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当年欧洲各帝国到处殖民?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1803年,美国以每英亩三美分的价格从拿破仑手中,拿下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即法国路易斯安纳属地,总价为1500万美元。

在现在看来,“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应该是历史上最划算的买地生意了。要知道这是国土买卖啊,而且法国路易斯安纳属地可是一块宝地啊,其可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路易斯安纳州,而是一多半的中央大平原,包括阿肯色州、密苏里州、艾奥瓦州等十数个州的广大土地。

其总面积超过21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当时美国的原有国土,现今国土面积的22.3%。

不费一兵一卒,仅仅用钱,就从拿破仑手里拿下相当于自己国家领土的土地,这种好事儿,你说去哪儿找?

这种事儿日本天天做梦都在想!那么拿破仑他为何要卖呢?

美国当时遇到这种事儿确实也是运气好,当时法国正和英国处于战争对立状态,称霸欧洲的拿破仑一直想征服英国,但苦于英国海军的强大,无从下手。而且在美洲地区,法军处于劣势,其殖民体系已经无法维持。

与其浪费精力,最后被英国人抢去,还不如做个做个顺水人情,卖个美国,以换取美国的支持。原本那时候法国和美国的关系还不错,毕竟不久前美国独立,那也是全靠法国施以援手。而且1500万美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对于本就军费着急的拿破仑来说,压力骤减。况且这块地方原本其实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法国并没有花多少本钱去建设,更没有太多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不太心疼!

对于美国来说,当然更是好处没得说!

不过在当时,这场生意并不被美国高层看好,因为当时美国建国也才27年,国家底子远不能和现在想比。150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远超出了美国当时的财政收入,美国人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支出,要知道当年美国全国的GDP也才为4.82亿美元。主义这是GDP,不代表国家财政收入。就好比营业额和利润的关系。当时美国国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生意很划算,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没钱也要买;另一种则是没钱买,而且还有得罪英国的风险,很可能付出巨额的代价换来的只是一场战争。

不过当时美国总统,《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德高望重的托马斯·杰斐逊站在了“买”的这一边。美国政府选择向欧洲银行贷款,最终与法国达成了交易。所以,虽然是1500万的价格,但如果算上贷款利息,这场交易花了美国2300万美元。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是1600万美元的天价,相当于今天约6034亿美元。

拿破仑这么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第一,法国其实没有控制路易斯安那。

诚然,路易斯安那本来是法国人开拓的,然而当时法国人却控制不了这里。

在7年战争中,法国被英国人击溃,北美殖民地包括魁北克、纽芬兰、路易斯安那等地区全部被英国人抢走。随后英国人为了让法国多一个敌人,将路易斯安那送给西班牙。

拿破仑上台以后,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以欧洲一块领土交换了路易斯安那。

但是,当时欧洲局势变换很快。

1802年,拿破仑派维克托将军率领远征军,打算开入路易斯安那。但直到1803年,大军尚且没有出发。

于是,路易斯安那只有法国军队少量武装以及法国后裔的民兵。

此时,拿破仑在欧洲面临全面战争,已经无法顾及美洲。

那么,无论北美的英国或者美国出兵,路易斯安那就会被轻松占领。

到时候法国人一毛钱也无法得到,还丢了土地。

第二,拿破仑无心在美洲纠缠。

因为路易斯安那本来就是从西班牙手中骗来的,拿破仑对它不太看重。

况且,欧洲是法国的老巢,一旦欧战失败,老巢不保,路易斯安那怎么可能保得住。

换句话说,只要在欧洲击败反法联盟,法国独霸欧洲,不怕压迫当时小国弱国美国服软,夺回路易斯安那。

所以,拿破仑愿意主动放弃路易斯安那。

第三,拿破仑需要军费。

拿破仑卖掉路易斯安那,开价是8000万法郎,也就是16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6034亿美元。

