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秦舞阳,传说中的猪队友,荆轲刺秦失败有他一份“功劳”。

当初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还给荆轲派了一个帮手。这个帮手便是秦舞阳。此人在燕国名气可不小,《史记》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想想十二岁就敢当街杀人,吓得人们不敢看他,确实是个狠人,至少够胆儿。

正是这个原因,燕丹才派他随荆轲一同前往秦国。不过,这个人显然是被高估了,秦舞阳在秦王宫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

当时在上殿面见秦王的时候,本来是荆轲拿着叛将樊於期,秦舞阳拿着地图。可是中间秦舞阳却怂了,面露胆怯之色,双脚发抖。结果秦舞阳的怪异举动遭到了秦王怀疑,最终他被拦在了殿外。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

很明显,这个秦舞阳估计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当初在燕国之所以敢当街杀人,那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据《史记》记载,这个秦舞阳不是普通人,他爷爷是燕国的将军,准确的来说他是官三代。“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

纨绔子弟,当街杀人,并没有太值得称道的地方!

而由于秦舞阳的意外掉线,导致在秦王宫只有荆轲一人孤军奋战,结果被秦王狂秀走位,最终秦王大招cd冷却,反杀了荆轲,荆轲刺秦失败。

所以,从这里来看,秦舞阳绝对是把荆轲坑惨了的。如果当时秦舞阳在,那就是二抓一,一波中野配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秦王走位即使再怎么风骚,估计也很难跑掉。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战国策》。

当然了,也不能太绝对,因为当时秦王之所以被荆轲追杀,第一是因为自己的剑拔不出来。("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第二是因为底下人帮不了忙,

因为按照秦国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那些拿着武器的侍卫武官也只能守卫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准进殿。

所以这种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能够追赶秦王。("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战国策》)

第三则是因为荆轲手中有武器,正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王宫里那些大臣侍从们手无寸铁,自然也是不敢上前。

但是,匕首只有一把,秦舞阳可也是手无寸铁啊,很可能还没等他去抓秦王,就被群殴了。

("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

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荆轲刺秦王从结果看是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秦武阳怯场是一方面原因,当然荆轲本身剑术不够精也是问题,行动欠缺果决。

如果秦武阳配合荆轲,两人合力是完全可以刺杀秦王。因为荆轲的一系列行为迷惑住了秦王及其大臣卫士,他们都认为荆轲真心归降,并没有防备行刺。如果秦武阳配合,只要他稍微阻挡了秦王逃跑,不让他绕柱躲闪,荆轲完全可以刺中秦王。

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一个是秦王的皇宫里面戒备森严,再一个这样的重大事情,派去之人还得胆大心细,还要尽可能的计划周密,遇突发事件还得能随机应变,即使做到这样,派去之人也难免有些紧张,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宫啊!能敢去刺杀就相当不错了,再一个长兵器又不敢带,就只能带个小短匕首,像这种情况就是秦武阳不吓傻,成功率也是很低的,因为事情不是想的那样简单,都是有变化的,即便能成功也须还得靠几分运气成分!这在之后的东汉末年,曹操刺杀董卓,其已献宝刀为名想下手,结果也没成功,深入其内部想去刺杀这些人那可不是容易的,不过曹操奸诈计谋多反应还快,竞能骗的董卓信任还送了其一匹良马,最后竞然全身而退跑了!而这位荆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真应了那句传至今的名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觉得这是学者写的,真实情况倒底如何,己不得而知了!个人认为这种刺杀的要成功,机率极低,要带武器进入皇宫,首先要面临重重检查,就算将匕首藏于地图中,难保检查人员不要求,打开地图检查,另外过了检查关,见了皇帝献图,为啥让刺客自己打开地图,皇帝身边没有官员替皇帝打开吗?皇帝如果急着看图,又为啥不亲手打开,要让刺客打开呢?总之,个人认为真实情况,可能跟记载的相去甚远,只是无从考证罢了!

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当然有可能杀掉秦王,荆轲与秦王的距离也不过几步之遥,要下手只在倾刻之间,但由于他秦武阳没有形成共识,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没有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

他们都是在等待外面援兵接应,造成互相等待,而秦武阳也是等荆轲事成方能内应配合,荆轲却在寻找接近秦王的机会和外面的动静,几经犹豫不决,但最后下决心刺杀秦王时,早已被武士识破,保护了秦王,而外面伏兵也没听得暗号,其实秦武阳也是有些害怕,只能作罢取消原计划。

假如当初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不是吓傻了,而是配合荆轲,刺杀能否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这就很难讲了,或许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同,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后人,对于历史的假设而历史不容,假设更加不容妄断,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