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哈哈,这个问题厉害了,有味道啊!
确实哈,在古代,生活条件和现在相比简直相差甚远,上个厕所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卫生纸了。这不免让我们产生疑惑,他们是如何擦屁股的呢?
我小时听一些老年人说那时的人们都会用树叶、动物皮毛等,光听就已感到浑身不舒服,更何况用这些来擦屁股?别急,工具多着呢!
据史料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还未普及的时候,人们会用石头或鹅卵石,用过后还能清洗,非常环保,稍有一些权利和金钱的贵族阶级会一种名叫“厕筹”的竹片,连皇帝也不例外。
没办法,纸可是稀罕玩意儿,拿来搽屁股,太奢侈了!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文化传统的原因,古人认为纸是写字用的,要“敬惜字纸”,不能沾染污秽
到了唐宋时期,粗纸诞生了,但由于技术水平不精进,生产出来的粗纸供不应求,因此价格十分昂贵,一些普通老百姓承担不起,依旧用“厕筹”或土块、草叶、树叶、树皮,有什么用什么。
之后到了元朝,随着造纸技术逐渐成熟,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纸开始慢慢普及起来,同时元朝统治者是外来者,没有“敬惜字纸”这样的讲究,这相对于使用“厕筹”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直至清朝,手纸真正的被广泛使用,但那时的皇家贵族们不会用纸,他们非常注重享受,已经开始用布匹绸缎来擦屁股,因为他们觉得纸用来比较粗糙,没有绸缎柔软。
这里面最厉害还要数大猪蹄子乾隆皇帝,他擦屁股用的都是丝绸,要知道当时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丝绸是无价之宝,如果他们得知把丝绸用来擦屁股,可能会直接刷新他们的价值观。
说完我国古人用来擦屁股物品的发展后,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国外,看看有何不同?
先来说说印度,他们从来不用卫生纸,至今亦是如此,他们擦屁股的方式让大多数都觉得难以置信,无法接受,他们不借助其他清洁物品,而是直接用他们的左手,然后在用水冲洗。哎,我是真的想不通,他们吃饭好像也是用手抓的吧?
然后再来看看日本,他们是极其奢华的,堪比乾隆皇帝,他们用的是温水浸泡三天的蝉翼,真的是豪华至极。当然,这也仅限于上层人士,可以说他们把生活细节做到了极致。
所以,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如今我们已适应卫生纸的生活,如果我们脱离了它,可能真的有些束手无策吧!
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一句话回答:中国的富贵人家用棍子(专用名词是厕筹)老百姓随手取来,什么都用。全世界来看,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先说咱们的老祖先们。
如果是一个富贵人家,肯定用厕筹。
据说厕筹是伟大的佛祖发明的,有个和尚拉完屎擦屁股由于技术不娴熟,把肛门划破了,上课的时候一脸痛苦,佛祖知道后,立即更换上课内容,专门讲述了擦屁股的方法,佛祖说上完厕所要用厕筹仔细刮干净,不能在墙上蹭,不能用石头、青草、土块以及奇花异草。而且对于厕筹的具体用料规格佛祖也作出专门的规定:“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令人不得不佩服佛祖的细致入微。
从佛祖的这个要求来看,说明当时人们随地取材,连佛祖都看不下去了,对自己的徒弟提出新的要求。
不知道中国人使用厕筹是不是跟佛祖的要求有关系,反正中国古代的富贵人家都用厕筹。
例如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皓在他的后花园里挖出一个金人,这尊金人造型奇特,双手合什,类似佛像,孙皓丝毫不在意,将它摆到厕所,这金人不是双手供在胸前吗,正好用来摆厕所的必用之物:厕筹。李商隐诗里所写“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指的就是这个。
说到石崇,顺便顺便说他。
他这么爱炫富,厕所里都雇佣着十几个丫鬟,有的管换衣服,有的管熏香,还有一个人专门就是捧厕筹的,他的厕筹就用锦囊装着。
你看他这么有钱,也是用厕筹。
《北齐书》记载北齐皇帝高洋就用厕筹,而且所用厕筹都要宰相杨愔亲自为他削好送来,他拉屎的时候,就让宰相杨愔捧着厕筹站在一边。
南唐后主李煜以帝王之尊带着他的夫人小周后穿戴僧衣僧帽亲自为僧人削厕筹,这还不算,削好厕筹,怕损害僧人们高贵的肛门,夫妻二人亲自拿厕筹在脸上蹭拭一番,稍有芒刺,并再加修整。
普通普通百姓可没有那个闲情逸志,他们糊口还是问题,绝对不会为了擦屁股专门去削一根棍子,他们用的东西颏就复杂了。
明朝有个学者叫胡应麟,有人告诉他安平这一带老百姓男男女女都用瓦砾擦屁股,胡应麟博闻强记,马上想起来安平唐朝时期属于博陵,《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就是那儿的人,当即开玩笑:“莺莺那细皮嫩肉的金玉之臀用瓦砾擦屁股真让人够心疼的。”
为什么不用纸张呢?
