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很困难!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关于项羽的叹息,在历史上太多太多!

楚汉争霸前,大家都服项羽,力拔山兮,他的勇武,千古无二,破釜沉舟,他战绩斐然,放眼当时天下,可以说是无人能够望其项背。

正是自己有着这样的战绩,有着这样傲人的名声,所以项羽对其他将领的用兵策略自然也就不怎么重视了,即使有点能力的人,如果功绩没有大过自己,也很难入得了眼。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处在相同水平的人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英雄惜英雄,这些话用来形容项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正是项羽的这些性格和行为,导致了他看走了眼,让军事天才韩信投靠了刘邦,加快了项羽灭亡的步伐。

如果历史倒流,韩信没有反水,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从历史上看,确实是韩信的加入,让刘邦有了击败项羽的能力。因为对于刘邦来说,在没有得到韩信之前,他面对项羽是出于绝对的劣势,被项羽关在南中出不来。而在他高台拜将韩信之后,得到韩信的谋划帮助,最终暗度陈仓,还定三秦,走出了争霸天下的关键一步。

而后来在楚汉争霸的阶段,无论是彭城之战,还是荥阳之围,那都是韩信出来帮刘邦解的围,甚至于最后的垓下决战,那也是因为韩信带着三十万大军加入,让刘邦有了彻底消灭项羽的可能性。

而正是因为这些功劳,韩信才得以成为西汉的开国大功臣,与张良、萧何并列“汉初三杰”。

所以,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很难在四年内就击败项羽,取得天下。

当然了,刘邦还是有可能会成功,只是成功的那一天会来的比较晚一些。 这是性格决定的,刘邦就是很善于用人,他知人善用,自己不懂,但是别人懂,而把别人的能力扩大到最大化,就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即使没有韩信投靠他,也会出现其他的张信,王信,这才是他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前提是刘邦能活得久一点,要知道刘邦那时候已经五十几了啊,又是生活在环境恶劣得蜀地。即使项羽不去灭他,他自己也抗不了多少年的。而且出蜀要趁早,那里的人口和环境资源等等都不足以支撑刘邦去夺取天下,在蜀地待的越久,刘邦的希望就越渺茫,看看诸葛亮就知道了。

这是刘邦没有韩信的结果,而如果如题中所言,项羽重用军事天才韩信,那又得两说了,因为韩信的能力毕竟摆在那里。他既然能想得出暗度陈仓的计策,就不会让刘邦出得了蜀地,他会把刘邦看得死死的,甚至于直接率军灭了刘邦,根本不会给刘邦机会。

所以,刘邦想要成就帝业,很难!

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胡球扯淡,项羽是个自恃其高,苗视一切手假的蛮夫悍夫,有勇有谋,武功当时无人可敌,所以他穷兵黩武唯武是尚,相信依籁刀光剑影,鄙视👎不责手段雕蠢小计。以他的性格和作派决不会重用韩信,他的雄霸任性,葬送了自己,他用人唯亲,奖罚不明,严重伤害了钟离昧等一大批将领的自尊心,死不足惜,何足挂齿。

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如果将项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没有重用韩信,那就想偏了。

第一、项羽输给刘邦,绝对不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毕竟项羽本人就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啊,他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政治问题,而是用军事的眼光,正如司马迁所说,项羽乃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失败的。

第二、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发现并重用了韩信,而是刘邦本来就是一个知人善任之人,正如韩信对他的评价一样——刘邦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以汉初三杰的能力,任何一个人出来单干也许都能够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但是他们都愿意追随刘邦,愿意坐第二把交椅。刘邦本人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可以说是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他手下的将领除了当年从沛县一起起义的普通人之外,几乎都是从项羽的阵营中挖过来的,而这些人最起码在楚汉战争中对刘邦是忠诚的。他们背叛项羽的原因可以用“挣得不够多,干得不够爽”来概括,而追随刘邦之后,情况就完全反转了。

第三、没有韩信,刘邦仍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文章中曾经讲到,韩信如果执意背叛刘邦三足鼎立甚至起身反抗已经建立的汉朝的话,他是肯定会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也不是因为韩信的军事能力不够,而是韩信的一切都是刘邦给的,在《史记》的记载中,刘邦最起码有三次不费吹灰之力就收了韩信的兵权。也就是说,没有刘邦,韩信就是匹夫一个。

第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信曾经是项羽的部下,但是项羽没有发现他的才能,最终导致了人才的流失。而项羽正好又是一个“自矜功伐”的军事天才,韩信即便是给他提出有价值的策略,项羽可能还觉得他是班门弄斧呢。

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的功劳可以这样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东征胜利,没有东征也没有刘邦的天下,更没有三百年汉朝的基业。如果项羽重用韩信,那么,项王手下的大将军,就不是范增了而是韩信了,那么,项羽左有范增,右有韩信,文武兼备,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项羽得了天下,自然也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刘邦自然成不了帝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韩信不仅帮刘邦打了天下,还在最初的时候,给刘邦提出了“汉中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韩信为刘邦“预”了,从而让刘邦夺天下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战略路线,故最后得到了天下。

有一点其实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韩信投奔刘邦的时候,是刘邦兵败、最不得志的时候。本来,刘邦自己打下了咸阳,按照义帝的说法,“先入咸阳者王之”,占据富饶的关中,成为关中王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项羽损他,把他封到偏远的汉中,封为汉王,刘邦几乎是满肚委屈、灰溜溜地去汉中的。而此时的项羽,却是秦朝灭亡后势力最大的霸王,所有的诸侯都唯他马首是瞻。但恰恰是这个时候,韩信离开了风光的项羽,到了偏远的汉中,投靠了背时的刘邦,这对于刘邦来说,不但是韩信看得起他,甚至已经是一种恩情了。

前206年,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拜韩信为大将,韩信随即向刘邦提出了建议,即“汉中对”,韩信建议说,项羽迁义帝于江南,天下共愤。项羽自举兵以来,所过之处,无不横遭摧残毁灭,老百姓怨声载道,项羽名虽为霸,实际上人心尽失。而你以正义之师,挥师东向,三秦之地,传檄可定。

于是,刘邦依韩信之计,开始着手部署东征。这样,才有了后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韩信开辟北方战场,一连攻下魏、燕、赵等国,建立了奇功。

还有一点也常常被人们忽略,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的时候,赶到修武,韩信修整的地方,一个商量都没有,就将韩信的兵全部调为己有,并在韩信手里没有军队的情况下,安排他去攻打齐国。韩信就真的在手里没军队的情况下,招兵买马,白手起家,继续开辟北方战场,进攻齐国,不但平定了齐国,还把项羽派到齐国的龙且20兵马全部消灭干净,这是多么骄人的战绩啊!

项羽如果重用韩信,刘邦估计连汉中都出不来。而刘邦没有韩信,韩信便不可能给他开辟北方战场,项羽没有北顾之忧,刘邦连项羽都不可能打赢,遑论成就帝业。所以,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不可能成就帝业。

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唯心是各有天命,现实君子斗不过流氓。项羽败在宅心仁厚,败在良心未泯。假如听范曾言,刘邦岂能活命?如果逃过江东,或可卷土重来,屡战屡败的刘邦不一定能坐稳天下。换过位置,刘邦一定逃跑,韩信还叹什么走狗烹,良弓藏?成败不足以论英雄。

西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军事天才韩信,刘邦还能成就帝业吗?

项羽这个人,不是军师才能不行,而是他自己太过自信,刚愎自用。这是致命弱点!

哈,元旦快乐,中午喝一杯。我在做鹅肉火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