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柳如是是明末一代名妓,“秦淮八艳”之首,才色双绝。

跟其他的风尘女子不同,她除了拥有倾城美貌以外,还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青楼女子,她比大臣更爱国。

柳如是幼年和青年的命运并不算好,幼年时期家庭境况困苦,一家人也没有方法生活下去,到了她十三岁那年,聪慧灵秀的她被大户周道登相中,后来她进了周府作了一个偏妾。

由于美丽聪慧加上独特的气质,在这里之时她也受尽宠爱,不过在那时的妻妾模式下,一个小妾如此得宠必然会引来其他妻妾的“集火”攻击。柳如是因为这种情况也没法在这里待下去,当时的周老太太心慈善念,加上本人又比较喜欢这位女子,就让儿子把她放出了周府

离开周府以后,柳如是开始了自己的青楼历程,虽然同样是风尘女子,但因为她在周府期间学习了很多文章歌赋,对国家的时势也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所以很多有才之人都找她作陪。

无论是才情还是政治,此女都能跟这些才子们聊到一块去,她的名声也慢慢大了起来。如此具有魅力的一位女性,很快就得到了某些人的倾心,其中最让她倾心的,是才子陈子龙。

二人在政治观点和才学素养方面都有共通之处,不过陈子龙本人已有家室,虽然柳如是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不过最后还是以一场闹剧收场。

柳如是遇到的最“靠谱”的男人,还应该是东林官员钱谦益。

两人刚认识之时后者已经五十岁,年龄的悬殊让很多人都不看好这段感情。不过后来的男方抛开了所有的顾虑,将自己喜欢的女子以正妻的名义娶回了自己家中。颠簸了几十年的她好不容易有了个依靠,无奈又赶到了国家灭亡的节骨眼之上。清军入关后,兵锋直至江南。丈夫钱谦益作为东林党,满口的家国大义,誓要与大明共存亡。

柳如是虽是一届女流,却异常坚毅,决不向异国屈膝。甚至愿意陪着丈夫自杀殉国。可这本该是成就民族英雄的壮丽之举,却因钱谦益一句“水太凉”而成为了一场闹剧。

没错,钱谦益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嘴里虽然高呼大义,心下却早就打算效力于新廷了。于是东林领袖钱谦益不仅投降了清朝,还当了清朝的官儿,官居礼部侍郎。

如此行为,钱谦益不要脸,但柳如是要啊!她更不忍所爱之人为天下唾弃,于是写了一封让人动容的家书,钱谦益最终被她所打动,选择了辞官回乡和妻子相守田园。

后来听闻郑成功带兵抵抗清军,闻讯的她赶快极力劝告丈夫去帮助对方,后来跟抵抗队伍取得联系以后,她更是全力的去帮助义军,本人还多次去军中慰问将士,有如此情怀的风尘女子,纵观整个历史也非常罕见。

后来丈夫去世,孤独的柳如是又受到家人的逼迫,自家田宅资产被族人强占殆尽。伤心的柳如是不想在孤苦的活在世上,她把孩子安排好以后就自缢而亡了。

一代佳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着实可惜,不过她的一生已经足够传奇了。

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其实,史料关于柳如是的生平事迹记载得很少,在故纸堆里的文字中是难以找到答案了;看距离我们很近的民国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倘可洞悉一二;陈寅恪先生是清华百年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在晚年,参考大量资料,耗费心血,完成了一部《柳如是别传》,让我们对这位于家国破灭之际的秦淮河畔的奇女子有了一定的认知。

柳如是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了有条活路,少不更事时就嫁给周大户后,却遭到了周家妻妾的围攻陷害,差点死于非命;被卖到青楼后,她经历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认知了人生的残酷真相。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与美貌,虽沦落风尘,但品格并没有被玷污,她胸怀晶莹而博大,身在烟花柳巷却善于和乐于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了色、才、艺俱佳的名妓;也使她获得了相当的自由。

她可以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所以走近她的人,往往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其中不乏侠肝义胆之人;她在与这些读书人的交往中谈天说地、纵古论今,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获得了人生的乐趣;而对胸无点墨、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爱人之才华,却不取人之钱财,在当时的青楼女子中实属凤毛麟角。

