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是因为隋唐皇族是鲜卑族吗?

这个主要是因为隋唐两朝皇室的血统有问题!

因为无论是隋朝杨家,还是大唐李家,他们都是汉化的鲜卑人,按照当时的民族观念,他们的骨子里都有一定的胡人异族的血统!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一提五胡乱华了。话说当年司马炎开国之后,放着二十几个正常儿子不传位,居然传位给了傻儿子司马衷。司马衷是个智障啊,只会说“何不食肉糜”,于是登基之后,大权旁落,皇后贾南风成了实际掌权者。然后贾南风弄权,导致西晋各诸侯王自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国力因此衰弱,当时的胡人乘机入侵了中原,并建立起了大量的非汉人政权! 这些胡人以匈奴、鲜卑、羌、羯、氐五个大的游牧民族为主,所以史称五胡乱华。

那个时候的汉人,可以说是遇到了灭顶之灾!西晋王朝也因此而灭亡,幸存的王室与士族,跨越了长江,建立起了东晋王朝,史称“永嘉南渡”,中国开始陷入到数百年的大分裂时期。当时的中国北方政权,大都是由胡人建立,特别是北朝时期,北方位鲜卑人所统治!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在北朝的西魏、北周时期是军事贵族。北周时期,被封为随国公。后来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起了隋朝!

而杨家是有一定的鲜卑族血统的,因为杨家原本使用的姓氏是鲜卑族姓普六茹,是在杨坚掌权了之后,才恢复使用汉姓杨姓的!而他的皇后独孤伽罗,更是一位汉化后的鲜卑人,所以说,隋朝是一个汉胡混血的王朝!

唐朝的李家,本就与杨家有一定的血亲关系。杨广的母亲和李渊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姐妹。

后来的李渊,也找了一个汉化了的鲜卑人做老婆,也就是窦氏!这个窦氏,也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的亲生母亲。所以说,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有着胡人血统的。 这还不算完!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在后来的这几位汉人皇帝中,都或多或少的混有鲜卑族的血脉!

当然了,民族融合这件事儿不可避免,以血统论是非实在不客观,隋唐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时期,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隋文帝,唐太宗这些人也理所应当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功臣,值得我们敬仰。

拿破仑还不是科嘉西岛上一个“外族人”,法国人有把他当外人吗?

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隋唐本是鲜卑族,而是人为的将他们的鲜卑母系突出,而认为他们父系是汉族。实际上,中国的历史是由儒家士大夫所写,为了表示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没有被打断,所以一直否定隋唐是“鲜卑王朝"。

西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接下来是“五胡乱华",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大部落进入中原,开始大量屠杀汉族,本来在三国以后汉族就不多,在中原几乎被杀净,留下来少数汉族渡过长江避难到江南,历史上称为第一次“衣冠南渡"。羯和慕容鲜卑,不但杀戮汉族,而且将汉族的少女先奸后吃,变成了食人兽。

南北朝时,前秦(拓跋鲜卑)苻坚统一了北方,带领80万大军向东晋进发,准备统一南方的汉人政权东晋。东晋谢安用8万军队通过“淝水之战"一举击溃了苻坚的80万大军,苻坚回去就被杀,由于当时谢安只有8万汉军,无力统一中原(北方)。苻坚被杀第二年,385年,鲜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

(鲜卑北魏拓跋珪)

东汉时,索头部鲜卑融入了部分北匈奴,构成了“鲜卑父、匈奴母"之说,这就是拓跋鲜卑的祖先。魏晋时期,由于三国时的杀戮,汉人在中原已不多了,所以将许多胡人引进,其中就有拓跋鲜卑。司马炎时对胡人进行了优扶政策,拓跋鲜卑开始穿汉服、接受了部分的汉人文化,温柔的似乎是草原上的绵羊。

439年,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北方。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将鲜卑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就有:穆、陆、賀、刘、楼、娄、于、稽、尉、温、李、陈、胡、周、伊、丘、查等等,就是后来的宋朝的百家姓。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变北齐;西魏变北周。众所周知,北齐被称为“禽兽王朝",在高欢时又一次胡化;北周文帝宇文泰也开始胡化。

胡化的北周宇文泰因杨忠有功,赐姓普六茹氏,官之柱国、大司空。李虎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官之太尉,宇文泰赐姓“大野氏"。杨忠的儿子杨坚承袭父爵,改名为普六茹坚,鲜卑小字:那罗延。581年,普六茹坚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上台废除了鲜卑化和胡化的政策,自称是“望族弘农杨氏",自己改名为“杨坚",使用汉字、汉文化、汉姓。否则,汉文化将被打断!

