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这是“宿命之争”,不可调和!
军国主义制度下的日本军人,信奉武士道精神,拥有着极高的使命感、荣誉感。
由于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因此对于日本天皇来说,海军的地位尤其重要,如此一来便造成了日本国“重海轻陆”的政治格局。
一直被打压着的日本陆军,对日本海军积怨颇深。
陆军觉得自身的荣誉感受到了挫败,海军觉得自身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动摇,久而久之,同一国家的两个军种居然发展到了“刺刀见红”的局面,不可谓不奇葩。
日本海陆两军的明争暗斗要从明治年间说起。
明治天皇统治期间,四大强藩暗中争权夺利。(藩: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藩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自治,但藩主仍然要服从于天皇管理。)
在这四大强藩中,萨摩藩推行海军,长州藩推行陆军,两股势力相互争斗,想尽办法搞垮对方。
从这时候开始,日本的海陆两军,便开始进行持续近百年的“宿命之争”了。将时光的“调节键”停留在甲午海战前夕。
日本海军认为,打侵略战争,海军要比陆军的作用大,因此主张实行“海主陆随”的战略方针,要求陆军服从海军的指挥。
陆军坚决不同意海军的主张,甲午海战还没打呢,日本的海军和路军先打起来了,事情越搞越大,最后由日本天皇亲自出面才得以解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甲午海战结束后,陆军主张扩充军备,至少增强两个师团,用于进驻中国东北部牵制苏联势力。
海军打了胜仗后,主张增加三艘战舰,进一步扩充海军势力,以便应对下次大规模海战,但是日本的国防资源有限,不可能一次性扩充两大军种。于是,海军和陆军又吵起来了。
日本内阁大臣西园寺公望有意支持海军扩充,并且不同意陆军的扩充计划,
陆军大臣联合其他内阁成员,居然到日本天皇身边打小报告,生生的把日本内阁中的元老级人物西园寺公望告到下台。
从此之后,日本的“海陆之争”,除天皇本人之外,再也没有人敢参与了。
明治天皇去世后,由冈田启介出任第三十一届内阁首相,请注意,冈田启介是日本海军大学毕业,做过海军大将。
冈田启介出任首相后不久,陆军就搞了一个二二六事变,活生生把做过海军大将的冈田启介搞下了台,最后还是新任天皇出面才解决的事变。 (真猛66666)
对华战争开始后,陆军主张入侵中国之后打持久战,发展中国“商业链”,支援日本战争。
海军主张“炮轰支那”速战速决,不给中国反击的机会。
日本战败之后,陆军埋怨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不佳。海军埋怨陆军久久攻不下中国,拖了整个日本的后腿。
最可笑的是,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为了显示海军的无能,陆军自主研制航空母舰、护卫舰、潜水艇,还造了52个品种的飞机。
海军也不甘示弱,海军研发了一系列陆军装备,两栖坦克、九三式内陆装甲车、自走炮,同样也造了飞机,而且造了53款。
最后发现,两方造的武器,相互不通用
同一国家的两个军种,居然在对外战争期间搞起了军备竞赛,日本天皇估计做梦都在骂“八格牙路”。
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答:是不共戴天的矛盾。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日本人都是凶残而团结的,其实并非如此。
师从中国文化,日本的内斗很是激烈。而海、陆军的矛盾,就是日军内斗的典型产物。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要从明治、大正、昭和三代说起;日本最讲究血统。比如日本漫画讲了半天,最后都会回到血统论(详见三大民工漫画)。我们先来说说日本陆军和海军的血统:
海军—萨摩藩;陆军—长州藩
日本近代史起于明治维新,日本完成农业国度向工业国度的过渡。 但旧有的藩主斗争传统,也随之进入了新生的日本体系。
长州藩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当时日本有一个狠人叫做高杉晋作。
他起于军事,亲手组建新军,并且依靠它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又以长州藩为基地和幕府对着干。高杉晋作在长州藩练兵、起兵。如果没有高杉晋作的惊人之举,也许明治维新最后也会到来,但至少要推迟一段时间。(可惜此人早死,否则成就可能更高)
萨摩藩而另外两个狠人,分别叫做大久保和西乡隆盛,他同样起于军事,萨摩藩武士是他们的筹码。长州藩和萨摩藩是幕府的两个主要对手。明治维新人杰基本上全部来自那两个藩,长州藩和萨摩藩的人杰信仰新世界,去推翻幕府。
这两方和当时的日本幕府是死敌,后来长州藩和萨摩藩武士共同起兵推翻幕府,世称倒幕运动。
在明治维新之初,原本是双方共同掌控陆军。一八七七年,萨摩藩武士忍受不了大久保的无情,发生叛乱。他们请求西乡隆盛领导,并且和大久保之间发生战斗。最终战斗失败,西乡隆盛在失败之夕选择自杀,至此萨摩藩势力在陆军逐渐衰落。(电影《最后的武士》,讲述的便是这段故事)
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由陆军转行海军。为了更好的控制海军,西乡从道便大力培养萨摩藩势力。后来萨摩藩逐渐在日本的海军占牢地位。萨摩藩和长州藩之间,也因为西乡隆盛之死,而结下了梁子。再到后期你来我往,双方的矛盾越结越深。
