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如题,为什么?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是很频繁的事情。可是在这么多的朝代中,西晋和北宋这两个朝代事得国最不正的!

我们先来看看西晋。西晋的第一个正统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他的皇位,是曹奂禅让给他的。从拿到皇位的方式来看,司马炎的方式确实容易遭到后人的诟病! 学曹丕玩禅让实在是有些该羊头卖狗肉的感觉,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窃!

司马炎的祖父是司马懿,原本是曹操的谋臣之一。由于在朝廷中,司马懿表现出来的能力,相对平庸一些,所以在曹魏群臣中的名声并不是很高!

当然,曹操在琢磨人心这方面,是个老行家,多疑他早就看到狼顾之象。可是当时处于三国鼎立的时代,完成大一统事业需要人才的支持。而且司马懿在为人处世上一直都没有大的问题,仅凭一个心底不成熟的偏见就杀人,实非王者所为。

不过,曹操在临死之前,特地将司马懿留给了曹丕。盯瞩曹丕,在使用司马懿的同时,又得提防着他。可惜曹丕包括他儿子曹睿二人都大意了,不仅没有听曹操的,还将有实权的工作,下放给了司马懿!

可以说,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成功掌控了曹魏政权,并由司马炎在最终完美的窃取到胜利果实。

篡位这种途径不大光彩,而且曹魏三帝可以说都是有作为的帝王,并无过错,然而数代积累竟然为他人做了嫁衣,实在可惜,所以说是得国不正。

同样的还有北宋,其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是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名得力大将。他深受柴荣的器重,一直南征北战,建立了汗马功劳!

周世宗死后,继位的是周恭帝。也许是赵匡胤在军中的威望较高,竟有人对他黄袍加身!后来在陈桥兵变当中,逼迫恭帝禅位,建立了北宋王朝!

赵匡胤在权术方面是一把好手。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部分的武将手中的权力。他先前的皇袍加身,估计也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出双簧戏!

之所以说他他得国不正,同样是跟篡位这件事有关,当时后周世宗柴荣是为一代明君,后周国力强盛,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力。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留下幼子继位,赵匡胤怎么也算个托孤重臣,结果居然取而代之,说来有些无耻。

西晋和北宋的建立,都是逼迫前朝幼帝禅位得来的。无论是司马家族,还是赵匡胤,都是前朝皇帝所倚重的大臣。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这种谋逆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

更为可恨的是,他们篡权之后并没有做得更好,赵匡胤的北宋还好一点,起码延续了数百年。可司马炎的西晋仅仅过了十几年的安定生活,便陷入了长久的混乱,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自己短命也就算了,还将中国引入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实在是坑!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西晋得国最不正,因为曹魏君主多是有为之君,曹魏无过而失国,为后世惋惜。

当初,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乱战,恢复生产,有恩于百姓。东汉大势已去,应属寿终正寝,曹丕废汉立魏,厚待献帝,并无过错。

此外,曹丕称帝后励精图治,重振国力,大破羌胡,复通西域,同样于华夏有功。而之后的曹睿、曹髦也皆有为之君,本无罪过。因此,曹魏失国颇受同情,而司马篡位,后世多厌恶之。

实际上,司马懿家族的所作所为,有四大罪:

一、世受恩遇,却专权欺主,一罪也;

司马懿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的器重,曹丕临终时更是让其与曹真一同成为托孤重臣。在魏明帝曹睿时期,司马懿更是备受恩宠,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可以说,曹氏对司马氏有知遇之恩。

但是,司马懿及其子孙,却不念曹魏三代君主恩遇之情,夺权专政欺压魏主,此为一罪也。

二、为铲除政敌而大肆杀戮,而且背信弃义,手段残忍,二罪也;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击败政敌曹爽,向其承诺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结果,等到曹爽“服罪”后,司马懿却背信弃义,以谋反罪名诛杀曹爽,并将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一众臣僚统统夷灭三族,赶尽杀绝。

之后,司马懿又以残忍而血腥的手段,镇压反对势力。不满司马氏专权的王凌、令狐愚起兵,司马懿率军讨伐,王凌绝望,服毒而死。此后,司马懿挖开两人坟墓,剖棺暴尸三天,手段之残忍和卑劣,令人发指。

司马氏的专权独行,架空曹氏,而且杀戮甚重,此为二罪也

三、弑杀魏帝曹髦,三罪也;

专权欺主还不算,司马昭甚至还做出弑君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司马师废曹芳后,改立曹髦为帝。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甚为不满,于是讨伐司马昭。结果司马昭纵容心腹贾充,指使将领成济用戟残忍刺死曹髦。事后,又将罪名全部推给成倅、成济兄弟,并将二人杀死。此为三罪也。

四、得政误国,五胡乱华,四罪也。

之后,司马炎废魏立晋,并南下灭吴,让西晋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司马炎却绝非明君,在位期间朝政昏庸,吏治腐败,致使西晋社会奢侈成风。

而且,明知司马衷智商低下,不能君临天下,司马炎却还是立其为君,引发“贾后乱政,八王之乱”,让胡人有机可乘,最终导致五胡乱华,天下大乱,给中华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此为四罪也。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朝代废前朝而开国,多少都因为前朝君昏臣暗,百姓怨声载道,才顺应时势。如秦后的汉,隋后的唐,元后的明等等。因此,这些王朝得国,名正言顺,顺应民心。虽然北宋得国也是欺后周主幼之举。

但赵氏南征北战,一统汉地,结束五代十国的乱世,并且厚待前朝皇室柴氏和百官,尽量减少杀戮,提倡以文治国,开创繁荣的北宋王朝。所以,北宋虽也得国不正,却有功于华夏。

因此,唯独晋朝得国最为不正,同时也对华夏文明之破环最深,实在为后世所不耻!

