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一生传奇,历史争论颇多,有关的她的一切都是后人所议论的热点。其中就包括这无头“守陵人”,还有就是她的无字碑!

为什么她墓前的守陵石像的头全没了?碑是无字的?

我们看过盗墓类的小说或者相关的电视剧的,那些群山环绕,河水相依的地带都会被称为风水宝地,这倒是没说错。那些帝王将相的墓地一般都会选在这样的地方。武则天也不例外。

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合葬的乾陵,位于陕西渭北山地,占地有两万多平米,规模很大,气势磅礴。这里分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四门,而那些无头“守陵人”(其实就是石像)分成两排分别站在了朱雀门前的东西两侧。西侧有32尊,东侧有29尊,一共有61尊守陵石像,被人们称为“蕃像”、“宾王像”。每一尊石像都毕恭毕敬的作揖站立着,像是在恭迎皇上的到来。

最为特别的就是,这些石像全部没有头,他们的头都去了哪里?

难道当初造的这些守陵石像都是没有头的吗? 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因为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石像的颈部,都有与头部相连断裂的痕迹,这说明其哎建造之时应该是有头的。所以,这些头应该是在后来被损坏的。

至于具体是如何被损坏的,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目前只有一些相关的传说或者推论在流传。

其中有一个相传甚多的民间传说是这样的:有个外国使节来这里游玩,发现石像里竟然有自己的祖先站在这里作揖称臣,有损自己国家的颜面,觉得很气愤,想把这些石像毁掉,但是又怕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利用鬼神之说来引导民众一起破坏石像的计策。

他每天半夜去庄稼地里把粮食给踩踏一番,然后开始造谣说,是那些石像成精了,他们晚上去田地里搞得破坏,人们应该去把那些石像的头都砍下来。当地村民信以为真就去把那些石像的头都给砸下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有科学依据了,考古学家通过大量资料发现,在明嘉靖年间,在陕西华县,曾经爆发过一次剧烈的地震,对于人类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而华县距离乾陵有一百多公里,也在地震带之中,这次地震把石像的头部都给震下来了。

至于武则天的碑上为什么空无一字,也是有好多说法的。

有人说是武则天命令的,觉得自己做为一个一直被人非议的女皇帝,功过太多,仅凭一个碑也写不了多少,就留给后人去评价吧。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碑都是人死后,后人所立,上边的字也是后人所写。即使武则天不在碑上给自己刻字,她的后人也会也会为其刻字。

他们认为是,唐朝在武则天死后,发生了五次政变,朝局一直动荡不安。后边所立的皇帝也是整天惶恐不安,担心指不定哪天又被人从皇位上揪下来,没空去处理管这件事。而且武则天的名号则天圣后也是在她死了四十多年之后才定下来的。

时间久了,皇帝天天国事繁忙,也就不会再去为这件事去操心过多了,后边就不了了之留下来一块无字碑。

对于这个说法,个人并不赞同,因为乾陵乃是祖宗供养之地,不可能有忙忘记了一说。估计还是因为武则天是非功过难以判定,所以索性以无字立碑,将讨论留给世人。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乾陵在我国的帝王陵墓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唯一一个夫妻皇帝合葬的陵墓,建于盛唐国力昌盛之时,考古价值也是极高的。而且因为乾陵建造设计十分缜密,至今没有被盗挖过。乾陵的神秘感引得后人趋之若鹜,除了天下人尽知的无字碑,还有这站在墓前的六十一名无头守陵人。

有人说,大道无形,大言无声,身后事身后名皆为虚空,任凭后人说。一块无字碑道尽了武则天的胸襟气量 ,意图永世不朽的宏图。而那些残缺无头的石人到底又作何解释呢?

这六十一个石人名为“宾王像”,站在乾陵前的东西两侧。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有着不同之处,他们并非武将,而是外邦领主,他们都和真人差不多大小,衣着不一,双手在前作虔诚拜礼的模样。这些石人穿着的式样都是胡服,根据史料推测,本来应该有64个之多,只是如今只剩下了61个。这些石像主人的身份确认起来也不难,它们身后都刻着自己的名字和来历,如今可以通过史料考据出来的一共是36个。

这些人能够被武则天选中作为陵墓前时时参拜的石像,身份地位也不平凡。它们有的是吐谷浑、吐蕃、突厥、安北等地的小国国主、城主等,还有的身兼唐朝将军的职位。武则天之所以将这些人立作石像,站在外面守护着埋葬在地里的二帝,无非就是要做出万邦归顺、天朝大国的气势。

