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这个问题不严谨,应该加上“近代”二字!不然玄奘郑和这些人肯定更有资格!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总体上呈现一种落后封闭的状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又无外患之忧。而在封建体制下,而国民思想僵化闭塞,整个民族昏睡不醒。

在这种背景下,就更别提教育文化的发展了。

但总是会有一批人,他们会率先“觉醒”!

“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他而这个“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呢?

说实话,这个”第一人“目前还是存在诸多争议的!

其中主要集中在林则徐和魏源两人身上!

林则徐咱们都知道,禁烟先驱,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他领导的销毁鸦片的活动,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近代史以此为开端!

不过除了这些以外,林则徐也是近代新思想的代表之一。

在此方面,他的主要做的是命人整理,翻译了《四洲志》,其依据是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这本书主要是描写世界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是当时比较出名的一部国际地理著作!

而之后魏源也是根据这本书写出了更加详细具体,且影响更为深远的《海国图志》。

从时间上来说,林则徐应当算是这“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毕竟他的《四洲志》要在《海国图志》之前。

但是我觉得魏源比他更合适!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魏源所写之书是有借鉴林则徐的书的内容的,但是魏源是首个提出向外国学习方法来应对侵略的说法的人,在当时,这两个人都是反对侵略的,但是林则徐并未提出向外国学习的看法,仅仅通过一本《四洲志》并不能断定他就是首先打开眼界的人。

第二,在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之后,魏源不是只有一个假大空的想法,而是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涵盖军事和民用工业,他希望通过学习来加强军事实力,以此来达到抵抗侵略者的目的。

“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海国图志》

第三,除了上述两点,魏源还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民主的方式,可见他对于外国技术和制度都有很深的了解,并且知道当时社会的痛处在哪里,并希望通过看到世界上西方国家的发展来吸取好的地方。

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国图志》有着非常清晰地体现!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

总之,对于第一人的这个称号,魏源是当之无愧的,毕竟”开眼“不仅仅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风景,领略不同的文化,更多的含义是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与不足,这样才能摆脱落后的局面。

只可惜,那个时代的清朝过于”盲目“,他们没有意识到《海国图志》的重要性,将之抛弃一边。甚至于其民主的思想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被列为禁书。

反倒是邻国日本,对其颇为珍视,成为19世纪日本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其理论和思想深入人心,他开拓日本一代人的眼界。

“北洋水师的那批留学管带们,都清楚的记得那些同吃同住的日本同学们,几乎人手一本《海国图志》,吃饭时都会认真翻开。仔细一打听,竟然是个中国人写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日本后来的国家建设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得指导作用!

《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梁启超!

正如梁启超先生那句话所说:“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

想来也是讽刺!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不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曾任内阁中书,晚年弃官学佛,整理著述,隐居杭州。魏源生活在动乱的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深感外敌入侵、国势孱弱,遂于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投入浙东的抗英斗争林则徐被朝廷革职后,魏源辞幕发愤著书,次年写成《圣武记》书中记述了清朝自开国至道光之前的重要军事活动,颂扬盛世武功,探索王朝历史盛衰的规律,筹谋海防之策和国家强兵之道,意在激励当朝统治者发愤图强,振兴武备。后来,林则徐禁烟失败,在发配伊犁之前,特意将他自己主持编译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四洲志》书稿托人带给魏源。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广泛搜集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来他对该书作了修订,将初版时的五十卷本扩充至百卷本。《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之道,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如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书中甚至谈到具体的战术方案,如主张避敌所长,攻敌所短;不与敌在海上交锋,而在内河严密布防,诱敌深入,然后堵截歼灭。全书集中体现了魏源希望国家变革图强的进步思想,提出善于向西方学习,最终必能制服强敌,不善于学习,只会受人欺凌。

魏源不仅主张兴办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还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和销售轮船器械,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凤锯、水锯、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等,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民用的,都应该鼓励兴造,使国家的工业尽快发展起来。此外,他建议设立翻译馆,专门负责翻译外文书籍;建议在福建、广东两省举行武试,增设水师一科,如果发现能够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才,就应破格赐予科举出身,以此鼓励科学发明。

魏源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才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如果能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多年之后,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从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此外,魏源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十分推崇,例如,他认为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的桃花源;又称赞美国“以部落代君长”的政治制度非常理想,可以长久地推行。

魏源的这些理念和要求改革的思想,对当时闭关自守、以天朝自诩的大清帝国,无异于一股惊世骇俗的冲击波,魏源由此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知识、经历的局限,魏源对西方也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他认为外国传教士会残忍地把华人的眼睛挖出来,配上铅粉来炼制白银,这就无疑是荒诞之说了。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魏源 海国图志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谢谢邀请。林则徐当然不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早在明代就有赵士祯因看到鲁密国(今属土耳其)使者朵思麻所进攻的土耳其火神枪威力巨大,而向他讨教其制作工艺,对明朝现有火枪加以改进,研制出了威力更强的鲁密铳。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世界百科全书,而这部书的创作背景和当时思想解禁,传统士大夫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是密不可分的。

而更难得是当时堂堂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居然和当时的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这部书,可见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学习西学抱有非常大的热情。1593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

林则徐虽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从抗击英国侵略者还是从保卫新疆都为捍卫我国尊严和领土完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综上所述说林则徐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确有有些夸大之嫌,究其原因在下认为,正是因为林则徐坚决禁烟,一心为国为民,又编写《四洲志》、《国际法》等西洋著作,当时的中国正在受到西方的严重挑战,与其他士大夫相比林则徐是当时少有的头脑清醒之人,再加上中国从1840到1949受尽百年屈辱,在诸多方面皆落后于西方,必须树立一个典型来激励我中华儿女奋勇向前,林则徐就成了不二人选。树立林则徐第一可以缅怀英雄,第二他正好在我国命运的转折点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应该不是第一人。不过,他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地位做了一些影响全民族的事情,就此一点,他应该是令后人敬佩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