这个数字极为惊人,算是超高价了。

拿到这批巨款作为军费,可以维持法军长期作战。

结果是拿破仑战败了,路易斯安那也就成为美国领土。

最初美国人认为花费1600万美元买路易斯安那是有病,但事实证明这是很好的投资。

约214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而这块领土与美国当时的既有领土相当,约占今天美国面积的22%。按当时的单位价格来算,每平方公里的价格仅为7美元。

更重要的是路易斯安那在美国中部。如果美国不能得到路易斯安那,就无法继续西进,领土只会在东海岸了。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确实这件事是非常有趣的事,因为出售国土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很罕见的事,而且这件事还是发生在列强在全球抢夺殖民地高峰时期的公元19世纪,就更显得难以理解了。但如果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实会发现,法国出售路易斯安那其实也是时势所迫的无奈之举了。交易之前,路易斯安那究竟是谁的?

现代人们在说起美国如何得到了这块领土的时候,一般都会说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了这块土地。但说实话,这种说法不算精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这块土地的状况是有些误导的。

路易斯安那所在地域

首先路易斯安那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不假,但在此时却已经经过了很大变故。法国在公元1699年将路易斯安那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其统治却只持续到了公元1762年。当时法国在欧洲和北美同时进行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的北美战场又被称为英法北美战争)中战败,被迫将今天的魁北克割让给英国,这件事恐怕喜欢历史的朋友很多人都知道。但可能许多朋友不知道的是,法国同时还把路易斯安那割让给了西班牙,所以从公元1762年开始,路易斯安那其实就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了。

七年战争之前北美的形势,蓝色为法国殖民地,其中北部是魁北克,南部就是路易斯安那

但此时的西班牙却是已经处于不断衰落之中了,从法国手里得到路易斯安那也并没有扭转这种趋势。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各国为了扼杀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西班牙也加入其中。但最后这次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而在西班牙直接与法国作战的比利牛斯战争中,西班牙惨败,被迫放弃反法立场。因此在公元1799年开始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西班牙成为了法国的盟国。但在此次战争中,西班牙又被英国击败,损失惨重。此时的西班牙就更加依赖与法国的同盟关系了。

而法国这时候当然就想到了30年前自己被迫割让给西班牙的路易斯安那,所以提出要西班牙归还路易斯安那作为双方维持同盟的条件。最终经过谈判,双方在公元1800年10月1日达成秘密条约,西班牙同意归还路易斯安那。而作为交换,法国也同意将自己在意大利的部分领地交给西班牙。但当时这个条约是个密约,并没有马上公布,路易斯安那仍然维持西班牙殖民地的地位。直到公元1803年11月30日,西班牙才正式向法国移交了路易斯安那的统治权,而仅仅3个星期之后,法国就正式将路易斯安那的统治权转让给了美国。所以在美国取得路易斯安那之前,其实法国仅仅统治了当地3个星期,等于就是中转了一下。

法国为何要收回路易斯安那?

说完了路易斯安那在当时真正的主权归属,咱们再来说说法国为什么要在30多年之后收回路易斯安那,甚至不惜以欧洲领地作为交换?其实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此时执掌法国政权的拿破仑希望重建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帝国。因为在当时,殖民地是实实在在的巨大资产,无论是西班牙、法国还是英国,它们在全球的崛起可以说都是在海外建立起了庞大殖民帝国的直接结果。

描绘法美在公元1799年海战场景的画作

所以法国对在30多年前失去整个北美殖民地当然是非常不甘心的。因此法国才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下血本支持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独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参战的法军甚至比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官方军队还多。但在美国独立之后,却并没有帮上法国什么忙。相反还很快和英国缓和了关系。在公元1794年,美国和英国签署了《杰伊条约》,暂时解决了两国之间的一些争端,更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此后重启了贸易往来。而且很快美国还以法国发生革命,变成了共和国为由,拒绝再向法国偿还独立战争期间欠下法国的债务。

经此变故之后,法国当然愤懑难平,于是开始对美国来硬的,在海上扣押和英国进行贸易的美国船只。而美国也不甘示弱,开始采取对等报复,最终双方之间的矛盾在公元1798年演化成了颇具规模的海上冲突,一直打了两年才渐渐平息。而与美国关系的恶化使法国认识到,没有自己直接掌控的北美殖民地,法国在全球的衰落将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更坚定了在北美重建殖民帝国的决心。

为何刚到手又放弃?

