没人拿溥仪怎么样。
因为北洋军阀说到底还是清朝北洋新军的底子,当年也都是吃清朝饭长大的,尤其是袁世凯,其深知自己的发迹离不开清廷,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还经常去拜见隆裕太后和溥仪,后来袁世凯虽死,他手下的段祺瑞,徐世昌等,以前也是清朝的官员。
但是,冯玉祥不是北洋新军中的要员,在清朝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官,并且主持发动了滦州反清起义,虽然失败,可以看出冯玉祥对清朝的愤恨。
直到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直系军阀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到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当时的直系首领曹锟,并且赶走了溥仪。
在冯玉祥看来,溥仪参与了张勋复辟,对民国是一种不安分的因素,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中的第三款,如果清帝违约,可以强制执行,也就是可以惩罚溥仪。
除了溥仪参与复辟帝制,冯玉祥还认为溥仪盗窃国家文物,于是派鹿钟麟带兵控制紫禁城,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当然,溥仪还是带着大量的国宝被迫离开故宫。
当然,冯玉祥在赶走溥仪之后,立马开始对皇宫里的宝物进行抢掠,至于冯玉祥到底抢走多少财宝不得而知,但是鹿钟麟后来说冯玉祥后来在南口之战的1400万军饷就是变卖紫禁城珍宝得来的。
针对这件事,冯玉祥见了挖了慈禧墓的孙殿英,还振振有词的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虽然,冯玉祥赶走溥仪有其反封建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否认冯玉祥是为了故宫的财宝。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溥仪的一生堪称传奇,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算是把一个新旧时代变换的所有辛酸都感受了一番,经历过许多起起落落之后,最终被赶岀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带着部队闯入紫禁城,直接要求溥仪等人离开紫禁城。溥仪一家落魄离开,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家看看。多年之后,当溥仪买了门票踏入紫禁城时,也许他感慨万千,也许他内心五味杂陈,可他已经无力改变这一切,因为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直军第3军司令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在古北口一线按兵不动。为了麻痹吴佩孚、曹锟,冯玉祥仅派少数部队轻装前进。每到一处即以电报报告行踪,并借口修路,把炮兵火力潜伏在沿路两旁的城镇,不露神色。
待吴佩孚嫡系第三师开赴山海关前线后,冯玉祥立即班师回京,由孙岳部策应入城,包围总统府,囚禁民国贿选大总统、直系老大曹锟。
控制住京城的局面后,仅仅过了小半个月,1924年11月初,冯玉祥便干了一件轰动中外的大事。
4日,冯玉祥下令将守卫紫禁城的一千两百余人全部缴械。
5日,冯玉祥部属鹿钟麟和临时内阁代表李石曾带着手枪队,拿着临时内阁总理黄郛签署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来到紫禁城,他们要求十八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修正书上签字。
修正书的核心内容是取消国民政府对清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并限令清廷所有人员三个小时内搬出紫禁城。
冯玉祥摆出的这个阵仗,直接把紫禁城里的鼠辈吓尿了。
内务府大臣绍英见天降横祸,一时急的要命,他先走到李石曾跟前攀旧交:“你不是大学士李鸿藻的公子吗,如何也帮着当局欺压清室?”
李石曾压根不搭理。
绍英又哆哆嗦嗦地走到鹿钟麟面前哀求:“你不是太傅鹿传麟(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姐夫,做过军机大臣)的嗣子吗,如何对清室如此苦苦相逼?”
鹿钟麟不耐烦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炸弹,往桌上重重一放,喝道:“要是再不搬出,我就要令景山上开炮了。”
听到开炮威胁,绍英只好踉踉跄跄地跑去储秀宫找溥仪。
据溥仪回忆,当绍英拿着修正书跑进来时,他和婉容正在聊天,吃苹果。
一听民国要废止优待条件,溥仪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刚咬一口的苹果也滚到了地上。
溥仪接过修正书仔细看:第一条、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革命起来,冯玉祥丝毫不顾大局、信誉);第二条、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等于是把原先给溥仪的钱,拿出来做慈善了);三、清室应按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驱逐令);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酌情考虑就是桌面上的糊弄);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这条受到的诟病最大,紫禁城里的财产怎么分出公私,最终还不是枪杆子说了算,明摆着这就是打劫)。
溥仪看到这样的内容,是什么看法呢?
一开始他以为冯玉祥会要他的命,见小命无忧,他顿时觉得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
但鹿钟麟提出的限三个小时内全部搬出去,还是让溥仪的“出离愤怒”了。
三个小时怎么分出公私!三个小时又能搬走多少东西!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打劫嘛!
溥仪想找他爹,葬送清廷的老摄政王载沣以及庄士敦师傅商量。
但电话线早切断了。
见电话打不通,溥仪又叫人去找他爹。
但根本出不去。
怎么办?
没有办法,怂包小朝廷最终把俩老太妃搬出来了,说她们不愿意搬走。
这不是扯淡嘛,能有什么用。
过了中午,经过交涉,鹿钟麟同意放几载沣、庄士敦几人进来。
载沣的表现更怂,听说必须签修正书,他干脆把自己头上的花翎一把揪下来,连帽子一起摔在了地上,嘴里咕囔着:“完了!完了!这个也甭要了!”
