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第一名将是不是陈庆之?你有什么看法?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陈庆之应该是南北朝那个乱世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
陈庆之和他的7000白袍军虽然所向披靡,短短四月,横扫中原,大小战事47次,攻城32座,无一不克,无一不胜,如此战绩,堪称传奇。
陈庆之也因此成为一代名将!
但是,若是要论这南北朝第一名将,恐怕还轮不到他陈庆之。
因为在他面前,还有一个叫做韦睿的人!
韦睿,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他乃名门之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将军长史。
不过,从这样的大家族走出来的韦睿并不是一个纨绔,而是传承了家族的荣耀!
他先是辅佐萧衍,建立梁朝,封爵授将,守卫国门,抵御北魏!他守豫州,克合肥,屡战屡胜!魏人慑于其威名,远望而不敢近
公元506年,北魏中山王元英挟凌厉之势平荡梁地东南,梁刺史被困钟离城。韦睿奉命于危难之间,从合肥出发,远途驰援。
邵阳洲一战,魏军大败,元英脱身逃走。魏军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几万,被杀的也有这么多,其余脱甲叩头求为俘虏的也有五万人。
韦睿一战封神,因此进爵为侯!
此后,韦睿成了梁朝的守护神,有他在,北魏就不能南侵一步,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
他是当之无愧的南朝第一将!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南北朝第一名将是不是陈庆之?你有什么看法?
陈庆之,南北朝时梁大将。幼时跟随萧衍,此萧衍还未反齐,其时在萧衍府当书童。萧衍爱好下棋,陈庆之每每陪伴之。因此,陈庆之受宠于萧衍。
公元502年,萧衍入主建康(现代的南京),做了南朝皇帝,大肆封赏亲信。陈庆之亦捞了个从七品的小官当当。有了小官当的陈庆之,并无沉溺享乐,而是广交豪杰,等待为朝廷立功的机会。
陈庆之41岁那年,皇帝起用了他。 由于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起兵失败,被困守在彭城。他觉察到大势已去,所以元法僧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降南梁,并承诺奉上徐州。
此乃天上掉馅饼,萧衍开心无比的受了。遂,封陈庆之为威武将军,火速带兵去接应被困徐州的元法僧。
陈庆之顺利接回元法僧,皇帝龙颜大悦,一气之下封赏他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此时徐州并未归于南梁治下,当务之急是控制消化徐州。皇帝萧衍派儿子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并派陈庆之带领两千人马护送萧综。
徐州,四战之地也。北魏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盘徐州落入南梁之手,于是调集元延明、元彧率领两万人马兵发徐州。
元延明手下之将丘大千,修筑军事堡垒阻挡了梁军前进的道路,梁军势衰不利。陈庆之虽初涉战场,却用两千人马硬刚冲击敌阵薄弱处。战斗一开始便势如破竹,魏军兵溃。虽然首战告捷,但是奇葩的事发生了——南梁大军主帅萧综,竟然在胜利后,孤身一人溜出大营,偷偷投降了魏军。
梁军风闻此事,当即炸营混乱,魏军趁乱机攻击,梁军损失惨重。混乱中陈庆之率领本部人马成功突围。这场仗输得极其窝囊,但陈庆之才能毕露。
第二年,北魏由于胡太后专权,引发内乱。南梁等到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立马派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陈庆之随同指挥。结果南梁大获全胜,取得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
由于陈庆之在此战事中立下的大功,皇帝萧衍赐封他为关中侯。 南梁风生水起,北魏却危机四伏,烽烟并起。
南梁大通元年,南梁迎来了最好的统一机会。北魏境内葛荣率领起义军攻陷信都,围攻邺城。另一方面萧宝寅在长安兵变称帝,其他大小叛乱此起彼伏。
南梁刚消化完寿春,趁势进攻广陵和涡阳。负责进攻涡阳的将领是曹仲宗,陈庆之在军中担任天使。
北魏为解涡阳之围,派王元昭率十五万兵增援涡阳。魏援军先锋部队行进到距涡阳四十里的驼涧时,陈庆之提议攻击魏军。参军韦放极力反对,他想要以逸待劳,不要冒险进攻。然而陈庆之反驳他:“敌军远来,人困马乏,且距离我们远,必无防备,加上先锋脱离主力过远,后援不及。此乃偷袭良机,你等不去,我愿独往。”
曹仲宗意见偏向韦放,虽为主帅,可却要顾及皇帝使者陈庆之,干脆装傻。因此陈庆之领部下几百人突击魏军,并获胜。涡阳之战持续了大半年,大小战斗数百次,双方军队已成强弩之末。北魏军又派兵力来增援,且截断梁军后路。
曹仲宗怕腹背受敌,且梁军已无斗志,于是打算撤军。陈庆之以密召借口阻止撤军。陈庆之随即接过梁军指挥权。
魏军已用军事堡垒包围梁军。夜里陈庆之偷袭敌军堡垒,一夜就攻陷四座。涡阳守军士气崩溃,涡阳守将王纬开城投降。
涡阳失陷,剩下的九座堡垒被瞬间瓦解,魏军溃败。魏军几乎全军覆没。 涡阳大捷。陈庆之杨名天下,萧衍对他大加赞赏。
