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大家都知道的,城里老人是火化,在农村一般还是土葬… 我们古代的人去世,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后人得给去世的先人埋葬立碑才算完事儿,不然旁人拿出孝经对着你念咒。

我是农村人,农村老人去世,几本上全是土葬,一般都是八个人抬棺,没有更多,我住的地方是山区,爬坡上坎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没见过葬得太远的,最远的有一公里远,最近的不足百米的也有,听老人讲过一段故事。

旧时,大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会找风水师提前找好下葬的地方,路程是非常远的抬棺之人也很多,要找到下葬的福地也要好几年功夫才能捕捉到最好的阴宅,送葬的路上有可能还要住宿,下葬时,要具备很多条件才能下葬,相传祖上一老人去世后,下葬的地方很远,路上走了好几天,当时送葬的人很多,当天是一个赶集的日子,一些赶集之人非常好奇,停下脚步想看这很远来下葬的人是什么来历,风水师当时到了下葬地点,就是不下葬,而是叫人东挖挖、西刨刨,根本不象一个阅历老练的好先生,但是随行的人事先都得到过吩咐,下葬时必须是六月飞雪,人骑人,拖班吼道,人戴铁帽,鱼上树,人们都认为风水师纯属胡说八道,哪有六月间下雪的天,人都是骑马、骑牛的,人也从未有个戴铁帽子的先例,鱼从来都在水里游,但是无巧不成书,当时赶集的人很多,看到如此气派的下葬,人们都停下了脚步,驻足观看,此时接近正午,开始还是艳阳天,天空瞬间阴沉下来,开始下起了小雨,河里一条货船正逆水而上几名拉纤人正在埋头拉纤,嘴里唱着船工号子,一位赶集的男人肩上坐着小孩也驻足看下葬停了下来,想看看热闹,天空中雨大了起来,一个补锅回家的人顺手将铁锅顶在了头上,用锅遮雨,买鱼的人,手中提的鱼,观看时把鱼挂在了树上,此时下雨万事俱备,唯独不见雪花,刚才还在瓢雨,不一会真飞起了雪花,接着就是大雨中夹着冰雹,看热闹的人,还有送葬下葬的人,见这阵势纷纷飞奔避雨,接着电闪雷鸣,山洪暴发,人们顾不了逝者,场地中空无一人,当大雨山洪过后,人们在回到现场,哪有棺材的踪影,棺材早被洪水冲来的泥沙给埋了,原来这地方的样貌都变了,棺材在哪个位置,根本就不知道,最后只好将这一片打造成一处大墓,此来天葬,这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了,逝者姓甚名谁,排行老几,后代居住何处都有迹可寻,当然这也是打小就听到过无数遍的故事。

丧葬习俗很多,并且旧时棺材很大,也很气派,抬棺的人也是彪形大汉,又称八大金刚,如遇路途遥远,会有换班的人,山高路陡,也会提前修路,下葬时是不能耽误时间的,即使下雨路滑也会照抬不误,就会出现很多的送葬人齐力往上推,用绳子往上拉的场面,不管路上多艰险,共同克服困难,平安下葬才会万事大吉,所以丧葬中习俗和套路很多,现在没有旧时规矩多,也讲究入土为安,不少的习俗已减化掉了,抬棺人多当然也是根据路程和路上的难度而定,确保万无一失,并不在乎多几个人护送,人死饭门开,所以主人更是会慷慨大度,不会在这件事上斤斤计较,打什么小算盘,当然一方一俗区别还是挺大的。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从古代到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见过土葬的场景,往往都是很多人抬着棺材。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抬棺的人越多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而皇帝的棺椁需要上百人来扶持。除了对于死者的尊重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么?

