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大火,特别是“雷小敬”,获粉无数,同时也让“不良人”这一称谓走进大众视野!

“不良人”是唐朝时期的一个特殊职业,其职能是抓捕罪犯、捉拿盗贼、维护社会基层治安。

“不良人”与官差不同,虽然工作职能都是侦察案件、逮捕罪犯,但是官差们都是根正苗红的“公务员”,享受国家正规待遇。

而“不良人”,却只是官府雇佣的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是曾经有过犯罪前科的罪犯,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为“不良人”的原因。

什么是不良人?

被历史贯以“盛世”之名的大唐却并不太平,越光明的社会,所衍生出的黑暗就越纯粹……各省、市官府内的犯罪案件早已堆积如山,但是却派不出足够的人手去打击犯罪。

于是乎,在官府便在民间征用一些身怀绝技的江湖中人,作为协助官府的查案的“特殊探员”。

这些江湖中人来自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甚至有些人曾经是强盗小偷!

他们人脉广、消息灵通,而且深知浮华世界背后的黑暗,对发现犯罪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

他们性格迥异、各怀本领,却对打击犯罪有着共同的向往;

他们是官府中的异类,是社会基层的保护者,亦是领盗贼抢匪们闻风丧胆的“不良人”。

不良人的具体工作

如果说“不良人”组建之初是为了帮助官府缉拿犯罪份子,那么随着“不良人”组织的规模逐渐扩大,他们的工作性质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古书《称谓录》中记载:“不良人”专司缉捕盗贼,访拿逃亡集嫖赌凶棍等事。

这句话明确的表示,“不良人”已经从协助官府办案的差卒,成为了专业打击犯罪的政府机关。

《太平广记》一书中,曾记录了“不良人”单独断案的故事,这说明“不良人”已经成为了官府管辖内的“半独立”机构,对可疑份子有自主调查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密探组织”。 扎根于民间的不良人,比官府更加善于寻找破案的时机与线索,他们即是基层百姓的守护者,又是维护太平的执法者。

但是出身草根、官阶低微的“不良人”始终无法进入史官们的视线,因此在历史上有关于“不良人”的记载少之又少,以至于至今为止我们都无法拨开历史的迷雾,探清“不良人”的全貌

但“大唐盛世”的历史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作为社会齿轮的“不良人”也将永远沐浴着盛世的荣光。

《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放在现代的话,那就是刑警,就是管刑侦缉捕的,在唐代官称“不良”或“不良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人公张小敬原是不良帅,按现代的说法就应该刑警大队的大队长。

按我们现在的方式来理解“不良人”的话,会觉得这就是不干好事儿的人,是个贬义的称谓。但在唐朝,不良人却是官方组织的维持社会治安,侦缉,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公职人员。不良人都是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处事有自己独到经验的社会人。不良人不是多么高级或是秘密的组织,属于“吏”,吏这个阶层其实是介于官与民之间的,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公职人员。

《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一千多年的变化,中国人变得不再认识那些看似“简单”的汉字——不良人。

不良人,其实在比较大型的词典里是可以找得到这个词的身影的:《词典》解释是这样的:不良人:唐 代官府管侦缉逮捕的小吏。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隶》引《说铃续》:“缉事番役,在 唐 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 汉 之大谁何也。”(大谁何:宫廷警卫)

用现在的职务相对应,“不良人”或者“不良”其实就是负责社会治安的派出所警员而已;而“不良帅”也就是派出所所长了。

在中国的唐代,特别是都城长安确实有一些被称为“不良"的人们,史书也却有记载,只不过比较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罢了。

在电视剧中,长安城内活动并且存在着不良及统率他们的不良帅,他们作为县行政下的维持治安的重要人员,负责犯罪搜查等等。

还有,不良人并非朝廷的皇家警卫队,也并非后来所谓的“大内高手”;就是一帮协查搜索抓人的维护社会治安的人;抓到人犯以后扭送“公安机关”;不良人并不参加案件的审理或者人犯的关押事宜。

“不良人”,绝对不是坏人哦。

《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随着近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发自内心地纳闷:这“不良人”是虚构的官职吧?咋听着就不像是好人呢?那么在唐朝年代“不良人”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背景是唐代的长安城,说的是最热闹的上元节上演的“24小时生死时速”,一个“不良人”死囚张小敬拯救整个长安城的故事。男一号张小敬是“不良人”的最高首领,被称为“不良帅”,在剧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帅”、“不良人”的身份,让观众们对这个机构和人员大惑不解。

不良人其实在唐朝并不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机构,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名字就像假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唐代的时候是真实存在这个组织的,不良人的最高领导人也确实是不良帅。

“不良人”是近年来新兴的比较火热的古风IP,喜欢国漫的朋友应该都看过一部名叫《画江湖之不良人》的国漫,里面就虚构了不良帅袁天罡活了三百多岁的剧情,其实在唐朝历史上,有记载的最著名的不良帅袁天罡,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学家和天文学家,传说中最神秘的《推背图》的作者。

