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因为刘邦也是楚国人啊,没那个必要!

众所周知啊,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妥妥的原楚国代表人物。

所以在反抗秦国的过程中,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楚国的复国者。

特别是其建立西楚,成为西楚霸王之后,那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楚国复兴了。

但事实上,大家却忽略了,其实刘邦他也是楚国人。刘邦被称为沛公,乃是沛县名人,生在沛县、长在沛县。而沛县就是楚国旧地(其原是宋国故地,后来宋国灭亡,又归了齐国,公元284年,五国伐齐,楚国将其占领)。

刘邦出身的时候,那就是楚国人!

那么,他所建立的汉朝,自然也是楚国人建立国家了,而且他也分封了楚国这样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楚国”并没有灭亡,更谈不上复国一说了。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刘邦的“楚国”,比项羽的“楚国”,更具认可性!因为当时名义上楚国的国君,或者说天下之主,是义帝熊心,人家是楚怀王。

但是,后来楚怀王被项羽杀了,所以项羽有点谋朝篡位的嫌疑。

所以啊,并不存楚人复国的论证基础,就算非要说复国,那也是项羽的“西楚”复国,是他的江东子弟卷土重来。

而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太现实!

首先,没有能够领导楚人作战的领军人物。

项羽在建立军队初期的时候,应该说他的队伍里有着不少的英雄豪杰,只是项羽的自我感觉良好,看谁都是很平庸,看谁都没有自己战斗力强,没有自己作战方法作战经验多。

以至于到了最后,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投靠了善于知人善用的刘邦。韩信是一名有能力和战争战略的大将,但是,却从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而且后来差不多算是被“赶尽杀绝”,麾下大将叛的叛、死的死。

剩下的都是垃圾,兵熊一个将熊一窝,没有了人去领导,楚人也就没有了方向,犹如一盘散沙。

然后是当时的人心所向。

在政权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应该说,项羽的向心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后来,项羽的人格缺陷就暴露出来了。

他的残暴,对于攻克的小国,刘邦的做法是能不杀就不杀,善待之。而项羽的做法就是两个字:屠城。

他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人对他失望透顶,转而投奔了刘邦。所以说,当时项羽军队里的人,虽然是项羽的部下,但是,对于这样没有人性的做法,也是反对的。

没有了基层的支持,项羽早晚也是要吃败仗的。人们感觉这样的统治者如果做了皇帝,也会是个暴君,所以,群众基础没了,即使这个人再厉害,也是空谈。

最后是当时的局势,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复兴楚国了。

当时项羽在取得胜利后,没有占据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关中地区,而是建都彭城。相对于关中的易守难攻,彭城四面可以说是一马平川,很难守住。

后人即使想要复兴楚国,面对你一个经济条件不发达,资源相对紧缺的环境现实,也是有心无力。

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根据历史的规律,残余势力的反扑,一般不会超过三次。反扑的力度,与新的势力集团如何处理残余势力有关。

秦始皇对于六国残余势力处理欠妥,既没有把他们彻底剿灭,也没有消除他们的仇恨。这就导致了刚建立不久的大秦王朝,在一个偶然的导火索引燃下,烽烟就在原先六国的范围内全面点燃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各地纷纷起来相应。这些响应的人,有六国的残余势力,也有趁火打劫的投机之徒。在秦朝的强力打击之下,众多势力逐渐聚集到了楚怀王的旗下。此时楚怀王这杆旗帜,主要还是以项氏家族来做支撑。在经过激烈地战争洗礼之后,到项羽分封诸侯时,剩余的势力就只剩下楚、其它五国和其它战功集团。这是第一次!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的楚和刘邦的汉,实际上都已经是楚人的势力了。刘邦讨伐项羽时,罗列了一大堆的罪名。其中一条就是项羽杀害了义帝楚怀王。由于项羽在处理楚怀王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有点幼稚,直接导致了很多楚人站到了刘邦的队伍里。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其它五国和战功集团被迫站队,不是加入项羽集团,就是加入刘邦集团。经过这一轮的战争洗礼,一部分被淘汰掉,一部分融入了刘邦的集团,另外又产生了一部分战功集团。这是第二次!

刘邦建立大汉朝的时候,各方势力只有刘邦自己的功臣集团,已经没有多大号召力的六国集团,还有部分新的战功集团。刘邦在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功臣集团之后,在剩下的这段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把六国集团和战功集团全部清理掉。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是被压榨的再也没有任何能力了!这是第三次!

从此之后,大汉朝面临的就不是残余势力了,而是自己的功臣集团和刘姓诸侯王了。等到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就已经到了汉武帝的时期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项羽死后,楚人没有前仆后继的复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项梁项羽叔侄俩起兵反秦时,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嫡孙熊心为王,楚家军算是根红苗正了。秦朝灭亡后,项羽先封熊心为义帝。后又杀之,楚军已经没有复国的皇室正统了。

项羽册封诸将时,把三个秦军降将封为王,造成诸侯们及部下的不满,又随意驱逐杀害封地内的将领们,项羽的种种行径,已经让楚家军内部出现了离析。

项羽生性残暴杀人如麻,攻破襄阳城后,将城内军民全部活埋!可以说项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是又恨又怕,项羽及其楚家军的形象早已殆尽。

陔下一战项羽被杀,天下已定。失去楚国国君后人,失去集团内部凝聚力,失去民心的楚家军,也随之瓦解了。

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楚人复国并不是整个楚国人在复国,充其量只是楚国贵族在为了他们昔日的荣耀而复国而已,其他五国也是如此,弄清这个前提就容易理解为何在项羽死后楚国楚人不再复国了?

