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中兴之主还是无耻昏君?关于赵构的评价从来都是两个极端!
说他好的,把他捧得高高的,说他的大宋王朝的“刘秀”,是他拯救濒临灭亡的赵宋王朝,是他将赵氏皇族延续了一百多年,是他让江南汉人得以免受金人铁蹄践踏之苦。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史》说他坏的把他踩得死死的,说他是逃跑皇帝,懦弱无能,只知道求和。说他昏庸无道,残害忠良,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说他贪恋权势,为了保住自己地位,甘心让父母兄长在敌人手中受尽凌辱,还美其名以孝为尊,虚伪至极!
但是,回顾历史总要理智地看待其功过是非,在我看来,宋高宗赵构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对,没错,他是逃跑皇帝,建炎南渡之时被金军追的像一条丧家之犬,狼狈之极。
“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因此而沦丧。不过,在批评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此举多少有些不光彩,不负责任,但确确实实为赵宋王朝保住了血脉,如果他不跑,很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皇室被一锅端,宋朝灭亡。届时天下有将会是一个乱世!
对,没错,他胆小如鼠,畏金兵如虎,只知道一味的求和。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亡国的前夜,他被当做人质的身份送入敌营(当时的金),在金的军营之中,不惧金军的刀剑。同时绍兴和议,也确实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使得江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纵观历史,不论战争的胜败,最终受苦的皆为平民百姓,他在位期间争取到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让百姓们过上安逸自得的生活,不用受战争的苦。着其实比什么口号都值得称赞。
对没错,他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为了与金求和与秦桧设计残害岳飞,造成了千年冤案,岳飞冤死,这无法原谅!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曾经举国半数之兵权交予岳飞,但岳飞一心抗金,多次不受君命,功高震主之威胁,任何皇帝都会谨慎待之。
对,没错,靖康之耻,皇族蒙难,父母兄长沦为阶下囚,赵构却听之任之,按兵不动,如此行为,谈不上一个孝字。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之所以屈辱求和,很大原因就是一个“孝”字。
“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所以,赵构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也绝非一个昏庸无道之君!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一个帝王,就是一个大地主资本家。工人农民起义造反,要求换老板被震压。鹤立鸡群,被赵家公司拢断经营百年,培养忠臣良民一大帮,发现可疑份子,采取先发制人打击。呼家将,岳飞等都是先发制人打击成果,确保天下千秋万代归赵家所有。千秋万代对人民进行奴化宣传教育。梦想江山万年牢,还让拍马屁者给他起个小名,称他万岁。他万年牢了,天下人万年没有机会了。人类社会停止不前,永远象蜜蜂世界一样。有两个蜂王也要互杀,只剩一个,独一无二没有可选可比性。说他是天下最独裁自私者呢?还是天下第一大公无私者呢?都一样分不清。由于没有可比性,只有维一性,让天下人民世世代代好坏香臭分不清,人民大众永远给他当牛马羊,他掌握生杀大权。他就成了神,变成了天下人的主人。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长期以来,赵构都是一副软弱无能、四处逃窜的形象。近年来更有甚者,将岳飞的死都赖在赵构的头上。也正是这样,便造成了今天赵构负面的形象。
其实赵构也并非一无是处的,最起码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宋室朝廷得以延续,而且在他任内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宋史》更是将他与夏少康、周宣王、唐肃宗并论,称为"中兴"之主。
事实上,赵构能够被《宋史》称之为"中兴之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点体现在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正面形象当中。
第一张面孔:一代才子的形象如同其父宋徽宗赵佶那样,赵构完整地继承了父亲在艺术上的天赋。天性聪明,知识渊博,博闻强记的赵构,自幼便精于书法,笔法洒脱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从陶宗仪对赵构的评价,不难得知赵构在书法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如此赵构的书法还影响了整个南宋书坛,如果不是出身帝王家,赵构完全可以与其父亲赵佶、兄长赵桓并称"三赵"。
可惜出身帝王家,父亲、兄长又都是亡国之君,才使得"三赵"在艺坛的地位低微。
第二张面孔:勤勉君王的形象
在两宋交接之际,国内外政治、军事环境险恶。远的不说外有金兵南下追击,内有苗刘兵变。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下,赵构能够稳定朝局、让南宋不至于像南明那样短短几年就覆灭,靠的正是他的"勤政"。
