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也叫纳兰性德,那句“人生之若初见”,想必每个人都应该听过!
纳兰容若乃是清朝大词人,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以“真”闻名,写景状物更是及其逼真,自成一派。在清代词坛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可是他的英年早逝却令人惋惜,去世时年仅三十岁。而当时他已经成为最负盛名的大词人,若是可以寿终正寝,前途无量啊。说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朝“诗鬼”李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当然,纳兰容若更令人可惜的是他的爱情!
纳兰容若出生于一个清朝八大贵族世家之一的纳兰世家,即后世说的叶赫那拉氏。他的父亲是当朝大学士纳兰明珠,权倾朝野,母亲觉罗氏是一品诰命夫人,姑姑更是当朝皇后。
纳兰容若天资聪慧,“神童”之名远近皆知,其十八岁之时就已经高中举人,次年便高中进士,再加上家族原因,仕途畅通。年纪轻轻便做了康熙皇帝身边的近臣侍卫,官居三品,可谓人中龙凤。按照古人的思想,认为他必定会成为一只雄鹰,大展宏图实现心中的抱负。可是纳兰却只愿做那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他性格超然脱俗与世无争,不愿落入沉网。他厌恶官场之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越是处于繁华喧嚣的地方,越是觉得内心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凄凉。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有着那一抹倩影,这个人便是他的表妹,就是这个女子让他荒芜的内心中开出一朵清丽的花。在他七岁时与她初见,或是哪一眼定了情,让两只鸳鸯有了相互的依靠。纳兰用尽自己的才华为她写词,每一滴墨汁都包含了他的情意,每一次落笔都是为她一人,真可谓是一对神仙眷侣。
但是父亲纳兰明珠却极力反对他们的感情,纳兰容若伤心欲绝,极力抗争,可是却无能为力,直到最后表妹参加了选秀而被康熙选中,他们的故事最终不得不画上了句号,曾经的那些你侬我侬,形影相伴只能随风而散。
一直挺拔的荷花幻化成了一片秋叶,伤痕累累……
之后纳兰明珠为了让这片秋叶变成一块磐石,屹立于朝野之中,便让他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纳兰的心中虽然一直念着表妹,但他却没有冷落他的妻子,陪着她过着平静的生活,观花赏月。
他虽不慕名利,却难逃自己为官的宿命,他们每一次离别都是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可以看出纳兰是一位真性情的人。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大婚三年后,妻子难产而亡。
他的内心再次遭受了无尽的打击,写出了一篇《饮水词》,虽然“家家争唱《饮水词》”,可是“纳兰心事几人知”啊?
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饱受煎熬的,他无可奈何的祭奠着他的亡妻,他爱他的妻子,并且是全情付出。他的多情更是加重了他内心的痛。他此时应该哀叹他的命途多舛,总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曙光的时候突然来了一片乌云。
后来在家族的压力下又娶了一位妻子,可是他依旧思念他的前妻难以忘怀。同时新妻的父亲又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难以排解,在偶然间他遇到了一位可以琴瑟和鸣的红颜知己——沈宛。
他希望能够纳其为妾,可是却因为她是艺妓而难以被家人接受,他的希望再次破灭。
最后纳兰容若只能在一处别院,与自己心爱之人相守,就这样他终于感受到了昙花一现的幸福,他就这样在一段恬静的时光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我们生活在人间捡故事,而纳兰和他的生命中的四个女人却在人间写故事。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让人感动心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词虽然短,但是却真真切切的让我感觉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仿佛从这句词中看尽了他的一生。他的词惊艳了无数的人,他的温文尔雅更是触动了无数姑娘的芳心。他的真情让他的人格魅力无限放大,同时也是他的真情让他受尽伤痛。倘若世间的事物只如最初那样美好,若是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过,或是可以重来,那样的结局会是多么美好,可是世间的变化超出想象,一切都难以预料,这仿佛就是纳兰一生的悲伤吧。
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才华横溢的纳兰性德,却是一个不幸失意之人。
大家肯定熟悉这首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自幼相爱的表妹谢氏,却选进了宫中,从此相思相望不相亲,是何等的失落与痛苦。春天的美景竟让他发出了“天为谁春”的质问!
