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西线美军谢尔曼坦克因为装甲薄弱而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坦克兵能否自行焊接钢板提高防护力?

当然可以焊钢板,只要材料能解决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美军当年都玩出了经验:3号的附甲方便切割,4号的侧甲可以直接用,黑豹的前装甲是最好的,把它沿着首上一直切割下来,可以做成完美的皮…呃前装甲。

咱还是先说说防御问题,其实M4谢尔曼的装甲在同类战车中并不算薄。

总体来说谢尔曼是种好坦克,它可维护性极高,操纵和人机工程舒适,后期换用新型火炮和弹药后火力也非常不错。

所谓“装甲薄弱”那也得看与谁比,比起德军的三号、四号,苏军的T34,谢尔曼的装甲哪里薄了?

苏军T34坦克的前装甲45mm。

德军3号坦克最厚的L型为50mm前装甲+20mm附甲,前期ABC型14.5mm,D型开始增加到30mm,J型开始才达到50mm。

德军4号坦克最厚的J型为80mm前装甲+30mm附甲,普通型号也就30mm。

英军玛蒂尔达坦克前前装甲78mm。

日军九七式中战车最厚部位30mm。

美军M4谢尔曼的M4、M4A1A2都达到了51mm的倾斜装甲,后来M4A3等改型增加到63.5mm。

谢尔曼作为一款33.6吨的中型坦克(M4A3E8),它的防护水平不能吹得很高,但至少在同级车中是中规中矩的。

中型坦克当然不能与德军那些动辄50吨往上走的虎式、豹式、虎王、象式相比,随便遇到个坚甲炮利的,被打爆是很正常的事,谁的防御在88炮面前都白搭。

西线损失掺重,最大的原因在于美国人不会打装甲战,他们如果不是在北非让英军带了一把,可能连大场面都没见过。

比如美军极为幼稚的给坦克-歼击车搞了个战术分类。他们将装甲部队分为两层,一部分是对付步兵的坦克,一部分是对付坦克的歼击车。这样坦克就能狂推对方阵地,对方坦克一来就会让歼击车驱逐和消灭。

这种美梦在欧洲战场很快便破碎了,德军重型装甲要么在侧翼游走伏击,要么在正面卡点仗着大炮狂屠,被集中使用的中型坦克动辄就搞机械化突击。美军的坦克会被德军的坦克作为第一对手消灭,德军跟进的机械化步兵随即干掉美军步兵。

美军的坦克歼击车呢?吃过几次血亏后不敢出来了,它们的设计概念是支援车辆,根本不具备与坦克正面对抗的能力。

这段交学费的时间让美军装甲兵损失惨重,一来战术方法不对,二来装备存在缺陷,三来德军坦克打的是防御战,总能通过以逸待劳和地主优势消灭美军。

而且当时德军许多装甲营都在东线地狱局里磨成精了,希特勒用火车将他们从东线运回来就是为了扑火的,怎能不给年轻的美军上那么几课?与凶猛的苏军狂潮比起来,美军除了飞机多啥也不是。

后来美军也缓过劲学到真东西了,坦克部队战斗力便越来越高,后期在荷兰、比利时等地都打出了很不错的坦克战,谢尔曼坦克也表现的很出色,甚至他们面对虎王、黑豹也不怵,成群的M4直接用炮弹压制,打得对方不是炮管炸裂就是内部机油乱飚,有一场战斗甚至吓得德军黑豹车长弃车而逃,躲到旁边的农舍地下室中嘤嘤嘤。

现在比利时等地还有这种战争遗迹留存,被谢尔曼干掉的虎王都变成了农村景点,就是上图那辆213。

再说说焊接钢板的事儿,连3号、4号都能做的事儿,谢尔曼当然没什么问题。当年美军不光焊间隙装甲,焊架子堆沙袋的事儿都没少干。

最出名的是布兰科工厂拿M4A3捣鼓的“小飞象”,人们直接拿38mm的厚轧钢板往谢尔曼车身上焊,制造了一个前甲厚度达到101mm,侧面装甲达76mm的怪物。

不过,小飞象毕竟是工厂里搞的,不算“战场上坦克兵自己动手”。战场上那些画风实在是惨不忍睹。

M4坦克一般采用的强化方法是挂履带,而且挂得相当密集,长长短短的履带板能在车前挂出正好5条排列,整个侧面也用履带全部防护,增加了不少防护力。

还有中搞法是往坦克上糊水泥,据说这种行为是为了防御德军的磁性反坦克雷,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加农炮的袭击。此外美军的谢尔曼车组还曾经将德军的反坦克水泥路障挂坦克上当冲角,称之为“犀牛”。