长州藩陆军和萨摩藩海军,已成为解不开的死结。旧怨难解,新仇更强烈。日本当时若非正向外扩张,很可能在国内发生内战。而到了法西斯时期的日本,陆军原本实力更强些,但分裂为统制派和皇道派。226兵变后皇道派被打压,海军出身的首相米内光政因此下台。陆军东条英机出任首相。
在海陆军的矛盾中,二战全面爆发 。
陆军从骨子里亲德国,海军则亲英美。陆军要加入轴心国,海军反对轴心国,要与英美妥协。最后陆军占上峰,打压海军。至此海陆军的关系更加恶劣,甚至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陆军负责中国和南洋战线,海军负责太平洋及其岛屿战线。二战日本海军损失最大,全军覆灭,海军指责陆军偷懒,陆军指责海军不打胜仗浪费资源,双方一直扯皮不断。
直到最后日本帝国灭亡,帝国海军和帝国陆军双双殉葬,双方的矛盾才算彻底解决。
(图片源于网络。)
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日本海军陆军不和是公开的事实,即便是二战中,日本海军和陆军也多次发生摩擦和争执。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海陆军不和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争执的根源要从明治维新开始,明治维新后,当时的明治政府主力军分成了两大派系,第一派系是以萨摩藩为首的海军,第二派系是以长州藩为首的陆军。当时明治政府的重要人物比如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几乎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州藩。明治政府新军的基础是源于长州藩和萨摩藩。萨摩藩控制的海军主要学习当时的海军强国英国,而陆军则学习法国,在普法战争以后,又开始效仿德国。海军和陆军的发展,需要庞大资源去支撑,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有限的资源(比如钢铁石油等战略资源)必然会引起相互争夺,这是矛盾产生的根源。具体来说,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有以下几个:
政治矛盾。军队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冲突是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作为海陆新军的基础,萨摩藩和长州藩的新军成了当时倒幕运动的主力大军,在幕府统治结束后,萨摩藩和长州藩一跃成为左右日本政坛的新势力,二者都进了中央,开始了轮流执政时期。当初倒幕运动时期,两派就相互不和,到了执政时期,矛盾更加尖锐。说到底,表面上海军与陆军之争,实际上是日本的地方藩阀之争。社会阶层的矛盾。几乎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海军成员大多数是“土豪贵族”,而陆军则显得很土很穷了。从军队成员分布来看,日本的海军成员大多数出自富裕贵族和商人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还有西方教育背景。相比之下,陆军成员多来自于普通中下层阶级。贫富矛盾是军队矛盾产生的又一原因,陆军和海军彼此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矛盾闹得严重的时候,二者甚至不通婚,打仗也不配合。资源之争。前文有说,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虽然明治维新增强了国家实力,但是资源短缺这个短板始终困扰着日本的长足发展。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政治话语权。二战中,海军主张南下对美英开战,而陆军则主张北上对抗苏联。双方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只不过最后谁也没能如愿,以失败告终。
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日本是一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过巨大灾难的国家,每当国人反思我们如此偌大一个国家被东洋弹丸岛国欺凌之时总会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人团结,而当时的旧中国处于内乱之中。那么日本人果真团结吗?事实上日本是一个极其复杂矛盾的国家:他们黩武而爱美、尚礼而好斗、喜新而保守、忠贞而善变,前一秒还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可以在下一秒化身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在国民的团结性这个问题上日本依然给我们呈现的是极其矛盾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日本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全世界都闻名的,也正是凭借这一精神使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得以崛起;然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内斗严重的民族——日本海陆军之间的矛盾正是日本这种内斗的典型。