柳如是结识钱谦益时,他已经50多岁了。

与钱谦益的交往首先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人,是东林党的领袖与高雅之士,两个人一来二往,逐渐发现彼此兴趣相近、情投意合,逐渐生发了爱慕之意;于在崇祯十四年,20多岁的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钱谦益为了表示自己对柳如是的尊重,在虞山为她盖了壮观华丽的别墅,分别叫“绛云楼”和“红豆馆”。

崇祯吊死煤山之后,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在小朝廷当了礼部尚书,对此,柳如是表示了坚决的支持;清军兵临城下之际,柳如是劝钱谦益与自己一起投水殉国,这里生发了一则 千古笑谈:钱谦益事到临头,试了一下水温,很诚实地说:“水太冷了,不能下”。看不到柳如是当时鄙夷自己丈夫的表情,她是毅然决然要跳入水中殉国的,却被钱谦益死死地托住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呢?身为弱女子,没有抵御外患之力,苦口婆心地劝说有影响力的丈夫殉国,让人们不做亡国奴,就是爱国的表现,毕竟,我与国家一起死去 ,能彰显自己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风尘女子柳如是做到了。

贪生怕死的前明朝大官僚钱谦益投降了清朝、然后去了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只是在柳如是的私下劝告和影响下,钱谦益才良心发现,迷途知返,仅为清廷工作了半年后时间,就称病辞职了;柳如是深明大义,她在自己以前悲惨的人生际遇中不可能受过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在国破家亡之际,不忘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不忘故国,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难能可贵。

纵观柳如是的一生,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是当时著名的歌妓才女;她魄力奇伟,有出众的文学和艺术才华,曾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之作也负有名气,她的画作娴熟简约,清丽有致,自创风格,深得后人赞赏。

作为传统社会女性,在与其往来的名士中,张溥(五人墓碑记的作者)、陈子龙(有过抗清义举)、李存我都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早在盛泽时,柳如是就对《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说:

“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

大有“男儿何不莦吴钩”之慨!

所以,我认为,乱世佳人柳如是,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除开她在青楼读了有爱国情结的书籍外——这些书箱对她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主要是她长期接触了明末清初的诸多爱国志士,长期受到了他们言行的影响,才使自己有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秦淮八艳的名声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寇白门为了寻找真爱一次又一次的飞蛾扑火,董小宛为了冒辟疆甘愿隐忍一切做个小妾。她们是乱世中最无奈的一群人,也是最独立最坚强的女人。

柳如是原本不是这个名字,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她的本名应该是杨云娟,可能是在生活的辗转中,随着心境的不同还用过杨爱、杨影怜、杨朝云、杨隐雯等多个名字。也跟她的一生一样,在风云飘摇中却顽强不屈的活着,就像她名字里的“柳”字一般。而“如是”是取自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如是。”这句词本是词人在报国无门的苦闷中为自己的新房子所做,充满了无奈。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柳如是大概也是这个心情吧!

柳如是的一生经历很多坎坷,在小时候就父母双亡,被卖到江南名妓徐佛家,十四岁又被转手卖到一个退休的宰相周道登家被纳为小妾,周家人容不得她,后来又被卖到妓院。这次到了妓院因为有“前宰相下堂妾”的招牌,柳如是受到很多富家公子的青睐,其中有一个叫宋辕文的,通过为了美人不要命的方式俘获了柳如是的芳心,但是这场爱情准就是一场梦,在宋公子母亲的阻拦下,宋公子怂了,放弃了柳如是。

后来遇到的一些人改变了柳如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个是比她大十岁的陈子龙,陈子龙是明末诗人、词人、散文家,还是个热血沸腾的抗清义士。虽然两个人的交往也受到了陈子龙家人的横加阻拦,但是他们刚开始的隐忍的,不在乎的。直到陈子龙的妻妾闹到了青楼,虽然是妓,但柳如是的性子里也有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她与陈子龙忍痛一刀两断。我想,她在听到陈子龙在抗清的战争中牺牲的时候应该是心如刀绞的。