相传赵构每次退朝,阅章奏之后,如果有闲暇就当即读书,到了申时便练习射箭,晚上又开始处理政务。一日复一日都是如此,以致于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赵构都感到疲倦,到最后竟然主动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自己当上了悠闲的太上皇。
第三张面孔:孝子良夫的形象
很多人不知道赵构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都以为赵构不迎回在北国受苦受难的父兄是不孝之人。
其实不然,赵构并非不孝不想迎回"二圣",只是他也清楚迎回"二圣"将致自己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从赵构对待哲宗废皇后孟氏就可以断定赵构是一个孝子。
在赵构继位的过程当中,这位哲宗废皇后孟氏曾两度垂帘听政,为赵构即位,南宋建立和渡过危局做出了特别贡献。赵构也对这位孟皇后心怀感激,十分尊敬。
感情专一,主要是因为赵构在不知原配邢秉懿生死的情况下,十六年来一直都将中宫之位空着,等待邢秉懿的归来。最初在靖康之难时,赵构与妻子邢秉懿失散,但是赵构南下建立南宋之后,当即遥册邢秉懿的为皇后。
可惜的是邢秉懿没有一天享受过皇后的待遇,在绍兴九年就去世了。到了韦太后回国后,将皇后去世的消息告诉给赵构的时候,已经是过来十六年了。身为皇帝的赵构,身边自然是不缺女子,但是却为空置中宫之位十六年,只是为了等待原配的归来,用情专一可见一斑。
第四张面孔:睿智而开明的皇帝
撇开岳飞一案,其实赵构也算得上一个头脑清晰、政治开明的皇帝。事实上赵构并不昏庸,他的头脑也不像后人想的那么的"弱智"。这点从赵构对待所谓"祥瑞"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的抗金名将刘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奏之。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中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时,梁间有芝草,府官皆欲上闻,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辅臣叹服。
其后,孔庙生芝、芝九茎、瑞瓜等祥瑞频见,秦桧帅百官称贺不断。秦桧死后,高宗说:"近年四方奏瑞,文饰取悦,像信州官员报称秦桧父祠堂生灵芝,那佞谀也太露骨了。"赵构能看出献瑞者意在"文饰取悦"、阿谀权贵,说明他头脑清醒看得明白。
容忍吴球的"恶攻",则体现了赵构的政治开明。宋建炎三年,福建路吴球以本路第六名中榜。廷对时,他第一句话就说:"陛下任相非人,太学生陈东以直谏见诛,臣恐异日有赵高者,指鹿为马,终无敢发其奸者矣。"又说:"陛下有畏避小心而无规恢远略。"如此大胆抨击时弊,直指最高领导,赵皇帝没有喝斥"大胆!",更没下令割断言者喉管,而是照样录用。
正是因为赵构有着这么几处为数不多、难能可贵的正面形象,才为他在《宋史》当中赢得了"中兴之主"的美誉。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南宋赵构高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个有爭议的皇帝,他最大的交点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抗金的岳飞。
岳飞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带领“岳家军”抗金,打了很多的胜仗,他背上的“精忠报国”令无数国人钦佩。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我想不外乎这样几个理由:
一,岳飞要直捣黄龙,救回被抓去的二位先帝,这样,就威胁了赵构的皇位。
二,赵构想求和,岳飞却主战。
三,功高震主,赵构怕岳飞以后会拥兵自重。
权衡利弊,赵构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了岳飞。也由于赵构杀了岳飞,成为了历史上有爭议的一个人。
我知道,赵构的书法和作画造脂极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作品。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南宋的皇帝中,实事求是的说,宋高宗赵构应该算最有能力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北宋灭亡后的情况。
一者:北宋灭亡时,宋朝的皇族从宋徽宗到宋钦宗,再到皇子皇孙,所有能够抓到的全部都抓了,而且俘虏到了金国,可以说这个时候,宋朝当家人的赵氏皇族,除了因为当时被派到金国去当人质的康王赵构,在半路上被人拦下来而没去金国外,其他的赵氏宗子全部成了金国的阶下囚,皇室凋零,无人支撑局面。
二者:宋朝人被金兵赶往南方的过程中,当时并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赵构虽自号天下兵马大元帅,但这个元帅却在被金兵追得东躲西藏,当时并没有一支真正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供他调遣,而即便是后来成为“中兴四将”的张俊、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人,他们所率领的军队,也大都是招募的盗贼或刑徒,既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也无军纪,在这种情况下,赵构能够保全自己,也算不错了。
