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赵构杀岳飞无非八个字——功高震主,拥兵自重!

众人都说赵构杀岳飞乃是因岳飞要迎回徽钦二帝!其实不然,虽然岳飞在抗金时有打着这样的旗号,但那其实是赵构默许的。究其原因,为的不过是一个师出有名!

事实结果也证明,迎还“二圣”,这样的口号非常有效,岳家军士气大振,连破金军,这才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以至于最后岳家军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事实上,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构和岳飞的关系都还不错,绍兴七年,岳飞面圣之时,赵构还曾亲口向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当时赵构还准备给岳飞扩军,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心收复中原的岳飞闻此消息,不由得大喜。有这五万大军的加入,他岳家军势必如虎添翼,届时北伐有望!

但是,在张浚等人的阻拦下,此事并未成功,这让岳飞气愤异常。结果一怒之下,他竟然自请乞罢军职,且不等批示就回家去了。

这样的行为对于赵构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印象,之前他之所以能放手让岳飞去干,除了岳飞确实能打之外,就是岳飞也听话。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不管怎样的人才,只有自己能够控制的才是最好的。

而这一次岳飞这一出,不由得让赵构开始怀疑起岳飞的可控制性。当时岳飞拥兵数十万,掌握南宋朝廷半数以上的军事力量,如果他要拥兵自重,那绝对是个大麻烦!毕竟赵构他们家当年就是靠着兵变上台的,所以对此,他们要比任何朝代都要敏感。

所以,此时的赵构已经打开了不信任的潘多拉魔盒,事情开始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而后来,在立储一事上,岳飞又跑出来指手画脚,或许这只是出于对于国家的考虑。但历朝历代,立储之争乃帝王之大忌,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手底下大臣来干预立储一事,因为自己可还没死,他们现在只应该忠于当今皇帝,而不是未来的皇帝。特别是没有后代的赵构,对这更加敏感,所以他与岳飞的间隙越来越大!

而后,宋金和议,岳飞与赵构再度发生分歧,赵构要和,岳飞却要战,二人走向对立面,矛盾再度加深!

当然,这些都只是铺垫,最为关键的矛盾乃是在后面的宋金大战中!因为之前的种种矛盾,赵构对于岳飞早已经没有之前那般放任,他在时刻防备着岳飞!

只要局势稍稳,他便不准岳飞出兵!可是岳飞又做了一件令赵构颇为恼火的事情,在赵构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挥师北伐!

这叫抗命,对于任何一位君主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当然,对于南宋王朝来说,这确实是光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岳飞打得金军节节败退!

不过,打得越好,赵构越害怕!他怕岳飞功高盖主!若是此行岳飞成功收复中原,谁能保证这一呼百应的岳元帅还会受自己控制?

届时天下只知岳武穆,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干嘛,若是他岳飞黄袍加身,自己根本无法抵挡!

所以他得阻止岳飞!

所以他十二道金牌强令班师回朝,使岳飞十年之功,一朝废!

至于回来后为何一定要杀了岳飞!这其中除了私愤以外。应该还有着杀鸡儆猴的味道在里面,他得让韩世忠这些人知道,为臣,君命才是第一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没错,在我们眼中或者是整个的历史评价中,精忠报国的岳鹏举岳元帅是一个丰碑式的人物。他是抗金英雄,他是爱国忠臣,他是绝世武将,他是一代文豪,他的方方面面,都是我辈之楷模。岳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典范!

但对于赵构来说,岳飞或者说岳飞他们那一批武将已经成长到他无法控制的地步,让他感到了威胁!他赵构不是神仙,他不能保证岳飞接下来会做什么,所以他需要先下手为强!

所以赵构不是不识时务,不识时务应该是岳飞,在君臣之道上,他太过刚硬,少了一些圆滑!

当然,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万人敬仰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首先,宋高宗手下是有很多有能力的将领的,除了岳飞之外,还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那么为什么赵构一定要杀了岳飞,而不杀其他人呢?