(隋文帝杨坚)

尽管李虎在北周文帝宇文泰赐姓为“大野氏",但是,他的兄弟还保留着鲜卑小名,其兄叫“起头",其弟叫“乞豆"。大野虎的儿子大野昞,承袭父爵,成为了“唐国公";大野昞的儿子大野渊,也承袭父爵,也成为了“唐国公"。隋文帝登基称帝后,关陇贵族纷纷改胡姓为汉姓,大野渊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李渊"。

618年唐朝建立,李渊、李世民坚称自己是汉族,是“五姓七望陇西李氏后裔",就是十六国中李暠的子孙,李暠自称是西汉李广的子孙。众所周知,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因为投降匈奴,汉武帝分两次将李陵在陇西的家族全部杀光,还有什么李广的子孙呢?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后,将自己的弟媳纳入自己的后宫,并为了向他父亲李渊请罪杀死了二个兄弟,竟然吸吮他父亲李渊的乳头,据说李渊有三个乳头。但是,这些行为与汉族的风俗格格不入。唐朝的“性"开放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与汉族的儒家思想束缚有的天渊之别。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遗爱,与辩机和尚长期通奸,将自己两个伺女送给房遗爱作为交换;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与两个丈夫都是苟且在前,成婚在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先后嫁了两个男人,又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张昌宗是与她先苟合,再送给她母亲武则天。明眼人就知道李家父子是什么族了,在当时就有人指出:李家父子与北魏皇室是同姓,“陇西琳闻拓跋达阇"。只不过从304年五胡乱华到618年唐朝建立,300多年来他们在中原地区汉化了的结果。

再则,隋唐是府兵制,汉族是募兵制。府兵制是兵民不分家,平时种田或放牧,战时骑马打仗。汉族的募兵制是兵民分开,军队集中训练,有敌情军队出动。总的说来,隋唐就是“鲜卑王朝",只不过是汉化的鲜卑族,他们的祖先就是游牧民族!

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其实在读高中历史的时候,就觉得,从五胡乱华开始,到唐朝这一段的历史,是非常模糊的。

首先在五胡乱华时期,非常强大的鲜卑族在我们的历史上写着,逐渐消失了,这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因此当时我就带着疑问去阅读了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在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各国中是汉族的只有一个王朝,而剩下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五胡的民族。

并且发展到后期,当北方被统一下来的时候,最后一个王朝就是由鲜卑人统治的王朝。比较有趣的就是,从北方的这一支鲜卑王朝,特地去拜访了孔府,将自己列为儒家正统,让自己改为汉姓学习汉字,学习儒道,走上了汉化的道路,并且利用汉族在统治上面的优势,统一了北方各部。

可以说在文化上面它继承并且升华了唐之前的汉族文化。但是在血统上还是属于鲜卑族的。

当时鲜卑族只是统一了北方,而南方还是由汉族统治,看到这里,我当时不由得心里一惊。是很想知道是到底是南方的汉族获得了最后统一战争的胜利,还是有北方的鲜卑族获得了胜利。

很遗憾的是,最后战争的结果是由北方的鲜卑族取得了胜利,建立了隋朝,并且,后来发展成为了唐朝。

汉族在那个时期损失了将近90%的人口,几乎灭族。可以说,之后的中原汉族基本上都是由鲜卑族和当时的汉人混血而成的。当然了,那个时候的中原,汉族和元朝之后的,中原汉族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元朝又屠杀了将近90%以上的北方汉人。