三者:金兵侵略后留下的,是满目苍痍的北方和人心惶惶的南方。北方被金兵洗劫,特别是北宋都城汴京,经历兵火之后,十室九空,那些金银珠宝,不但国库中的为其掳掠殆尽,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帛,也被搜刮一空。当时,金兵要求宋朝赔款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一百万匹锦缎,北宋再富,国家哪里有这么多现银布帛,不足部分,就从汴京老百姓家里抢夺。
因为有了上面三个方面的情况,金兵几乎将北宋斩草除根,而且连人也一起劫走之后,作为皇族仅存的人赵构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国家既无法自立,军队又无法御敌,最后竟然没有让金人给灭亡,既有大难不死的运气,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
金兵立了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后,就北撤了。张邦昌忠于赵氏,本来就非常不愿意当皇帝,金兵北去后,他从民间找到了当年宋哲宗的废皇后孟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并让赵构继位,是为宋高宗。赵构当了皇帝,金兵又发兵南下,要逼赵构退位,赵构从北至南,一路逃跑,到达扬州,金兵追到扬州,又到达杭州、建康(南京)、明州(宁波)、昌国(浙江象山)等地,后来逃窜到海上,就在这种狼狈的情况下,赵构最后通过向金求和,竟然建立了一个朝廷,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当然,赵构的屈膝偏安并不值得称道,但这一过程,也足见他的确有过人之处。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该怎么说呢,我觉得,宋高宗赵构完全就是一个暴发户,他的人生,他的行为,完完全全体现一个暴发户的心态。
天上掉下个王位
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本来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原则,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如果不是时局变幻,他可能就在封地过着王爷的生活。
怎奈上天要降皇位,怎么挡都挡不住。高宗的老爹太会胡闹了,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的。金朝派兵打过来。他把皇位传给宋钦宗,自己一溜烟,跑了。钦宗也是个孬种,把救援东京的军队解散了。这下可好,金国本来已经撤走的,一看。来了一个送人头的,毫不犹豫的把他给收了。顺便连北宋的其他皇族的人给一锅端了。
皇帝被抓,怎么办?另立一个啊。可是北宋很多皇族都被抓了,咋办。老将宗泽站出来,说:“我这里还有一个没有被抓的”。行,就他了,他就是康王赵构。
烫手的金钻
金人北撤之时,另立张邦昌为帝,建号“齐”。好在张邦昌不敢受,把皇位让给赵构。康王赵构接过的这个王位可是一个烫手的金钻。金国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南下。南方也爆发了起义。自己的威望不足。骄兵悍将经常反叛。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构大赦天下,任用良将李刚。宗泽等等、抵抗金兵。同时整顿吏治。于1127年五月在南京称帝。
但是金朝人听说张邦昌让位给赵构,又帅兵南侵。攻城略地。直言活捉赵构。并攻破长江防线。攻入临安。四处捉拿赵构。逼得赵构四处飘零,躲避抓捕。直到1130年,大将韩世忠在黄天荡取得大捷,差点断了金军后路,金朝不敢再轻易南下,高宗才转危为安。
精心呵护,治国有方
在政治方面,赵构即位初期。任用良将,抗击金兵,镇压叛乱,从1130年开始,南宋的政治局面逐步稳定下来。后来,逐步打压军中的主战派,并与金兵签订和议。使得宋金对峙局势缓和下来。
在经济方面,鉴于南宋初年战争频繁,军费紧张,向百姓征收赋税又引发农名起义的状况,宋高宗一方面促使宋金议和,减少军费负担,一方面着手整顿经济。实行经界法,按照田亩好坏征收赋税。安置南逃难民,发行纸币,推进海外贸易。这使得南宋的经济蒸蒸日上。
王位谁都不能指染,不惜让父兄受辱,残害忠良
在局势稍微稳定的时候,许多大将主张北伐中原。岳飞是其中代表。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是岳飞等人的主张遭到了宋高宗的打压。一方面,局势刚刚缓和,一方面,宋朝的皇帝,除了宋太祖和宋孝宗之外,基本上都是软骨头。高宗也不例外,对金人怕得要死。
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把金人打跑了,他们把宋徽宗。宋钦宗等迎接回来,宋高宗该如何处置?高宗是绝对不会把皇位让出来的。为此,在宋金局面缓和下来之后,宋高宗启用投降派,打压主战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和主张投降的秦侩一起害死岳飞。把罪名全推到秦桧的身上,真够腹黑的。
后继有人,安享晚年
宋高宗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方面眼光非常独到。选了赵匡胤的子孙宋孝宗赵昚。并且于1162年让位给孝宗,自己当上太上皇。孝宗皇帝英明神武,又非常孝顺,使得高宗得以安享晚年。更难能可贵的是,孝宗皇帝雄心勃勃,想北伐中原,帮岳飞平反。积极北伐中原。可惜南宋那个时候大将青黄不接,韩世忠等等已经去世,孟拱尚未出生。北伐以失败告终。
终宋高宗一生,我们看到,他并非碌碌无为之辈,其实是个很“腹黑”的家伙。手腕挺高明的。他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并不昏庸。他畏金如虎,屈膝投降,留下千古的骂名。他完完全全的就像现在的暴发户,开始默默无闻,一朝暴富,想尽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不惜牺牲别人。晚年时候使得自己的财产得以顺利继承给儿子。完完全全就是个暴发户的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