柳如是不是一般得青楼女子,她的胸怀是皎洁晶莹的,气质是超凡脱俗的,思想也是博远深邃的。她在《题画梅》中写道:“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晕一支枯。千秋知己何人在,还赚雄师入梦无?”道出了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无奈,也道出了自己坚持意念的坚贞。

第二个改变她的应该就是钱谦益了,当23岁的柳如是女扮男装见到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的时候,这对年龄相差36岁的人就走到了彼此的心里。后来柳如是以正室的身份嫁给了钱谦益,两人也是恩爱有加。

但是随着崇祯吊死煤山,清军占领了北京,他们也跟着南宋朝廷跑到了南边,钱谦益并做了南明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但是好景不长,清军又打到了南京,在紧急关头,柳如是拉着钱谦益到水边说:“我们不能做亡国奴,一起跳吧!”可能是越老越怕死,钱谦益附身摸了一下水,说:“太凉了,不能跳!”柳如是很是无奈,说道:“你不跳我跳!”却被钱谦益拉住了。

后来钱谦益剃发投靠了清朝,要到北京上班,但是柳如是不去留在了南京。因为反清的前科,钱谦益被捕入狱,柳如是怎么能看着一把年纪的丈夫受牢狱之灾,送钱的送钱、多方打点才把钱谦益弄了出来,钱谦益在清朝已经没有前途了。后来他们想去找郑成功一起图谋大业,但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已经没有胜算的可能了。

在折腾中,钱谦益的身体扛不住了,84岁的时候去世了,而柳如是也随后自缢。

为什么说柳如是一个民族义士呢?第一就是她有大明遗民的抗清思想,而且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证明;第二是她曾经散尽家财、慷慨解囊捐助爱国义士反清复明。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柳如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呢?

第一、强烈的独立自由精神

法国著名的批评家埃莱娜·西苏说过:“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永远意味着以它特有的方式获得拯救”。柳如是也在文学写作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想要挣脱女性话语的附缀和从属,期望获得和男子一样平等的话语权,追求着女性的独立人格。

第二、特别的男性化情结

柳如是在《题墨竹》中写道:“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何等的霸气,不但写出了墨竹高风亮节的神韵,还道出了自己坚定追求的生活理念。而柳如是在见陈子龙、钱谦益的时候都是女扮男装而去,还经常女扮男装与一些抗清义士谈论局势。她一直想要冲破观念的樊笼,为女性自立树立榜样。

第三、浓厚的政治意识

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年代里,柳如是也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她毕竟是大明的子民,她写过许多变现爱国思想的诗词,如在《赠友人》中写道:“当年颇是英雄才,至今猛气犹如斯。我闻起舞更叹息,江湖之色皆奔驰。”

一代乱世佳人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遐想和精神力量,她值得被称为民族义士。你说呢?

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秦淮河畔的烟柳,桨声灯影中的红楼,关于柳如是的生平事迹,甚至其原姓、原名、曾用字号、嫁给钱谦益前的经历,缺乏文献,我们已经很难从故纸堆中探寻这位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留下姓名的奇女子了。

不过,民国大家陈寅恪先生,晚年时在外界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参考大量典籍耗费心血完成了一部《柳如是别传》,其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位家国破灭,秦淮河畔的传奇女子。

据陈先生考证,柳如是原姓杨,一度称朝云,最初之名为云娟。在与“云间孝廉”陈子龙分离后,改姓柳,以蘼芜为字,后来被松江郡守令出境威胁时,更名为隐雯,后来省去“雯”字,只以“隐”为名,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

首先,柳如是堪称为当时持才傲物的狂女子,柳如是虽然沦落为风尘女子,但她的胸怀皎洁晶莹,气格超脱拔俗,思想博远深邃。这位天性聪慧的女子,意志坚强,虚心好学,但同时又不甘寂寞,不甘庸常,更加不甘命运的摆布,她大胆挑战固有传统,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大抵,放在现在来说,这是一种病,即文青病。但是这位妹子凭借自己的相貌、技艺、才学,人虽在烟花柳巷,却取得了相当的自由。她可以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所以她靠近级别高的有学识之人,并期望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对于庸俗之人她不屑一顾。

