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这个得问元芳,狄仁杰神不神,李元芳最清楚!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神探,包拯、宋慈、狄仁杰!这里面狄仁杰估计是最强的,他曾经当过大理寺寺丞,曾在一年之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这个工作量包拯,宋慈想必也是望尘莫及。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旧唐书·狄仁杰传》

当然,他在历史上出名,不是因为断案,更不是因为李元芳,而是他的为官做人。他作为武周高官,却不趋炎附势,力保李唐宗室,为后来还政唐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这一点在电视剧其实也多有表现!

武则天继位之后,她尤其宠幸两个面首,一个叫做张易之,一个叫做张宗昌。

二人虽然没有被授予重权,但是他们在武则天面前极其受宠,连武氏子弟也都对他们礼让三分,更有不少趋炎附势者希望攀上二张的关系,加官进爵,飞黄腾达。

尽管二张权势熏天,但是狄仁杰并没有因此和他们狼狈为奸。

根据《唐国史补》卷下记载,岭南曾经进贡了一件集翠裘,也就是用羽毛织成的裘衣,非常漂亮。武则天将这件裘衣赐给张昌宗,并让他披着裘衣和自己一块玩双陆。

这时候狄仁杰进宫中上奏政事,武则天就命狄仁杰和张昌宗玩一把双陆,狄仁杰素来瞧不起张昌宗,并不打算和他一块玩,但是君命难违,他只好勉为其事了。

武则天在一旁问二人怎么个赌法,狄仁杰指着张昌宗身上的裘衣说道:“争先三筹,赌张昌宗所衣毛裘。”武则天又问:卿以何物为注。

狄仁杰指着自己所穿的紫色官袍说道,我赌我身上这件。武则天见状大笑说道,人家身上的衣服价值千金,你一件普普通通的官服怎么能比呢?

狄仁杰站起身来,正色说道:“我的衣服是作为大臣上奏穿的衣服,他的衣服是靠你宠幸得到的衣服,两者不能够相提并论。”

接着在和张昌宗的赌博中,一连数回合都取得了胜利,张昌宗无奈脱下裘衣交与狄仁杰,狄仁杰出了宫门之后将裘衣赏给家奴披上,然后扬长而去。

狄对御,就脱其裘,拜恩而出。至光范门,遂付家奴衣之,促马而去。

这表明了狄仁杰的自命清高和不惧强势。

但是狄仁杰也是一个谨慎于政治的人,他和武承嗣,武三思同朝为官,却从未有过互相往来的记载,而且狄仁杰也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打击武家势力。

一来他深深明白武则天对于武家子弟的偏袒和维护,若是和他们作对只能导致中央不团结,对国家政事无益。

二来他认为搞倒武家势力,恢复李唐江山需要忍辱负重,静观时变,而非意气用事。即使在拥立庐陵王(李显)的斗争中,狄仁杰也没有当面贬斥武家子弟。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将控鹤监的名字改为奉宸府,而且要求在奉宸府供奉神像,这本是一个武则天追求享乐的场所,但是却得到了武三思等武家子弟的一致支持。

作为宰相的狄仁杰并没有说一句话,反倒是一个小官右补阙朱敬则上疏进谏。

这些都说明狄仁杰的谨慎。

狄仁杰作为一个侍奉女主的政治家,既需要保护自己的政治羽翼,也需要协助女皇治理天下,他身上所肩负的任务不可谓不重。

但是能够在一次又一次政治斗争中生存下来,留下还算不错的官声,并且最终为李唐皇室的重建做出重大贡献,的确很不容易了。

当然,如果涉及原则问题,他是不会退步的。比如在事关“李唐宗室”延续的问题上,他是绝对站在李家这一边。当年他算是唯一一个敢为李唐说话的宰相!

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

历史上的狄仁杰并非如电视剧中那样神机妙算,但是他在风起云涌的武周官场上的表现和电视剧相比毫不逊色。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政治家。

当然让人们记住他的不是他那杰出的政治能力,而是层出不穷的办案手法!一直以来,狄仁杰都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之称,提到他就情不自禁的把他和神探联系起来。

其实狄仁杰是在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他为人正直,又对武则天忠心耿耿,哪怕是曾经多次在公开的场合狂怼武则天,武则天也真正降罪于他。因此在很多野史上,总是认为他和武则天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事实上,武则天对他也是“爱恨交加”。

那为何狄仁杰会从政治家变成一个神探呢?

在《资治通鉴》中对狄仁杰的评价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曾经多次为武则天保驾护航降低风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少见的!

