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当然是我大秦锐士和我大汉铁骑了,那可是击败过匈奴的军队!
我国的秦汉是最具统一意义的大王朝,虽然当时没有实现统一世界,但是跟历史上同时期的王朝比起来也不逊色。
在当时的格局下,欧洲最强大的便是罗马了,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在同时期存在的罗马以及秦汉,到底哪一方更厉害一点呢?
说清楚这一点需要提供几个依据。首先是双方的兵器铸造水平,罗马方面正规军全部装备的是铁剑,其硬度和锋利程度已经达到了一般靠上的水平。秦汉方面采用的武器材料是青铜,我国古代的青铜技艺要领先于同时期的冶铁技艺。
可能在我们的印象中,铜这种材料的硬度是远不如钢铁的,但是在当时事情并不是这样。我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比较成熟,当时在锻造武器的时候工匠会在其中加入一些锡,等到后期打磨了以后,这层锡金属就会镀在武器表面,其硬度大大增加。
而当时的冶铁技术远不如今天,铁中还包含许多的杂质,相比之下还是秦汉的武器更有优势。 其次是后勤实力方面。在冷兵器时代,战争说白了就是比着消耗,谁的人多粮多往往就能取胜。
在人口方面,无论是今天还是古时,欧洲都是没有办法跟我们比的。而且秦汉作为完全统一的大国,其农耕情况相对平稳,种植技艺也比较成熟,后期的补给方面一定也是领先于罗马的。
后来的汉朝远击大漠,其作战范围之广大就足以看出后勤工作的充备。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秦汉也是一点都不虚的。 再者是战略战法方面。当时最厉害的部队当属骑兵,每个大王朝都会拥有自己的强大骑兵。
秦汉不仅拥有骑兵军阵,相比较于罗马还有着战车阵以及完备的步兵阵,特别是汉朝,骑兵战术已经非常成熟。其作战方面更加多变,可以针对敌人的弱点布置战术。
从兵法方面来看,我们的孙子兵法被各国语言翻译,其认可度就不用多说了,在这方面秦汉也一定是领先对方的。
而且当时我们还拥有大型武器设备,弩车以及投石车。
欧洲军队以重铠为主流攻击方式,这些重铠面对弩车和投石车可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反观于秦汉骑兵,为了追求机动性攻击效果,有很多时候兵士都是不穿铠甲的,所以罗马军队很可能被这样的机动部队直接打蒙。
当然了,罗马帝国军队在攻城器械方面也有着先进的技术,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太多优势。
最后是将领方面。打仗取胜除了一个强大的军队以外,出色的将领也是不能缺少的。
虽然说罗马军队纵横欧洲,但是真正留下姓名的大将可真没几个,有名的仅仅是君主罢了。可我们的秦汉时期,因为战乱酝酿出了很多天才将领,比如说韩信以及白起,他们指挥的军队往往在战场上更加具有获胜的可能,所以从这一点看罗马也是不行的。
综上所述,单单从明面上的实力来看,罗马明显是要处于下风的。不过战场局势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硬件实力的高低,很多不确定因素也能左右最后的结果。
当然,这样的分析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非常的主观,多多包涵,可惜的是这三个强大的王朝并没有机会真正交手,所以也只能任由后人自己判断了。
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首先说一下,判断一支军队的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个:1、战斗意志;2、作战纪律;3、战斗技巧;4、武器装备;5、指挥能力;6、战争正义性;7、后勤补给等等;以史为鉴给大家大致介绍这几个因素;
一、战斗意志从古至今,当一支军队从上到下都具有极其强烈的战斗意志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取得胜利。
比如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是建立在不胜利就死亡的危局之下,极大的激发了士兵的战斗意志。
二、作战纪律在《阿甘正传》、《冲出亚马逊》等影片中,不论是美军还是中国军队,都在不断的强调服从命令!今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古代有《十七禁律五十四斩》都在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在面对战略、战役全局胜负之时,部分士兵是可以牺牲的,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主帅都是诱饵是可以牺牲的。这种时候谁的纪律更严明,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就是一例。
多说一句,按照解放军的纪律,像电影《集结号》中上级首长通过吹号欺骗谷子地的下级部队死守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出现的。当年越是危难的局面、越是啃骨头的战役,大家都说抢着上;更何况上级命令谷子地死守,你还能抗命?无论如何都不会用欺骗这种招数。这样的影片还被人传诵也真是醉了。
三、战斗技巧这一点要看军队的训练程度以及实际作战经验的总结程度。强悍的军队都是练出来和打出来的。
吴起当年精心选拔魏武卒,能入选的士兵必须要披上三层重甲,戴着铁盔,每人要背着五十只弩矢,手里拿着长戈或铁戟这样的长兵器,腰带利剑这样的短兵器,还要携带供自己食用3天的作战粮草,戴着这么多武器装备半天还能走一百多里。
