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恭被后世尊为门神,为什么唐朝贴的门神却不是他们俩?
感谢邀请!
“门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每到年关岁月,老百姓都在自家大门上张贴门神画像,而画像中的人物分别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这两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两人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实的人物。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
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于是乎,二人就成为镇宅门神,后来,百姓们上行下效,于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便“转型”为流传最广的门神,一直流传至今。
不过,他们两成为主流门神并不是在唐朝,而是在明清时期,明朝的小说《西游记》和清朝的《隋唐演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两位大将“转型”为门神的过程。此后,民间平民上行下效,效仿小说情节中帝王请将守门做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性最强。
而在这之前,门神多种多样,诸如钟馗,赵云,王灵官,包拯等人,都做过门神,而其中资格最老的,乃是虚构于神话中的两个人物,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在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俩便去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鬼避邪,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流传至今。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至于于二神的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二神的肖像。二神位于桃树下,坦胸露乳,黑髯虬须,眉发耸互,头生两角,手执桃木剑与苇索,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难怪鬼见了都害怕。
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恭被后世尊为门神,为什么唐朝贴的门神却不是他们俩?
门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从周朝开始就有门神文化的史料记载,《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门神神荼和郁垒的记载。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赋予门神不同的含义,各种不同的门神应运而生,有“祈福类(赐福天官,福、禄、寿星三神)”“道界类(钟馗、王灵官)”“文官类(魏征、包拯、文天祥)”“武将类(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秦琼、尉迟恭)”及“其他杂类”等。
秦琼和尉迟恭成为门神是从元代开始,所以说唐朝门神不贴他们再正常不过了。
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转型”为门神是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通俗演义小说及评书话本的出现,致使秦琼、尉迟恭二人在民间的形象日益丰富高大起来。《西游记》中描述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后,面对龙王的索命,李世民夜间梦寐不宁,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随着演义小说的广泛流传,后人的跟风,于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便“转型”为流传最广的门神,一直流传至今。
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恭被后世尊为门神,为什么唐朝贴的门神却不是他们俩?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春联和门神的兴起,来自于五代十国的蜀国,到了宋才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所以唐代不流行秦琼尉迟恭也很容易理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