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感谢邀请!

哈哈,又是一个历史的假设,没有发生过的东西,我们只能从上帝视角去推断其可能性!

钩弋夫人如果没死,想当吕后,只能说可能性不大!因为她与吕后除了子幼母壮这一个相同点之外,吕后其他的条件她都不具备。

咱们不妨先来吕雉手中都是什么牌?

首先,她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实打实的皇后,有着与刘邦共定天下之功。在刘邦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是她吕雉一手撑起了这个家。当初刘邦因私放囚犯而被通辑,只能躲在芒砀山中当野鬼,是吕雉时常给他送去饭食合换洗衣物。所以,刘邦非常感激吕雉,即使后来他独宠戚夫人,冷落了吕雉,但吕雉仍然是后宫之主。

然后是,在刘邦还在的时候,吕雉就已经进入到了国家的决策层,甚至可以卓佑刘邦的意见,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最后一点就是,吕雉有着专权的能力。这位置不是谁都能做的,朝堂上下,凶险异常,陈平、周勃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还有大批刘姓诸侯,拥兵自重,虎视眈眈。可是吕雉就是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这就是吕雉的能力。

而钩弋夫人呢?典型的草根出身,没资历、没背景,她与汉武帝只是萍水相逢,靠着姿色上位,完全没有吕后那般共定天下的功劳。就和当初的戚夫人一样,如此出身,注定了她只能依靠丈夫和儿子,汉武帝一死,她就没啥可蹦跶了。不过她比戚夫人运气好,一个“巫蛊之祸”让皇后太子尽皆被诛,自己儿子反倒成了汉武帝的最爱,非常有希望当太子。

刘弗陵年五六岁即壮大多知,武帝常言其类我。

这使得钩弋夫人有了做吕后的先天基础。但是呢,她没权利啊,汉武帝临终前可是将辅政大任交给了霍光。霍光是谁啊?霍去病的弟弟啊,卫青的外甥,妥妥的卫氏外戚集团的人物。他们会甘愿任由一个没有丝毫背景的女人摆布吗?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汉武帝,他不是刘邦啊,在生前他是说一不二,大权独揽,钩弋夫人根本进入不到权利的中心,没有权利如何专权啊?

而且有了吕后这样的前车之鉴,汉武帝即使不杀钩弋夫人,也不会给她专权的机会,定然会找人制衡!

所以,钩弋夫人想要当吕后,非常困难!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关于刘彻杀掉钩弋夫人一事本来就是一桩历史迷案。至于不杀钩弋夫人,会不会出现吕后专权的情况?我觉得人们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钩弋夫人走进历史本来就被传说得有些离奇。说刘彻巡游,路过河间,有人便上奏,说这个地方有奇异的女子。说她奇,是因为十岁开外,还手不能展。刘彻一轻摸,此女双手展开,手心攥着一枚玉钩。结果,她后来成了刘彻的宠妃,为刘彻生下了儿子刘弗陵。关键是刘弗陵在母亲的胎里呆了十四个月。

我们说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是刘彻本人的必然选择。他六个儿子,在巫蛊之祸后,刘据自杀了,刘闳病死了,刘旦心太切了,刘胥品行不正,刘髆心急而命终了。刘彻只好选刘弗陵为太子了。

而关于钩弋夫人的死法,一种说是病死甘泉宫,一种说是刘彻担心她年轻而垂帘祸国,干脆杀了她,以绝后患。

总之,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先于刘彻离开了人世。后来刘弗陵当皇帝后给母亲一个名份——皇太后。

我们不能说钩弋夫人和刘邦的吕后都是想替儿子掌权的人物。

吕后专权是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刘盈的软弱无力,当时各方势力的力量对比,吕后强悍的性格以及她对君臣之道的成功把握等,是她得以拥有大权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是当时的时势造就了吕后这么个人物。吕后上来后,尽管想尽办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但她把大权交给吕家人物,不断削弱刘氏宗室的力量,埋下了外戚干政的祸根,成为让人不断诟病的事情。

而 “少好清静,姿色甚佳”的钩弋夫人,虽爱刘彻宠爱,但她没有吕后那样的人生铺垫,在当时的大政体系中更没有份量。刘彻对自己身后的权力体系做了精心的安排,霍光为大司马,任务是辅政。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共同辅佐刘弗陵。