不过不同于影视剧与动漫中不良人的形象塑造,历史上真实的“不良人,可能会让大伙失望。“不良人既不是呼风唤雨的神秘组织,也不是长安城治安管理最核心的环节,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机构,是大家对于这个底层“吏”群体的一个统称与代名词。

“不良人”是隶属于唐代的基层治安机构。在唐代的基层政府构成分为六个板块:县令、县尉、县丞、县主簿、胥吏、职役,其中县尉主管侦缉逮捕事宜,职役中的耆长、弓手、壮丁等都是负责缉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不良人应该是政府为了提高地方治安的管理能力,补充刑侦力量的特殊职业,还非正式编制,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其实就是现代的非正式的辅警。

古书《称谓录》在“吏”一条中引《说铃续》记载:“缉事番役,在唐称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立名甚奇。”意思就是说“不良人”就相当于宋朝的“六扇门”和明朝的“巡捕房”,属于唐代府州县负责侦缉逮捕、审讯的官吏,"不良人"的领导人叫做不良帅,职能类似于后代的候补捕快、衙役的头头。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来大体勾勒一下历史上“不良人”的真实面貌:一,"不良人"是长安基层官衙自设的一种不入流的捕逃、破案、治狱的机构,主要负责基层治安与稽查盗贼,品级低下。二,"不良人"不是一种官方设计的官职,应当是民间对于维护治安、缉拿盗贼、治理监狱这一团体的小吏的统称,是一种习惯性的社会称呼。

那么在唐朝历史上为什么要叫“不良人”这个并不好听的名称呢?能不能起个好听威武点的名字?首先我们要明白“不良”其实是针对行业来说,在中国古代,“捕快”这个行当是属于贱业,衙役被车你为“隶卒”或者“皂卒”,就是中国古代四大贱业“娼优皂卒”中的“皂”,是和娼妓戏子并列的低贱行当,所以,这里的“不良”是指行业的“不良”。

我们来看一下唐代人张鹜的《朝野佥载》第五卷对"不良人"办案也有评述:

录奏,敕令长安、万年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不良主帅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

这句话的背景故事是当时的中书舍人郭正一带兵破平壤城后虏获一名高丽女婢,名叫玉素,郭正一十分宠信,令其管理家中财务,但玉素却要毒害郭正一,并且盗走金银器物十多件潜逃。因此上峰命令长安、万年两地的"不良人"抓紧抓贼(这里的“脊烂”应该是用来做程度形容,形容很急迫、不顾一切),两县"不良人"闹哄哄地抓了三天没抓到。结果还是不良主帅魏昶想了个办法,才完成任务。

那么为什么唐朝政权部门设立这一个最底层的组织,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我们都知道唐朝的疆域范围广大,最盛时达到1400万平方千米,比现代的中国还大出了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唐朝疆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人口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唐朝还存在了大量的外来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当时的唐太宗需要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迫切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最终,唐太宗选择将民间一些来自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甚至有些人曾经是不服管教的退伍军人、强盗小偷的江湖中人,作为协助官府的查案的“特殊探员”,最终集结在一起组成处理小型案件的"不良人"。即将这些人都控制在了一起,又将这些人变成了对于国家发展有利的人,通过这个细节缓和了人与宽松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实际上,"不良人"的成立后,唐朝的社会秩序,也在唐朝强大的国力面前日渐安定。"不良人"也没有让创建者唐太宗失望,他们相继在几代不良帅的带领之下为唐朝破获了不少案件,为一些刑事案件出谋划策,甚至也承担起了正常的体系没有办法承担的重任,为唐朝朝的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也正是他们共同努力,对于长安城的稳定和大唐盛世的缔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知道了关于"不良人"的一些历史和它的具体意思了吗?欢迎大家一块来讨论。

感谢大家认真的阅读“唐宗文化”的文章,如果您喜欢,请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未经作者允许,其他平台号不得转载使用,谢谢!

《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有点权游里守夜人的意思

《长安十二时辰》中所指的“不良人”是什么意思?

作为大型IP,《长安十二时辰》成为了19年暑假最热的电视剧,剧中风风火火、“威风八面”的张小敬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他“不良帅”的称谓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不良人”和“不良帅”这两个唐朝的“官称”。

中文最直观的意思就是“字面意”,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来解释“不良”,“不良”就是“不好”、“差”,而“不良人”则指那些有有劣迹的人,“不良帅”则是指这群人的统帅。另外据清朝梁章钜的《称谓录》记载:“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即唐朝时期,官府征用一些有行为劣迹的人当差,专门管理一些市井小事。

“不良人”虽然是政府征召的,但却并不是真正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大多数是有地方政府征召,主要用于维护治安,缉拿盗贼的。这些人虽然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但就是因为他们出身三教九流,消息最广,对社会上的作案手法最了解,大大加快了破案的速度。另一方面,官府征召这些人,给了他们相对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这种治理社会的方式可以说是最有效的。

关注“微历史看客”,每天一段历史资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