根据记载,在北宋时期,这些石像就已经丢失了三个,只剩下了61个了。而且这些石像本身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到了明朝中期,这些石像大多已经是东倒西歪,三个石像的头消失不见。到了清朝时期,这些石像的头就全部不见了。民间对于这些无头石像的猜测有很多。有人说这是因为明朝中期出现了关中大地震,地震中心正好就在陕西华阴县,史料之中记载当年灾情严重,地崩山裂,黄河见底,这是中国历史记载之中最为严重的一场地震,可统计的死亡人数为83万人,所以才会让乾陵的大量石像出现了损坏;有人说因为明代洋人对中国古文物的暗中买卖,黑心商人们将他们撬走;也有人说因为某个石像的后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祖先始终以臣子的身份给武则天守陵,所以将它们的脑袋全部都砍掉了。

这几种说法看起来都有些道理,但是都经不起推敲,地震不可能正好将头颅全部都震下来,如果真的是自然灾害,那么掉下的头颅为什么不在附近呢?明代洋人走私中国文物还没有到如此明目张胆的程度,而且只取走头颅总是有些说不过去;最后如果是后人想要为祖宗正名,那么只要取走自己祖宗的石像就是了,砍头也是一种大不敬吧,更何况是将所有石像的头都砍了。

说来说去,只有一种说法可信性比较高,那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今陕西省秦岭以北的大部地区,当时属于梁、唐、晋、汉、周;关中西部在唐末即被李茂贞占据,建立岐国,后被后唐灭掉;陕南初属前蜀,后归后蜀;北汉则占有今陕西省神府一带,现分国叙述于后。陕西经历数次战乱,乾陵名声在外,多的是想要挖取财宝的人。这些人为垂涎财物而来,却什么都得不到,最后只得破坏陵墓配置撒气。自觉已经踩在汉人头上的他们看到这种少数民族对唐朝皇帝卑躬屈膝的样子,自然气不打一处来,所以将头全部砍掉。而在这个时期,汉人们对少数民族也充满了仇恨,也有可能将满腔愤怒发泄在这些石像身上。

其实不仅仅是乾陵,唐太宗的昭陵前也有“十四国番君长石像”,其中还有一位是新罗(现韩国)的女王金真德。据说武则天死后立宾王像就是学习了唐高宗的做法,但是因为这些番王像都没有了头颅,反而引起了游客的关注和考古专家的研究兴趣。古文物本身具有自己的历史沉淀的美感,而它们身上的残缺也在默默述说着后世的故事,这大约就是乾陵宾王像的魅力所在吧。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严格来讲,这些“守陵人”应该称作乾陵番臣石像,是指伫立在乾陵朱雀门外东西两侧的石人像。这些石人像的显著特点是,统统没有头颅,而身上的装扮则是紧袖长袍、腰束佩剑、足蹬朝靴、双手前拱,做出一副上朝的姿态。

一些杂志和网络文章称这批番臣石像是为武则天守陵的。但此说其实并不准确。因武则天临终时已经提出撤帝号和与高宗同葬的要求,并被唐中宗遵循。所以说,乾陵虽然葬着李治和武则天,但却是一帝一后,并非是两位皇帝。所以,这些石人像理应称作乾陵番臣石像。

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时,正是唐王朝国力的上升期,不少番臣使节也来到大唐。所以,在建造乾陵时,才安排了这些恭恭敬敬的石人像。朱雀门外东西两侧是石人像都是番人形象,而且都刻有族别名、官职和姓名,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而难以辨识。

根据考古专家鉴定,其实这些石像最初都是有头的,而如今却都早已没了脑袋。根据一些石像颈部的痕迹来看,石像的头颅是被人为损毁的。显然,砸掉石像的脑袋,要么是出于偷盗,要么就是出于泄愤。只是,具体毁于何时、又是何人所为,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在相关传闻中,有一个版本显得格外有趣:

据说在石像中有一位是吐火罗王子持勒羯达健。在他即位后,他的儿子听闻自己的父亲被刻成了石像,还恭恭敬敬地立于乾陵朱雀门外,因而便去用石头偷偷砸毁石像。结果,由于石像太过结实,导致自己受了伤。

后来,他便想出了一个损招:在夜里毁坏了村民庄稼,然后散步传言,说乾陵的石像成精,夜里践踏了庄稼。于是,村民便纷纷带着工具偷偷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砸掉了。

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的很广,但是否可信则有待考证。毕竟,王朝灭亡之前,对皇家陵墓是有专人看守的,自然不会让人轻易进入,更别说百姓拿着榔头去砸毁石像了。

