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如果你是魏王,你会怎样对信陵君……不懂可参照一代名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或电视剧九王争位……或博古论今,参照现在的公司股东制度,百分之五十一制度。如有个人拥有即将拥有51股权,你是最大股东,你会怎样对它?

感谢邀请!

按照惯例,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下信陵君其人!

其实感觉有点多此一举,毕竟信陵君太出名了,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组成“战国四公子”组合,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第一偶像天团啊。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亚于有着“战国四大名将”之称的“起翦颇牧”!而且如果仅从当时来看,他们的地位更是要高出廉颇他们一头。

除了春申君黄歇地位稍微低点,只当了个楚相,其余三个可都是国君之后啊,正儿八经的王族公子。

其中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中后期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僖)王的异母弟弟。

他礼贤下士,广结宾客,内修国政,外御强秦,曾经组织起两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合纵运动,将秦国击败,名扬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特别是那次“窃符救赵”,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还率联军将不可一世的秦军打回了关中老家,绝对是战国后期的风云人物!

但是呢,过于优秀并不是好事儿,特别是他还有个王族子弟的身份!

咱们不妨站在魏王的角度想想,信陵君当时是“窃符救赵”啊,这一个“窃”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他当初可是让魏无忌观望战事,按兵不动的啊!不管此决定对与不对,决定权都应该在他魏王手里,信陵君需要做的是说服他,得到同意以后,才能出兵。结果呢,信陵君没听他的。

在魏王这弟弟好像是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那他自然要有所表示。这换谁估计都没那么大度,魏王还算好的,他只是提醒了一下信陵君,要是心眼小的,估计就在开始琢磨怎么收拾信陵君了。

但是信陵君这时候,或许是因为击败了秦国,有点飘了。他对于魏王的警告很不爽,一气之下,留在了赵国,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啊!

这可苦了魏王了,这些年,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可把魏国打惨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又去请魏无忌。毕竟亲兄弟,魏无忌也没有再赌气,于是答应回国,魏王把军权交给了魏无忌。

然后魏无忌联合其他诸侯国,再次爆锤秦军,打得秦国不敢出函谷关,信陵君之名再度威震天下!

不过这时候魏王又沉不住气了,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再度夺了魏无忌的兵权。结果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不再搭理他哥哥,没过几年就死了。

至此,天下再也没有可以阻挡秦国的人物了。

当然,这些都是咱们从上帝视角看到的,如果现在魏王当时的角度,很少有人不会忌惮魏无忌,毕竟当时他确实功高盖主。

信陵君雄才大略,当世人杰,但是在处理和哥哥的君臣关系中,确实有所欠缺,或许兄弟俩小时候关系很好。但是,当哥哥做了魏王,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魏王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弟弟在魏国的时候,他寝食难安,弟弟不在魏国,他又忧愁不已。

当然,他不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不会合理用人。如果他一直支持信陵君,或许就不会有秦始皇扫灭六国的历史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也不是魏王!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对于魏王而言,有这么出色的一个弟弟还真不是件好事。这和现在的组织体系是一样的,信陵君魏无忌能为自己所控就是好下属,而且是个能干的好下属,如果不能为自己所控,就是潜在的威胁者或者敌对的人。显然信陵君魏无忌的能力远远超越了魏王,其实际的影响力也超越了这个国君。在诸侯国中,魏无忌可以说一呼百应,就算魏王也没有这个实力和影响力。对于这样一个弟弟,魏王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秦国也不敢正视魏国。恨的是诸侯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这不仅仅是秦国间谍的反间之计,也是当时诸侯之间达成的共识。信陵君魏无忌没有称王称君的野心,他只想为祖国做些事出份力,仅此而已。但面对魏王的猜忌,他选择了放弃,史记中记载魏无忌遭遇诽谤而被解职后,称病不朝还和门下宾客饮酒狂欢,多近女色日夜淫乐达四年之久,最后终因过度饮酒而死。信陵君魏无忌死的那一年,魏王也去世了。在我看来,魏无忌不一定是因病而亡,可能是魏王这个哥哥临死之前,为了防止这个弟弟阴谋作乱用了下了狠手罢了。如果我是魏王,我自问无论才学、影响力、能力各方面均不如弟弟魏无忌。那么我会选择放弃魏王之位,因为我知道“无能者居高位,难独善其身。”与其这样引导魏国走向灭亡,倒不如将魏国交给弟弟魏无忌以求国之复兴。上面说的是大义,如果没有大义只有私心,那么我会选择杀了信陵君魏无忌以绝后患,至少能保证我的魏王之位不受影响。中庸一点做法就是削其兵权,不断降低其影响力,不委以重任,让他的能力无从发挥,历史上魏王就是这么做的。而信陵君魏无忌面对这样的兄长,面对这样的魏国,选择了放弃,直到放弃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谢谢邀请,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魏王与信陵君本是兄弟,而且信陵君是一个礼贤下士,急人之困,仁爱宽厚,当时各地名人贤士多慕名而归附,曾养门客三千。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社会威望极高,赵孝成王赞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假如我有幸做一会魏王,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兄弟,定要与他修好兄弟情义,发挥他的社会威望,以他善养门客的特点,让其为国家招揽天下贤才,举荐能人异士,为国家效力,建立功业。