但计划经常是赶不上变化的,这次也是这样。首先是美国感到法国重新开始觊觎北美领土之后,对法国产生了极大的警惕。因为当时西班牙的衰落已经是人所共知,所以路易斯安那在西班牙手里美国一点都不担心。美国早就使西班牙同意让美国人使用两国交界地区的重要港口奥尔良港,使美国农产品可以顺畅地出口海外。而这在当时对美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其实美国最强的产业一直包括农业,特别是在早期,农产品顺利销往海外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可以说事关生死存亡。

路易斯安那归属西班牙时美国与西班牙的边界,其中左边最下方城市就是新奥尔良

但在公元1798年,与法国结盟的西班牙突然禁止美国再使用新奥尔良港,然后又在公元1800年把整个路易斯安那给了法国,只是没有马上移交统治权。虽然在公元1801年西班牙又重新允许美国使用新奥尔良港,但这些变故却引发了美国的极度不安。如果这块地重新到了法国手里,特别是到了拿破仑手里,那么美国北面是英属加拿大,西面又被法国压缩在大西洋沿岸,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命脉又被法国捏在手里,那么美国未来的发展空间恐怕就非常有限了。

而法国对拿回路易斯安那当然也有具体的盘算。当时的列强在海外争夺殖民地就是为了获取巨额经济利益,而按照拿破仑的计划,在夺回路易斯安那之后,会将其作为法兰西殖民帝国在北美的贸易中心,主要用于促进当时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海地所生产的各种商品的销售。大家现在听到海地这个名字恐怕没什么感觉,但在当时,海地却在全球贸易里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因为海地是当时一种最主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蔗糖的主要产地,号称世界糖都。当时英国和法国每年消耗的蔗糖里有40%来自海地,另外两国每年消耗的咖啡也有60%来自海地。

描绘海地黑奴起义场景的画作

所以一旦法国成功拿回路易斯安那,就能在北美地区建立一个完整的贸易产业链,对其在全球实力的增长将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就在法国一步步地实施这个大招的同时,其中的核心一环却出了大纰漏。在海地种植园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海地黑奴在公元1791年就开始出现了暴动,而这在当时是全球破天荒头一遭。海地黑人暴动之后,法国曾一度将其招安。因为当时正好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所以法国很快同意给予所有黑人公民权和选举权,当时这一决定一出,曾震惊了当时还都在实行奴隶制的欧洲各国和美国。但法国和当地黑人之间的矛盾毕竟是根本性的,所以不久之后双方再次闹翻,而海地起义军此后声势更大,不但击败了法国军队,还将当时同样在海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奥岛拥有殖民地的英国与西班牙势力也完全逐出。而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也仍然在实行奴隶制,但因为当时法国已经成为了对美国更大的威胁,所以美国海军曾一度帮助过海地起义军,在海地义军围攻重要城市雅克格勒时,美军军舰格林将军号曾为其提供过火力支持。

海地起义军领袖杜桑·卢维杜尔

而拿破仑要重建北美殖民帝国,当然要把具有核心地位的海地给摆平。所以在公元1801年12月,拿破仑派出3.1万法军入侵海地,要重建法国的殖民统治。但没想到这次战争却打地极其不顺利,虽然法国人在公元1802年成功诱捕了海地义军领袖杜桑·卢维杜尔,但却没能扑灭黑人起义,而且在后期还遭遇黄热病疫情,最终包括领军出征的拿破仑妹夫查理斯·李克勒克在内,有超过两万法军在海地死亡,法国在海地重建殖民统治的努力宣告彻底失败。