在当时,作为一个青楼女子,柳如是是狂的,她无视那些为他挥金如土的风流公子,一生似乎都希冀于爱情。嫁给糟老头子钱谦益,就是这种“狂”的体现。不得不说,钱谦益这个人,除去不怎么靠谱的人品,却真的极具才华,作为东林党魁,他不仅在政治上拥有极高名望,其在文坛的地位也是扒着手指头能数出来的前几位。

钱谦益以才学而言,跟柳如是,确实算是志趣相投,而从柳如是不顾一切嫁给她来看,确实是为了爱情,钱谦益能够忍受物议,以及遭受嫁人的怨恨而娶她,对柳如是确实也喜欢得紧。

“勾栏院大朝廷小, 红粉情多青史轻。”清朝文人袁枚在《题柳如是画像》中曾这样描述这位女子。她,不仅仅是一个不受社会风气和传统礼教束缚的奇女子,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满腔爱国热忱大义凛然的女子。

清兵南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钱谦益“面有难色”,柳如是奋身投水,然而老钱怪“水太凉”不肯死,笔者想来,这时候的柳如是心情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后来,钱谦益降清北上,柳如是留居南京不肯以降官夫人身份同去。

在北京坐冷板凳的钱谦益回来之后,在柳如是的劝诫下,钱谦益投身于抗清事业,两夫妻相互配合,于抗清义士联络,为反清大业暗中奔走相助。

柳如是的性格,是敢爱该很、敢作敢为、光明磊落,这与她的境遇,以及她的人生追求有关。如果她没有嫁给钱谦益,或许她会在秦淮河的烟柳中继续寻觅属于自己的男人,但若清军进入南京后,大抵她要么为国家大义奔走,或投水于秦淮河。

总而言之,其实她从未没有变过,没有因为出身青楼就堕落,在钱谦益死去以后,不堪钱氏族人为金钱的恶意勒索,她愤然自缢,并在遗书中命女儿女婿为自己伸冤,最后夙愿得尝。

其实柳如是之所以在历史上那么闪亮而惹人注目,最大原因是,她是封建礼教下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子,她的“奇”就“奇”在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追波逐流,这与她的出身无关,与她的爱情无关,与她的婚姻无关。她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哪怕为此献出生命。

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当可谓才色双绝,而最令其名扬天下的,则是她那浓厚的家国情怀。正如王国维所说,“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期,那些一向自诩清高的士大夫,甚至还不如这个曾经流落风尘的弱女子。

幼年不幸落风尘,历经挫折嫁他人

柳如是出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然而因出生后便遭遇不幸,先后被多次辗转贩卖,导致其身世并不清晰。崇祯元年(1628年),柳如是被江南名妓徐佛收养,后于崇祯五年(1632年)嫁给了的大学士周道登为侍妾。

一个豆蔻少女嫁给年逾花甲的老男人,这本就谈不上所谓的幸福,但却也算让柳如是有了一个归宿。周道登虽然对柳如是极为喜爱,经常将其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却惹来了周道登妻妾的嫉妒。不久后周道登去世,柳如是立即便被赶出了周家,无家可归的她只得再度流落风尘。

再度落入风尘的柳如是流落到松江,在这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密切,常常穿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柳如是此后的爱国情怀,应该与这段经历密切相关。

期间,柳如是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人都曾发展过一段恋情,但却均没能修成正果。其中与陈子龙的一段情愫最为深刻,两人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奈何陈子龙的元配极不好惹,得知之后便带人闹上了南楼,柳如是不甘受辱,就此毅然离去。

崇祯二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钱谦益,两年后两人再度相遇,钱谦益不仅在其居处的野堂之处以“如是我闻”之名建了一座“我闻室”,还经常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有感于钱谦益的深情,柳如是嫁给了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婚后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柳如是还给钱谦益生了一个女儿。

国破家亡之际,柳如是的家国情怀

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1644年),先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不久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而南京则成立了弘光政权。国破家亡之际,在柳如是的建议下,钱谦益投奔南明成为了礼部尚书。