既然是楚国贵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荣耀而打出复国的大旗,那么就要明白楚国贵族在六国灭亡后自身处境的问题。话说秦始皇并不是善男信女,他在灭亡六国后,对六国王室和贵族采取的措施是有仇有怨的比如燕赵王室直接屠杀了事,剩余的贵族和宗室则被秦始皇迁移到咸阳来,说是居住其实与监视没什么两样,当然这中间六国国君是免不了被杀的结局。

六国遗族有些抵抗派不愿意束手就擒的被迁移到秦国,因此就隐匿在民间,项羽、义帝楚雄心等都是如此做的,秦国对这部分人采取的措施是通缉,格杀勿论!

秦国如此残暴的政策,再加上后来帝王的不争气继而引发了有星火燎原之势的大泽乡起义,隐匿在民间的六国遗族及豪杰趁此起义,项羽的叔父项梁就是在此时起义的。

楚国的起义不得不说范增还是有眼光的,他建议立皇室后代楚熊心为帝,名为义帝,依靠这面大旗,项梁、项羽叔侄通过征战成为所有起义的实际领袖,可惜的是项羽在灭亡秦朝后,暗杀义帝,抛弃了这面大旗,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祸端。

正真让项羽失败的是他的性格和权力的分配不均,鸿门宴妇人之仁放走刘邦导致刘邦做大,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导致许多人才不能为他所用比如韩信、陈平等,另外也因为他的性格导致楚军内部出现裂痕,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只凭自己的喜好分配导致一部分起义将领不满,刘邦暗度陈仓时,项羽深陷齐国征战的泥沼就是最好的写照。

最后结局我们都知道项羽失败刘邦夺得天下,这时楚人为何不选择复国?原因在于师出无名,当时是秦朝坐拥天下,是秦朝灭了楚国,楚国贵族可以打出复国的旗号,现如今是汉朝坐拥天下,复国自然没有合法的旗号。

其次将领不行,秦朝末年出现了项羽这样的天才将领,可以凝聚整个楚国贵族的心,项羽死后,无人能有此号召力,

最后经过秦末楚汉几年征战,一部分贵族心灰意冷,再加之刘邦建立汉朝后的强干弱枝政策,剩余的贵族和名门望族都被迁居到关中居住,复国自然无从谈起。

对百姓而言才不管是秦朝还是楚国亦或是汉朝只要能安居乐业就行,可以么说楚国百姓下层人民是不会复国的。

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题主有此问应该是被历史名词误导了,“楚汉相争”,因此把刘邦汉国集团和项羽楚国集团的战争当成了汉国人民和楚国人民的战争了。刘邦就比秦始皇小两岁,他是生在战国时代,长在战国时代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刘邦的七国国籍源代码,你就会发现刘邦包括他的那一堆元从功臣大部分都是楚国人,因此可以说,“楚汉相争”原本就是楚国人打楚国人。刘邦并不是楚国人民的公敌,相反他是楚人的英雄。

另一方面,楚国在项羽死后并没有灭亡,只是换了楚王,先是楚王韩信,后来是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他们统治楚国并不是简单的用个名字,他们在楚国执政在很长时间内行楚法而不是汉法。直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朝朝廷才在各个封国完全行使汉法,各个诸侯国才完成郡县化。

最后,打败项羽后,刘邦带着诸侯联军曾到楚地搞过一次“武装游行”。史记记载的非常简略“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楚地望风而降,但是刘邦曾被项羽几次打的灰头土脸,命悬一线,梁王彭越被项羽撵成了兔子,淮南王英布被打到只身一人去投靠刘邦,他们在楚地走这一圈可不是简单的耀武扬威,接受投降。快意恩仇,纵兵劫掠,洗劫府库是最基本的,杀人立威,掳掠妇女也肯定是有的,虽然可能比不上项羽火烧阿房宫,洗劫咸阳城那样惨烈,楚地武器被没收,经济被摧残,人口减少是肯定的。因此,就算有的楚人想造反也没那实力了。

项羽死后楚人为什么不再复国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是民间流传的那么一句话而已!哪有什么楚人复国一说!

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到秦二世为止,这已经过去了多少年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这段时间足以冲淡他们对于原先的故国记忆。作为最底层的老百姓,换成谁来统治都是一样。只不过是大王换了一个人,国名换了一个称呼。什么郡县,什么分封,对于老百姓来说也都是一样。无论是郡县,还是分封,生活还都是一样。

秦朝“严刑峻法、残酷暴虐。”这句话只是为了自己私欲的摸黑!秦朝的所谓“严刑峻法、残酷暴虐”,真得就比原先战乱中的六国强烈?秦国动用大量财物贿赂六国大臣官员,贿赂的效果斐然。拥有如此众多腐败官员的六国,老百姓的生活难道会比统一后的六国更好?

真正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些曾经的贵族。秦始皇的统一,打破了他们原先的奢华,是他们失去了原先的一切。他们的造反,只不过是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救百姓于水火,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些所谓的那些六国贵胄,还有项羽,一个比一个贪婪,一个比一个残暴。老百姓在这不断地战乱中,终于领悟到了还是统一的没有战乱的国家好。

经过漫长的战乱,六国贵胄越来越没有了号召力。所以在刘邦结束了战乱之后,越来越难以见到六国贵胄的叛乱了。即便偶尔出现,也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