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在二战时期,美国本身就参战比较晚,而且美国自参战以来,主要精力也是放到欧洲!之所以这么选择,主要是德国在欧洲,那里才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首先咱们不妨看看当时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实力对比:

按照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欧洲地区的德英等国均有跟美方争取霸主的实力,况且当年的英国是世界第一,美国只不过是在二战后接了这个位置罢了。

从经济方面和工业方面来看,当时世界大部分的优势都集中在欧洲地区,亚洲仅仅有一个日本能让美国看上一眼。美国在后期参战出于很全面的利益考虑,所以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他自然会抛弃利益体量少的亚洲地区,专门盯着欧洲来扩大影响。

特别是当时英国正面临这德国的强大压力,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种“唇亡齿寒”的感觉。

罗斯福曾说:“如果英国垮掉,美国人就会生活在枪口之下。英国是抵抗纳粹征服世界的矛头,还可以加以援助”。

其次是法西斯之间实力差距较大。如果是仅仅针对战争而言,美国想要结束战斗,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败德国。

德国本身拥有成为顶尖大国的客观条件,工业生产、人口数量、战略资源等实力都处于中上等。

而亚洲地区的日本跟它比起来就很“寒酸”了,虽然日本军队在亚洲比较猖狂,不过那也是建立在亚洲国家的军事和工业实力普遍较差的基础之上的。

在美国的眼中,应该把精力放到欧洲的德国身上,如果没有了德国的支持,亚洲的日本根本成不了气候,到时候可以顺手收拾了他们。

可反过来,如果没有了日本,德国依然有称霸的实力,经过掂量以后,美国还是把中心放到了欧洲。

虽然说后期在和日本交战的过程中,美军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伤亡,但他们的作战重心依然没有改变,毕竟日本军队还有中国在尽力牵制着,这个时候的美国也明白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这才是当时美国人会给予大批中国武器物资的资源的最大原因。

最后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意识,在美国的观念之中,欧洲是一片可以产生霸权国家的土地。

在战争后期,美国已经在为自己以后的地位和发展谋求打算了,所以这时候的美国眼中只有美洲和欧洲两个地区,只要把这两个地区牢牢控制住,美国就能借着这个机会而崛起,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做对了。

说实话,罗斯福和丘吉尔斯大林这群人,并没有太把日本当回事儿,至少没德国重要!

综上所述,美国把重心放到欧洲是出于利益和局势的双重考虑,只不过这样的选择让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损失惨重!

好在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中国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简单说就是,美国很清楚,德国是更可怕更强大的敌人,如果德国战败了,日本的负隅顽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如果日本战败了,对击败德国几乎不会起到太大的助推作用。

也许会有人问,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以前,美国对欧洲战场的介入真的很深么?

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将大量战争资源援助苏联,帮助战争初期势力大损的苏联恢复了元气;美国和英国一起对德国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战略轰炸,不仅拖住了德国空军,而且损害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特别是军工生产;美国在大西洋帮助英国打赢了对德国海军的反潜战,保证了美英大西洋航线的畅通;美军和英军于1943年在西西里登陆,虽然不是先前承诺的西线,但也实质性的开辟了“第二战场”,不仅将意大利踢出了战争,而且又拖住几十万德军,有效缓解了东线苏军的压力。

不过,在二战期间,尽管美国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争方略,战争资源也的确主要集中在欧洲战场,但是,由于日本的战争机器超过了美国人的预期,在二战实战中,美国并没有过分的忽视太平洋战场。

按照美国人最初的想法,在太平洋战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拖住日本人即可,但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也让美国微调了大战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了太平洋战场。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至少将海军的主力投入了对日作战,通过浴血奋战,方才阻止了日军的扩张。

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二战,德国在1939年9月1日正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欧洲所有的强国都不是德国的对手,除了英国的海军实力强于德国,丘吉尔在空战方面虽装备少于德国很多,但战术机动灵活,最终德国只得放弃了英国,以致于后来美国插手欧洲战埸,英国空军为美国奠定了基础以及美国抢先比德国制造成功原子弹,不得不说,英国空军也立下了不朽的功迹!