本文作者:小贱贱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自古的天下之易,莫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像

我们都知道,想要打下一片江山,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看看刘邦和朱元璋就知道了,绝对是九死一生,运气不好点,脑袋早就没了好几次了。

朱元璋像

而隋文帝是公认的得天下比较容易的君王。说到容易,那就是来路不正了,不是偷的,就是骗的。

那么看看隋文帝是怎么得天下的吧。

隋文帝像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有个强国——北周,北周武帝在577年击败了老对手北齐,终于把北方给统一了,就剩下南方的陈了。

可是天不保佑周啊,就在第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准备挥师南下,一统中国之时,突然就一病归西了。

继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个奇葩,只爱美酒和美女,根本无心朝政,当了一年皇帝后,就发现当皇帝不好玩,就把皇位扔给不到六岁的小太子宇文阐,第二年宇文赟也归西了。隋文帝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坚以外戚身份参政,并施加手段,逐渐掌大权,最终在581年,逼迫幼主禅位于他,篡取了北周的天下。

强大的北周就这样亡国,到了杨坚的隋朝。

这不就是偷来的天下吗?所以说隋文帝是天下得皇位最容易的皇帝,欺负人家北周一几岁小皇帝。当然也是最不正的皇帝了。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应该算是宋朝,周世宗柴荣雄才伟略,对赵匡胤也不错,还是拜把子弟兄,死时托妻献子,将国事托之,可赵匡胤却造了反自己当了皇帝,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太不应该。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得国不正的封建王朝,统治一般都是非常窝囊、腐败的,有时要防止有能之丞僭越,有时要防有能力威望的将领兵变。这样一来二去,导致朝堂腐败,士兵冗弱,然后国家被外族入侵,老百姓受苦受难。五胡乱华、靖康之耻。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国最不正?

如果将中国的古代史比作长篇连载小说的话,那么五代十国就是一篇混乱的动作小说。

要说哪个朝代来源最不正,小编认为那就是北宋,仅一家之言。

都说为君不正者,天下共诛之,得位不正者天下共讨之。北宋的开国元首是赵匡胤,他的江山就是从后周柴氏手足中谋夺而来。

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要反驳了,后周的江山也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有什么正不正的说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十国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国家,原来都是唐朝时期分封各地的诸侯,佣兵自重,最后反唐而自立为王,又有谁是正统呢?

锐意进取,知人善任、英年早逝的后周天子

当时后周的天子是柴荣,这位后起之秀和五代十国那些杀戮狂领袖完全不一样。这一期间各国都是军事为主,在经济方面很少有建树,而柴荣在这方面做的很突出,采取了一系统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开垦荒田、疏通漕运、所有人都按平民纳税,连当时历代受到优待的孔氏也都照例纳税。同时还进行军事整治,一改五代时期穷兵黩武的作风。

柴荣锐意进取,广开言路,接待大臣们的建议,他认为自己年龄小,处理经验不丰富,经常要求大臣们对他的行为提出建议,指出缺点。后周在他的统治下,国力日渐强盛。震慑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公元959年6月,柴荣去世了,年仅39岁,临终前将江山交给了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同时托孤给赵匡胤和范质,希望他们共同辅佐幼主,延续柴氏江山。

结果呢?

赵匡胤违背了他最好兄弟、朋友、旧主的遗愿,借陈桥兵变夺了后周江山。

如果说后主无道,令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无衣无食,赵匡胤可以为天下苍生计,取而代之,然而后周柴氏治理有方,让百姓安乐,让国家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明君遗孤被取而代之,有违道义。

无可奈何黄袍加身,数万将士期待民主,赵匡胤篡周为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的亲信来报北汉和契丹的军队在后周边境集结,这少主刚刚继位,国家还不稳定就有外忧,这怎么能忍呢?于是赵匡胤请命带兵出征,为国家出力。

于是后周的文臣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赵匡胤带着几十万的精兵出城了,大军走了一天来到陈桥驿这个地方。

陈桥驿这个地方距离开封几十里,是京都的门户之地,所以赵匡胤是早有准备。

这天夜里赵匡胤喝了点酒,就睡了,半夜外面闹哄哄的,还没有 等他问是什么情况,赵普和他弟赵光义带着众将领兵变,叫嚣着:“大家都没有个主心骨,请太尉早登大宝,荣为天子。说着就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加在他身上,然后众人随即跪下叩拜,山呼万岁。

私藏黄袍是死罪,赵匡胤就这样被逼着当了皇帝。看起来,好像他很无辜,被手下的人硬逼着坐了皇位。而实际上呢?

如果说赵匡胤不想做皇帝,为什么当天带头闹事的人是赵光义和他的心腹赵普呢?

如果不是精心策划,黄袍是怎么会拿出的如此及时呢,而又恰到好处呢?

如果说后周的郭威的黄袍加身是一次预演,那么赵匡胤的这次就是一次精心 的有预谋、有商量的一件大事。

随后为了让天下的人都承认他,他逼迫柴宗训举行了禅让仪式,正式登基,是为太祖。

但是赵匡胤还是比较仁义,对没有对柴氏赶尽杀绝,而是给了很大的优待,立了丹书铁券,让他们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