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我是老农民,住农村,谈谈我对种地的看法。
农村人是种地的无可厚非,但农民也是要吃饭的,也想把日子过好,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农村的真实情况。
中国现有耕地面积是18.5亿亩,平原耕地占比是12%,也就是不到2亿亩,中国有九亿农民,有2到3亿人打工,真正能够实行机械化的也是那2亿亩平原土地,而其中16亿多亩的土地是丘陵或山地,是不可能实行机械化生产的,而一些小型农机深入农村,也只是解决了家家养牛耕地的问题,百分之八十多的土地仍然是以人力为主在进行耕种,而在田间地头的种地的大多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极少极少的留守妇女,而留守妇女很多是不种地的人,她们租房侍候孩子上学不在少数。
开放四十年,农村能进城务工都选择了弃家、抛地、找活干,而年龄大的留在家没有选择只有继续种地,实际在农村种地和失去劳动力的人只占原有人口的三分之一,种地亏损,种地人全知道,而真正能种地的老人占原住人口五分之一,这些老人他们在家种的是离家近,土质好,能保收的土地,对那些远一点,不耐旱的土地都被无情的撂了荒,现在的粮食总产量是平原和产量高带动起来的,说劳动力多是事实,说种地人少不影响产量是胡说八道,如果农民全部回家种地既不现实,也养不活农民,原因是土地少了,退耕还林收回不少地,人均半亩地的地方太多了,都回家在土里刨食,人们会回到比开放前还要穷的日子,连治安也会出大问题。
至于农村种地人老了没人种地,那是杞人忧天,如
今一代农民工已经陆续回家,以后也会,城市建设使终会饱和,城市用工也会在智能中省掉人力,二代三代农民工年龄也会增加,他们以后也会回农村学种地,别看现在人不愿种地,有些不会种,学会种地没有太高门槛,而数亿农民工在处打拼几十年,要想在大城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扎根城市,那只是廖廖无几个别而已,农民在过多少年仍然是农民,土地才是他们的命根子和依靠,老农民工在城市奋斗几十年,他们的结局告诉你,他们的拼搏也只是把日子过得比从前好一些而已,二代三代农民工仍然挤不进城市,他们也只是城市需要农民工,也算临时突击队,城市需要他们付出,却不需要他们扎根。
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没有人种地了是不可能的,担种地不积极,不重视是非常可能的。现在的现况很能说明问题!荒地,荒村遍布全国各地,冷落农业,看不起农民,各种物价反倍的涨,粮价十几不动,全国上下吃粮支出乎略不计!浪费粮食没有人当回事!伤农,骂农,网上一成了时尚的话题。多危险的伩号?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在一些人心目中根本不当回事!如此下去,想达到粮食自足?有人信吗?大中华可真有过米贵如珠年代!
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没必要担心。
确实,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去打工了。他们之所以都出去打工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家种三五亩田地,确实不能养家糊口,只能被迫进城打工;二是现在种地,大部分都机械化了,用不了这么多农业劳动力。
据人社部网站去年公布:全国常年在外打工的农业劳动力,是1.7亿人。这就是说,虽然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但农村真正种地的农业劳动力,还有1.3亿人左右,这里边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年轻人。
现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己达70以上,据估算,现在真正在家种地的,大约在1亿人左右,可以说,外出打工的,都是剩余劳动力,他们外出打工,根本不会影响粮食产量。
既使过几十年,一部分老人相继去世了,农村还会有青年农民继续耕作。只不过那时候,农业都机械化了,只保留少量农民种地就足够了。再说,随着农业科技化的普及,二十年后,农业将会成为年轻人向往和羡慕的职业,将吸引更多的新型农民为之奋斗。
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现在农村很多土地都流转了,有的出租别人耕种,有的被承包用来种树栽花种草。老人们只是在少量自留地上种菜吃。
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这个不用担心,现在很多投入资金的种植大户在搞农业大开发,有的大集团都进军农富产业。现在农村人差不多也不种田了,搞土地流转给大户,可以赚点土地流转费,有的还可以帮种植大户打工赚零用钱,也等于有了双份小收入。未来农村的老人去世后还怕没人种地,有了大集团的机械化投入根本就不用担心土地会没人种!
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等到老人们去世了没人种地了该怎么办?
国家对土地有相关的流转政策,当老人去世以后,土地没有人耕种,而年轻一代也没有耕种土地的技能时,可以把土地流转给其他租用土地的老板或者相关个人。而年轻人根据自己的特长,该打工继续打工,该进城工作进城工作,也可以回来给租用土地的人打工,这样就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份是租用土地的租金收入,另一份是打工的收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