先说一下韩世忠,韩世忠当时可是不下于岳飞的名将,统兵带兵能力也是一绝,而且极力主张抗金,对金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韩世忠与岳飞是很相近的,但是他却能免于一死,我认为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赵构对韩世忠是感恩的,韩世忠帮助赵构从腥风血雨中走出来,两人是有很深的战友情谊的,像济州之围、苗刘兵变,韩世忠可是帮了赵构大忙的,所以赵构也够意思,直接把韩世忠封到了枢密使职位,甚至韩世忠那位出身自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媳妇儿梁红玉也被加升为护国夫人。可见赵构对韩世忠的信任。第二,韩世忠懂得知进退,他能打仗,但是他不要兵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呐,不握兵权,你就没有造反的实力,也就没有威胁,那还杀你干嘛?第三,韩世忠情商非常高,从来不过问皇家之事,而且,韩世忠与文官大臣们的关系也不错,与赵构的心腹秦桧更没有明面上的恩怨纠纷。所以,从这三点来看,赵构没有杀韩世忠的理由。

再说一下刘光世。说起刘光世,也挺有趣,刘光世有“恐金症”,遇到金军部队,不管对方多少人,刘光世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跑!但是,虽然这哥们怕金军,但是打起农民军来一点儿都不含糊。农民军你来多少我就灭你多少。他确实是有能力的而且资历很老,要算岳飞韩世忠他们的前辈了,而且是最早一批“投靠”赵构的高级将领。再加上赵构也有“恐金症”,你不打正好,反正我也不想打。所以刘光世一直打败仗还一直升官。这一点跟他的“恐金”是分不开的。

张俊,很简单,张俊一直都是赵构的嫡系。保护赵构杀出重围,帮助赵构躲过搜山检海危机,辅佐赵构登基即位。一句话,张俊是赵构的“自己人”。而且张俊还和秦桧的关系莫逆,秦桧曾说过:臣尝语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近。确实,张俊打仗水平还是很高的,多次战胜金军,屡立战功。这样的人赵构怎么能杀呢?在这儿,值得提一下的是,岳飞冤死,张俊也是帮凶之一。

中兴四将除了岳飞其他人都没有威胁到赵构统治,所以没有被赵构处死的可能,那么岳飞究竟是因为什么死的呢?

首先,岳飞的死和“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是没有关系的。赵构杀他不是因为怕迎回了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当然不是这样的,徽钦二帝祸国殃民,早已经成了大宋的罪人,就算迎回了他俩,让他们俩做皇帝他们也不会做的,而且那帮大臣也绝对不会答应。赵构的皇位依然是稳如泰山的。

我认为,岳飞之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让他成名天下的岳家军!

大宋为了避免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大大压制了武将的权力,整个大宋朝都是重文抑武的。首先,军队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而枢密使一般情况下都是文人担任,武将最高只能担任枢密副使。第二,直属于中央的禁军是宋朝最强大的武装,地方武装势力很小,也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第三,把治权、财权、兵权全部分开,就算你有兵,你也没有钱,一样打不了仗!这是大宋朝基本的军事制度。

而赵构呢,因为苗刘兵变,对武将更加不信任。而且他频繁调度将领,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管理效益实现了最大化。

而岳飞呢,完美地跟赵构杠上了!

岳家军创立自乱世,是以打仗为主要任务的。而打仗就需要有一套军事制度作支撑,岳家军内实行的军事制度叫做屯兵制。而屯兵制度与残唐藩镇割据的府兵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你的军队就算你的!所以,屯兵制下的岳家军有着造成割据的可能性。因为它有了整个宋朝所有军队都没有过的权利,那就是实现军队自给自足!一支军队,一旦战略物资达到了自给自足,那就打破了宋朝既定的军事平衡。一旦你做大了,那就直接威胁到了中央。而中央呢,禁军被赵构在苗刘兵变之后大大削弱了,已经没有了应对地方势力反叛的能力!意思就是说,一旦岳飞率领十万岳家军造反,朝廷将无可阻挡!而且,岳家军自始至终全部由岳飞统御,除了岳飞谁的命令都不好使!岳家军严格意义上已经成了岳飞的“私人军队”。这让朝廷多尴尬!你是皇帝啊还是我是皇帝啊?我的军队我说了还不算了?