事实上日本海陆军之间的矛盾并非只存在于二战时期:事实上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新式海陆军成立以来二者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甚至就连2016年5月位于日本横须贺军港的餐厅“海上料亭小松”发生的火灾也一度被怀疑是陆上自卫队所为,由此可见日本海陆军之间的矛盾真是由来已久。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与海军之间围绕侵略路线方针分化为北进与南进两种主张:陆军主张北进同苏联争夺蒙古和西伯利亚,以确保他们所谓的“满蒙生命线”;海军则主张南进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当日本陆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败于苏军之手时日本海军竟幸灾乐祸,陆军则针锋相对地讽刺海军迟迟不敢在南进路线上有所实际行动,尽管南进是海军的一贯主张,但海军方面的山本五十六等人一直主张缓进,因为他不希望过分刺激美国,事实上这是代表当时海军中一种普遍意见。当时的日本海军将领普遍有在欧美留学的经历,对美国的实力和日本的处境看得较为清晰,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普遍不大瞧得上陆军。陆海军成员之间社会阶层的差异使双方都打心眼里看不惯对方,不过这并不是导致日本陆海军矛盾的全部原因所在,因为一般来说海军由于所涉及的技术性操作相对较多,以致于世界各国的海军官兵学历、资历一般都相对高于陆军,可也没见其他国家的陆海军之间有如此深刻的矛盾。
事实上日本陆海军结怨从明治维新后近代新式陆海军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已开始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表面上看结束了诸侯大名割据的状态,以废藩置县的形式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然而实际上原来各藩的领主贵族们摇身一变成为明治新政府的华族,然而原来各藩之间积累的矛盾并未消失。在日本建设近代化的陆海军过程中陆军主要出自长州藩,而海军主要出自萨摩藩。这两个藩仅仅只是在倒幕维新的过程中结成了暂时的同盟,而在此之前双方的关系相当糟糕:1863年长州藩派兵进入京都试图控制天皇朝廷,这时萨摩藩站在幕府一方对长州进行了打击,此后长州方面直接称萨摩为“萨贼”。尽管后来两藩携手颠覆了德川幕府,建立了明治新政府,但这一结盟是建立在有德川幕府这个共同的敌人之上的,当这一巨大的外部压力消失后萨长联盟也就走到了尽头。此后萨摩和长州两藩围绕在明治新政府内的权力分配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日本近代史上独特的藩阀政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出自长州和萨摩的陆军和海军的关系自然不会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本的陆海军之争并非单纯的军种之争,而是日本近代藩阀政治体系在军队中的反映。
日本的近代化陆军和海军建设始于1872年——这一年日本颁布了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由此确立起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并模仿西洋列强进行兵制改革。在此之前日本是没有一支统一的军队的,那时当兵打仗是武士阶级的专利,农民、商人子弟是不能当兵的,而武士其实并不是国家的正规军,而是分属于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诸侯大名。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其实一直存在相当强烈的生存竞争,事实上正是这种生存竞争使日本在近代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那么在日本还不具备挑战大陆国家的实力的古代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生存竞争问题呢?答案就是内战——本就是弹丸之地的日本曾一度分裂出66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大名,诸侯混战中的胜出者往往没收战败方的封地用以恩赏自家武士,也就是说用战争的方式缓解自家面临的生存竞争问题。整个日本古代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日本人逐渐形成了这种既团结又对立的民族性:他们可以迅速凝聚起来对外扩张,而当外部矛盾相对缓和时他们就会展开内斗,因为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每个人都要争夺自己生存所需的资源。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整体国家实力尽管有所增强,但资源短缺这个短板始终困扰着日本的长足发展。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之间都必须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二战中海军主张南下就是为获得东南亚地区的石油、橡胶等资源,而陆军主张北上则是为确保对中国东北的粮食、森林、煤炭等资源的垄断。
