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这个“无赖”应该指的是五代十国中南平国的建立者高季兴,人称“高赖子”。

高季兴在荆南,经常为了贪图小利,去截留各国贡品,同时又为获取赏赐而恬不知耻的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小人作风显露无疑,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说来无赖,其实更是“无奈”,荆南政权地盘很小,只有三个州,实力很弱,境内只有十多万人。因为自己的国家小,实力也比不上其他几个大国,就变成一个讨好各国的狗腿子。这哥们儿其实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他为人很低调,降求绝对的实用主义,为了不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他干脆连名号也不要了,而且巴结其他国家的手段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身为一国之主,虽然国家小吧但好歹也是个头儿啊,面子总得有点儿的吧。但是这哥们儿一点面子也不要,把国王的身段放的很低,去吴国,蜀国,还有一些国家,自己称自己是臣,以此去取悦别人,随便还能讨个封赏,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厚脸皮,只要有钱,面子什么的一点也不重要。

高季兴不仅脸皮厚,还会耍无赖,因为他的国家处于交通中央,别的国家做生意,自然有很多商人往来,他就背地里偷偷派人去打劫,就连平日向他平日里巴结的大国进贡的宝物,他也一见不落下,通通打劫。

更好笑的是,如果那些被打劫了的人来找他讨个说法,他就贼喊捉贼的给人家赔笑脸,还承诺一定严查,可是人家前脚一走,他后脚又接着去打劫。对于他这种无赖的行为别人都看在眼里,不过是不想跟他一般见识,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大家都叫他高赖子。

后来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也随便继承了他老爸的脸皮厚,耍无赖,对各个大国的巴结那是更加的卖力,不过这个国家与别的大国都有很友好的关系,让这个国家的人民一直平平安安的,不受战乱纷扰。只是因为领导一代不如一代,无所作为,而且国家实在太过弱小,最后被归附于中原,称为北宋建立之后,收复的第一个国家。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南平国,五代十国中最为无赖的政权,他的国王被称为无赖,实在是实至名归。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从唐朝903年灭亡,到北宋960年建立,仅仅57年时间,就出现了梁唐晋汉周四个朝代,在北方的山西,长江以南各省份,更是出现了十几个独立国家,再加上西北的定难军,西南的南诏、吐蕃,北方的辽朝,粗略算下来,中国被分割成为几十个割据政权。

这个乱纷纷的局面下,居然在九省通衢的荆州,居然有一个割据政权存活了37年之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异数!这个政权就是南平国,他的生存之道,有点忒没底线!

南平算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国家,仅有荆、归、峡三州之地,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湖北的荆州、秭归和宜昌等地。论其人口,总共也只有1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县城。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确实有江陵一个城池,可是这个高季兴愣是割据一个城池自称南平王,并且在924年获得了后唐政权的册封。

高季兴在位的时候,南方的南汉、楚、闽等国都要去后梁称臣纳贡,并且经过南平。高季兴则是假意热情招待,然后劫夺财物,从中大发其财。史书这样记载“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当诸侯们写书信谴责他,或者用兵威胁他,他就赶紧认罪还钱,毫不犹豫,史书这样说:“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

高季兴的地盘在宜昌荆州一带,还打劫了一次四川的财物。后唐在李存勖的努力下强大起来,灭掉了前蜀国,前蜀国财富从水路经过南平,高季兴毫不客气就打劫了。恰好,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这笔巨款就落入了高季兴的口袋。

到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那里,这个小诸侯还是没能扩张土地强大起来。所以每当有一个诸侯称帝,他反而第一时间给对方称臣。南汉、闽、后蜀、楚、南唐这些小国都做过南平的主子。当然,高从诲装孙子,不白装,每次都会向“宗主国”索要大量财物赏赐,有一次大发其财。这种狡猾的政策,让各国都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因此,南平国获得了一个“高赖子”的称号。