岳飞的实力威胁到了皇权统治, 所以,他必须得死!军权,是造成岳飞死的最关键因素!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这要从黄袍加身说起,宋太祖赵匡胤以带兵将领的身份取得周室天下,所以对带兵的将领从来都是顾忌很深。有宋一朝,规则都是以文制武,最忌讳的就是武将功高。例如狄青,最高也只能官拜枢密副使!最后还是在一堆文人的唾沫声里死去,而死去的原因很简单:文彦博冷冷地回答说:“无他,朝廷疑尔”。可见功高的武将在宋朝是什么结局。

而岳飞之死与狄青几乎一致,只不过一个是在监视之下“发疽而死”,另一个直接就是风波亭。当年狄青手下的兵都称狄青为狄爷爷,因为狄青能带他们打胜仗。而岳飞就更厉害了,连金国兵都喊他岳爷爷。从《岳飞传》上看,李纲之后,南渡的南宋,军事上几乎全凭岳飞支撑。当然韩世忠等也是维护宋室的力量。但最受猜忌的应当是岳飞,毕竟他手下的兵都是非常维护岳飞的,这样的人万一有心,会不会也来个黄袍加身?不能不怪朝廷疑尔!所以只要有一丝议和的可能,确保能生存下来,那么岳飞的结局自定!

有人说岳飞要迎回二帝,让宋高宗为难,但从网上查了一些内容,岳飞风波亭事件时,只余一帝,就算回来也不太可能威胁到高宗的皇位。所以结论:士兵对将领的拥戴,才是风波亭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个罪名不能让皇帝来受,所以杭州岳王墓前跪的另有其人,倒不是为姓秦的翻案,而是秦桧在其中还是充当了刀的作用,拿刀的手应当是宋高宗。

看答案的客官,如果您是高宗,当如何处理此事?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不明真相的人,众口一词,都觉得南宋朝廷杀岳飞,皇帝赵构是主谋是元凶,秦桧只是帮凶,以此来减轻秦桧的罪恶。

其实赵构是很喜欢岳飞的,对岳飞的才干很认可,把个岳飞从一般的偏将,一步步提拔为南宋高级将领,时常还奖励岳飞,还赐岳飞战马,自然岳飞对赵构也是很感恩忠诚的,这样的君臣关系,赵构为什么还要杀岳飞?岳飞在头年腊月二十九日被冤杀在风波亭,赵构到次年正月初四才知道,他当时是非常吃惊非常痛心非常婉惜的。从内心来说赵构不想杀岳飞,可现在呢不少人都觉得杀岳飞赵构是罪魁祸首,他们的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点:其一害怕岳飞拥兵自重。有宋一朝重文轻武,最怕武将专权。岳飞领的军队叫岳家军,金国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自己也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岳飞又不贪财好色,试想想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得民心,如果将来造起反来,来个黄袍加身,怎么得了,因此遭高宗忌讳,是杀岳飞原因之一。古代作战,主将带领的军队,都是打着主将的姓氏,容易被人称为某家军,很正常的事,南宋当时除了岳家军,还有韩家军、张家军、吴家军等,明朝也有戚家军,这是军队的藩号,就像现在的第几军第几军一样,有别于其他军队。只是因岳飞的缘故,岳家军也才出名了,其实都是朝廷的军队,没什么特别的。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岳飞,岳飞自然对赵构忠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岳家军正在乘胜收复失地的关键时候,朝廷为了与金议和,调岳飞回朝,而且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飞赶忙就安排好军队回朝了。这时候朝廷对岳飞有疑忌,完全可以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了岳飞兵权,没必要非要将其杀死。更何况有个能征贯战的岳飞放在那儿,作为国家安全凭依,一旦有不时之需,也可以随即拿起来用啊。因此就此一点,不足作为赵构杀岳飞的原因。其二迎取二圣还朝。有人说岳飞提出了打到黄龙府,迎取二圣还朝。一旦岳飞把徽、钦二帝迎回来,还有赵构什么事?这就犯了赵构忌讳。各位不想一想,正是徽、钦当朝时,才导致了北宋灭亡,造成了让宋人永久倍感耻辱倍感心痛的靖康之耻,丢尽了祖宗的脸,岳飞如果把二位迎回来,必定会大败金国,或灭了金国才能达到的事,一雪前耻,这可都是在高宗领导下取得的。二帝回来还有脸再登帝位?群臣百姓还允许二位重新掌权?迎回二位能安排他们有个地方养老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岳飞只是收复了江南部分土地,灭金国、迎二圣还是没影的事呢。😊赵构会为这些恨岳飞杀岳飞?其三岳飞奏请立太子,掺和皇家私事。岳飞奏请立太子,是皇帝家事,也是国家大事,试想想,当时南宋小朝廷正处风雨漂摇之中,任何突发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国家有了储君,也是以防万一的,一片拳拳之心,赵构岂能不知,没必要因此对岳飞动杀心。立不立太子,是赵构的事,岳飞再请,赵构不理不立就行了,岳飞又能怎样?其四有几次岳飞使小性称病回家以此表示对朝廷调度的不满。同朝为官,在一个单位工作,哪有尽如人意的?哪能没点摩擦?只要最终不影响大局、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就行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作为皇帝,赵构见得多了,何况南宋正处存亡关键时期呢,决不会因此对岳飞动杀机。