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如果把二战时的日军看做一条毒蛇的话,它还是双头的,因为陆军和海军这两个脑袋在疯狂噬咬别国的时候,自己也在激烈地对咬。双头蛇在古希腊人和古埃及人眼里是保护神的象征,但日本的这条双头蛇不但没能保护国家,反而成为二战时日本败亡的原因之一。
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不可调和,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这里只能说个大概。这个矛盾产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战国时代,血腥的战争使一些氏族成为了世仇,而到了19世纪,当美国的炮舰外交打开了日本锁国的大门后,日本的藩主们或武士们又因为公武合体(联合朝廷和幕府改造幕府权力)和尊王攘夷之争以及后来各种原因的内战又产生了新的仇敌。所以,当明治维新开始建立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的时候,如果一个氏族的子弟进入了陆军,那么他的仇敌一定会把自己的子弟送进海军,反之亦是,加上陆军中的主要势力长州派与海军的主要势力萨摩派之间本来就有敌意,这就造成陆军和海军之间势如仇敌,甚至互相拆台。
军队要有实力,自然要有先进的武器和充足的物资,虽然日本有专门管理军队后勤供应的行政机构,但陆军和海军根本不接受这种管理,它们各自建立起自己的控制机构,征收各种战略物资,向生产厂家订购武器装备,甚至自己建立兵工厂生产军备。
建立了兵工厂,双方就明里暗里开始了竞争,其中最为激烈地要飞机制造,尽管双方都有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厂,但是如果陆军新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那么海军马上也会建一个,而且相互之间完全保密,只是在暗中较劲,看看最终是谁设计的飞机超过了对方。
这样的竞争达到了荒谬的程度,即使是用途相同的零件,陆军和海军也要让自己的跟对方完全不同,哪怕就是一颗普通的螺钉,如果陆军造的是左旋的,那么海军就一定要造成右旋的,反正就是要跟对方不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对国家的财政和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民用经济计划制定者藤原银次郎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用来制造飞机的那些宝贵的铝材,只有55%被制成了飞机,剩下全被当作废料卖到了黑市里。
除了飞机,对于造船双方也有争斗。按理说,造船应该属于海军的事情,但陆军偏偏也要插上一脚,不仅建起了自己的造船厂制造潜艇,还干起了商业航运的买卖,甚至连民用船舶的总吨位都超过了海军。如同制造飞机一样,在造船和航运方面双方也同样严守秘密,除了不把船只的起航和到港时间、航行路线以及货物的装载等信息进行互换外,就连发现了盟军的潜水艇这种重要信息也不会通知对方。不知道是不是等着对方的船只被潜水艇击沉后,好去讥讽嘲笑一番?
陆军甚至还想建造航空母舰。伊藤正德在他的《联合舰队的覆灭》一书中讽刺道:“据说,为了准备在战争中能够自由地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日本陆军甚至也设计了小型航空母舰,但是,若以此同美国进行海战,那真是异想天开。”
在二战中,日本也想像英美等国一样拥有高效的雷达,但一直没能研制成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陆海两军之间的斗争。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雷达专家们研究了日本的档案资料后指出:
日本的军事首脑们必须受到严厉的批评,他们使陆军和海军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工作一直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日本缺乏拥有足够技能来从事雷达研究的科学家,无法展开工作。然而他们竟然还坚持在两军中进行各自为政的秘密研究,企图用不到一半的人来完成全部的任务,这种事倍功半的方式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其实,日本的高层也清楚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危险。1941年,天皇裕仁对刚成为首相的东条英机说:“请你一定记住,在目前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还打算召见海军大臣,告诉他同样的话。”
