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诸葛亮的儿子差吗,我觉得诸葛亮的儿子一点都不差,诸葛亮鞠躬尽瘁为了蜀汉,他儿子,孙子,为了保卫蜀汉,为国捐躯差在哪里?

而相反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却是个乱臣贼子。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权臣,司马懿也没有想取代曹魏的意思,诸葛亮同样也没有想取代刘禅的意思。

但是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却走上了乱臣之位,一个走上忠君之位。你说哪个好?诸葛瞻是守卫阿斗。司马昭却是随意的废除曹魏,特别是看到高贵乡公带着仆人跟司马昭的部队作战,那一段陈寿用了隐笔,连陈寿这一个书写者都觉得受不了。太欺负人了。

所以难道让诸葛亮的儿子篡位才能算是比较强悍吗?那不是毁掉了诸葛亮的一世清誉。司马懿的一世清誉,也是被他后世子孙毁掉的。原来司马懿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后来因为他的子孙司马衷是个白痴,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百姓陷入一片苦海,所以后世儒生慢慢的将司马懿变成了反派。

所以你还认为是诸葛亮的子孙不好吗?

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司马懿的儿子颇有才智,诸葛亮的儿子却“平庸无奇”,好似断言了诸葛亮之子就不如司马懿之子,这样的说法实在是有失公允!

我们先来谈谈诸葛亮之子吧,据正史记载,诸葛亮有两子,即诸葛瞻和诸葛乔,不过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的儿子,并非诸葛亮亲生,所以诸葛亮的亲子仅诸葛瞻一人。

说起诸葛瞻这个人,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毕竟他是诸葛亮的唯一亲子,诸葛亮天下闻名,大家对诸葛瞻自然也有些许印象,不过诸葛瞻与其父相比,确实是相差甚远,其一生也确实没有做成过什么大事。诸葛瞻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临死前曾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元和郡县志》中有明确记载:

“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

这是当年诸葛瞻死守绵竹时,面对魏国大将邓艾劝降后,所表露出对蜀汉的忠贞不二以及誓死卫国的决心。不过很可惜,诸葛瞻父子到底还是没能阻挡住邓艾大军的铁蹄,公元263年冬,诸葛瞻父子双双战死于绵竹,用以身殉国诠释了诸葛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风亮节,为后人所称道。诸葛瞻的精神确实为后人所钦佩,然说到诸葛瞻的能力则不免令人唏嘘!这正如诸葛瞻自己所说:

其一:“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史书上关于黄皓的记载这样写道:

“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蜀国后期,姜维升任大将军,把持军政,蜀后主刘禅恐姜维做大,于是也有意提拔近臣黄皓制约姜维,以致使得黄皓结党营私,玩弄朝政而有恃无恐,终致蜀汉灭亡。时诸葛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然却眼看黄皓与姜维做大而无计可施,实非治国之才。

其二:“进不守江油”。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蜀国腹地,时诸葛瞻临危受命,率军前往涪县阻击,时尚书郎黄崇力劝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势,阻止魏军进入平原地带,然终因诸葛瞻的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以致魏军长驱直入而被迫退守绵竹,最后战死于绵竹。由此可见诸葛瞻在军事方面也是非常平庸。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诸葛瞻都很是一般,故给人“平庸无奇”之感也实属正常!不过话又说回来,诸葛瞻之所以平庸,作为父亲的诸葛亮还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谁让诸葛亮生了这个儿子却不舍得多花点时间来悉心教导他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这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旅中写给其兄诸葛瑾信中之言,而诸葛亮病逝也正是在这一年,由此可知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不过年仅八岁!加之诸葛亮常年征战,可以说诸葛瞻的一生基本是却失父亲的!不过诸葛瞻至死还能如其父一样,恪守忠贞之节,已经是很不错了。

再看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的儿子有才智?这未免说得太绝对了,要知道司马懿可是有九个儿子,而其中真正有能耐的也不过司马师,司马昭二人罢了。

说起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兄弟,那可是司马懿手把手给带出来的,要知道司马懿去世时,司马昭都已经年过40了,跟随了一个老谋深算的父亲四十余年,若还干不出点成绩来,实在是愧对司马懿。而要说到司马懿的其他儿子,想必还没有诸葛瞻出名吧?所以如何能说诸葛亮的儿子就不如司马懿之子呢?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同时他也奠定了晋朝的建立,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样也是晋朝建立的奠定之人,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握曹魏政权,他们能奠定晋朝的建立,可见他们的能力。

而作为司马懿曾经的对手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军事和政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再加上他足智多谋,可谓是忠臣和智者的化身。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聪明可爱,但诸葛亮曾经给他的兄长诸葛瑾写信时说“只怕他过早的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这可谓是诸葛亮对诸葛瞻幼年时的评价。