虽然,纳兰在失意中迎娶了卢氏,两人自此也过上了“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的美好生活。但,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
从此,纳兰便生活在怀念、悔恨、痛苦之中:怀念以前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悔恨自己还想着表妹,没有全心全意对待卢氏、珍惜两人相处的曰子,因此“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泪咽无声”,痛苦不堪。
或许,你说,不是有好友重新给他介绍了一位红粉佳人吗。对,是有一位叫沈宛的名妓,请看纳兰为她写的词: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作为大清相国明珠之子,相府怎会容得下一位红楼之妇!纳兰与沈宛的相识,只是在他伤痕累累的身上,再添上另一处伤痛罢了。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是纳兰辜负了春天,还是春天辜负了纳兰?
“纳兰心事有谁知?”
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只知道是个才子,别的不知道。
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在我个人眼里,纳兰容若一直都是一位气质男神。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他的样子,但是我读过很多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应该是一位饱读诗书,风流倜傥的才子。如果有现代版的纳兰容若,那应该是不少女孩子的青春吧。
个人简历
纳兰容若,1655年1月19日出生,原名纳兰成德,又名纳兰性德。清朝初年有名的词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据说他改名纳兰性德是因为避讳太子保成。他这一生精彩而又短暂,很小的时候他便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时就进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但是年少有为的他仅仅活到三十岁就与世长辞,让人深感惋惜。
早年时期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在北京出生。他不仅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所以纳兰性德自小就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时进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两年内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十分爱惜他,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寄情诗词
在容若还是个少年时,他与表妹一见倾心。后来,表妹进宫成为了秀女,容若一直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的感情,直到卢氏的出现,他内心的冰块才被融化。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姻生活还是很甜蜜的。后来,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之后的纳兰性德创作出了大量非常优秀的诗词,至今也被后人传唱。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如果纳兰性德再多活几十年,相信不论是对后世还是对清朝,都能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总结
纳兰容若这一生短暂而又精彩,而且也是一个深情之人,富有学识。从他这短暂的人生经历便可以看出,他努力的活成了自己最好的样子,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赏识,自然仕途顺利。他的深情,让他承受了很大的伤害,却也成就了他。每次读到纳兰容若的词,我都能感受到他的伤感和深情,他成就了清初的诗词,却没能成全自己。
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你怎么看待纳兰容若?
最深情的翩翩公子纳兰性德,对于爱情,纳兰的一生给了世人最好的答案。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为了避讳,才改为纳兰性德。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家为身世显赫的贵族皇亲。他父亲明珠,身居要职,大学士、太子太傅;他母亲更是亲王的女儿,纳兰家族是满洲正黄旗,清初满族八大姓氏中最显赫、最尊贵的叶赫那拉氏。
如此显赫的家族,给了纳兰无比优越的生活、读书环境,他自幼饱读诗书。17岁入国子监,18岁乡试中举,19岁会试中式,这一年因为生病没有参加廷试,三年之后22岁补考廷试,中进士。其中在20岁的时候娶卢氏为妻。
中了举人后,纳兰在积极地备考科举考试最后一关的殿试时,却突然得了风寒,失去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机会。在床榻上无聊躺着的纳兰有感而发就在他因为生病,无法参加廷试的时候,心情无比愁苦,19岁的他写下了这首词。