即使钩弋夫人不死,恐怕也没她什么事。

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吕后专权可不是吕雉一个人的问题,吕雉的两个哥哥都是将军,在平等天下的战斗中,与刘邦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在我看来,刘吕之盟才是刘邦能够坐稳和吕雉可以专权的原因。朝堂之上的人,很多都是依靠吕氏而飞黄腾达的。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钩弋夫人具备这些条件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具备。因为钩弋夫人出身寒微,不过是汉武帝出巡时偶遇的而已,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偶遇皇帝之前,钩弋夫人就很出名了。因为当地的人都知道,钩弋夫人出生后,手就是攥着的,根本打不开,也就是攥着拳头。这件事在钩弋夫人家乡几乎是人人皆知,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花了大价钱的造势而已,和现在的网红炒作没有什么不同。钩弋夫人自己有这个本事吗?当然没有,她背后一定有金主花了大价钱,才打造了钩弋夫人的神话故事,也把她推荐到了汉武帝的面前。

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汉书·外戚传》

汉武帝到河间狩猎,有个望气的人对汉武帝说:“陛下,河间这个地方有个奇女子,您一定要见一见才行。”汉武帝很奇怪,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接见了钩弋夫人。

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汉书·外戚传》

钩弋夫人来了,她两只手紧握拳头,大家都说她从小到大手都是打不开的,就是这个攥着拳头的姿势,我就奇怪了,那她不是个残疾人吗?连吃饭如厕都需要人照顾,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明白人对汉武帝接着说,有人曾经说钩弋夫人的双拳是可以打开的,只是要遇到那个对的人才行。大家也许立刻会想到睡美人和王子的故事,在我看来,西方很多童话的原型,也许就取自中国的历史故事。汉武帝见到钩弋夫人后,双手轻轻一拨,钩弋夫人的双拳就打开了,在她手心上还握着一枚玉勾,汉武帝把钩弋夫人带回宫中,钩弋夫人成为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你说钩弋夫人背后没有推手,我是不相信的,不够人够漂亮,汉武帝也懒得去考虑背后的故事,更何况汉武帝这个人很强势,在他眼里还没有可以控制他。

先是,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长安,葬雍门。——《汉书·外戚传》

钩弋夫人可不是布衣出身,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处以宫刑,最后做到了中黄门,中黄门这个官多大呢?中黄门很多,隶属于少府,属于底层宦官。也就是说钩弋夫人的父亲并没有多大背景,那么河间之地谁最大呢?肯定是河间王,但史书上对于此时的河间王刘庆没有什么记载,那么谁是推手似乎成了迷局。

但仔细分析就可以想到,在背后支持钩弋夫人,将他引入宫门的人,不是李夫人还能有谁呢?当然这个时候李夫人已经死了,那能背后操纵一切的,就是在宰相刘屈髦及李广利。李夫人死后,刘屈髦和李广利最担心的就是汉武帝的移情别恋,对于卫太子刘据更是恨之入骨,怎么办?于是他们给汉武帝物色了一个绝色:钩弋夫人,希望通过他来控制汉武帝。同时他们又指使江充,构陷卫太子刘据,制造了“巫蛊之祸”,把卫太子一党彻底铲除。表面上看,李夫人一派似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但不久后他们就被汉武帝清洗了,当然是有人揭发了他们的阴谋,于是刘屈髦被腰斩,李广利叛逃到匈奴。最后的受益者是谁呢?在铲除了一切对手后,钩弋夫人成了最后的赢家,李夫人的儿子也病死了,汉武帝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刘弗陵继位。

很多人认为钩弋夫人就是个弱女子,她有这么深的心机,这么强的手段吗?答案是肯定的,她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也有自己的利益群体,很多人认为江充是刘屈髦和李广利的人,或者认为他直接听命于汉武帝,实际上江充用自己的死,点燃了卫太子刘据和汉武帝之间的矛盾,很多人说江充与刘据之间有矛盾,但却找不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那么江充背后的指使之人到底是谁?排除了汉武帝,排除了李广利和刘屈髦,就只剩下钩弋夫人一个人了。自始至终她都被保护得很好,人们只看到了李夫人一党和卫太子一派的殊死之斗,江充构陷太子不遗余力,而钩弋夫人却可以置身事外,毫发无伤不受其害。

汉武帝在临终前处死了钩弋夫人,并立刘弗陵为太子,还为刘弗陵选择了四位辅政之臣。如果他不这么做,恐怕到时候钩弋夫人的影响只怕不会比差。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唯一能够作为钩弋夫人可能会在汉武帝死后把控朝政的证据的,就是汉武帝在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前将钩弋夫人赐死。而她的死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史记·外戚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也就是说,汉武帝是对母后专权一事特别忌讳,所以便用了一刀切的办法——所有后妃都不能死在自己之后!