而海地失控之后,路易斯安那对于法国来说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很难再产生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同时即使获得了这块殖民地,面对虎视眈眈的美国和英国,法国恐怕也未必能守住。因此拿破仑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在正式从西班牙手里接管之后立即将其卖给美国,当时出售的价格为1500万美元,而有些人根据一些换算公式,认为这笔钱相当于2004年的4400亿美元,所以当时出售路易斯安那对法国也算是一种止损吧。

而海地的独立以及路易斯安那并入美国也都对美国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海地独立之后,大量原来的奴隶主逃到美国,而其中许多人就逃到了刚刚并入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地区。同时由于美国的领土瞬间扩大了一倍还多,大量种植园主带着自己的奴隶迁入了新领土定居。这都使美国的奴隶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壮大,也为几十年后的美国南北战争埋下了伏笔。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关于这个问题,拿破仑表示:卖地朕乐意,你管得着吗你?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面积达17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美国不仅由此成为北极圈内国家,国土面积更超过了900万平方公里。

从1776年的建国十三州,面积仅9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海岸小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领土就迅猛扩张10倍,除了疯狂的战争夺取,更多的源于美国砸钱购地,和购买阿拉斯加相比,美国在1803年购买的路易斯安那,明显更加划算。

1803年,拿破仑以8000万法郎,约合1500万美元买下路易斯安那。这块土地面积达214.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英亩不足两美分。

1500万美元,购买力换算成今天为6034亿美元。虽然是个天文数字,但面对更加天文数字的面积,路易斯安那的买卖对于买主美国而言实在是太过划算。

那么,事业如日中天的拿破仑为何会选择出卖这块面积达法国本土4倍的路易斯安那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法国鞭长莫及

路易斯安娜的出手,本质上是因为法国的鞭长莫及。

虽然此时的拿破仑事业蒸蒸日上,距离加冕称帝只有一年时间,但此时的反法同盟势头更猛,他们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惧让他们自觉地团结在以英国为中心的反法同盟大旗之下,这使得拿破仑压力山大。

此时的拿破仑作为法国第一执政,正在为法国的殖民地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由于拉美地区风起云涌的独立浪潮,尤其是海地的独立,使得拿破仑损兵折将,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收敛锋芒。

此时的路易斯安那作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和法国本土之间隔着一个大西洋,而且中间还有新生的美国和宿敌英国,所以拿破仑感觉路易斯安那管理起来难度实在太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放着等着别人抢,还不如顺水推舟将其卖给美国,这片土地在法国眼中是鸡肋,但是在美国眼中却是正儿八经的宝贝。

2、法国不屑一顾

拿破仑之所以不重视路易斯安那,除了管不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拿破仑不想管。

因为在1800年之前,虽然这块广袤土地是法国人筚路蓝缕开拓的结果,却被邻国西班牙管理了38年。作为法国的盟友,路易斯安那是佛罗里达被英国人占据后,法国对西班牙的补偿。

所以在1800年法国控制西班牙,并顺理成章将路易斯安那作为法国势力范围时,路易斯安娜的土地上有大量的西班牙人,比法国人还多。

对于拿破仑而言,西班牙虽然是自己的附属国,但这种关系并不牢靠。相应的,路易斯安那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因为西班牙的脱离而远走高飞。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机出手,多捞一点是一点。

所以,路易斯安那的交易,除了美国,拿破仑也是赢家。唯一的输家,是理论上的实际拥有者西班牙。

3、法国需要美国

作为法国的统治者,拿破仑的敌人有很多,最重要的敌人是英国。

为了打垮英国,拿破仑可以用任何手段,包括扶持美国。而扶持的方式之一,就是将路易斯安那卖给它,让美国更加强大。

从美国独立以来,因为共同的敌人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关系相当铁。如果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就等于在北美大陆为英国制造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如果英国的精力被美国牵制,那么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扩张阻力就会小很多。