另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明末时当地发生了瘟疫,由于时人较为迷信,觉得是这些石像在作祟,于是便纷纷去砸毁了这些石像。这样一来,大部分石像的头颅都被砸掉了,有些甚至从腿部断裂了。

当然,除了人为毁坏,这些番臣石像之所以遭到破坏,还存在着一定的自然原因。这些石人像伫立在乾陵外,在遭遇强烈地震时难免会有倾倒。其中部分石像便可能是因地震影响而被毁的。不过,从毁坏痕迹来看,大多数石像其实是被人为砸掉的。

参考资料:

王晓如、樊英峰编著:《乾陵》,西安:三秦出版社 , 2003年。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题主说的“守陵人”是乾陵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的六十一尊无头石人群像,这些无头石像也被人们称为“蕃像”或“宾王像”。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十八座唐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

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武则天和李治选的这一块宝地,让多少盗墓贼望而却步。这其中便有起义军首领黄巢和盗墓王温韬,此二人面对坚如磐石的乾陵,皆是悻悻而归。乾陵留给我们的不止是它的坚固,还有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无头石像。

武则天不但生前是一个传奇,死后同样留有很多的传奇。她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生前创造了闻名世界的大唐盛世,死后留下了无字石碑,功过是非留有后人评说,还有这六十一尊无头石像至今依然神秘。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北峰上,在陵墓司马道两旁有华表一对,翼马、驼鸟各一对,石马五对,翁仲十对,石碑两道。司马道东边为无字碑,西边为述圣记碑。无字碑为女皇武则天的象征,至今无人能读懂其中含义。

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有三十二尊,东侧有二十九尊,共六十一尊。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无头守陵人”。这些石像是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各国使节前来吊唁,武则天命人将使节仿真人雕刻成石像,以示纪念。

石人像神态逼真,每尊像都宽腰束带,躬礼侍立。在石像的背部都刻有使节的国别及姓名,有些至今仍可分辨,如“木俱罕国王斯陀勒”、“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令人遗憾的是,自明朝以后,这些石像的头都没有了。

关于石像头被毁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些石人像的头大约是在五百年前的明朝时遭到毁坏的。从宋朝人游师雄留下的考察文字记录可知,当时石像是完好的,而在明朝人李梦阳的记载中石像已经断头。

这些石人像为何全部没头?目前流传甚广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自然灾害说

有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像头部断裂的原因可能是天灾。有资料表明,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十级左右的强烈地震。由于当时地震发生在半夜,所以致使八十多万人死亡,这就是明朝时的关中大地震。

而乾陵所在的乾县离华县并不远,仅有二百里地。因此乾陵也可能受到强震冲击,据此专家们推断,这场强震是造成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这次受损的不光是石人像,还有其它的动物石像头部也受到损伤。再加之头部比较脆弱,容易断裂。

但这种说法又似乎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既然强震能使头部断裂,那么石像就有可能发生倾斜或者被移位,其它的石雕应该也不会安然无恙。能将石像头部剪切断,而且是所有的石人像,这种力应该不是地震所能达到的。

第二种人为破坏说

说唐末时期,有一北方蕃国的藩王来到乾陵,发现其父王的石像立于神道两侧陪伴武则天和李治,他觉得自己父亲也是王,为何要在此陪葬。于是要求唐朝准许其将石像运回去,结果被唐朝拒绝。于是这位蕃王在一怒之下将所有石像的头打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石人头被他敲掉时,他的父王也跟着归西了。

专家研究发现,这六十一尊石人像大多身穿武士袍。有些是身着中原人的右衽长袍,有些身着胡人的左衽长袍。专家从石人像身着的服饰中发现,里面有好多是游牧民族和西域的一些民族。这些石人像恭敬的站立着,双手都抱着笏板。

除了手持笏板外,还有二十多尊石像佩戴着用来装官印的玉袋。从被发现的一尊头像的十三条辫子和脸部特征来看,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因此,石人像原型是突厥人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受到石像可能是在元朝时期被人为破坏。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战争破坏说,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如果是战争造成的,那不仅仅是头部损毁,石像胳膊、腿和身体都有可能。从石像遭破坏的一致性判断,应该是被人为破坏的。因此,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最大,但最终还得考古来定论。

除了无头石人像,乾陵还有一块无字碑也是一个待解之谜团,这些都彰显了武则天的传奇与神秘。这些疑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终是猜测与遐想。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公认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篡唐建周,“两废帝王”,但最后又不得不还政于李唐。因此在她死后,还是得以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一起被合葬在了乾陵。只是不知道,这两口子在地下会不会打架之类的。