笔者认为狄仁杰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成功的劝住了武则天,并要求武则天恢复大唐李氏正统。而最终呢,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即唐中宗)回宫,还位于李。也正是因此李唐王朝才得到延续,才有了大唐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关于狄仁杰的断案能力,其实很多都是后人杜撰编造出来的,特别是清初时期,出现的话本《武则天四大奇案》就是为了纪念狄仁杰而编写。而历史真正的狄仁杰堪称官场楷模,武则天时期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名臣!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狄仁杰并不是神探!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是被朝廷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但他不是神探,根本不会验尸。

历史上确实有狄仁杰这个人物。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

唐高宗凤仪年间(676~679)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自此名声大振。这个故事后来被欧洲人看到在近代写成神探狄仁杰的故事,其实当时只是当堂判决案件,并非查证,欧洲当时流行侦探悬疑小说,所以欧洲人才会这么写。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后来,狄仁杰被诬告,遭武则天贬为彭泽令。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

由于狄仁杰在地方上声望不断提高,重得武则天的重用,恢复了宰相的职务。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才不是。

把狄仁杰说成神探源于高罗佩的小说,这个荷兰人将狄仁杰写成了一个探案高手,这个小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造成大家都以为狄仁杰是个神探。

当然不是,狄仁杰的本领比神探要厉害得多。

他是个宰相。

他之所以被称为神探是因为他管理过一阵大理寺,执掌大理寺期间,他一年之内就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多人,无一人喊冤。

但他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很短。

他干过很多工作。

首先担任过许多地方官,他在基层得到很多历练。做刺史的时候他受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祠纪念,真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还担任过江南巡抚时,他毁掉许多淫祠。

他还担任过度支郎中,所谓度支就是管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一个财务官。

他还曾经在契丹人叛乱的时候担任魏州刺史,和契丹人面对面作战。契丹人听说他来了,立刻老实了。他为人威名远播。

这些都还不算,最关键的他担任丞相,辅佐武则天。

许多大政方针都出自他手,武则天视为股肱之臣。

他还成功劝说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唐,而不是武家。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狄仁杰被现在的影视剧改变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但是实际上他只是唐朝一位基础的政治家而已。

狄仁杰是如何成为侦探一哥的?

《神探狄仁杰》电视剧给大家印象深刻,因此打击都以为他在历史上是一名断案的“神探”。

其实不然,正史《唐书》中记载,其为大理寺丞一年间,处理案件一万多件,且无一争讼,这平均一天40多件的效率加上准确性,确实挺厉害的。

其实大理寺丞只是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下的分管副院长,主要职责是:正刑之轻重。他上面还有大理寺卿,还有少卿和寺正。大理寺臣分管中央一级各地方司法案件的复审,唐代有6位大理寺丞,每位大理寺丞复核完毕的案件,要会同其他5位大理寺丞一通签字画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见,写明,宝大理正审核。

其实这1万件案件是狄仁杰和5位同事一起,对于上报案件,量刑是否合适进行判断、复合,根本不是断案,断案是地方官的事儿,所以神探完全是空穴来风。

但是野史也许就抓住了《唐书》的这一记载,进行了断章取义。《狄公案》、《绿牡丹》、《武则天四大奇案》等民间小说戏曲进行了演义。而最著名的当属荷兰人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使得狄仁杰的神探美名,远洋四海。

高佩罗是荷兰外交官,对中国的琴棋书画等艺术十分痴迷,他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所著《琴道》一书是古代琴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

1943年他人荷兰驻重庆使馆秘书,他的夫人是前清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在此期间,他读到清初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那个时候欧洲流行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模式侦探全集》,他对将狄仁杰的故事运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了改变和创作,最终写成了《大唐狄公案》,不但火了自己,而且使得狄仁杰成了中国的侦探一哥。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那个时候的科举考试,分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重点考试儒家经典,而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难度上进士科高于明经科。

狄仁杰出生在太原的一个庶族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了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后通过明经科博得出身而入仕途。后来收到工部尚书阎立本的赏识,狄仁杰没有文才却又干才,他在地方任多地刺史,体恤民情,施政有方,深得民众之心。

狄仁杰和武则天几乎算是同龄人,他比武则天小几岁,他第一次拜相是61岁,宰相的权利是武则天提拔,初期受酷吏陷害,被贬彭泽,后来契丹入侵,武则天又重新任用狄仁杰,女皇对他的信任也越来越高。

狄仁杰在政治上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心里一直是坚持着还政于李唐的思想报复。武则天在位期间确实也励精图治,但是给她当宰相的9个流放,杀了15个,在当时敢于逆鳞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后人说狄仁杰敢于直谏,改变了武则天传位于武周的想法,其实武则天心里也知道,如果真的传位于武姓,是什么样的后果。而狄仁杰可能正是洞悉了女皇的心思,所以狄仁杰的进谏坚定了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的决心。

狄仁杰还推荐了姚崇和宋璟等一大批廉洁、精明能干的官员,并得到武则天的重用,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作了人才储备。

在大唐星光耀眼的名相中,狄仁杰绝对位列其中,因为他处在武周还政于李唐的关键之时。他早于武则天5年去世,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周时代,他做了一个臣子、一个儒家该做的一切,而且尽心尽责,既没有辜负武则天的信任,也没有背叛李家王朝。

因此狄仁杰只是历史上一个有杰出施政能力的一个政治家,不是“神探”。欢迎大家关注韩光君,一起交流。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既是大唐一位忠臣,也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一代重臣,官居宰辅,为官公正清廉、辅佐一代女皇武则天,忠心治国劳苦功高、且爱民如子、心怀天下,一生尽忠职守。更是唐朝一代柱石,深受武则天及满朝文武的敬重。但他并不是一位神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