选出这样的优秀士兵后,吴起有请了十八般兵器的教练、队列教练、阵法教练等一系列军事培训,最后达到“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的恐怖效果,这也是魏武卒以区区五万之众横行天下,百战百胜的厉害之处。
四、武器装备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好的武器装备,想要战胜敌人就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上世纪三十年代对阵日本、五十年代我们对阵联合国军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为我们武器装备落后,想要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患有网络上所谓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在冷兵器时代,好的武器装备更为重要,每一朝每一代基本上都涌现出了代表性的强大装备,比如汉代的环首刀;唐代的唐刀、陌刀、明光铠;宋代的神臂弓;今天的东风快递……
五、指挥能力拿破仑说过“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队伍,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队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将领的指挥能力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基本上都验证了这一条。官渡之战时期,袁绍无论在士兵数量、武器装备、粮草储备上都远胜曹操,但是曹操在指挥能力上远超袁绍,袁绍有无数次战胜曹操的机会,一次都没有抓住;而曹操抓住了一次机会就得以大破袁绍,将领的能力对战争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六、战争的正义性这一条在古代就是要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也是从古至今的战争中,不但要在宣传上要把自己塑造为正义的一方,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
所以齐桓公尊王攘夷成就五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政治优势;岳飞北伐收获美名……
七、后勤补给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强悍与否,很大程度来源于后勤补给是否充分。
这里的后勤不仅仅包括粮草、武器装备……还包括兵源的补充,老百姓的支持,外部势力的援助等。
当然霍去病不要补给,一骑双马乃至三马,万里狂飙直接杀入匈奴老巢封狼居胥而还这种事情是例外,几千年也就这样寥寥几个战列;
更多的是白袍将军陈庆之率领七千大军一路击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但是因为没有后勤补给,最后只能独自逃生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第八,第八条就是偶然因素战争的魅力在于哪怕纸面上分析的头头是道,一方看起来100%能赢,但是在实战中,却又非常之多的偶然因素,不论是天气、地形还是其他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对战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让旁观者跌破眼镜。
比如昆阳之战,刘秀的几千兵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赢王莽的数十万大军,但是一颗陨石、一阵浓雾直接造就了“位面之子”的奇迹,这还能说啥?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秦汉军队和罗马军队的对比。
当秦军、汉军、罗马军队都处于颠覆状态的时候,我们对比一下三者:
秦始皇时期的秦军数量:60-100万
(王翦灭楚都有60万大军,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抵御匈奴,任嚣和赵佗率领四五十万大军镇守南越)
装备:根据出土兵马俑判断,秦军大部分具有皮甲、铁器等非常先进的武器兵器,并且拥有流水线的武器装备制造产业。
战斗意志:秦军因为商鞅变法的原因,上阵杀敌取得战功就会获得从爵位到土地不等的丰厚奖励,战斗意志几位顽强。
汉武帝时期的汉军数量:50-60万
汉武帝时期虽然因为准备对抗匈奴的原因军队数量得到扩充,但是因为对匈奴是骑兵为主,对后勤补给考验非常巨大。所以汉朝和匈奴的几次大战中,汉军出动人数都在十万以下。
装备:大汉军队的装备可以说是居于领先地位。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名言的陈汤还说过这样的话:之前五个胡人的士兵才能抵挡一个汉人的士兵,为啥呢?就是因为大汉的武器装备优良!现在虽然胡人的武器装备质量也上来了,但是仍然是三个胡人才能匹敌一个汉人士兵。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战斗意志:大汉羽林军对阵匈奴可以说是憋着几十年的气,从刘邦白登之围后,大汉一直是屈辱的和亲政策,甚至吕后都被单于调戏过,因此汉军都在准备复仇,战斗意志也极高。