这家伙就好说“完了、完了”,溥仪刚登基的时候,他嘴里就是“马上完了,马上完了“。
见这帮人怂成这样,鹿钟麟接着撂狠话,再限二十分钟,不然景山就开炮。
其实他就带了二十名手枪队来。
但这样虚张声势的恐吓对这帮怂货特奏效,溥仪很快答应,马上就搬,没地方住,先住我爹家去。
鹿钟麟给溥仪准备了五辆汽车,鹿钟麟坐头一辆,溥仪坐第二辆,婉容、文绣、张璧、绍英等人依次上了后面的车。
车到北府门口,溥仪下车,鹿钟麟走上前来握手。
两人对了一句历史上有名的话。
鹿钟麟问:”溥仪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溥仪说:”我愿意从今天就当个平民。“
冯玉祥驱逐溥仪的举动,除了南方孙中山通电支持和赞赏外,其他各方要么是抗议,要么是反对。
连一向激进的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都说:”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这不是采取何种政体的问题,而是是否还有礼义廉耻的问题。“
张作霖更直接说,冯玉祥就是想进宫偷东西。
理性地从大局看,此举不仅伤害了民国信誉,更为日本分裂图谋提供了可乘之机。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12年,隆裕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皇室仍可居住在紫禁城。1922年,溥仪大婚时,北洋政府众多政要纷纷厚礼相赠,还有大批的军警为其站岗护卫,可谓是风光一时。仅仅两年过后,溥仪就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率军包围总统府,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并将总统曹锟监禁。冯玉祥迫使摄政内阁对清室优待条件进行了修正,修正内容决定废除帝号,将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11月5日,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亲率二十名荷枪实弹的士兵进入紫禁城,遵照奉冯玉祥的命令,驱赶溥仪出紫禁城。整个过程大约耗时两个多小时,最终溥仪及其后妃亲属被迫离开紫禁城,十三年的逊帝生涯宣告结束。
当时张作霖和吴佩孚都对冯玉祥驱赶溥仪的决定深表不满,而控制住局势的冯玉祥对封建帝制非常痛恨,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消息传出之后,摄政王载沣和内务府大臣曾先后拜会冯玉祥,希望能保留皇室,但均遭拒绝。
当时冯玉祥给鹿钟麟的命令是,让他在三小时之内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鹿钟麟为了安全起见,动用军警先将紫禁城团团围住,每个路口都安放了警戒哨。他自己则带了二十人的手枪队进了宫门,还专门嘱咐带了两颗手榴弹。
鹿钟麟一伙进入城门后,先将通往洋人使馆的电话线全部切断。然后沿路往里走,看见人便命令其站着不许动,当时的宫中还有太监、宫女约六百人。随后直接来到隆宗门的军机处,通知护军统领毓逖传知内务府主管来见。
内务府大臣绍英和荣源到来后,鹿钟麟告知绍英让溥仪两小时内离开紫禁城,并且移交宫中的各项物品。绍英明显不愿配合,鹿钟麟便警告说,若两小时内不做出答复,军队就要向宫中开炮,请急促溥仪从速遵令出宫。
(中间带袖章的为鹿钟麟)
而此刻的溥仪,正在储秀宫与刚起床的婉容踢毽子,玩了没几下,溥仪又随心所欲地走到钢琴前坐下,欢快地弹起了曲子。没弹几下,溥仪忽然又记起自己还没有喝早茶,便拿着婉容的早茶杯子喝了起来。
正在享受早茶的溥仪,听到内务府大臣绍英、耆龄、宝熙和老丈人荣源紧急求见,溥仪赶紧起身来到翊坤宫。在听到绍英转达鹿钟麟的话后,溥仪大惊失色,对绍英说:“告诉他们,我答应迁出宫外,容我收拾一下衣物。”
绍英急忙将溥仪的答复告诉了鹿钟麟,绍英还说溥仪要求带走宫中私产,但被鹿钟麟毫不客气的拒绝了。绍英等人以瑾妃刚去世,瑜、瑨二妃不愿出宫为由,想给溥仪多争取些时间。鹿钟麟并未理会,拿出手榴弹便撂在桌子上。
(溥仪当时的卧室)
绍英吓得急忙说一切照办,请再宽限二十分钟。这是的溥仪已让人将传国玉玺交给了鹿钟麟,婉容哭丧着脸,只拿几件随身的衣物。午后两点钟,婉容一行人提着包裹,在御花园东头与溥仪、文绣、荣源等人汇合。
不一会,摄政王载沣也疾步赶到,载沣感慨了一番后,便与其他三十多人一起走向了御花园的顺贞门。之前,溥仪对太监和宫女进行了遣散,太监领取十个银元,宫女领取了八个银元。溥仪等人走到神武门,看见几辆等候的轿车。
鹿钟麟告知溥仪:“这是要接你们到北府去!”说完径自上了车,溥仪被指定坐在第二辆车上。萎靡不振的婉容和一个宫女坐进了第三辆车,文绣则坐在了第四辆车里。第五辆是负责殿后的鹿钟麟乘坐。绍英等人坐在最后一辆车上。
(宫中人员接受检查)
宫门两旁站立着全副武装的手枪队和大刀队,轿车驶出神武门时,街上除了警戒的军队外,还挤满了围观的百姓。街上的人朝汽车指指点点,在不断的鸣笛声中,轿车驶向了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这时的宫中还是哭声一片,太监宫女相拥而泣。
当时的宫中还有敬懿、荣惠二太妃并未搬出,她们在十八天后才搬到东城大公主府。宫中悬挂的“宣统十六年十月初八日”的牌示也被摘掉。溥仪车队到达醇王府后,溥仪与鹿钟麟握手表示,他愿意作一个中华民国平民。
以上便是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的全部过程。
溥仪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派出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皇宫。当时,末代皇帝溥仪正在宫内同他的皇后吃水果聊天,他的内务府大臣慌慌张张跑入宫内报告,并且递上冯玉祥将军关于废止对清王室优待条件的函文,限令溥仪三个小时内搬出皇宫。溥仪看了函告,惊慌失措,召开了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交出了皇帝印玺,收拾了私物,遣散了太监和宫女。当天下午,被监护离开皇宫紫禁城,搬到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从此被永远赶出了紫禁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