综上所述,赵构是不会主谋擅杀有功大将岳飞的。那么谁最想让岳飞死呢?岳飞死对谁最有利呢?毫无疑问,岳飞死对金国最有利,金国最想杀岳飞;作为私通金国的宰相秦桧,嫉妒岳飞立功,为了满足金国的意愿,遏制打击主战派在朝的权势,清除异己以达到议和的目的,也最想杀一敬百,让岳飞死;作为畏金如虎一心想得到安稳的赵构,在秦桧等奸臣的谗毁恫吓下,迫不得已,也只能牺牲岳飞了。因此,谋害岳飞,赵构是迫不得已,金国是主谋,秦桧才是元凶罪魁祸首。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谢二位邀

本认为把“名将”的名字都写错两个的问题根本没必要答,就算写了答案,题主能看懂否?结果进来一看,问与答的质量果然匹配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被杀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有的人一边顶着个地中海发型搬着板砖一边苦苦思索:岳飞议储,当面揭了赵构的隐私;岳飞太过刚直,得罪了很多人;岳飞一心要迎回二圣,赵构往哪里摆……

他忘了思索,岳飞如果还不如他“懂事”,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又如何能在三十二岁建节掌兵十万,三十九岁做到枢密副使

有的人当众撒着连秦桧都不好意思撒的谎:岳飞逃跑成性,怯战畏敌,意图谋反,被十几个部下举报,证据确凿……

他忘了把谎撒圆润一点:岳飞胆小,岂敢谋反?十几位部下举报作证,岂不是正好证明岳飞并没有把“岳家军”当私军经营,他凭什么反?岳飞常打败仗,他凭什么坐镇荆襄统兵十万?常打败仗的人却一路升迁,岂不是证明包括赵构秦桧在内的南宋朝廷就是一帮傻子?

这种低劣谎言都能上首页,还有人信,看来大师兄吃枣药丸

简评诸名将

刘光世:绍兴七年二月便因“沉酣酒色,不恤国事”罢了兵权充作少师、万寿观使,做了一个拿高薪不干活的散官

如果杀了刘光世就能交差,恐怕整个南宋都会感到很满意——省钱

张俊:靖康元年赵构还是河北兵马大元帅时,张俊就跟着梁扬祖成为赵构手下最早一批正规军,张俊的那个“俊”字也不是白叫的,“高宗见俊英伟,擢元帅府后军统制”~《宋史.张俊》。张俊有拥立之功、复辟之功、平叛之劳。张俊还处处考虑如何与金人和睦相处,例如,绍兴十年闰六月,占领亳州、宿州后,张俊毅然班师;绍兴十一年十月,果断让金大爷到泗州、楚州泄愤,金人侵泗楚。张俊曰:“北南将和,虏谓吾怠,欲抒柘皋之愤耳,勿与交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