不管裕仁的话产生了多大效果,反正在随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里,日本的陆海军有了很好的合作,陆上、海上、空中都配合不错,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不过好景不长,短短几个月的合作之后,分裂与不和就再度出现了。
首先是战略问题。日本海军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接连获胜,不免自信心爆棚,野心也随之大增,主张对澳大利亚、夏威夷发动攻势。甚至还计划打垮在印度洋上的英国舰队,然后占领印度,向中东地区推进,与那里的德军会师。
其实日本进攻印度正是英国所担心的,1942年4月2日,当日本舰队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附近击沉英国海军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康沃尔”号巡洋舰的时候,远在伦敦的英国官员们一度恐惧不安,担心日本会继续向西攻击印度,切断英国在印度和中东的石油线,这对英国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
不过,对于日本海军的这些提议,陆军明确拒绝,一来陆军要派遣这么多的部队去作战实在困难,二来运送这些部队需要的大量船只也难以征集,而且当初的战争计划是攫取东南亚的原料,现在实现了这个计划,就应该在这些占领区修建坚固的要塞,形成战略基地群以支持长期作战,最终迫使美国接受日本的条件,完成和平。
总的说来,这个时候海军的理念以进攻为主,陆军以防御为主,双方是截然相反的。
针对这些计划,陆军和海军上层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差点上演全武行。最终陆军做了一点让步,也只是答应进攻澳大利亚的莫尔兹比港。随后中途岛战役爆发,日本海军吃了大败仗,自信心受到打击,这才放弃了这些野心勃勃的计划,不过陆海军之间为此产生的分裂再也无法弥补,走上了各自为战的道路。
其实在中途岛海战过后,日本海军准将高木础吉曾经向海军军令部提议,建立一个最高指挥部来指挥陆军和海军联合作战,他认为这是日本能获得最后胜利的惟一希望,但陆海军都拒绝了他的提议。
重光葵是二战结束时的日本外相,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他在所著的《昭和的动乱》一书中提到他在巢鸭监狱与东条英机谈论战败原因时,东条说道:“与一国命运休戚相关的首相,竟无权过问军队的指挥,这样的国家能取胜吗?统帅部又分为陆军和海军,各自为政,很难合作。中途岛的失败,在一个月后才通知我,而且始终不知道详细情况。这样,直到最后仍没实现作战上的完全统一。”
让陆军和海军的怨恨进一步加深的还有石油问题。由于日军在对被占领地区的石油分配是按照谁先占领谁管理的原则,这就让陆军占有了远远超过海军的油田以及炼油厂,以荷属东印度为例,该地的石油资源陆军就占有了85%,海军的拥有量自然少得可怜。
海军对石油的需求量远远大于陆军,对这样的结果极为不满,双方因此又产生了激烈的争斗。气急败坏的海军甚至对陆军发出威胁,如果不分给海军更多的石油,海军就要扣留陆军的油轮。为了平息两者的争斗,日本政府成立了一个陆-海军石油委员会来分配石油,但毫无作用,因为双方根本没把这个委员会放在眼里,更不会听从它的任何分配政策。
石油短缺对海军的打击是致命的,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附近的一支日本舰队就因为燃料不足无法前往支援,而在后来的莱特湾战役中,正在本土的日本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受命紧急赶去增援,同样还是因为燃料不足没能及时赶到。
让两个军种无法协调的还有作战地区权力分配不明确的原因,双方都认为对方控制的地区与自己无关而漠不关心。1944年6月塞班岛失守,同盟新闻社的记者加藤高明在文章中分析失败原因时写道:“分配给海军的舰只数量不足以守卫这一地区,而陆军提供的支援不仅不够,而且还三心二意。”
对于陆军与海军之间的矛盾,首相东条英机根本无法解决,他的陆军大将身份加深了海军的抱怨,认为他在物资分配方面偏向陆军,这就使两个军种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敌意越来越深,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不同军种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争斗在很多国家都不是新鲜事,不过达到日本陆军和海军这样的程度还真是少见。连天皇裕仁都为此迷惑不解,曾问过他的侍卫官:“难道海军和陆军之间真的水火不容吗?如果他们之间存在摩擦的话,那我们就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连裕仁都看清楚了的事情,可日本陆海军的将领们愣是没看到,就算盟军已经步步逼近本土,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日军这条双头蛇的两个脑袋还为在陆上还是海上与盟军决战,由谁来指挥决战争斗不休,最终还是因为美军扔下原子弹、苏军进攻东北打中了这条蛇的七寸,为两个脑袋的争斗画上了句号。
二战中,日本的海陆军有什么矛盾?
葛大小姐回答这个问题
对二战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那就是日本的陆军和海军自始至终矛盾重重,无法调和,甚至天皇出面都搞不定。
矛盾究竟激发到什么程度呢?陆军造军舰,海军造坦克,谁也不跟谁玩!这还是轻的!战场上互相倾轧才是重点!