从中国的传统来看,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种说法,一旦棺材落地就可能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不管是对于家人还是周围的人,当然这里边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会尽量的找很多人抬棺材。

第二种说法大致是从三国时期流传开的,当时诸葛亮墓葬的时候就是找了四个军师,并且告诉他们绳子断了就是他埋葬的地方。如果墓地没到,棺材落地了,没办法,只能在棺材落下的地方埋葬。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不小心在家里就落地,那就尴尬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找这么多人抬棺就是为了防止落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棺材一旦落地,灵魂也就落地了,如果没有到墓地的话,这个灵魂可能就一直飘摇着。显然对于相信迷信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最恐怖的事情了。当年嘉庆皇帝在外驾崩的时候,据说有一万多人抬棺回京,也是为了防止棺材落地。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一看你就不懂,一口棺材少说一千多斤,十几个人是抬不起来的。抬棺材的人数是固定的,不是多一个少一个都行,最少是十二杠,二十四人抬,多的有二十四杠,四十八人抬。

都是身体强壮的棒劳力。老弱病残的哪抬得动?

前些年,农村没实行火葬之前还一直保持这个传统习俗,什么车都有了,也不用车拉棺材,还是要用人抬。主要是农村土路凹凸不平,用人抬起来比较平稳,逝者可以保持放在棺材里的样子原封不动下葬。更重要的是显示在村中的人缘。

如果在村中人缘差是很难凑齐二十四位精明强悍的棒小伙儿,更别说二十四杠四十八个壮汉了。

用人抬棺材是在村中势力地位的象征,听父亲说,几十年前我们村中有位大户人家,老母亲去世,他家的祖坟距我们村有五六十里路程,如此遥远的距离,他仍然决定用人抬棺材,二十四杠四十八人抬棺材,八辆大马车系着白凌在后面跟着,车上还要拉着九十六位强壮劳力,准备换杠,就是三班倒抬棺材。车上拉着酒菜,换下来的人坐车喝酒吃菜,一班抬十几里路倒班换杠,一路浩浩荡荡,愣是把老母亲抬到坟地,用人抬寿木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过去人们认为,人鬼有阴、阳两界之分,人死为鬼,到了所谓的阴间仍然和阳间一样地生活着,所不同的是灵魂脱离了凡胎肉体,有了一些特异的功能,时时刻刻会危害或阴护着健在的人们。这种观念导致了任何人都不敢随便处置亡人的死体,从而形成严格有序的丧葬俗仪。直至今天,有些习俗仍一直承传递继着。

就我们这里来说,一直盛行土葬,讲求亡人入土为安。俗话说,“一个躺下要八个人抬”。从实际而言,亡人仰躺入棺后,四周要用干土包或泥土包夹稳,泥土加亡人再加棺材的重量,至少也在五、六百斤以上,四个人根本抬不动。

从俗信而言,移灵柩至门外,众人绑闩栓绳,孝子哭祭,调丧。一般由八人一组合抬灵柩,可组织二至三组,途中换担歇肩,讲求灵柩不落地。沿途鸣放纸炮,撒买路冥币,邻居及沿途人家都要在门前路口生一把草火,美其名曰是供送葬队御寒取暖,其内在俗信是怕遭一年晦气,可避棺前丧煞神。若遇至亲厚友在路头摆案路祭(俗称“接路”),可将灵柩暂停在携带的凳子上,万万不能触及地面。

以上就是农村老人出殡十几人抬的原因。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在我们老家,是八个人抬棺材——俗称“抬大师”或“八大金刚”。

农村抬丧,很多老人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现在,我就来分亨一下我们当地抬丧的风俗:

一般的都是早上抬出去,但也有下午抬出去埋人的——下午抬出去埋葬叫“埋偷山”,下午埋葬的都是年轻人,称为“短命”。老年人是不在下午埋葬的……

早上在“辰”时之前要从堂屋抬出来(具体时间由看地的先生定),从堂屋抬出来叫“出柩”或“打阳二”。也要八个人抬,棺材的两头穿上绳子,一边四人……之所以要八个人,是因为尸体重量加上棺材的重量少不了八百多斤,棺木都是柏树木材所制,木质沉重,(一般男性是柏树材质,女性为杉树木材。)要是材料不干,还有水分——那是千斤之外,八人抬平均就百多斤一人,可想而知,抬丧之人必须是身强力壮之人……