因为纸张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作擦屁股的禁物,除官方明确规定文字故纸要严加敬惜之外,民间也有许多《惜字律》专门告诫人们爱惜字纸,后来大概觉得只讲《惜字律》力度不够,于是又扯大旗作虎皮抬出一个文昌帝君来,用文昌帝君的口气告诫人们敬惜字纸,说但凡爱惜字纸的就一定能当上大官,享用富贵,反之则定要遭报应等等。这样的思想灌输之下人们哪敢用纸来擦屁股。
一直到了元朝,蒙古人来自塞外对这些禁忌毫不在意,这才打破僵局,让纸的用途从形而上转到形而下了。不过这个时候的纸张估计还是十分坚硬,元史上记载有个皇后对太后非常孝顺,每次将秽纸团软之后,在自己脸上蹭拭一番,确定不会对屁股造成伤害才进献给太后—
到了明朝为了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皇家专门设立了“大内卫生纸厂”——宝钞司专职生产御用卫生纸(那时叫秽纸),大大提高了卫生纸质量和产出效率,从此就用了专门擦屁股的纸张。
顺便说个小故事。
明孝宗用过一次奢侈的擦屁股物品,丝绸。但他这擦屁股所用的丝绸不是江浙一带所产的上等丝绸,而是四川野蚕所吐丝所织成的巴掌大小布块,应该粗糙如土布,软和吸水,这才符合屁股需要,每次他使用完,就随手丢弃。有个太监看得可惜,就把皇帝用过的布收集起来,洗去“龙屎”,缝制了一个门帘,结果被皇帝看见了,当皇帝得知这些门帘竟然从他屁股下“集腋成裘。”大起节省之心,不再用布。
这足以证明擦屁股的历史多么丰富。
但更丰富的还是外国。
虽然佛祖发明了厕筹,但是印度人并没有继承,他们更喜欢用手,这个大家都知道。比这个有趣的多得很。
拉伯雷在他的《巨人传》用盎然有趣的笔法做过总结,那个巨人高朗古杰问他的儿子高康大怎样擦屁股。
高康大回答说:“我经过长时期、细心的试验,发现了一种最高贵、最完善、最方便、从未有人见过的擦屁股方法。”“是哪一种方法?”高朗古杰问。高康大说:“有一次我拿一位宫女的丝绒护面擦屁股,觉得很好,因为丝绒柔软,使我的肛门非常舒服;“还有一次,用了她们的帽子,也同样舒服;“另外有一次,用的是一条围脖;“还有一次,用的是紫红色缎子的耳帽,但是那上边的一大堆粪球似的金饰件把我整个的屁股都刮破了。巴不得圣安东尼的神火把造首饰的银匠和戴首饰的宫女的大肠都烂掉!“后来,我用了一个侍从的、插着羽毛的、瑞士卫士式的帽子擦屁股才止住了疼痛。“还有一次,我在一丛小树后面大便,看见一只猫,我拿它擦了屁股,没想到它的爪子把我的会阴部分抓了个稀烂。“第二天,我用我母亲熏过安息香的手套擦屁股,才算治好。“从此,我擦屁股用过丹参、茴香、莳萝、牛膝草、玫瑰花、葫芦叶、白菜、萝卜、葡萄藤、葵花、玄参(花托是珠红色的)、莴苣、菠菜——这些,用过之后,腿部都觉着很好!——还用过火焰菜、辣蓼、苎麻、止血草,但是用这些,我却得上了痢疾病,我用我自己的裤裆擦屁股,才把它治好。“此后,我擦屁股用过床单、被子、窗帘、坐垫、地毯、绿毡、台布、毛巾、手帕、浴衣。这些,我觉着比长了疥癣叫人搔痒还舒服。”“后来,我还用过干草、麦秸、兽毛、羊毛、纸。不过用纸擦了臭屁股,诱惑留在腿深处。”……高康大说:“后来,我擦屁股用过头巾、枕头、拖鞋、背包、筐子——筐子擦起来可不舒服——后来还用过帽子。你知道,帽子有平毛的、长毛的、丝绒的、绸子的、缎子的。而最好的是长毛的,因为用它擦屁股,擦得最干净。 “后来,我还用过母鸡、公鸡、小鸡、小牛皮、兔子、鸽子、鸬鹚、律师的公文皮包、风帽、头巾,但是,总的看来,我可以说,并且也坚持这个意见,那就是:所有擦屁股的东西,什么也比不上一只绒毛丰满的小鹅……”这个高康大可真是一个擦屁股的勇敢实验家,不过他经过这层层实践却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用小鹅擦屁股。
这可不是小说家言,实际上俄国皇帝彼得一世的擦屁股就爱用用鹅颈,而且必须是新宰杀的,能看出脖颈上肉的颤动,也就是说每次他上厕所的时候,必定有一只鹅要遭殃。
这个皇帝不但使用鹅颈,也使用过最昂过的纸:钞票,1717年俄国彼得大帝到法国访问,无奈之下拿出一张百元法郎来解决“燃屁之急”,用过之后,他还将这张站满污秽的纸赐给他的男仆,这个男仆居然颇有骨气,“志士不要带屎之钱。”拒绝接受,这个皇帝很没有面子,只好把钱扔在了地上,看门人听说此事,极力怂恿男仆把钱捡回来,他说:“你用它买饮料跟新钱一样多。”