日俄战争的时候,日军攻打旅顺,说好的陆军海军一起上,但是海军把沙俄的海军打跑之后就撤了,当陆军在岸上拼命的时候,海军找各种借口就是一炮不发,导致陆军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开展进攻,直接阵亡4万多人。
还有更狠的!
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起飞后,航母让美军给击沉了,海军航空兵找不到家了,只有请求降落陆军机场,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被陆军机场指挥官当场拒绝,还放话说,如果敢飞到陆军的头顶就开火。
陆军和海军的炮火还延伸到国防预算上。
由于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和大清的北洋舰队,将陆军的气势给压了下来,深受天皇的宠幸,为此,日本海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都远远高于陆军。德国的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这样评价日军,他认为日本陆军的水平相当于一战时期的德国,而日本的海军相当于1940年的英国海军,当日军各类战舰层出不穷的时候,陆军还在使用薄皮大馅的坦克和三八大盖。
还有更奇葩的!
日本二二六事变爆发后,海军坚决要求镇压,但是陆军将领不愿意,甚至偷偷派人给叛军送钱送物资,最后是天皇逼着陆军才把叛军镇压下去。
海军借着装备优势抢先占领青岛,四处张贴“海军所有”的封条,陆军赶到后,就把海军的封条死掉,贴上“陆军所有”的封条,甚至出现一个门口站着陆军和海军两个哨兵的现象。
陆军觉得海军不可靠,关键时候会出卖自己,于是就成了一个“晓部队”,专门搞运输,居然还造航母,“神州丸”、“秋津丸”、“熊野丸”、“山汐丸”,谁能想到这些航母居然是陆军搞出来的。甚至还造出了自己的潜艇。
海军毫不示弱,先后开发了海军专用的特二式两栖坦克、短十二自走炮、九三式装甲自动车。
陆军从德国采购了德国的DB 601水冷活塞发动机,海军一看挺好,就又一次和德国谈判、签合同,把德国人都给搞蒙了。
海军搞出来九六式舰载战斗机,陆军就搞出来九七式战斗机,海军搞出来零式战斗机,陆军就搞出来三式战斗机和五式战斗机,二战期间,陆军搞出来37款、52个品种的飞机,海军搞出来53款,112个品种的飞机,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通用,连螺丝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反的,好像两国之间搞军备竞赛一样。
陆军占领新加坡后,缴获了英国非常先进的雷达,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共享,而是严格封锁消息,自己拿回去研究去了。
双方之间的矛盾差点搞到刺刀见红的地步,在全球也是很少见的。
陆军和海军虽然是不同的军种,但都属于一个国家,都向天皇效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仇恨呢?一、历史原因:陆军和海军的争斗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幕府时代,为了推翻幕府的统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主要由萨摩和长州两大强藩领导,推翻幕府后,两大强藩的领导人入驻中央,轮流执政,争权夺利中不断爆发冲突,梁子越接越大,最后势同水火,日本陆军脱胎于长州藩,海军脱胎于萨摩藩,其实,两个军种的冲突就是两大藩镇的冲突。
二、阶层原因:日本海军多出身于贵族和富商,而陆军多出身于中下阶层,他们将阶层之间的矛盾带入军队,都认为自身才是日本的中坚力量,相互之间瞧不起。生活中互相不通婚,战争中互相不配合,日俄战争中,陆军宁可冒着俄国的强大炮火开展玉碎冲锋,也不愿向海军求救。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损失巨大,尤其是飞机非常奇缺,而陆军不仅不支援,还用大批的飞机搞轰轰烈烈的大阅兵。
三、资源之争:作为岛国,日本资源紧缺,以日本的国力,陆军和海军不可能齐头并进,只能有一个重点发展对象,哪一派得势哪一派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就出现了海军主张南下、陆军主张北上的战略,因为北上进攻苏联就必须以陆军为主,南下对英美开战海军就是主力,最终,海军占据优势,偷袭美国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成为了日本的梦魇,虽然陆军在中国东北经营多年,陈兵百万,却一动不动,苏联才没有遭受两面夹击,全力对付德国,赢取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最后的结局就是日本海军损失惨重,日本陆军被遣送回国,谁都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参考文献:《清日战争》《明治维新的国度》《日俄战争全史》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