靠着打劫和装孙子发财的小国,中国历史上应该也只有南平国这一家了吧!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南平国的国王作为五代十国中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小国的割据者,实际上只控制了三州的地盘,因为缺钱,他们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创收的办法。

那就是马楚(南楚)、南汉、闽等国向中原王朝进献贡品,都必须要经过位处交通要冲的南平,南平国国王就命人拦路抢劫贡品,待到别国兴师问罪,他们就还了出来,如无人追究,就乐得赚一笔外快,南平国王姓高,因此就被人称为“高无赖”或“高赖子”。

另一方面,南平国的国王不但向后梁、后唐、后晋这样的中原王朝称臣,还对南汉、南吴、前蜀、后蜀、马楚等僭号称帝的政权称臣,甚至向并不接壤的位于福建的闵国、一度占领中原的辽国称臣,称臣当然不是白称的,南平倚小卖小,到处向“宗主国”讨封赏恩赐,这也是其被称为“无赖”的原因。

“无赖”归无赖,南平国的国王这么做也不完全是利令智昏、毫无廉耻,因为地缘政治的关系,南平国虽小,但是无论哪个邻国吞并它都会破坏政治军事局势的平衡,所以南平虽然因为“无赖”为人不齿,然而却实现了在乱世中存活下去的目标。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因为这个姓高的真的是很无赖啊

南平国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其实这是一个割据政权,其幅员大概在湖北中部一带,故又称荆南国。南平国存在于五代十国时期,其建立者高季兴本是后梁荆南节度使,其首都是荆州,地方很小,仅仅辖荆州,归州和峡州三州,实力不但比不过中国的五代,甚至连南汉,后蜀这些都远远不足,属于当时的袖珍国家

由于实力弱小,南平国不得不在各个强国之间周旋以安生立命

由于南平国虽是一个小国,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南北相通的要道,因此各国对它还是以争取为主,后梁,后唐,南吴都对它有所赏赐,高季兴看有利可图于是他们便借机敲诈许多国家的贸易,或者直接找人去抢劫,以得分一杯羹。这种行为使人诟病,大家都称呼这个国家为无赖之国。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这不是无赖,而是无奈!

南平国存在与五代十国时期,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时期的官,但后来朱温被儿子朱友圭所杀,他就成了流浪的孤独者了。而这是的社会是是动乱的社会,是一个黑暗的社会,是一个最没有君臣关系的社会。

短短的50多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再到大宋,这还是主宰中原大地的正统皇朝,而其他王朝像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和北汉这是比较有代表的十国,但还有其他割据势力占据一方。这个时候,谁有军队谁就是老大,谁的兵马多就有可能当上皇帝,正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而南平国算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国家,仅有荆、归、峡三州之地,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湖北的荆州、秭归和宜昌等地。论其人口,总共也只有1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县城。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确实有江陵一个城池,可是这个高季兴愣是割据一个城池自称南平王,并且在924年获得了后唐政权的册封,而他周围都是割据势力,他还一个打不过,没有战马也就没有骑兵,这让他怎么活?

世道这么乱,夹在吴、中原皇朝、蜀的夹缝中,还有匪乱为患,这就给他做无本买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还有南平的地理位置也很好,水系发达,诸多小国到中原进贡都要路过南平,这也给他提供了地利的机会。

冲开国的高季兴到他儿子高从诲那里,这个小诸侯还是没能扩张土地强大起来。所以每当有一个诸侯称帝,他反而第一时间给对方称臣。南汉、闽、后蜀、楚、南唐这些小国都做过南平的主子。当然,高从诲装孙子,不白装,每次都会向“宗主国”索要大量财物赏赐,有一次大发其财。这种狡猾的政策,让各国都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因此,南平国获得了一个“高赖子”的称号。

也正是他懂的存活的道理,所以其他大国都相继覆灭,而南平知道大宋开国在被灭国纳地归降。

为什么南平国的国王被人称为“无赖”?