水泥震碎了会是什么场景,就是上图那个模样,扒拉下去再糊一层就行了,城墙厚的脸皮就是天下无敌。

还有前面提到过的焊钢架挂沙袋,谢尔曼的车组们用钢条或弹药箱木板制作出一些“笼子”,将它们挂到坦克上,再塞进沙袋就变成坦克的防御了。

没架子用绳子和网子也可以,反正能加强一点是一点,血条长度决定命运。

你看英军都会玩护心镜了。

让坦克顶着推土铲上阵也是个好办法,然而美军试验过,这玩意儿又碍事又发挥不了作用,还影响开车。

实在啥条件都没有的话,还可以挂树干挡炮。这是当年的真事儿,苏军、德军、美军都知道这么干,它不一定做自救木用。

电影《狂怒》里也进行了一些表现,皮特车组靠木头捡回一命。

必要的时候钉木头也成,然后往里面塞一些石头、砂土,可以防御德军用HEAT武器打出的路边袭击。这一招今天叙利亚战场上的坦克仍在使用。

要高端点往上焊钢板也不是不行,只是战场上能找到钢板的机会不多。一旦能找到钢板,美军绝不会放弃这种“极品外挂”,通常材料都来自于被击毁和俘获的德军坦克。

比如艾布拉姆斯将军当年在第四装甲师第37坦克营当营长,他的座驾“霹雳7号”(Thunderbolt VII)就挂了几块从德军坦克上拆下来的装甲板,没准他就是顶着这块板冲进巴斯托涅拯救了101空降师。

游戏里这个“霹雳7号”M4A3E8坦克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模型图也可以看看,这是辆很有名的改装车,美军当年玩外挂简直上瘾。

战争末期,拖上战场做实验的“潘兴”坦克也拥有过焊钢板的机会,美军为了让T26E4“超级潘兴”与虎王正面PK,切了一辆完好的“黑豹”坦克的装甲板,然后将之堆砌到了“超潘”身上,变成了间隙装甲,压得超潘路都走不动了。

不过遗憾的是,这辆超潘直到战争结束也没遇到虎王。

二战西线美军谢尔曼坦克因为装甲薄弱而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坦克兵能否自行焊接钢板提高防护力?

坦率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坦克的装甲相对来说确实要薄很多。尤其是美军的主力坦克M4“谢尔曼”在面对德军的“虎”、“豹”和“虎王”等型号坦克的时候,这一点表现得就更为明显。打到后来,很多美军坦克手都换上了“虎”式坦克恐惧症。甚至于传说德军在某次撤退过程中,曾经在一堵墙上画了一辆“虎”式坦克来吓唬美军。而后者则误以为是一辆真的“虎”式坦克,导致追击行动被耽误了很久。

这些焊上去的装甲板不是在战地改装,而是美国人的实验产品

当然啦,本文无意探究这个传说的真假,况且那也没有意义。这里只是想说,当时的德军坦克确实给美军坦克手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只有亚洲战场的美军M4“谢尔曼”坦克手在对战日本坦克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德军坦克手狂虐美军坦克的感觉。说到这,既然美军M4“谢尔曼”的装甲那么薄,那么美军能不能学德军3、4号坦克在东线做的那样,通过自行焊接钢板提高防护力呢?

装有木制装甲的M4“谢尔曼”是在硫磺岛作战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欧洲战场的坦克手们早就开始自己想办法来解决M4“谢尔曼”装甲防护不足的问题。至于说具体的操作办法,不单单是焊接钢板,他们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从钢板到沙袋,再到木柴和履带,都装上了坦克。虽然防护的效果各自不尽相同,但至少是给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手们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这辆M4“谢尔曼”的附加装甲板在巴斯托尼被德军击穿

其实,不单单是美军坦克手,后方的坦克制造厂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但是限于M4“谢尔曼”的原始设计,要对其做出大的改动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只是在权限之内做了些修补。现在我们看到M4“谢尔曼”车体上经常有一些“补丁”,有的人会非常奇怪那是做什么的。其实那就是坦克厂家为了加强M4“谢尔曼”的防护能力,焊上去的附加装甲。

二战西线美军谢尔曼坦克因为装甲薄弱而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坦克兵能否自行焊接钢板提高防护力?

相反,历史上,美军极度畏惧日本人拼刺刀,吃过大亏。曾经在一次攻占岛屿作战中,一个美军士兵被疯狂拼刺刀的日军吓得疯狂用打字机射击。结果 ,他打死的友军比被日军捅死的还多。一个美国上校对新兵说,谁在开枪,就把他扔太平洋里。美国也研究过如何对付拼刺刀,最后答案是手枪,左轮手枪是最佳肉搏武器。在好莱坞一些电影里,也有类似的镜头。另外就是机枪和火炮洗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