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大宋杨家,满门忠烈,“七子去,六子回”;偌大的天波府,只剩下了一群寡妇。
面对强敌外辱,奸佞作祟,佘赛花领着杨家众女,毅然扛起了杨门大旗,“十二寡妇征西”,名扬大宋。
这大概就是杨家将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老令公战死沙场尚有迹可循,而杨门女将的事迹那就纯属虚构了。
甚至于再最早的杨家将故事版本里,其中只是记载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子去,六子回”,但并未过多涉及女性人物,至于“十二寡妇征西”,连个历史原型都没有。
不过,佘太君这个人物是存在的,史书上有提到,不过应该是姓“折”;她从小出身将门之家,在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之下,成为了一个善骑马,射箭,在文和武两方面都很有天赋的女子。
在很小的时候,佘太君就随她的父亲一起到边疆驻守,已然是一个女性英雄的形象,后来她嫁给杨业,成为丈夫的重要辅助,但是人们口中的百岁之际亲兵上阵的故事在史上是不存在的;
“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缘烟卜地于此与“其次,最深入人心的女性英雄穆桂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其实是不存在的,影视剧对于穆桂英这个人物的刻画有点太神了,战功赫赫,曾将抗击辽国,向西进攻西夏国,平定南方的战乱,
宋朝的历史上,并未有哪个将军拥有这样的战绩。
甚至于连她的丈夫杨宗保都是查无此人,很可能是虚构!
当然虽然史书上查无此人,但有人穆桂英是可能有历史原型的,她可能是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
“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这个杨文广再演义中是杨家第四代,杨宗保的儿子,但是再正史上,他却是第三代,杨业的孙子,这倒和演义中的杨宗保对得上。
虽然杨门女将的故事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他们的传说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她们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女性,也体现了对于国家的热爱,意义重大。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历史上确实有佘太君其人,至于穆桂英并未在史书上见有记载。但也不能排除没有穆桂英这个巾帼英雄的历史原型,毕竟古代妇女地位低下,有姓无名,很难有准确的历史记载。
佘太君,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人,折德扆之女 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佘太君的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刺史;祖父折从阮曾任后唐府州刺史;父亲折德扆曾任后汉府州团练使。杨继业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佘两家为军事联盟,在共同抗辽、保卫家乡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为十家令公之一,门当户对,因此佘德扆将女儿自幼许给杨继业为妻。
穆桂英,传说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然真实性待考。然在1983年7 月30日《浙江日报》有篇文章记载:在山西代县《杨氏宗谱》、山西原平《杨氏宗谱》于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别记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在湖北黄梅《杨氏宗谱》记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可见家谱中有穆桂英和杨宗保的,因此,穆桂英姓名虽未见史册,但并非无此人,只不过具体名字没有罢了,要知道在古代妇女多数是有姓无名的。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杨家将里的佘太君确有原型,穆桂英完全虚构,连原型都没有。
忠烈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杨门女将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跟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杨门女将完全是子虚乌有。
杨家将里的男人们演义小说中,北宋杨家将有四代,最著名的是一代杨业,二代从杨大郎到七郎,尤其是三代杨宗保,四代杨文广,这几个都是抗辽名将,但跟真实的历史有一定出入。
正史中,杨家确实三代为将,但每代只有1个人真正有带兵打仗的事迹。
杨业是初代杨家将,宋太宗时期抗辽名将,陈家谷一战被俘后绝食而死。
杨业有7个儿子,杨延玉在陈家谷一战牺牲;杨延昭(杨延朗)最为知名,宋史有传,曾在宋真宗时期参加抗辽,其他儿子则籍籍无名。
杨延昭(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知名度一般,曾在宋仁宗时期参加与西夏的战争,但在演义小说中,杨文广成了杨宗保的儿子、杨延昭的孙子,可怜的杨文广直接降了一辈。
杨家将中的女人们演义小说中,杨家的男人个个为国捐躯,就连杨家的女人,无论是媳妇、女儿还是烧火丫鬟都是巾帼英豪,一共走出了22名杨门女将,其中最著名的是佘太君和穆桂英。
但在正史中,杨门女将只有佘太君1人有原型,其他均为虚构。
1,佘太君是杨业之妻,原型是折氏。
历史上的杨业妻子姓折(she,音同佘),是陕西府谷一带著名割据势力折德扆的女儿,嫁给杨业后相夫教子,培养出杨延昭、杨延玉等热血男儿,应该就是杨家将中佘太君的原型,只是后来口口相传,误把“折”传成了“佘”。
2,杨宗保之妻穆桂英,纯属虚构。前面已经说过,杨宗保完全是虚构,他的妻子穆桂英更是虚构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原型,那就是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因为正史中杨文广的妻子就姓慕容氏,“穆”可能是“慕容”的讹传,但慕容氏既没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事迹,从辈分上来讲也不对应。
所以说,大家就不要辛苦给穆桂英找原型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按照一些野史的说法,佘(折)太君即西北地方豪强府州刺史折德扆之女,嫁与同为西北豪强的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为妻。折太君骁勇善战,是一位巾帼女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折太君这个人物是不存于正史的。折太君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是作为一个戏剧人物出现,而之前的任何资料中从没有折太君这个人物的任何记载。而戏剧和小说没啥区别,他的可信度不言而喻。
到了清代,各种地方志中却出现了折太君的各种记载,比如保德州志中记载: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侁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侁名。
有清一代,类似的地方志和家谱中对折太君的记载不胜枚举,但这些东西的可信度是极低的。即使到了明代,成书于成化时期的《山西通志》中关于杨家将的事迹,也只记载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的事迹,并没有出现折太君。而正史中更是没有任何折太君的蛛丝马迹,毫无疑问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我们学历史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不得不提的是折德扆这个人物,折德扆是党项人,是府州地方豪强折从阮的儿子。折家世代称霸府州,中央政府对他们采取的是羁縻政策。后周时世宗柴荣以府州建永安军,以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从此,折家世代效忠中原王朝,成为中原王朝在西北对抗党项的重要旗子。
折家后世出了不少颇有战功的将领,不如折御卿、折可适、折玮昌、折克行等人,都是有宋一代非常优秀的武将。
穆桂英这个人物和佘太君这个无中生有的人物不同,穆桂英虽然是彻头彻尾的杨家将演义虚构人物,但她的形象在历史上是可以找到原型的。那就是金末著名的女英雄-杨妙真。
杨妙真是金末红袄起义军领袖杨安儿的妹妹,她骁勇善战,擅使梨花枪。杨妙真白马银枪,英姿飒爽的形象正是演义中穆桂英形象的原型。杨妙真后来嫁给另一支红袄军首领李全,夫妻珠联璧合,在金末掀起一阵红袄旋风。
杨妙真、李全夫妇在宋金之间左右摇摆,成为一方不可忽视的割据势力。蒙古入关后,夫妻一起降蒙,可谓是识时务的俊杰了。当然,李全之子李壇后来反元而死,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也不是此时的杨妙真夫妇所能预料的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折太君也好,穆桂英也好,他们都是虚构人物,并不存在于正史。区别只在于折太君见诸于野史,而穆桂英只存在于演义小说中罢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出生于公元982年,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佘太君历史上确有其人,杨家将中,除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外,穆桂英、杨排风等都为虚构人物。毕竞演义不同于正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