不久后,面对南下的清军,南明节节败退,兵临城下之际,柳如是又劝钱谦益与自己一起投水殉国,内心不愿的钱谦益沉思无语,拗不过娇妻的他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结果却说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钱谦益不仅自己不愿意死,还死死拖住了“奋身欲沉池水中”的柳如是。

结果,曾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不仅投降了清朝,而且还北上京城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如是对钱谦益的所作所为极度失望,便留在了南京。后在柳如是的影响下,钱谦益于半年后称病辞归。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拖着病体的柳如是四处奔波,用尽办法将其救出,并劝他与尚在抗清的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如是自己更是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之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保家业不失,竟然用缕帛结项自尽,此举虽然将他人吓走,却也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四十六岁。

柳如是,如何从青楼女子成长为民族义士的?

柳如是号称秦淮八艳之首,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色艺俱佳的名伎,分别是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八人。

十里秦淮河,一水隔两岸,此岸是南方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如今是中国科举博物馆,彼岸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才子佳人隔河相望,必然会生出些风流佳话。

柳如是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困苦,到13岁家人不得已把她卖给周道登当了一个小妾。柳如是聪明、灵慧、美丽,到了周家以后深受周道登的喜欢。

但是,作为一个小妾受到太多的宠爱,那是很不幸的事。周府的正妻和其她的小妾对柳如是群起而攻之,在这种情况下,周道登的母亲最后决定让柳如是离开周家,于是柳如是被卖入青楼。

柳如是在周府期间,学习了很多诗文词赋,不但学习了这些文字游戏表面的东西,而且领会了其中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大部分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伟大的家国情怀。

而柳如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诗文创作的技巧,还领悟了诗文当中蕴含的哲思智慧、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和人生感悟,有了初步的爱国思想的柳如是,离开周家之后就开始了她的青楼生活。

在青楼里像她这样有才能、有思想的女子是很少的,于是柳如是的名声迅速叫响,成了当时风流雅士、公子王孙热烈追捧的青楼女子。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容易理解,在封建社会受教育、读书识字的女孩子不多,而且像柳如是这样读了不少书又有家国情怀,懂时事,又懂文学的青楼女子就更少了。所以,柳如是就成了广大文学青年、文人雅士、官僚贵族热烈追捧的对象。

于是乎柳如是声名远播,成了秦淮八艳之首。

在这个过程中,她先后结识了很多名人雅士,其中包括陈子龙,经过和陈子龙的接触后,陈子龙被她的才华所倾倒。但是,由于陈子龙已经成家立业,加上陈子龙在抗清斗争中不幸牺牲,柳如是的这段感情就无疾而终了。

后来,柳如是结识了当时50多岁的文化名人钱谦益。

和钱谦益的交往是两个人逐渐萌生了爱慕之情,最后,终于在崇祯十四年,柳如是20多岁的时候嫁给了东林党领袖、大官僚钱谦益。钱谦益迎娶了柳如是在虞山为她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

钱谦益与柳如是之前还有一段经典的故事流传在民间。

崇祯吊死煤山之后明朝灭亡,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钱谦益当了南明礼部尚书,对此柳如是十分支持。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了,不能下。

柳如是准备跳入水中殉国,却被钱谦益硬生生的给托住了。随后,钱谦益降了清朝、当了汉奸、去了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在柳如是的劝告和影响下,钱谦益迷途知返半年后就称病辞职了。

柳如是作为一个风尘女子,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但她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保持了一个大明子民的气节,保持了民族气节、体现出她的家国情怀,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是她与生俱来的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

她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嫁给周大户之后,也是遭到了周家妻妾的集体围攻,差点被害死。最后被卖到青楼,她经历了人间的冷暖,看到了人生的残酷真相,但是她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热爱,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自尊心、民族尊严,能在危难时刻以身殉国。

柳如是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与她读的书有关,也和他接触的陈子龙有关,书里的道理和陈子龙的抗清义举,都深深地震撼着这个弱女子的灵魂,也滋养着她的灵魂。所以她能够在国破家亡的大难面前从容赴死,慷慨殉国。

这就是古人说的那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地位低下的柳如是能做到仗义殉国,身居高位的读书人钱谦益,却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变节投降,甘当汉奸。看来,人的精神境界不在于读书的多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