史书对钩弋夫人的记载非常少,我们基本上无从得知她的性格是否与吕后一样强势,更无从得知她有没有强烈的权利欲望或者政治能力。《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汉武帝让画工绘周公负成王图之后,大臣们便得知他要传位给幼子刘弗陵了。过了几天,汉武帝便开始训斥钩弋夫人(并没有记载是出于什么原因),她只得叩头认错,而汉武帝并不领情,反而把她囚禁到掖庭之中。钩弋夫人觉得心里怨啊,但是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回头看着汉武帝,汉武帝此时才说:“快走吧!你不可能再活下去了!”(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随后,钩弋夫人死于云阳宫(即甘泉宫)。

之后汉武帝对人解释说之前国家之所以产生混乱,就是因为“主少母壮”,若母后专权,骄横放纵,又有谁能制止得了呢(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我不能让吕后专权的情况再次发生!

汉武帝的后妃留下姓名的只有八人,其中陈皇后、卫子夫、钩弋夫人等人的一生都非常不幸,这可能正是印证了汉武帝为了防止母后专权而“无所不用其极”了。

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至于说钩弋夫人如果不死会不会步当年吕后专权的后尘,这很难定论,只能说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她没有吕后那样的地位,吕雉是陪伴刘邦几十年的原配,正儿八经的明媒正娶,地位无人能撼;而钩弋仅仅是刘彻外巡时临幸的一个美女,虽说也有名分,但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妾,地位很低的。

其次吕后有权有势,那些跟刘邦打天下的穷哥们都是吕雉的老乡,跟吕雉的关系都不错,刘邦拥有的资源,吕雉同样都有,因此吕雉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而钩弋夫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势力可言,或许她能像武则天那样由垂帘听政一步步掌权也不无可能,但假设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古往今来一代帝王皆以秦皇汉武为楷模,说起汉武帝大家都知道他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扫清边关威胁,更是创下大汉王朝的宏图伟业,只是在汉武帝晚年临死之际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让当时乃至后人都无法理解,有的人说汉武帝刘彻晚年糊涂老年痴呆了,也有的人说汉武帝实在是太聪明了,那么汉武帝究竟是糊涂还是聪明了呢?

人到暮年的汉武帝刘彻一只脚已经迈进棺材,就在他频临死亡的时候,突然宣召他最喜欢的妃子钩弋夫人进宫,这个比汉武帝小了40多岁貌美如花的钩弋夫人人汉武帝晚年最为宠幸的妃子,只是钩弋夫人没有想到,就在那一晚汉武帝无缘无故的大发雷霆,直接将钩弋送进了监狱,当晚死在了云阳宫。

汉武帝死后留有遗诏,让他与钩弋生的儿子年仅8岁刘弗陵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后来汉武帝刘彻问身边的侍者人们对处死钩弋夫人的看法,侍者说人们都不能理解,既然决定要立太子了,又为何一定要太子的母亲死,更何况太子年纪又小,而皇帝又那么的宠爱太子的母亲。

刘彻回答了八个字“子弱母壮,必乱天下”,他认为过去许多朝代所以发生动乱,多是因为皇帝年幼而皇太后年轻的缘故,无上的权威和无边的享乐,世间没有什么人能不为所动,不为其所腐蚀,皇太后年轻寡居,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又大权在握,又有谁能制止她。

然而事实证明,汉昭帝也只活了20岁,更何况大汉王朝曾有子弱母强、吕后干政的前车之鉴,汉武帝早年登基也受到皇祖母窦太后的阻碍,为了保障大汉江山的延续,为了避免以后的祸乱,也是为了永绝后患,汉武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掉钩弋夫人,也是明智之举。

汉武帝若是没有杀掉太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他死后会出现吕后专权那种情况吗?

汉武帝一身戾气,小女子死不闭眼!杀之可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