大通二年,北魏发生政变,胡太后毒死了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三岁的元钊为帝。尔朱荣替孝明帝复仇,起兵进入洛阳,在洛阳外河阴,屠杀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多名皇亲重臣,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
北魏元颢投降南梁,希望皇帝萧衍支持他成为北魏之主。萧衍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陈庆之率领七千人护送元颢北上。
大军行至睢阳南,元颢立马称帝,并赐封陈庆之高官厚禄。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丘大千,拥兵七万。他在睢阳城外连筑九道联营,阻挡陈庆之的北进。
7千对7万,陈庆之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结束战斗。丘大千投降。七万人马做足了准备也没能挡住陈庆之一天。
为了阻止陈庆之继续北上,元晖业率羽林军两万,驻守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考城虽天险。陈庆之却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考城,且生擒元晖业。
大军继续向西进发,北魏守将望风而降。元颢又对陈庆之加官晋爵。北魏内乱暂时结束。陈庆之被北魏杨昱率领的七万羽林军,挡在了荥阳。
元天穆亦率领大军赶赴荥阳。尔朱世隆率领的一万兵进驻虎牢关,截断了陈庆之退路。荥阳守得固若金汤。陈庆之攻击荥阳不顺利,被魏军包围。军心动摇。
陈庆之鼓舞了士气,在魏军形成包围之前攻克荥阳,并且生擒杨昱。 随后,陈庆之趁魏军大军刚到,人困马乏时,领三千骑兵攻击敌军。几万魏军全线溃败,主帅元天穆带领几十骑仓皇北逃。陈庆之乘胜进击虎牢关。
虎牢关守将吓破了胆,弃关而逃。 北魏孝庄帝仓皇逃往河内(今河南沁阳),洛阳的魏臣迎接元颢进入城。于是元颢坐拥北魏。
陈庆之率领七千兵,势如破竹,攻城拔寨,以少胜多,从安徽走达洛阳。乃军事奇迹。只可惜梁武帝痴迷佛教,没有统一雄心。
陈庆之手下只有一万兵马,尔朱荣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在中郎城下,陈庆之和30万北魏大军展开鏖战。形式悬殊!陈庆之发挥战神光环,三天三夜打得尔朱荣损失惨重,主动退兵。
尔朱荣大军绕过中郎城,攻击洛阳。元颢不堪一击,政权破灭。 洛阳失守,元颢临颍被擒,陈庆之开始向南梁撤退。
尔朱荣带领大军追击陈庆之。陈庆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暴发,渡河的军队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遇难。没有军队的陈庆之化妆为僧人躲过尔朱荣大军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当地人的帮助下,才辗转返回南梁。
回到南梁,梁武帝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坐镇一方被任命为北兖州刺史,都督。属于南梁北方战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贯穿陈庆之一生,皆以少胜多,且百战百胜。南北朝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南北朝第一名将是不是陈庆之?你有什么看法?
南北朝名将闪耀,不过怎么算第一名将也轮不上陈庆之。
虽然陈庆之很厉害,有“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之称,对北魏的战争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但陈庆之取得的战果并没有多大。南北朝是乱世,战争频繁,名将有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陈武帝陈霸先、北齐神武帝高欢、西魏文皇帝宇文泰、刘宋大将檀道济、西魏大将韦孝宽、南齐名将陈显达、南梁名将曹景宗、北齐名将斛律光、北齐名将高长恭、北魏名将杨大眼等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要说第一名将,我认为非宋武帝刘裕不可。刘裕在对孙恩、桓玄、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南燕、后秦、仇池、北魏等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或平定,或灭国,或降服,统一了包括林邑国在内的南方全境,收复了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了洛阳、长安两都,在南北朝中战果是最显著的。如果刘裕不死,他最有可能成为统一全国的大战略家、军事家。陈庆之与刘裕的成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南北朝中水平超过刘裕的人不多。
南北朝第一名将是不是陈庆之?你有什么看法?
南朝第一明将韦睿,京兆杜陵人,今西安长安县人。
南北朝第一名将是不是陈庆之?你有什么看法?
韦孝宽,玉璧把高欢打残,用计杀掉明月,灭掉北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