其实这个法国厕所应该有擦屁股用品的,一根绳子。当时皇宫里据说就用一根绳子。从房梁上垂下来,拉完屎后扯到胯下一蹭了事,这绳子还是循环使用,皇帝用完皇后用,皇后用完大臣用,也真够节约的。那根绳子久而久之,想必亮澄澄犹如黄金一样。不过绳子到了路易十三时期就被抛弃了,皇帝开始使用美利奴羊毛,路易十四改用网眼类丝织物当擦屁股,不过想必网眼不会很大,否则这皇帝肯定会一手“黄金”的。
这也都是有钱人的事。
普通老百姓擦屁股也是随地取材的。
如海边的人们就用贝壳擦屁股,内陆的人就用树叶秸秆等东西,而强盗啸聚山林则用苔藓。当年到美洲的第一批移民对玉米一见钟情,便用玉米芯做擦屁股之用,鉴于玉米芯较为粗糙,他们就用水浸泡之后再用,那时候美洲移民地厕所里估计都放着一桶玉米芯。在这方面最有创意的是古罗马人,他们用木耳来擦屁股,木耳柔软厚实,擦起来应该比玉米芯等舒服得多,真是聪明。
最早的发明专利应该是罗马人的,罗马人不仅使用木耳,还有所发明,他用一根棍子上绑了海绵,浸水之后用来擦拭屁股,又柔软又干净还易于清洗。
但是最擅长利用工具的应该是咱们中国人。
我小时候亲眼见小孩拉完屎之后,将自己家的狗叫过来,一番舔舐,迅速干净。不过这全自动的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据说李莲英小时候每拉完屎,他妈妈就唤他们家的“黄盖”——一条小黄狗来给他舔屁股,有一天“黄盖”大概觉得这屎远不如肉好吃,见李莲英胯下一块肉似乎多余,一口咬下。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真真假假就无从得知了。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这真是脑洞大开的问题,让人充满了想像,让这篇回答充满了味道。我们只看到历史上人物光鲜的一面,没有想到,他们还要上厕所。吃、喝、拉、撒一样不少。那么这些古人是如何解决生理需要的呢。
现代人上厕所有两大神器,一是手机、二是手纸。古人没有人手机是确定没有的,蹲在臭气熏天厕所里,古人没有手机的联合是多么无聊啊。他们应该有手纸吧,因为纸在中国东汉时发明的。
其实我想错了。
纸张的制造力依然受到落后生产力的制约,产量不高。西晋时期因为传抄左思的《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这个典故足以说明纸的产量并不高,那么至少到三国两晋时期,纸并没有成文字的主要载体,纸质书籍更显珍贵,用纸擦屁股更加不可能。
那么古人是如何擦屁股的。一,厕筹。
厕筹又叫搅屎棍。当看到这词,我立马想到郭德纲的相声里的搅屎棍。同音不同义,这里面的搅屎棍应该叫厕筹。用竹片、木片为原材料,擦屁屁神器,如现代手纸一样,具备擦屁屁的功能。还非常环保,能循环使用。以清水洗净晾干,下次再用。到了唐朝时期,下面的节度使给首都进贡的就有厕筹在《资治通鉴》就有记载:“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
许多人会问用厕筹安全吗,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厕筹进贡之前,每位制作者,都要把厕筹放到自己的脸上试试,只要不伤到脸,就不会伤到屁股。
二,净纸。
宋朝以后,贵族们逐渐淘汰了厕筹,改用净纸。主要因为唐宋时期的技术革新,使得造纸技术得到了发展,所以纸张变得廉价。但是这种厕纸都是粗纸,而且仅是权贵才能使用。宋朝还建立公共厕所,在南宋的《馆阁录》中记载:“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这里已经出现了专门用来擦屁屁的净纸。到了清朝,手纸才全部被广泛使用。但那时清朝的皇贵们又不使用厕纸了,他们使用绸缎,因为他觉得纸比较粗糙,没有绸缎柔软。特别乾隆皇帝最喜爱用绸缎擦屁股了。
三,就地取材。
这是普通下层百姓对生活的需要,当人们每天考虑的是怎么吃饱的肚子的事,还会费劲想用什么材质擦屁股吗。农村天地,无所不有,石子、树皮、瓦片、树叶、土块等这些材质随手就来,随手用随扔,一切都回归自然。真好。
四,古代的外国人用什么方法。
古罗马人喜欢去公共斗兽场看角斗比赛,喜欢去公共浴室洗澡,喜欢去公共厕所方便。总之,古罗马人喜欢一切公共的东西。他们怎么方便呢,在公共厕所里放着一根用海绵包裹的棍子,这根棍子泡在水池里,用完之后放在清水里洗洗,没有人会扛着一根棍出门,一切都是公用的。
