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王姨有2个儿子,大儿子从小学习好,靠助学贷款读完本科,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后靠自己在城市买房,娶妻生子安家。关键是这些,他们当父母的一点忙也没帮老大。等老大孩子出生,他还把我姨两口子接出农村,来城里养老。 老二则早早出去打工了,晃荡到现在30了还是个光棍司令。这个岁数在农村还没有结婚,那基本上说媒的也快放弃了。

31岁年龄不算大,青春正当时,把农村的庄稼管理好,力争成为庄主,自然有美丽的的姑娘募名而来!

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常言道:“山中树木有长短,人的个子有高低”。那短与低,大山与父母该咋办?

一个家庭中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俩的发展不一样,它不是个案,社会上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也正如题主所述,它与父母无关。父母不负任何责任,也不要为谁担忧!

父母可在城里在大儿子身边安心享受幸福舒适的生活。如有可能,可令大儿子为老小谋生指指路,为其提高谋生技能以至回乡创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仅此而已!

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谢邀,父母别担心,可能缘分未到,农村人也大有作为,农村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关健是儿子一定要自力自强,有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内心强大的男人不可能找不到老婆,加把劲[加油][加油][加油]

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王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学业有成在城市安家落户,王姨夫妻也被接到城市去养老;小儿子早年辍学打工至今,31岁留守在农村还没有成家立业。

这两兄弟的境况可以用【一个天上和一个地上】来形容,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我的叔叔【我母亲的表弟】今年已经42岁了,他的弟弟也是早年间通过考学的方式离开了农村,如今在山西省的银行系统工作,早已在山西买了房子并娶妻生子;而我的叔叔小学毕业就去外地打工至今,因为人非常老实木讷,直到现在也没找过对象,在农村42岁基本没有找对象的希望了。

叔叔的父母是明显的偏心眼,他们总觉得叔叔不如弟弟,可能你想象不到,我的叔叔是那种老实到没有任何心眼的人,父母的偏心对待,他也不生气,对于弟弟如今的美好生活,他也从不羡慕更不去打扰弟弟,生怕弟媳有意见。

叔叔的父母有多偏心眼呢,叔叔打工多年,从未主动给叔叔张罗过娶媳妇,叔叔外出打工,他们从未主动问过叔叔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只是家里没钱用的时候,才会联系叔叔打钱回家,却轻易不会给他们那个有出息的儿子打电话伸手要钱。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只能说叔叔生在这样的家庭是非常不幸运的,从小就不被父母待见,长相一般、个性软弱老实、说话做事总是不紧不慢,当我母亲和叔叔聊起未来的人生规划时,叔叔总觉得自己就这样了,趁着能打工多挣一些钱,未来自己够给自己养老就行了。

回到你的问题,王姨有两个儿子,一个事业有成且在城市安家落户,一个打工至今留守农村,如果王姨夫妻不偏心,那么留守在农村的小儿子还有的救,31岁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婚配年龄,但是在农村想要找二婚或三婚离异女人结婚还是有希望的,当父母的只要把小儿子的婚配大事放在心上,生活中多去张罗,娶媳妇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如果王姨夫妻偏心眼,那么留守在农村的小儿子基本上没得救,就像我的叔叔一样,爹妈不闻不问,我的叔叔连娶媳妇的可能几乎都没有,未来可能是要长期打光棍的,其实我觉得你说的王姨就是偏心眼,要不然小儿子未结婚成家,怎么会跟着大儿子去城市养老,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大儿子名义上是给王姨夫妻养老,其实是要他们看孩子,这样看,这个当大哥的也很自私,不管弟弟的未来。

我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王姨夫妻应该多操心小儿子的终身大事,毕竟小儿子目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当父母的应该多帮衬一些,大儿子明显不需要过多的去操心,如今能做的就是一家人想办法给小儿子张罗对象,小儿子如果能顺利成家,之后做起事情来也能因为肩膀上的担子变得稳重起来,打工不可怕,留守在农村也不可怕,打光棍才是真的可怕,打光棍会让人的意志消沉的。

还是那句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当父母的应该尽力去帮衬境况较差的儿子,而不是嫌贫爱富地去偏心做事,虽然父母没有给儿子娶媳妇的义务,但农村多数孩子的婚事都需要父母的张罗才能顺利进行,当父母的王姨夫妻该上上心啊。

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任其自然,兄弟各有時、命、运,强求不得。

老大城市买房安家,老二在老家农村31岁至今光棍,当父母的该怎么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做父母的有责任把她们养大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后来的发展,就他们自己了。自己不努力,靠谁也靠不住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能靠自己,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越早越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