采桑子 · 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词中有2个典故,第一个是“东阳瘦”这说的是南朝梁国著名文人沈约,沈约曾经是东阳太守,所以也称沈东阳。姚思廉在《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永明末出守东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沈约操劳过度,日渐消瘦后,被世人以“东阳销瘦”、“东阳瘦体”称之。
另一个典故是“芙蓉”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中了进士的纳兰,诗词才情名声大噪。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认识了好友顾贞观。这几年他的莫逆之交严绳孙也一直在京城,两人互相唱和。高中进士以及不断结识好友,纳兰书生意气,出尽风头。也就是就在这一年南边三藩之乱战事正急,纳兰心怀天下,多次上书康熙,想要到前线立功,可是康熙都没有准允,纳兰报国无门,
这时候纳兰遂作: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这首词看,纳兰性德的情绪相当苦闷。他说自己抵受得住寂寞,这是反话,实际上是说自己在政治上不甘寂寞。因此,才会痛饮熟读《离骚》,才会心潮起伏,思绪汹涌。
23岁那年,卢氏为纳兰生下一子后,一个多月的样子,就离世了。这又如同之前说的欧阳修,他的妻子也是产后不久离世,所以女人自古以来都是牺牲最大的,应当被社会尊重。
卢氏的去世,纳兰悼念亡妻之哀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不仅后人难以超越,自己也无法超越。爱有多深,相思就有多深,词自然也最动人心。
第二年,纳兰的《饮水词》成。而被后人认为是压卷之作的当属《临江仙 ·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人要感性一点才有温度。纳兰就是这样温润如玉的公子,他的温度不仅仅是对表妹、对卢氏、对沈宛的爱情,还有对朋友的友情。出身富贵的他,不仅和曹雪芹的父亲曹寅交往密切感情甚笃,还有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顾贞观等汉人交往密切、真诚以待。人生得一挚友,比万贯家财仕途名利,哪个更重要?显然纳兰在这方面是感性的。
诗人、词人一般都是感性的。他们能细腻地去感知这个世界,与万物神会。借用王国维的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我们后世,才有幸品读如此如花如水如茶有骨血有肉的纳兰词。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活一个“情”。纳兰在世虽短短三十一年时光,却活出了浓浓人间的烟火味。
纳兰交友,皆是真诚相待,不仅仗义疏财,对他们积极帮助,还互相敬重,毫无等级区分。25岁那年,因朝廷举荐博学鸿儒,他的那些布衣朋友相聚京城,他特意邀请他们住在渌水亭,经常一起观荷作诗。他还特意在此筑一茅屋,题“花间草堂”,供友人一起谈古论今。
这年,姜宸英一人穷困潦倒住在佛寺中,一个秋天晚上,天气渐凉。纳兰想起了佛寺中的朋友,便写下这首词。
点绛唇
纳兰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卢氏去世后,纳兰一直放不下这段感情,亡妻化为纳兰的词中的每一个文字,读起来仿佛她就在眼前,却不能相望,更无法相守。
在妻子去世后,好友顾贞观,给纳兰介绍了一位江南才女,沈宛,一方面沈宛是纳兰的铁粉,对纳兰十分仰慕,经常在坊间传唱纳兰的词,另一面,沈宛才情出众,18岁便有了《选梦词》。纳兰的知后,便与其书信来往,到底最后两人是互生情愫,还是惺惺相惜为知音,后世多有传说,但无定论。且不管这些,这段感情有点迷离也没什么不好。
终于,在康熙二十三年,纳兰30岁的时候,康熙南巡,纳兰跟随到了南方,一直书信来往的两位才子佳人相遇在江南画舫,绿纱窗下。但两人相见也非家常一般,因为此时纳兰还要南下,沈宛却要随顾贞观带着沈宛北上京城,两人分开。
今天学的这首词,没有确定的背景,一般认为这是沈宛离京时纳兰写的,其实沈宛在纳兰生前离京还是去世后离去,也无定论。但根据词意揣摩,这首词更像是,纳兰南巡,沈宛北上短暂分别而写。就这首词,其实就可以看出,纳兰与沈宛的关系,远不止知音而已。
来一起品读吧: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诗词里面的“卮酒”是古代盛酒的器皿。酹(lèi):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别自”二句:意谓与你分别之后,定然还有人在这里乘小船作别。桃叶渡,渡口名。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沈宛,给了纳兰第二次爱情的生命,在生命最后一年,他在江南,难得写下了如此清丽淡然的诗词: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沈宛入京后不久,纳兰便纳沈宛为妾,这种结合,要突破重重阻碍,满人和汉人,皇亲贵族和歌妓,父亲和皇命...在爱情面前,纳兰还是选择了感性地去爱,最终纳兰和沈宛在一家别院开始了同居恩爱的日子。
沈宛到底在纳兰生前离开,还是去世后离开,不得而知。那起码那半年时光,纳兰是幸福的。
31岁那年的五月,纳兰和顾贞观、姜宸英等一起饮酒写诗,第二天纳兰便生病了,七天之后,也就是五月三十日,纳兰离开了他所留恋的世界,而这一天,也正好是妻子卢氏的祭日。
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人间最美词客,短短的三十年,他的才情,却一直绚烂着这个世界。你还记得深夜在院落中与冷月寒柳相伴的纳兰公子的身影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