在唐朝以后,就没有鲜卑人自称自己为鲜卑人了,都称自己为正统的汉族,甚至将称作鲜卑人为丢脸的事情。曾经就有官员骂,李世民是鲜卑小儿而被斩首。

虽然唐朝以后仍然沿用着汉族以前的汉字。但是在文字语意,语言的语法以及文学的形式上面,都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用现代的汉语去读唐朝的文字,和读唐朝以前的文字,在理解上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是需要经过翻译的。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鲜卑在灭族汉族以后,虽然使用了汉字,但是,是对汉族的文化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造。

不过鲜卑并没有杀尽汉族,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沿海地区的,汉族还是能够被保留下来。

历朝历代的外族侵略中华的时候,都是在北方进行大肆屠杀,但是在山区和沿海由于屠杀的难度增大,为了能够合理的统治,通常来说都采用绥靖的政策,因此在山区和沿海的民族能够得以保留。

所以在古代,最艰苦的就是中原地带的中国人民,既要经历历朝历代的屠杀,还要经历黄河和长江的水患,还有隔三差五要来的干旱饥荒。虽然历朝历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是这些区域的人民,但是一旦发生灾难,人口损失最大的也是这个区域的人民。

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说隋唐是鲜卑王朝,确实有出处

隋唐都源于南北朝时的北周,而北周皇族宇文家是鲜卑族。隋朝开国帝王杨坚其父杨忠,又名普六茹忠,是北周的十二将军府主事十二大将之一,授封随国公,是宇文泰的亲信将领。后来杨坚和宇文家结姻亲,成为北周外戚

581年,杨坚以隋代周,朝中消除的也仅仅是宇文家的势力,对于其他鲜卑家族,并未打压,朝堂中有一大批鲜卑官员

至于唐朝,和隋朝类似

唐朝开国皇帝叫李渊,同样出自北周王朝,在北周,李家又叫大野家。李渊的爷爷李虎,又名大野虎,是北周立国八柱国之一,授封唐国公,他们家和其他鲜卑家族一直多有联姻。李渊妈妈是独孤信闺女,儿子李世民的老婆叫观音婢,姓长孙,也是鲜卑族人。在大唐中,异族官员尤其是军中将领,不在少数

总得来说,隋唐两朝和鲜卑王朝脱不了关系,说是鲜卑算不得什么错

但是史书中有这么两条记载

一个是杨坚掌权北周时,曾经下令,说宇文泰让天下人都改成鲜卑姓,属于历史倒退,不仅白瞎了北魏多年功夫还容易造成混乱,大家改成鲜卑姓的还是改回来吧,从今天起就叫我杨坚

另一个是李世民的,贞观年间,有个和尚说大唐是胡人王朝,李世民一家子都是胡人。这天李世民把这个大和尚找到身边,笑嘻嘻的问他:听说大和尚说我李家是胡人,大唐是胡人王朝,这是真的么?那个和尚当即摇头,不是,真不是,圣上天命所归,是汉人。李世民呵呵一笑,放那和尚走了,从此街头巷尾再也没人说老李家是鲜卑人

隋唐是鲜卑王朝么?谁敢去问问那俩帝王

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有人说”?一般是指现代活跃网络上的一群岭南百越人后裔说的。

岭南百越人常常扛着键盘自诩是“纯纯的汉人”,哪怕一副个矮肤黑鱼泡眼高颧骨塌鼻梁的样貌,也丝毫不动摇百越人的键盘执着。

百越人认为五胡之后北方的隋、唐、宋、明都是“胡”,他们百越人是纯汉。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可惜被隋、唐、宋、明的史料打脸了,该怎么办呢?百越佬又携洋自重,扛着键盘自封联合国语,国际语。自封的时候也不打个草稿,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非要把百越音塞进去,也不懂的把“六”改“七”。

为什么有人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其实这都是汉族沙文主义者的言论,姑且不说是不是鲜卑族的王朝,即使是的话怎么了?这些汉族沙文主义者最无耻了,平常说汉族怎么怎么样!列举出宋朝的经济有多发达,明朝的武功有多强大,拜托!那不是一个朝代好吗?有什么可吹的,在他们眼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异类,阻碍中国的,不承认其道统和其合法性,什么元清非中国啦,这又把唐朝列为少数民族政权了,怪不得韩国说元朝不是中国的朝代,你自己都不承认,一些人在网上回答问题一面是元清非中国,一面元朝是中国最大面积的时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