因为拿破仑的“慷慨”,此前美国为了密西西比河权益想要联合英国群殴法国的计划泡汤,拿破仑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

而除了成功拆散了美英联盟,因为拿破仑矢志不移地要和英国干到底,这在客观上需要更多军费,也就是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卖掉路易斯安那很好地解决了拿破仑缺钱的问题,实在是一举多得。

当然,作为这场交易的最大受益者,路易斯安那给美国带来的好处远比想象的更多。

除了完全得到了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的所有权益,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丰富的粮食和燃料仓库,还以此为走廊,打开了通往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等地的通道。

今天的路易斯安那,经过多次划分,包含了阿肯色州、密苏里州、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以西、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北部、奥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蒙大拿州及怀俄明州部分地区、科罗拉多州洛矶山脉以东、加拿大缅尼托巴、沙士吉万、亚伯达各省南部之密苏里河流域地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两岸(包括新奥尔良市)。

从美国崛起的历程来看,欧洲的动荡,是美国崛起的绝佳契机。拿破仑作为法国帝王,是美国真正意义上的恩人之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一开始拿破仑确实是不同意出售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的,然而随着法军在美洲地区节节失利,在欧洲又面临英国的步步紧逼,这才使拿破仑在无奈之下同意出售。事情具体的来龙去脉且听子渊慢慢道来。

1803年,距离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不过短短27年。然而这个崭新国度却从老牌列强法兰西手中获得了面积超过达21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条约签订后,美国付出1500万美元,使自身领土扩大了整整一倍,其疆域从大西洋沿岸向西延伸到洛基山脉,向南到达墨西哥湾,现代美国版图日趋成型。

在今天看来,这笔交易无疑是美国捡了大便宜,而且还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然而在当时,却有很多人公开反对这笔交易,主要原因就是1500万美元的购地费远远超出了美国当时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这么一笔高昂支出。

最开始,路易斯安那地区是西班牙在北美的重要殖民地之一。美国建立后,因需要通过该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进行贸易和交通运输,因此历届政府积极同西班牙建立良好关系,并于1795年签署了友好条约。按照约定,美国人获得了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权,并被准许租用新奥尔良港向海外出口各类货物。

5年后,西班牙为寻求法国在欧洲事务上的支持,两国签署秘密条约。在这项条约中,西班牙将路易斯安那地区无偿转让给发给,以换取法国的全力支持。虽然是秘密签署,但条约内容不久后还是传遍了整个欧洲。美国得知消息后,引发了国内舆论的激烈讨论,就连时任总统杰斐逊和联邦政府也充满忧虑,他们担心法国在北美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从而为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和密西西比河航行权制造不稳定因素。

经过反复权衡,杰斐逊总统和联邦政府为避免日后与法国的潜在军事冲突,同时保持对新奥尔良这个重要港口的有效控制,先后派罗伯特·利文斯顿和詹姆斯·门罗(即美国第5任总统)作为总统特使前往巴黎洽谈购地事宜,其目标主要是新奥尔良及其周围区域的土地。然而此时的法兰西第一执政拿破仑对土地交易毫无兴趣,美国人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1803年,杰斐逊总统花大力气请长期住在美国的法国贵族皮埃尔·塞缪尔·杜邦作为全权代表,帮助美国进行谈判。当杜邦见到拿破仑后,他却向后者建议将整个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都出售给美国,以彻底化解与美国在北美的潜在冲突。对拿破仑而言,他的理想方案是在欧洲与英国维持和平,从而抽出人力、财力前往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扩张版图。

奈何天不遂人愿,法国军队在海地的军事行动接连失败,和英国的军事冲突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至此,拿破仑意识到在西半球建立势力范围的想法已无法实现,遂决定集中力量与英国抗衡。在这样的情形下,拿破仑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主动提出要整体出售路易斯安那地区,价格为1500万美元。