而古罗马从王政时代,到共和时代再到罗马帝国时代,从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后476年,延续时间跨度极大,我们既然是跟秦汉时期作比较,那么就选择从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存续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历史学家波力比阿斯在描述罗马和迦太基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说当时的罗马共和国拥有77万人的军队,其中七十万是步兵,七万是骑兵。
古罗马军人最出名的就是其精挑细选的重装步兵军团了,一个步兵军团大概有6000人,士兵的服役期长达16年,在服役期间由罗马共和国供应士兵装备、给养和支付军饷。退役士兵由国家分给土地。
在马略变革后,古罗马的士兵来源也极为清晰:军队的高层必须来自于罗马的贵族;重装步兵军团必须来自于罗马公民;轻装步兵则在不是公民的人中选出。
而且在荣誉和利益的刺激下,古罗马士兵的战斗意志很强,迦太基人的领袖汉尼拔虽然一度深入打进了罗马人的腹地,但最后依旧被顽强的罗马人击败。
罗马军队中军纪严明,在战场上还有恐怖的“十一抽杀律”:即一个团队有人逃跑,则全体抽签,十签中必有一死签。抽中了死签的人所有其他士兵随意对此人加以任何凌虐及屠杀,其死状惨不忍睹。
所以即使兵力有时候居于劣势,但是罗马士兵也只会选择全部战死而不是逃跑。
所以以史为鉴认为,古罗马能在地中海称霸上千年,绝对不是一个软柿子,虽然古罗马不以骑兵见长,但是其步兵军团和海军的战斗力量不容小觑。
至于和东方同时期的秦汉帝国相比较,战场地形选择、双方将领人选、战争理由、后勤补给等等因素都会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谁更胜一筹,这个就交给网络小说作家去架空畅想一番吧。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秦汉时期的军队和罗马军队其实并不好比,两军没有真正的交锋过,不过还是可以稍微对比一下的。
秦汉的军队,我们抛开一些政治制度的变化不谈,汉的军队体制上是继承秦的,具有强大的军队管理制度。
以秦军为例,全民皆兵,奖励耕战,现场以杀敌首级作为战功统计办法,军阵变化,兵种不一,倘若秦朝军队和罗马的长枪盾牌军队交锋的话,第一个回合,罗马军就会惨败:秦的弓箭手万箭齐发,让那些罗马野蛮人就地正法了。
因为罗马军队不重视弓箭步兵的建设,所以在一个宽阔的场地,双方对质的话,罗马必败。
其次,若罗马军队千里迢迢来到中原,粮草不济,必成后患,秦国对轮的侦察兵可以探明他们粮草之地,一把火烧了,他们就完了。他们可不会做中国菜。
你问我,如果秦国军队去远征罗马,不也会输吗?一是,秦不会去的。因为中国兵法云:《孙子兵法》中所提及的是军争篇:“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所以,不是对比谁的装备好谁就牛逼,军队对抗比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比的是领军将领运筹帷幄的本领,比的是后勤保障……
所以说,秦汉军队和罗马军队相比,罗马军就是相当于春秋战国的蔡陈宋之流的小国而已。
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我认为秦比较强一点 虽然罗马人比秦人强壮 但秦有着完善的军功制度
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秦朝的兵器是青铜器,而众所周知古罗马文明最先进的一点就是提早进入到了铁器时代,他们发现并冶炼铁的技术比中国要早,所以在当时的古罗马军队中已经普遍使用到了铁质武器,相比青铜器,铁器比青铜器更加坚硬和锋利。秦军当时士兵配备的武器主要有长剑、铍、长矛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带铜廓的弩机。而对比之下,古罗马军团士兵配备的是铁质的短剑,长方形外凸形状的盾牌,然后还有重标枪,可以作为投掷武器。从进攻武器方面来看,古罗马军队的武器看起来并没有秦军的种类丰富,但是盾牌搭配短剑在近身肉搏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功效,再加上这种搭配也要求士兵具有很高超的技艺,所以古罗马军队在武器方面略胜一筹。
在防护措施上,秦军甲胄以皮甲为主,有的配备石甲和石盔,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重量在战斗中是一个很大的累赘,而此时的罗马军队士兵在甲胄上已经出现了皮甲和铁甲搭配的使用,所以穿起来比石甲更加的轻快。值得一提的古罗马军队中使用的盾牌,虽然是用木头制成,但是外岑先用帆布蒙上,再加上小牛皮用铁器镶上了铁边,中间还有一块铁质的浮雕,无论是应对劈砍还是投掷武器,都可以很好的保护士兵不受侵害,所以在防护措施上,古罗马军队一定比秦军更出色。
此外在战斗力上,秦国的军队是以征兵为主,而罗马人则是职业军人,所以战斗力也是要比秦朝强不少,综合来看,古罗马军队要比秦朝士兵厉害,但是时代不同,毕竟两国从未交过手,谁强谁弱也只不过是我们分析得到的。
秦汉军队和罗马比谁更强?如何判断一只古代军队的作战力?
单兵作战,罗马士兵比秦汉士兵要强,剑盾兵适合近身搏斗,公民兵职业作战,比秦汉常备军训练更严格。小兵团作战,罗马军队比秦汉军队要强,罗马军团编制完善而且小兵团配合作战,秦汉小兵团很少主战而是作为侦查队、警戒队。大兵团作战,罗马军团不是秦汉常备军对手,罗马军团的剑盾与标枪难以抗拒秦汉常备军的弓弩手。秦汉常备军作战模式是先弓弩射击,然后步兵长枪方阵结阵推进,骑兵在侧翼掩护或突击,与希腊方阵有共同之处。罗马军团当年也是正面突破不了希腊长矛方阵,只能在有利地形下迂回侧击。复杂地形迂回侧击,这是中国骑兵与轻步兵的长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