这么英俊、乖巧、懂事的将军,不但赵构喜欢,金人也同样喜欢,谁舍得杀他呢

吴玠:四川宣抚使吴玠死于绍兴九年六月二十一,绍兴十一年底宋金讲和跟他有半毛钱关系,总不可能把人家扒出来再杀一次交差吧

吴璘: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吴璘比他哥哥低一级,受川陕宣抚使胡世将节制,绍兴十一年杀头轮不到他

吴玠、吴拱,吴璘、吴曦,敢动老吴家的人,还反了你了

杨沂中:昨天刚写过,老杨从来不问是非,对顶头上司言听计从,让他打就打,让他跑就跑,很少独立领军。与金军作战,无论开局如何最终必败,无论哪种陷阱,老杨逢阱必跳。按理,杨沂中这样一位“大小两百佘战,身被五十余创”的将领应该得到主战派的极力推崇才是,悲催的是,却因只会听命而被誉为“髯阉”

如果你用电脑发布AⅤ视频被查,蹲局子的是你而不是你家电脑

刘锜:刘锜出身西军将门之后,绍兴六年进入宿卫系统,接管解潜、王彦两军,九年主官待卫马军司,是赵构的“羽林军”。绍兴十年五~六月取得顺昌大捷;十一年二月参加淮西之战,在柘皋大捷中出力不少;三月率军断后,掩护遭受濠梁惨败的张俊、杨沂中南撤

绍兴十一年七月甲寅,侍卫亲军马军都虞侯武泰军节度使刘锜知荆南府,罢其兵。张俊深忌锜与岳飞,每言飞赴援迟,而锜战不力也。飞请留锜掌兵,不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刘锜战功卓著,资历却浅,又是亲军,七月便罢了兵权充作文职。他的份量不够,也不可能杀一个文官就能交差

韩世忠:秦桧一伙最先盯上的是老韩,黄天荡、大仪镇,老韩搞得金大爷很被动。绍兴八年宋金第一次议和时,老韩还派人装扮成盗贼追杀金国使臣,一点都不给秦相公面子,于是老韩被人告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老韩枢密使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人告了,“韩世忠军中亲校温济以韩世忠阴事来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

老韩有阴事?肯定要被查

“丁未,诏韩世忠听候御前,委使张俊、岳飞带本职前去按阅御前军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

查点什么好呢?关键时候又有人“大义灭亲”出面告老韩

“先是,韩世忠既罢兵,遣(耿)著先之山阳,著与总领财赋官胡纺有旧为。纺言:‘朝廷令二枢密来分拔军马……吕祉之事不可不虑。纺奏著鼓惑众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胡纺告老韩的亲信耿著,阴谋迎韩世忠回淮东掌军,很有可能再次酿成淮西郦琼叛逃事件。耿著被捕下大理寺

岳飞搞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便让人快马加鞭把秦桧设的套的性能转告给老韩。老韩连忙进宫见赵构

见面三分情,靠拥立之功、复辟之功、征战之功,秦桧下手时,赵构出面力保韩世忠

桧讽言者论之,帝格其奏不下

但把老韩吓得,“谋反?TMD,这是真要老子的命的节奏啊”,于是

世忠连疏乞解枢密柄,继上表乞骸……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宋史.韩世忠》

韩世忠和刘锜运气也挺好,挨整时宋金还没有开始第二次正式议和,秦桧也就没有要交投名状的硬任务

绍兴十一年八月八日,岳飞罢枢密副使为醴泉观使的当天,南宋收到了金兀朮第一封措词强硬的求和信

赵构和秦桧喜出望外,遣刘光远、曹勋使于兀朮,带去了第一封答书

季秋霜冷,伏惟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沈国公台候,起居万福,军国任重,仰劳经画。莫将等回,特承惠书,祗荷记存,不胜感激