虽然诸葛瞻才思敏捷、又精通书法。同时记忆力也很强,但是因为他是诸葛亮之子,所以他的美名被夸大的宣扬,故而有些言过其实。

在后来蜀汉朝廷宦官黄皓乱权,深受后主刘禅宠信,而作为诸葛亮之子的诸葛瞻却没有能有所匡正,后来在绵竹之战时,又没有采纳黄崇占据险要位置的建议,从而失去最佳的战机,后他出城和邓艾交战,结果诸葛瞻兵败战死。

那司马懿的儿子颇有才智,为什么诸葛恪的儿子却平庸无奇呢?

所谓人的资质有所不同,并非都是一样的,虽然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厉害的人物。但很难保他们的儿子都一样像他们那样厉害。

同时诸葛亮是蜀汉的忠臣,一心对蜀汉忠心耿耿,而司马懿则不同。他在高平陵之变后,掌握曹魏政权,从而再也没有放权一直抓着曹魏政权,从而为以后司马师掌权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他已经为他的儿子铺平了道路。

司马师去世后,又把权利交给了司马昭,从而权利还是在司马氏手中。如此相对于诸葛瞻做起事来要好的多,毕竟他们手里有权。

诸葛瞻虽然为诸葛瞻之子,但是他的权利又怎么能和诸葛亮相比,能和在曹魏的司马师、司马昭相比的。故而给人的感觉诸葛亮之子的才智平庸无奇,而司马懿之子颇有才智。

当然虽然如此,但诸葛亮继承了其父诸葛亮忠君爱国之心,他对蜀汉还是忠心的,在他战死沙场后,他的儿子诸葛尚亦冲出敌阵战死。而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是学了他们的父亲司马懿,他们掌握曹魏政权、欺压皇帝、打压异已。如此的话,诸葛亮和司马懿之子可谓是各有所承了。

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为什么司马懿的儿子那么厉害,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最顶尖的谋士,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差距那么大呢?

  只要谈到三国,总有一个永远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而近几年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又将司马懿推上了神坛,二者到底谁厉害,恐怕再争论个一千年都没有结果。但是有一件事却是没有多少争议的,那就是他们的后代谁厉害?很显然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多了。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可以称得上一代枭雄,能文能武,为晋朝开创了基业。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逊色多了,堪称一代草包,可以说蜀国的灭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同样都有一个厉害的父亲,后代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总结起来有两点。

  第一点: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仅仅只有8岁,一个8岁的小孩子能学到父亲多少东西呢?显然不能,诸葛亮根本就没来得及对诸葛瞻言传身教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诸葛亮的才智计谋诸葛瞻根本就没有学到。

  反观司马懿,他活了73岁,他去世的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好几十岁了,可以说司马懿将他毕生所学都交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跟他一样沉稳,老辣,厉害。

  第二点:诸葛瞻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则是在风雨里长大的孩子。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顶着巨大的光环,一路走来到处都是花团锦族,阳光明媚,蜀国的朝廷环境一路为他开绿灯。到最后甚至朝廷无论发布什么样好的政令,老百姓都会认为是武侯府想出来的。结果最后诸葛瞻被养废了,绵竹一战,将诸葛瞻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性格暴露无遗,活脱脱的就是一草包,结果身首异处,彻底葬送了蜀国。

  反观司马懿一家,从一开始曹操防着他们,后来曹丕,曹睿也千方百计的防着他们,日子过得是兢兢战战,风雨飘摇。正是这种环境锻炼出了司马家超强的忍耐力,以及处事应变的高超技能。后来司马懿终于忍出了头,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大权,司马师和司马昭双剑合璧,最终导致“三国一统江山归司马”的结果。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得多。其实这个道理放在现在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吃苦的孩子早当家”,如果诸葛瞻一出来就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一些历练,我想可能又是另一番结果了,只可惜诸葛亮一世威名败在诸葛瞻手里,令人惋惜呀!

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司马懿好比是马云,诸葛亮好比是一个包工头,司马家的娃娃带着几百亿出来打天下,诸葛家的拿了几十万出来打,能不输吗

诸葛亮儿子VS司马懿儿子,为何诸葛亮儿子差到极致?

就是培养的问题,司马懿从小到大把自己的儿子带到身边,一直都在跟着司马懿和诸葛亮争斗,所有他在诸葛亮和司马懿战术和韬略当中学得了各种局势。诸葛亮一直都在外面战争没培养自己儿子,儿子在家里更没出过世面所以子不如父的缘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