当时的德国釆用闪电战的方式让英法没有能力抵挡希特勒的飞机、坦克。直至英国还没反应过来,法国已投降了德国。

美国当德国与英国打得十分火热的时候,美国表面上釆取中立的态度,可在道义上却无时不刻一直在支持着英国。后来成了盟军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就倾向到了欧洲,因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不管希特勒征服了欧洲那么多国家;从1941年以后,除了美国将战略重心定在了欧洲,就是苏联于44年反攻开始,斯大林也将掠取欧洲利益放在了欧洲这块宝地之上。不过,美苏在欧洲利益的目标动机不同。

美国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表现出了美国军事思想的智慧和深远的意义!尽管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一方面美国向日本宣战却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同日本的太平洋较量上,美国的海军力量让小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舰队真有小巫见大巫那么神功。另一方面,美国熟知日本的侵华战争由于受到中国的顽强抵抗,小日本在中国几乎已陷入了泥潭,因此美国对日作战几乎就是抽空式地作为报仇性打击了日本。

美国在这个时候也处于在两线作战之中,因为继美国向日本宣战以后,希特勒出于仗义也对美国进行了宣战。而德意日轴心国似乎在欧洲、亚洲打得风生水起,亚、欧几乎都没有招架之力,而亚洲则有中国的抗战在牵制着日本。因此美国同英国专门开打德国,而德军已在1941年的6月22日突袭了苏联。英美于1944年6月以后与德军的交战也造成了德国的两线战场,有力地起到了遏制德军在苏联战场上的战斗力量。但美国参与欧洲战场的意图和利益并不在于帮助苏联。美国要赶在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正因为当时的德国已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也具备了轴生产和重水的能力。

德国在1940年占领了挪威的时候,立即控制了挪威的威蒙克工厂,夺取了比利时库存在这里的1200吨精选铀矿和重水生产线,也在同年的12月德国建立了原子能反应堆、掌握了核浓缩技术。德国这种黑科技不可否认是对美国存在了绝对的威胁,加上掌握黑科技的世界一类科学家多在德国;例如: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于1942年就着手《曼哈顿计划》,美国是在与德国抢时间,美国集中了除德国外的所有科学家成立了一支10万人的队伍并投入20亿美元重视原子弹的研发。

要比实力,德国不会比美国差在哪里,只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他征服的那些国家内心总有纠结,心未必会彻底向着德国,这就造成对德国的许多不利...。因此由于美国参与了欧战,专打德国,欧洲对美国的举动表示欢迎的。我们要说的是英国,由于英国被德国打得很惨,这一下美国参战,英国就同美国一起针对德国关于原子弹研究进行摧毁,只是第一次对威蒙克工厂的轰炸失败了,且全军覆没。第二次成功炸掉了德国的重水工厂。第三次,英美盟军准确获取了德国所储藏的核材料正准备运往柏林,途中就给英美给彻底炸毁了。所以说:美国能在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英国功不可没。

以上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先打欧洲的原因,打掉了德国再去收拾日本为时也不晚。美国的原子弹本打算投向德国,可还没全部完备,二个月前德国投降了。于是,胖子和小男孩投去了日本。

美国投向广岛的原子弹以及长崎受原子弹爆炸后的现场。

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因为欧洲战场的价值和意义更大,日本的威胁是和德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美国奉行着先欧后亚的战略,首先致力于解决纳粹德国的问题。

美国加入二战的时间比较晚,伴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之后德国对美宣战美国才正式加入了二战,但是美国在此前就已经开始间接参入了二战。比如租借法案,美国对英国、苏联等国提供了战略物资,对这些国家的战争产生了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间接参战,比如闻名中国的飞虎队,就是国民政府出资美国出人出飞机组建的,而像电影《珍珠港》也反映了美军人员参加英军对德作战的事情。

但是参战之后,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了欧洲地区,主要就是因为纳粹德国的威胁在轴心国之中最大。日本本身综合实力不强,战前的石油、钢铁等重要资源甚至依赖于从美国进口,而且日本的战略是控制住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并击退反攻的美英军队。而意大利实力更是羸弱,完全是德国的拥簇,实际威胁还不如日本。但纳粹德国就不同了,纳粹德国意图征服全世界,并且在此前的战争中击败法国、重创英国并在战争初期使苏联蒙受了惨痛损失,如果德国击败了英苏等国,其下一个目标必然会使美国,届时美国将会难以应对一个实力猛增的德国。