在前往巴黎之前,杰斐逊曾向利文斯顿、门罗特别交代,授权他们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情况下买下新奥尔良及周边地区。当听到拿破仑要用1500万美元出售面积超过2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二人激动地难以自已,当即与法国政府签订了条约。之所以不向国内汇报,就是怕拿破仑哪天突然变卦。

同年4月30日,美法双方代表正式签订购买条约,杰斐逊总统于7月4日向全国民众宣布。10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24:7的票数批准该条约。12月20日,法国政府正式将新奥尔良移交给美国。第二年,杰斐逊总统出席了在圣路易斯举行的庆典并发表演讲,庆祝路易斯安那地区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对美国而言,以7美元/平方公里的低价买下2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说都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然而由于拿破仑希望以这笔费用扩充军队,所以美国政府必须一次性付清。然而以美国当时的财力来看,1500万元无疑是无法负担的天文数字,所以国内批评之声四起。无奈之下,联邦政府被迫从两家欧洲银行借款,利息6%。

1823年,美国在累计支付2300万美元本息之后,终于将贷款全部还清。对于这桩购地案,后世围绕杰斐逊坚持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动机与目的有着不同看法,一直争议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法属路易斯安那的购入,是杰斐逊总统在任期间最重要政绩之一。

法国为什么要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

文|小河对岸

美国领土扩张最为重要的一步,便是于1803年以8000万法郎(约合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约214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而这块领土与美国当时的既有领土相当,约占今天美国面积的22%。按当时的单位价格来算,每平方公里的价格仅为7美元。

按美国的GDP相对比例计算,1803年,美国的GDP为4.82亿美元,而美国2017年的GDP为19.39万亿美元。故而,当时的1500万美元约合今天的6034亿美元,单位价格约为28万美元每平方公里。而我国2017的GDP约为12.24万亿美元,相对于我国2017年GDP的二十分之一就可以买下这块领土。可以说此价格是相对低廉,那为何法国以如此低价,而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法国在路易斯安那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路易斯安那虽最早是法国人开拓,为法国在北美殖民地--新法兰西的一部分,该地名也来源于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但在七年战争中(1754年--1763年),法国尽失北美大陆殖民地。其中包括魁北克、纽芬兰等新法兰西的北部地区被英国夺取,而路易斯安那则被转让给了西班牙(1763年-1800年)。

至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之后,于1800年与西班牙签署《圣伊尔德丰索密约》,路易斯安那才重归法国,条约规定在两国完成主权交接之前,该地区仍旧受西班牙统治。但实际上,拿破仑在欧洲忙于应付反法同盟,在美洲又要应付海地独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接管路易斯安那。所以,在拿破仑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之后,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奇怪的交接,并不是法国人与美国人在交接,而是西班牙人与美国人在交接。

再则,拿破仑正忙于欧陆战争,而法国的海军远不能与英国海军相比,突破不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因而,刚到手不久的路易斯安那根本就守不住。即便不卖掉,也很会被英国(路易斯安那与英属加拿大接壤)轻易夺取。

第三,法国财政空虚,且连年战争,故而,法国很需要战争经费。法国爆发大革命,就是因为财政崩溃,而此后的法国又要对付反法同盟,几乎每年都在战争,法国很需要战争经费。而当时的路易斯安那又完全是负担,与其被英国夺取,还不如将之换些战争经费。

第四,巩固法美同盟,而削弱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英法两国是当时的两大世界霸主,但在争夺海外霸权之中,法国完败。为了报复英国,而削弱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法国一直支持美国,包括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期间,法国不但给与英国大量的援助,还派兵直接参战,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而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一方面可以巩固法美同盟,另一方面则可以让美国早日强大,而让美国成为英国在北美的劲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