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谢谢邀请!

战国后期,天下大势已经趋于明朗。西方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在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等数代明君的励精图治之下,到了秦始皇这里,秦国已经是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关东六国没有一个是秦国的对手。

三晋虽同出一脉,但各自为政,互相攻伐。韩国国力弱小,早已经臣服秦国;魏国武卒也不复当年之勇,伊阙、华阳二战,魏国损失了数十万精锐,再也无力对抗秦国。最为强大的赵国,其45万精锐也在长平被白起尽数坑杀,从此一蹶不振。而南方楚国,也曾被白起打得被迫迁都,就此衰落。东方强齐也没有了当年齐威王在世时之霸气,都有虚名,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而最北边的燕国,地处苦寒,穷兵黩武,与赵齐交恶已久,不足为虑。

于是,在解决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成功稳定国内政局之后,秦始皇发起了灭亡六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历时十年!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韩国不敌,都城被攻破,韩王安被俘,韩国就此灭亡。为什么第一个要灭韩国呢?韩国虽然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因赵国大旱,发兵攻打赵国,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作为战国后期秦国最为强大的对手,赵国是非常有实力的。即使在长平精锐尽失,但仍然有着一战之力。秦军为名将李牧、司马尚所率领的赵军所阻,陷入苦战,形势并不乐观。

所幸赵王昏庸,听信谗言,诛杀了顶梁大将李牧,此后赵军屡战屡败,王翦兵锋直指邯郸。最终,失去斗志的赵王献城投降,赵国灭亡。

灭掉赵国之后,三晋只剩下魏国还在苟延残喘,但此时的魏国已经孱弱不堪,只能靠着大梁城坚固的城墙硬撑。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攻破魏国都城,魏王被杀,魏国灭亡。

灭亡三晋之后,秦国接下来的目标时楚国,这是六国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楚国是南方的大国,自古以来,民风彪悍。虽然在之前已经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一举灭亡楚国,并不轻松。

起先,秦将李信率军20万攻楚,被楚将项燕,也就是项羽他爷爷,给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而后,吸取教训的秦始皇请出了老将军王翦,尽其全国之兵60万,攻打楚国。双方在对峙相持一年多之后,国力不支的楚国终于败下阵来。王翦一鼓作气,直取楚国都城寿春,俘虏楚王,灭亡了楚国。

在灭亡楚国之后,腾出手来的秦国开始对付已经被打到辽东的燕国残余势力,最终于公元前222年,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至于最后的齐国,实在乏善可陈,齐王建是个典型的昏君,秦灭三晋,他坐视不理。自以为齐国与秦国相距甚远,秦国打不过来。殊不知秦国在,灭亡燕国后,就立马南下攻齐。王贲统帅的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齐都临淄城下。胆小的齐王不战而降。

自此,东方六国的最后一个国家也被秦国灭掉,秦始皇成功一统天下,开创不世之功,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人。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春秋战国数百年之乱世,由最为强大的秦国来终结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事在人为”,如果不是六国藏有私心,各自为战,秦想要灭亡六国还是未知数。

只能说,这就是人性吧!如果我们身处当时那种环境,未必就会比他们做的好,我们只是再用上帝的视角看历史罢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是每个历史内容创作者的史德。

谢谢大家,我是白话,如果喜欢,还请点个关注!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战国末年,楚国逐渐变弱,很快秦军攻陷了楚国的首都,韩国本身就弱,韩国派间谍向秦王提出建议修一道水渠,为了拖延秦军进攻的时间,这就是困难,当时的赵国,蔺相如已经死了,廉颇老矣,所以赵国也颓废了,魏国本来就不行,,燕国和齐国是最后攻下的,因为地势偏远,但是最后还是被攻下了,其实燕国本来能赢的,因为隔着一条很宽的河,而且有很高的城墙,但是他们非得出去迎战,所以最后还是完败秦国,啊,好复杂终于打完了!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来略述一下秦灭六国的过程。

第一,灭韩之战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成为第一个出局者,并不出乎意料。

公元前230年,南阳军政长官内史滕发动灭韩之役。秦军备战充分,势如破竹,风卷残云般横扫韩国。东方诸侯们无一伸出援手,在内史滕的猛攻下,韩国首都新郑终于沦陷,最后一位韩王成为阶下之囚,韩国成为东方六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灭韩之战拉开秦国统一天下的序幕。

第二,灭赵之战

灭韩后第二年(公元前229年),秦国对赵国发动战争。

秦军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大将王翦统率上党兵团,进攻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另一路由大将杨端和统率河内兵团,进攻邯郸城;同时秦国还出动一支机动兵团,由羌瘣率领,协助两路大军作战。

同时,秦以反间计,令李牧被陷害致死。李牧之死,令赵军士气凋零,接替李牧出任总司令的赵葱孤注一掷与王翦决战,此役赵国精锐灰飞烟灭,赵葱以死殉国。王翦大军挺进赵都,包围邯郸。在王翦的猛攻下,邯郸沦陷,赵王迁被俘,曾经雄踞北方的赵国政权就这样灭亡了。赵王迁的哥哥赵嘉率宗室数百人逃至代郡,登位称王,这个流亡政权后来被称为代。

第三,灭魏之战

秦灭魏之战,毫无悬念可言。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挥师入魏,围攻大梁城。这座战国时代著名的城堡坚持了三个月之久,为了攻破大梁,王贲决黄河及大沟水淹城。魏军为最后的荣誉而战,最终城墙在洪水的浸泡下轰然倒塌一段,秦军乘机杀进城,俘虏并杀死魏王,魏王的小儿子去向不明。