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就是遏制德国,但是此时美国正在大力扩军,部队训练、武器装备生产等都需要事件,而且又有英苏两个对抗德国的大国,因此美国最初主要是以对外援助的形式加入欧洲战事,美国的援助很大程度上帮助英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过美海军也开始参加反潜战来遏制德军潜艇,随后也开始进入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直接同德军作战,而后来的对德战略轰炸中,美国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重创了德国的战争机器。

而日本的威胁虽然小,但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已经没有盟友,而日军立足未稳,因此美军通过数次海空战逐渐扭转局势,稚嫩的海军陆战队等部队也随着瓜岛之战开始了历练,最终稳扎稳打击败了日军。

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一、德国的战争威胁远远高于日本。在美国参战之时,德军已经横扫整个欧洲,仅剩下英国和苏联在负隅顽抗。而英国早已因为德国空军的而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苏联也被德军占据了大片领土,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德国陆军和空军的“闪电战”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也震惊了美国。新型作战方式的应用让德军如虎添翼,德国陆军和空军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虽然在海军方面,德国海军比起日本海军相差很远。但对美国来说,德国潜艇的威胁要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邓尼茨的“狼群”战术初步让美国认识到了德国U型潜艇的厉害,德国海军仅凭潜艇就可以袭扰英军的整个海上补给线,威胁整个大西洋,一点德国“狼群”战术成红,那么英国会因为被掐断生命线窒息而死,那时候,即便是丘吉尔也不得不屈服于德国,那样的话,德国占据英国之后,实力会更为强大。美国和德国之间也没有了缓冲国,美国将会面临德国直接的战争威胁。

二,欧洲是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战略价值远比亚洲重要。日本对于德国来说,终究只是个三流国家。德国的战争潜力远远高于日本,德国的工业产值在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占据欧洲多国后,甚至有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可能,德国在当时已经在研究原子弹,这更让美国忌惮。德国强大的科技实力丝毫不逊色于美国,一旦德国成功,后果不堪设想。欧洲也是西方多国所在地,美国要想取代整个欧洲,充当世界霸主,必须在欧洲立足。亚洲相比欧洲而言,重要性显然低于欧洲。何况当时的欧洲大国都被德国发动的战争所摧残,实力锐减,根本无力与美国争雄,只得听命于美国,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三、军事上的压力相对较小。当时的欧洲尚有英国和苏联在与德国作战,尤其是苏联,牵制着德国陆军和空军的主力部队,这对于美国在欧洲大陆作战而言,军事压力相对较小;而当时的亚洲,除了中国在与日本正面作战,其余国家都被日本所攻占,美国要凭一己之力,面对整个日本联合舰队,军事压力相对较大。相比较而言,以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战略利益,当然是在欧洲

二战期间 ,为何美国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

二战期间,美国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同等看待德国和日本(意大利就算了),竭尽全力消灭轴心国,如果说美国重心放在欧洲,因为德国战败,轴心国必定失败,但是打败了日本,德国未必战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立刻投入与日本的战争,在太平洋抗击日军侵略,而美国参加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6月6日,可以说美国从一开始就参加对日本的战争。

说美国把重心放在欧洲是有道理的,德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如果欧洲战场德国击败苏联,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挡得住德国的装甲部队,但是日本和美国实力差距悬殊,只要保住了美国,美国海军迟早可以击败日本。

德国入侵苏联后不久,英美各国开始对苏联的全面援助,根据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的美国对苏联援助清单:

飞机: 14018架

坦克,装甲车: 22800辆

运输车: 501660辆

摩托车: 30000辆

铁路车辆: 13041辆

高炮: 7944门

冲锋枪: 108293挺

无烟火药: 130713吨

炸药: 132237吨

钢材: 2589766吨

铝: 26110吨

石油: 2622357吨

化学品: 631017吨

舰艇: 672艘

比较美国日本的实力,最主要看的是海军实力,简单的对比就可以说明问题,1943年舰艇产量美国286万吨,而日本只有区区46万吨(战时最高峰),不及美国的零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美国参战很晚,工业生产能力没有完全转化为军工生产。

所以说击败日本只是时间问题,美国把重心放在欧洲也就可以理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