从堂屋抬出来后,在地坝放上两矮板凳(三十公分高),放置上棺材(灵柩),棺材的前后放上两大板凳(五十公分),意思是——大板凳好搁置抬棺材的大杆子,以便于捆绑棺材……捆绑棺材还要一定的技巧,由老一点的师父多年的经验(这里就不述说了)……八位“金刚”都不闲着,每人有每人的家什和各自的工作——分别是:头扛、分腿、二头扛、大分、小分、大尾……等(抬大师专门俗语)。

梱挷好后,由“发引师”一声令下,由孝子拿着领魂旗开路……一群人喊着“号子”上路了……

除开“八大金刚”抬棺材外,主家还要安排几位身强力壮之人,随同棺材周边扶灵柩……由于乡村土路弯拐大,坡陡路滑,崎岖不平……

害怕棺材滑落……农村风俗:在抬棺材的途中,棺材(灵柩)是不准沾地的,若沾地了,传说死者就要跪上三年……

当然,不管种种风俗和忌讳,那都是传说,关键还是棺材太重,挑、抬是要用力的,为了安全起见,人多为好。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我们村的刘二娃,父亲去世后,原本应该十几个人抬棺,为节约钱最后却只找了4个人,没想到最后,却差点就倾家荡产。所以嘛,农村里的一些老传统,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二娃在村里人眼中一直都是个混小子,别看这家伙头脑比较聪明,在家里面从小作坊到开了厂,赚到了车也赚到了房,最后还娶了个小娇娘,但却是吝啬到家了。尤其是娶了媳妇以后,还把自己的父母亲赶回了农村的老房,村里人背地里都说他是一头白眼狼。

后来,父亲得了癌症,这家伙为了节约医疗费,居然还劝自己父亲不去治疗,在家等死,父亲临终前想要尝一口烤鸭,也被这家伙因为太贵而一口拒绝,可以说是吝啬到家了。当然,如此不孝的行为,也纷纷被当地人所唾弃。

很快,就到了刘二娃父亲下葬的日子。刘二娃为了节约钱,居然连火化都省了,而且一般当地都是12个人抬棺,刘二娃为了钱只找来4个人,怕大家发现自己父亲没有火化,还故意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抬到山上埋葬。

当天晚上,眼看就要到达山坡,那里提前已经挖好了坟坑。可是,却刚好遇见了几名前往山上水库夜钓的钓友,刘二娃却以为是来,查看他父亲火化情况的。赶紧吩咐大家走快一点。

本来,遗体就比较沉重。抬棺人都是有丰富经验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经过刘二娃这么一瞎指挥,步伐节奏一下就乱了,其中有一个人就扭了脚,这一折腾,所有人扭腰的扭腰扭脚的扭脚,甚至还有一个摔下了山坡。

更可恶的是,刘二娃居然还觉得抬棺人是自己摔的,还想不出医药费。于是,4个抬棺人赶紧报警并起诉,最终,刘二娃不仅赔了好几十万块的医药费以及误工费,工厂也因为现金流的断裂关了门,自己也因为偷偷土葬被拘留了几日,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农村一般需要十几个抬棺人,除了可以让出葬场面更宏大,也可以让大家更安全。毕竟以前农村基本都是将人葬在山上,山路崎岖陡峭,十几个人,才容易将棺材顺利抬到山上。而且,哪怕有一个人出现意外扭了脚或扭了腰,整个队伍的节奏也不至于完全失控,所有抬棺人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

最后,想要说一句: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及时尽孝!生活中,安全才是第一位!千万不要为了节约,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