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开篇写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三国。”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多被用来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不定,但却是事物发展不可避免的铁律。罗贯中先生开篇就引用这句话,其意在阐明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乃是天命所致,王朝更迭如四季之更替的自然规律一样正常。同样的道理,盛唐之后天下大乱,各地割据称王,四处吞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盛唐之后的动乱时期,简单探究一下盛唐之后,一个“弹丸小国”在硝烟四起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生存之道,认识一下这位荆南国的“励志国主”。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荆南国,又被称为南平、北楚,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迷你小国,疆域只有荆州、归州、峡州三处,人口不过十万。由于地理地位特殊,荆南国自建立开始,就一直处在各大国的包围之中,说群狼环伺也不过分。要知道,当时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政权不断更迭,从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前后不过53年的时间,中原地区前后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更迭,但小小的荆南国却基本横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为北宋所灭。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要探究荆南国的生存之道,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荆南国国主。高季兴,荆南国开国君主。早年间家境落魄,为了生计成了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因为人机警很受器重。一次,朱温在朱友让家中看到了高季兴,觉得他面貌非同寻常,就让朱友让收其为养子,不久就被朱温擢升为亲信牙将,从此平步青云。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天复二年,朱温率兵攻打凤翔,企图从李茂贞手中抢回被“劫持”的唐昭宗。但李茂贞坚守不出,大军久攻不下,朱温也开始萌生退意,就在此时高季兴站出来说:“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果然,高季兴的计策奏效,李茂贞主动出击之际,埋伏在城外的宣武军趁机攻下了凤翔城。此后,高季兴跟随朱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待到朱温代唐称帝,高季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诸侯,这也被许多史学家认定为荆南建国的开始。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虽然国家建立了,但情况并不容乐观,且不说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市井城邑破败不堪,完全是一副衰败之相,单单是周边诸如后梁、后晋等国对于荆南来说都是庞然大物,动动手指就能灭了它。面对这样的局面,高季兴就想到了两条策略:缺钱就抢,没实力就依附强权。要说高季兴还真是“艺高人胆大”,因为荆南是江南各国往来中原的交通要道,他就利用这一点,多次截留马楚、南汉等国家向中原进献的贡品,跟拦路抢劫的强盗没有任何区别。事后面对各国的交涉,高季兴也是多加衡量,惹不起的就还回去,影响不大的就置之不理,因此江南各国还给了他一个“高赖子”的称号。对于高季兴的行为,史书上用“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来形容。但不得不说,凭借“抢劫”这一行当,高季兴还真不少挣,就比如他曾经截获了李存勖的财物,因为后唐兵变,这笔财物就落到了他的口袋里。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虽然“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高季兴明白,单靠这样迟早会被周围虎视眈眈的强国给灭了,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成了荆南国最急迫的事情。可是高季兴并没有按套路出牌,他知道再大的靠山都会倒,干脆向所有人都称臣,这样一来不仅有了不倒的靠山,还可以四处“讨饭吃”。因此,历史上不少评论家都在耻笑高氏政权,但实际上,这正是高氏父子善于利用矛盾,以此来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正如史学家陶懋炳所说:“割据以隅,传之四世,历时数十年,看似滑稽可笑,但这却是荆南在乱世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们在斥责高氏“赖”的时候往往先入为主,而忽略其最大的作用。五代十国烽烟四起,浅析历史上“荆南国主”的乱世生存之道前面我们也提到,荆南领土狭小,再加上唐末以来动乱不断,民生凋敝,国家各方面都呈现颓势。另外,其北有中原王朝,东有吴、南唐,南有马楚,西有后蜀,可谓是群狼环伺。而小小的荆南在乱世能存在半个世纪之久,实际上就是起平衡各种势力,缓冲不同军事集团对抗的作用。同样的道理,荆南政权的存亡和兴衰也受制于相邻势力的伸缩消长,只有中原王朝强大到足以建立大统一王朝时,荆南政权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