古代的法国人用麻绳,将粗麻绳从房梁悬下,方便完毕,手一拉绳子。轻松解决。
印度人到今天也不用卫生纸,他们的方法到今天也让人无法接受,他们从不借助其他清洁物品,而是直接用他们的左手,然后用水清洗。印度人牛啊,他们吃饭也是用手抓。三哥让人佩服。
在今天我们从不再考虑上厕所用什么而发愁,纸张发展到现代,已经进入了大众百姓家庭,我们看到今天很普通的一件小事,在古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因为用纸上厕所那是贵族才能享受到了。而生活在当代的人早已经习常,好好珍惜吧现在的生活。
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王老太爷正蹲在茅厕里大便。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家人喊"生了,生了!",接着传来"哇哇"的婴儿哭声。王老太爷一激灵,也不管自己拉完没拉完,摸起旁边的一块石头很很在屁股上狠狠擦了两下,提起裤子跑了出来。急急忙忙问下人:"生了个啥?"。下人道喜:"恭喜老爷添了个大孙子"。这时候王老太爷才感到屁股火辣辣地生疼,摸着屁股说:"这石头!"。正好王老太欢欢喜喜地找太爷给孙子起名字,听到"石头"二字忙说:"这名字好,就叫‘石头’了"。
看看,擦屁股将大孙子的名字就擦出来了。
大孙子有了名字,往下就好排了。
过了两年二孙子出生了。王老太爷想起在田里劳动,忽然便意来了。在地里挖个坑就便在坑里,摸起块土坷垃擦擦屁股完事,这叫"大粪不拉外人田"。二孙子就叫"坷垃"。
后来,孙女出生了。王老太爷想起如果便后恰好身边没土坷垃,抓把杂草擦屁股也挺方便,这叫"大便、除草两不误"。孙女就叫"小草"。
单说小草长大了,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虽说算不上大家闺秀,在农村也算有钱人家的小姐。说一个小姐擦屁股不文雅,但谁也有这个过程,这过程肯定比一般人家讲究点。那就是有专门准备的竹片和破布片。用竹片是刮不干净的,再用布片蘸水将屁股擦净。布片可不能丢弃,洗干净晾干还得用。
不管怎样,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一般有钱人,古代人擦屁股是用不起纸的。最高级的也就用块破麻布吧(棉布在宋代以前可能也没有)。
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春秋霸主晋景公躺在床上,快要归西时,请来了秦国医生。医生看完以后对他说,你的病没救了,针灸和药都没有用。景公听完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高兴。
公元前581年,春秋一代霸主晋景公忽然病了,他自己感觉还很严重,他便找来巫师给他算一卦,结果巫师的话让他大跌眼镜。
巫师来了,看完以后,便很直白地跟晋景公说:您快死了,恐怕吃不上今年的新麦了。
不久后,晋景公感觉病情更加严重了,他刚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睡觉时他梦到有两个小孩在说话。
一个小孩说:马上就要来一个好医生,可能会伤害到我们,但不知道往哪儿逃啊。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们怕啥,一个待在肓的上边,一个呆在膏的下边,那个医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走着瞧吧。
秦国的医生来了以后,对晋景公说道:你的病是没救了,因为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针灸和药对它都没有用。
景公听完后,突然想到居然和梦里说的一模一样,知道他是一个好医生。景公不仅没有怪他,反而派人送他回去,还给他送了一大堆礼物。
然而景公的病虽然看着严重,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眼看着新麦就快要收了。 这时候他却觉得自己被巫师骗了,把他抓了过来,正准备当着他的面把新麦给吃了,然后再把他给杀了。