信陵君曾两次大败秦军,使得诸侯十余年不敢谋魏,他礼贤下士,善养门客,自成势力,这要是能给他已重任,他自然能全心为国看守门户,成为魏国的镇国柱石。而秦国的使臣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坚定兄弟君臣情义,不备他国所离间,信陵君因为姐姐嫁到赵国平原君,都替赵国使出那么大的力气,救赵国于为难,更何况生他、养他的魏国是他的本国。如若能以兄弟情感动之,以国家重任委托之,何患魏国不强大?何患信陵君不为国尽忠尽孝?

所以如果我是魏王,我一定会用兄弟情义感化信陵君,对他充分信任,为国家重任于他,让他的才能在魏国得以施展,让他的门客成为国家栋梁,这样魏国何愁不强大?

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今人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待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首先秦国自变法以来,国力日盛。逐渐蚕食鲸吞诸国,意图统一天下。信陵君对形势看得明明白白。当秦国攻打赵国时向亲戚魏国求救兵,魏王胆小懦弱,鼠目寸光。不敢得罪秦国去救赵国。所以信陵君为了国家长远利益,不得不托如如姬窃取兵符发兵救赵。这才解了赵国之危。战事后信陵君又把带出的魏国将士还给魏国,而信陵君留在赵国。

如果信陵君不明智会到魏国那么他面临着魏国的严厉审判,最后被开刀问斩。因为他犯下了如下大罪:

一、窃取兵符。这是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二、欺君之罪。瞒着魏王调动军队是凡上作乱。

三、擅杀守城军官。

四、魏王知道信陵君在魏国的威望盛于自己其实早有杀掉他的念头。

以上四条你想信陵君还能活吗?,就算魏王在这件事情上有意布下套让他而为。他回来不正好给秦国留下攻打魏国的理由吗?所以魏王必杀他无疑。

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谢谢邀请。

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之信陵,战国四君子美名历经两千多年仍常被人提及,他们的典故也广为人知。而魏之信陵君更是让在下钦佩不已,我们先来看看信陵君的事迹。

信陵君名魏无忌,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无忌之所以让人钦佩,在于他的礼贤下士,任人为贤,重情重义,在于他的言必信,行必果。东门迎候嬴为上宾,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便是他礼贤下士,言必信,行必果的最后佐证。

而在军事谋略上,魏无忌更是率五国之师伐秦,兵威函谷关,复失地千里。

可惜,当他率五国之师伐秦大胜归来之后,随着权势、声望的不断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满和猜忌,后来信陵君虽仍贵为魏相,却不再得到魏王的信任与重用了,或许后来信陵君也明白了其间的道理,故每天也就只能在郁郁寡欢中借酒浇愁,几年之后信陵君带着未能振兴魏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YY一下,如果我是魏王,对于信陵君,只有四个字,用而不疑。信陵君的才能有目共睹,且在六国都有很大影响力。当五国伐秦后,秦庄襄王忧虑过度,身体又不好,直接去世了,把秦国扔给了只有13岁的嬴政,秦正衰弱。要是利用好这个机会,重用信陵君,对内整顿朝纲,对外打压强秦,天下归属尚未可知。

而担心信陵君篡位,我是不担心的。其一,信陵君为什么在六国有这么大的威望,就是他为人处世的人品,一个好的名声。他若篡位,便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其二,当时强秦已显统一之趋势,信陵君是个聪明人,不会放着强敌不管而内斗耗损国力。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大家。

如果你是魏王,你如何对待信陵君?

魏无忌人品好,能力强,魏王害怕他威胁自己的地位,就不敢用他。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天下已经不可避免,魏国即使启用魏无忌,也很难对抗秦国强大的实力,最后还是免不了灭亡。倘若魏王贤明,重用魏无忌,让魏无忌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许可以延缓魏国覆灭的步伐,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会被秦国灭亡。魏无忌再如何出色,也无法与历史潮流对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