秦王嬴政下令:“有捕获魏公子者,赏金千斤;敢于藏匿者,诛九族。”乳娘带着魏公子逃往沼泽地,最终仍被旧臣出卖。秦军追至沼泽,包围魏公子所在的茅屋,乱箭齐发。乳娘身中十二箭而亡,仍未能保住魏王之血脉,小公子被射杀后,砍下头颅,被拿去请赏了。

继韩、赵之后,三晋中硕果仅存的魏国也从地图上抹去。

第四,灭燕、代之战

韩、赵灭亡后,燕太子丹以荆轲刺秦,最终失败。燕国是“刺秦案”的始作俑者,理所当然成为秦王嬴政的首个报复目标。

公元前227年,王翦、辛胜率秦军进攻燕国。燕王与代王赵嘉联合,试图阻击秦国于易水河西。在强大的秦军团面前,这条防线形同虚设,很快被王翦击破。太子丹带着残兵败将,向辽东撤退。秦军悍将李信亲自率数千骑兵,一路穷追猛打,追击太子丹至衍水河畔。为了向请秦国请和,燕王处死太子丹。

太子丹的人头让燕、代两国多苟延残喘四年,然而,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公元前222年,魏、楚先后灭亡后,秦王嬴政把铲除燕、代政权的重任交给王翦的儿子王贲。王贲不负所望,对燕国的残余力量发动雷霆一击,一举攻陷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紧接着,王贲挥师入代,势如破竹,击破残赵兵团,俘虏代王赵嘉,赵国之流亡代政权亦宣告瓦解。

第五,灭楚之战

在秦灭六国之战中,唯一遇以强有力抵抗的,就是楚国。

起初秦始皇听从李信之言,认为只要二十万人即可平楚,遂以李信为伐楚兵团总司令,蒙武为副将,进攻楚国。

秦军初战告捷,楚兵溃不成军。秦军兵分两路,李信进攻平舆,蒙武进攻寝丘,两路大军都捷报频传。李信挟胜利之威,一鼓作气攻克郢都(寿春)。然而,楚国土地太大了,要征服这片土地,二十万人根本不够用!

随着李信军队深入楚境,军队的不足开始暴露,而楚军也正酝酿着反击。当一个国家陷入生死存亡之时,爱国主义精神总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楚军连破李信与蒙武的营垒,秦军死伤无数,仅是都尉级的高级军官便被杀七人。最后,李信灰头土脸地败退回国了。

不得已之下,嬴政起用老将王翦。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再度杀入楚国。

王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推进到平舆一线。秦、楚两军在蕲南展开决战,秦军大获全胜,俘虏楚王负刍,楚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楚国大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坚持抗战。

残余的楚国抵抗力量在昌平君、项燕的领导下,在淮南继续抗秦。不过,这种抵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秦军的步步紧逼下,他们的处境日益恶化。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对项燕残余兵团发动大规模围剿。在这场战事中,楚王昌平君力战而死,至于项燕,有的史书称他是自杀而死,有的史书称他被秦军俘虏后处死。楚国遂亡。

第六,齐国的灭亡

东方六雄中的韩、赵、魏、楚、燕先后败亡,山东诸侯中硕果仅存的只有齐国。齐国之所以比其他诸侯国活得久一点,只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最东。

齐国宰相后胜个亲秦派,他建议齐王建,不如直接到咸阳朝见秦王,当个附庸国,这样国家还是保得住的。齐王建深以为然,便准备动身前往咸阳。岂料守卫首都雍门的司马发动兵变,阻止齐王前往投降的企图,没办法,齐王只得龟缩在临淄城内。

此时,秦王派遣使者陈驰入齐,许诺齐王建:若不战而降,将封赏五百里之地。齐王不顾众人的反对,一意孤行,举国投降。秦军兵不血刃开进临淄城,东方最后一个诸侯宣告灭亡。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秦国能统一天下,打败六国,跟前期秦历代君主实施的政策措施有直接关系。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秦襄公救周有功,被赐地封侯,秦国建立;秦穆公灭西方戎族等国,开辟疆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与日俱强;秦惠文王灭蜀国,使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挫其锐气,赵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煖率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大败。但并未扭转秦国强盛、六国衰落的大势。公元前237年,秦王赢政即位,此时秦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文有李斯,武有尉缭等贤臣辅佐。统一历程势如破竹:前230年 秦灭韩,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前223年 秦灭楚,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六国统一,秦王赢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郡县制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才有了后来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闻名,给后人留下来宝贵财富,值得华夏子孙骄傲自豪。(浅析,勿喷,谢谢)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有这样的说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此,灭六国的时候,最大的对手是楚国!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灭六国的?曾遇到了哪些困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虽然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秦国灭六国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是历代秦王和大臣们的努力成果。

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有三个。

一是秦国国力较为弱小

战争,拼的就是综合国力,但是秦国立国比其他六国晚了整整三个多世纪,导致秦国比中原地区其他国家要落后两三百年,是春秋时期国力较弱的国家之一。历代秦王和大臣励精图治,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秦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通过变法,改变了秦国的社会风气,使秦国国富民强,人人渴望获得军功,成为战国第一大国。

二是六国曾经五次联合伐秦

在秦国综合国力攀升的过程中,六国也没有眼睁睁看着秦国不断发展壮大。曾先后五次联合伐秦,甚至两次打入函谷关,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没有真正灭亡秦国。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苏秦挂六国相印,都被秦国一一化解,甚至破坏六国联合,国力不断上升。

三是朝政混乱,皆由吕不韦把持

秦庄襄王驾崩后,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到了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年即将亲政时,吕不韦和嫪毐把持朝政、惑乱后宫,在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掌握军政大权。嬴政亲政后,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这就是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遇到的三大困难。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