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唐代帝王陵墓后来大多遭到盗墓贼破坏,但乾陵的主墓室却从来没有被盗挖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则天的无字碑后,一共有着60个无头的“守陵人”石像。这些“守陵人”其实就是乾陵周围的六十个宾王像,按东边31个、西边29个的规矩排列着。这些石像全部没有头部,就像是被砍了头的犯人。

据说,这些石像的原型都是当时来中原朝贡的各国国王或者游牧民族首领。武则天为了纪念此事,特地按照真人的比例制作了这些石像来为乾陵守灵。

不过,由于守陵人石像没有头颅,所以后世对此一直议论纷纷。在民间传说中,乾陵中的石像到了晚上就会活过来祸害周边的百姓,所以百姓们就趁白天砸碎了所有石像的头,让他们不能再复活。

不过根据史籍的记载来看,这些石像的人头其实从唐代一直保存到了明代中叶,再往后就没有记载了。到后来,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现在的“无头人”。因此,对于这些石像的“人头”去处,后世也是众说纷纭。

其中流传广的说法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乾陵曾经发生过一起大地震。在地震中,这些守陵人石像全部被震倒了,而且脖子上的头也被摔断了。所以明朝人把这些石像重新树立起来后,这些石像便都成了“无头人”。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清朝时期的八国联军入侵,所以乾陵的石像头部毁于战火。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乾陵——一座埋葬两位皇帝的皇陵!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前前后后总共出现了几百位皇帝。或因功绩卓著得以名垂青史,或因碌碌无为而成泛泛之辈,或好穷兵黩武成为褒贬不一!然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几乎全部都是男性,而之所以用“几乎”这个词,就是因为武则天做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式女皇帝!

而武则天去世后与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因此乾陵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位皇帝的皇陵。由于大唐王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因此在通往乾陵的墓道两旁,共计有61座蕃臣石像!以此体现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唐王朝的大国雄风和万邦来朝的盛况。

然而当我们今天踏上乾陵这片风水宝地时,看到的却是61座没有人头的蕃臣石像!至于这些蕃臣石像的头颅去了哪里?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从乾陵修建完成至今已有1300余年。漫长的历史长河经历了无数的战乱、纷争、入侵、饥荒…大量的历史真相没有记录下来。

但是可能得几种结果还是被热爱历史的人们发掘了出来。有人说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率领亲兵卫队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前往甘肃灵武。大唐王朝的东都洛阳和首都长安相继沦陷后被叛军所占领。安禄山所率领的叛军,很可能侵扰了唐朝的皇陵、尤其是刚刚修建完成几十年的乾陵身上。然而一无所获的安禄山及手下叛军将对大唐的愤怒和情绪发泄在了这些蕃臣石像身上。砍去了蕃臣石像的头颅。并且砸碎因此再无踪迹可寻。

当然除了距离武则天最近的安史之乱以外,还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大唐王朝灭亡之后,天下更是陷入动乱之中。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的中国以及丧失了保护的大唐皇陵很可能遭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后建立了政权的破坏。当然其后历史中的每一次动乱时期都可能对乾陵中的蕃臣造成破坏,我们无从查证但却也是一种可能。

有专家提出乾陵蕃臣石像的头颅可能毁于大地震时的破坏!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附近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因为乾陵所在地区距离地震中心距离约100公里左右。因此也是地震重灾区之一。因此就有专家提出,可能是由于地震时期发生剧烈震动,蕃臣石像震倒后头颅摔断。毕竟头颅和身体之间的脖子处是石像最薄弱的地方。

但是倘若61座蕃臣石像在地震中全部被震倒,而且巧合的是偏偏都是只震断了脖颈部,这又有点讲不通。毕竟我们知道石头的断裂并非都只发生在最细的地方。这还要看石头的材质、石材纹理的走向和发育。因此尽管这是一种可能但没有太多的历史佐证和科学依据。

当然也有人提出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次严重的旱灾饥荒。当地百姓求雨不得而请人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讲是因为乾陵的蕃臣石像影响了当地的风水。才导致当地风不调,雨不顺。于是当地的百姓在听清了他人的蛊惑之后将乾陵的蕃臣石像头颅全部砸去。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然而陕西西安乃十三朝古都,当地百姓从古到今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历史文物的保护远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为用心,更为骄傲。因此如果说是当地老百姓破坏了当地皇陵的石像建筑物。其实也很难讲通!

那么你觉得乾陵六十一蕃臣像的头颅到底是为何又是被何人而被砸掉了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