却没有想到在吃饭前,景公突然觉得肚子很胀。想去上厕所,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上厕所的时候景公掉进粪坑里给淹死了。
晋景公一生伟大,没想到最后却死得如此尴尬。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的厕所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在上古的时候,人们的生存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吃饭,所以厕所也是很简单的,在路边随便挖一个大坑,然后蹲在大坑旁边,就可以了。后来有人担心露天风太大,把人给吹下去。就开始在大坑上面搭建简单的草棚棚。
到了汉代以后,厕所一般就修在房屋的后面。上面是人用的厕所,下面还连着猪圈。人们排出来的废物,最后还给猪吃。这种厕所叫作“圂”(hùn)或“圂厕”。
其实古人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首先节约了空间,不用挖地,也不用担心有人掉进厕所给淹死了。还能拿来养活了猪,而且还减少了污染源,最后还可以一起拿来做肥料再来种植庄稼。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直到现在还有一些老百姓也把尿壶,叫做夜壶。其实,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虎子,大概是表示古代人对老虎的讨厌吧。
到了唐朝以后,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做李虎,但是由于古代人讲究避讳,于是,“虎子”就变成了“马子”。当然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马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拿来装甲,还要拿来能够装粪便,就开始变成了桶形。也就是当时马桶的原始模样。
看厕所的不断进步,也是象征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现在我们每个人上厕所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卫生纸,可是古代有纸吗?造纸术在汉朝的时候才开始改进并拿来普遍使用的,但当时都被当做文化用品,肯定不会拿来擦屁股的。直到元朝以后,人们才逐渐开始拿纸张来擦屁股,但当时的纸也没有现在这样柔软,需要反复维持的不停的搓才能够拿来用。
在元朝以前,人们就是用一种叫做厕筹的东西来解决的,又叫“搅屎棍”。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
其实许多80后或者90后小时候家在农村的,大多数人都使用过木棍或者是竹片来解决上完大便后的尴尬,可见古人的智慧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我们现在上厕所用的卫生纸,到今天发展也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据说美国当时造纸公司的老板,经过了一大批纸,结果在运输途中不小心潮湿了,而且还有很多褶皱,根本没有办法用做办公用品。
当然老板肯定不愿意浪费东西,也不想自己失掉任何一份利益。他便在卷纸上打上许多小洞洞,然后撕下来卖给火车站学校等等地方,拿来给咱们上完厕所后使用。
没想到阴差阳错往下这种纸很受人们的欢迎,很快走向了世界。
古代人上厕所是如何擦屁股的?
你上边远的山区看看你就知道了什么叫本能。那里没有什么所谓的手纸。但是可以替代手纸的东西很多。宽宽的草叶,柔软的枯草,树枝,最佳的是农村的高粱杆,还有随处可见的水,都可以派上用场。这些无师自通的本能可能就是古人留下的习俗。我们的生活的随意性不可能就因为这点事就活人叫尿憋死。办法总是会有的。我只能在这瞎猜和推理。反正谁都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亲眼目睹看到。对错也只天知道。但愿没错。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