某昨蒙上国皇帝推不世之恩,日夜思维,不知所以图报,故遣使奉表,以修事大之礼。至于奏禀干请,乃是尽诚,不敢有隐,从与未从,谨以听命。不意上国遽起大兵,直渡浊河,远逾淮浦,下国恐惧,莫之所措。夫贪生畏死乃人之常情,将士临危,致失常度,虽加诛戮,有不能罪之师……恳望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沈国公特为敷奏,曲加宽宥,许遣使人请命,门下生灵之幸,下国之愿,非所敢忘也。惟祈留神加察,幸甚。向寒,窃翼保重!少有礼物,具于别封,伏乞容留不宣~《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

懒的翻译,大意就是求金大爷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定要收下礼物,一定要在朝中帮着臣构说几句好话。金爸爸对臣构那么照顾,臣构那些不长眼的部下却在金爸爸赏脸要砍他们脑袋时,精神失常,冒犯了金爸爸们,请金爸爸们一定要原谅臣构管教不严之过。向阿骨打保证,只要讲和,臣构什么都听金爸爸的,好不好嘛,嘤嘤嘤

九月,张宪欲图迎岳飞回鄂州掌军,甚至有可能学郦琼叛逃谋反,被王俊告了;十月,请岳飞入大理寺配合调查

岳飞案和韩世忠案套路一模一样。秦桧这伙人的水平也就那样了

十一月和议达成,南宋派遣割地使星夜奔赴割地第一线

南宋积极筹款,喜贡岁币

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死于狱中

绍兴十二年正月,南宋按计划保质保量遣返逃亡到南宋的北方“归正人”五万名

绍兴十二年三月,金爸爸同意把赵构在金国洗了十五年皮大祆的亲妈韦太后还给赵构

和议落实,金爸爸、臣构、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秦桧,皆大欢喜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是真的不识时务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凡事都有因由,岳飞被杀一事,虽然岳飞死的有点冤,但是岳飞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却都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详细说来,不外乎三点: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

岳飞一直以来,都主张迎回二圣,但这无疑,是犯了赵构的忌讳,不知道岳飞有没有想过,迎两个先皇回来,赵构怎么办?

届时赵构皇位或将不保,所以赵构无论如何,也不愿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他却挡不住,岳飞的我行我素,两人在这上面首先就产生巨大的分歧,这也是赵构杀岳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赵构和岳飞)

干预皇家事务,揭赵构的短

金兵南下时,赵构因为受惊过度,丧失了生育能力,到后来,唯一的儿子也死了,所以这就成了赵构的一块心病了,一直以来,赵构都在想方设法,为能给自家续上香火的事发愁。

而这时候,岳飞却在朝堂之上,公开要让赵构立储君,这让赵构这么想,你这是在向大家说我不能生育了吧,再说,你我立别人的儿子当储君,那我算咋回事?

赵构

任性抗命,功高震主

与金人议和这件事,岳飞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件事岳飞没有错,但是赵构已经决定了的事,他就不应该还在那里,指手画脚,冷嘲热讽,然后,反对不成,就以辞职威胁赵构。

因为与张浚发生点矛盾,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后来经赵构相劝,才勉强回来,之后,又多次以辞职威胁赵构,与金作战时,他又多次违抗赵构的命令,逼得赵构只能连续发了十二道金牌。

(岳飞)

这种任性和抗命,不仅让赵构感到了,皇权受到了挑战,也让他明白,他赵构是驾驭不了岳飞的!

再加上,岳飞常年把持军权,能征惯战,在军中威望甚高,而且民间的百姓,也十分拥戴岳飞,所以岳飞的存在,对赵构而言,威胁太大了,至少岳飞给赵构感觉是这样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这才使赵构下定了决心,要杀岳飞!

(赵构和秦桧)

结语: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没有贬低岳飞的意思,不过就事论事而已,说到底岳飞还是我心目中英雄,他是个正直无私的好人,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正直无私,所以在他的眼里,首先看见的是国家和人民,所以我认为,岳飞的精忠报国,更多是忠于国家和人民,而非某个人,而正是这样,才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