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太公还活着,能压制吕后吗?

如果刘太公活着,能压制吕后吗?

我的答案很明确。就算刘太公活着,也不能压制吕后。当然,假设一般都是不成立的。所以,这儿的讨论不过是闲扯而已。

对汉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自己不是最高统治者,也就是皇帝,而能实际拥有权力,从而影响朝政的人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皇帝存在亲情上的联系,这种关系越近,越能影响到朝政。第二,影响朝政的人物基本上都有较强的政治能力和手腕。

认为如果刘太公活着,就可以压制吕后的想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毕竟,有汉一代,后宫都能影响到朝政。特别是太后管事的比比皆是。无论是文帝时的薄太后,还是景帝时的窦太后,都是权力很大的。昭宣过后,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更是影响朝政五十多年。既然汉代的皇太后权力都这么大,那刘太公做为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以太上皇之尊。拥有权力,压制儿媳妇吕后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但这种想法是不靠谱的。中国历史上虽然后宫太后干政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太上皇干政的事儿几乎很少。原因很简单,如果太上皇的权力是自己争来的。又是自愿放弃的,那么,再去干政,就少了热情。南宋高宗,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权力是被别人强力夺走的。再想干政,能力上就不太允许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放手了。唐高祖李渊,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就是清代乾隆,因为被自己早年说过的话套住了。不得已退位当了太上皇,这种退位,只是表面上的,其实心中对权力万分不舍,所以也就不会放手。权力自始自终在自己手里,也不存在干政的问题。

后宫女人与男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所以,男人之间,在权力上,是存在“父子不让权”的说法的。所以,李世民要上位,就要凭能力去夺。清代的嘉庆皇帝既然没有李世民的能力和手段,只好等自己的父亲乾隆死了,权力才能真正落到自己手上。但女人就不一样了。因为女人不是权力的直接掌握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原则下,掌握权力的皇帝利用权力满足母亲的需要也就很正常了。

但是,就是后宫的女人掌握朝政,也不仅仅靠亲情,亲情关系只是靠近权力的门槛,真正能掌握权力的因素。其实是个人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我们还是以汉代事情为例。汉景帝时期,太后窦氏就有很大权力。到汉武帝继位,窦太后变成太皇太后,依然权力很大。窦太后为什么能一直影响朝政,除了丈夫、儿子、孙子当皇帝之外,她自己还是有政治倾向和政治能力的。史书上说,窦太后好老庄。讲究无为而治。这就说明,窦太后其实也是一位政治家。

我们根据上面所说的这两条来与刘太公对照一下。结论自然就出来了。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从亲情上来说,他当然可以得到刘邦的尊敬。但是,做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刘太公无论是能力还是格局上,都是很低的。所以,他只能享受刘邦带给他的荣耀,而自己没有能力插手和干预朝政。与文帝薄太后,景帝窦太后相比,前者是一直在宫廷中生活的,耳濡目染,也会了解一些上层政治。而刘太公,一直是在农村的底层生活。上层政治对他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刘邦是太公的小儿子,所以,刘太公跟着刘邦享福当太上皇的时候,最低也有七十了。就算他有心了解政治。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刘太公的格局。我们可以通过史书上一言半语的事迹,加以推断。刘邦年轻时,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四十多岁还没娶上媳妇就是证明。比起刘邦的哥哥来,刘邦显然更不受刘太公的待见。曾经被太公埋怨没有成家立业的能力。所以,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曾对刘太公说:“现在看看是我的家业大,还是哥哥的家业大呢?”关于这个情节。现在许多人说,刘邦这样说让刘太公很尴尬。这恐怕不符合事实。随便找一个农村的老头,问一下,如果他的儿子当了皇帝。这个儿子当年曾被自己看不起,现在提起来,老头是自豪,还是尴尬?

刘太公就是一个底层的农民。当他七十岁进入上层社会的时候。他的人生格局和能力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他没有能力去影响吕后。

而吕后与刘太公却不是一类人。刘太公是底层的平民。而吕后的父亲,是上层社会精英人物。也正是因为吕公有学问,才能从农民眼中二流子的刘邦身上,看出英雄的本色来。吕后当然也是厉害人物。能够陪伴刘邦一起打下江山,本身就是证明。

这样,我们 就可以推测一下了。假如刘邦死的时候,刘太公还没有死。能改变惠帝上台的结局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后边的一切,都不会改变。

假如刘太公真的有心过问朝政。他能够拿出比吕后更好的策略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刘太公真的有这种想法和影响力。相信以吕后的水平,一定会轻易把刘太后摆平。这里的摆平,根本就不用把刘太公搞死。我相信吕后可以轻而易举的让刘太公支持自己的一切。

因此,扯了半天,我实在想不出刘太公有什么理由要压制吕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