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很不愿意评论现在人所作的古体诗词,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得罪人。民国之后写古体诗的,我只佩服一个人,这就是教员同志。教员的诗词,并不是因为华丽的词句,和严谨的格式以及平仄等等。因为无论多么华丽的格式,都是为了传情达意服务的。教员是大英雄,真正体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的古训。他写的诗词也好,都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心里怎么想的,作品就怎么表达。也就是说,真正的好诗,你一定能读的懂。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优秀的古诗词,不用解释,一定能够明白个七八分。因此,评价一首诗词好不好,放在第一的条件一定是让人明白,作者是在说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如果是堆砌词藻,让人不知所云,就算是语言再华丽,平仄再合规,也算不得好作品。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看看易中天的这首词了。
《满江红》
揖别林泉,初醒处,悄然皓月。
莽原上,龙蛇出没,火光明灭。
牛尾羊头相继舞,秋江春岭从容越。
更娲皇炼石补天穹,风雷烈。
炎黄骨,蚩尤血;殷王斧,周王钺。
望河山万里,雾迷城堞。
烟雨苍茫寒漏永,枫林遍野彤云叠。
问祖先,我本自何来,须商榷。
没读过的朋友可以先读两遍,然后再想想看,易先生的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凭心而论,我也读过几首唐诗宋词。但这首词我始终没读懂。比如第一句“揖别林泉,初醒处,悄然皓月”的主体是谁?是抒情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易先生自己吗?那所别之“林泉”又是何指?初醒处,又是哪里?“龙蛇出没,火光明灭"是心中景,还是眼前景。“牛尾羊头相继舞,秋江春岭从容越”的主体又是谁?都存在矛盾。因此,只有把”揖别林泉“的主体从作者身上挪开,放在历史上的先民身上,大约还是解释的通,于是,全篇所有内容,就变成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于是,这个作品,可以冠一个篇名《咏史》,它从开篇”揖别林泉“的先民写起,从华夏文明的发韧到成形。到周代之后,就没写了。这首词全篇词藻的堆砌上,还是不错的。但是,最后一句:“问祖先,我本自何来,须商榷”中,透出些许历史虚无主义的味道来。堂堂中华文明五千年,我们有煌煌正史,来的明明白白。还要和谁去商榷?
这个作品虽然在词牌上用的是《满江红》,但是立意上,显然是受到教员《贺新郎。读史》的影响。我们把教员的原作搬过来,看看易中天的作品与之是否会有联系。结论大家自己拿。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是不是感觉到历史的脉络写的清清楚楚,个人的观点写的明明白白的?是好是坏,大家自己评判。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面我们再抄一首革命烈士秋瑾同一词牌的作品,大家再对比一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
【作者】秋瑾 【朝代】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看到没有,有时间,有地点,有距离,有景物,有心情,有抱负,有表情,有动作。没有一个生辟字,没有一晦涩典,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用解释,绝对能看得懂。
我写到这儿,易中天的这个作品好不好,大家自己评判吧。任何感动不了人的作品,恐怕都很难说是好作品。
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易中天的《满江红•揖别林泉》,既非垃圾,词采还是有的;但也远非精,不过是一首平庸之作。他的这首《满江红》太隔了。凡是隔的作品,都不是好作品。凡是好的诗作词作,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字面易懂,脉络清晰、气息流转自如、绝无滞涩之感。能够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的诗句和词作,莫不如此。但读易中天的《揖别林泉》,你不太清楚他在写什么,恍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云遮雾罩的,读后眼前一片朦胧。
要读好诗词,不能盯着名人看。在古体诗词一道,官方几乎已经没有能人了,高手都在民间。《满江红》这个词牌,除了岳飞的《怒发冲冠》排第一,就得数我的《代拟辛稼轩》排第二。如果有人能找出比我写得还好的《满江红》,算我输。
原创《满江红•代拟辛稼轩》
十论中兴,天心怯、靖康情结。堪恨也、一隅偏乐,更无豪杰。光影陆离迷醉眼,画船摇荡氤氲月。不堪听、铁骑正猖狂,胡尘阔。
旌旗折,强弓歇。晨风劲,寒光彻。痛驱的卢快,镆铘空拔。气盖世兮时不适,志平胡也词尤烈。今世愿、回马啸中原、英雄血。
注:1、十论中兴,辛弃疾曾著《美芹十论》
2、的卢,宝马名。辛弃疾《破阵子》词云: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如果我没记错,刘备的坐骑也是的卢马吧?说它防主,却救了刘备一命(三国演义里的桥段)。
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我非常喜欢易中天老师,他对问题的见解也有着超人的视野,而且口才也好,我经常看他的视频,非常棒!
但是,至于他的那首诗词,我也看了,感觉水平一般,就像很多喜欢写古诗词的人写的水平差不多,缺乏创新,或者说,缺乏天才,可以定位为:应景之作,不能当真!说垃圾不过分,我认为易中天老师自己也会说是垃圾!他对艺术的鉴赏水平肯定很高,他明白自己这样的作品,开开玩笑的写着玩儿,压根就没想混个“诗人”的头衔戴上,我认为是这样。
我们看那些古代经典作品的句子,充满天才句子,比如李清照的作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最后一句的:应是绿肥红瘦。给人奇妙之感,这种表达事物的方法,一下子就超出了我们日常用词用字习惯,把绿叶多,称之为“绿肥”,把花朵少“红瘦”,包括海棠花的状态也用这个巧妙绝伦的描述表现出来,给人天才之感,石火天惊,奇妙无比,这才是真正的天才之作。其他,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了!大家都有判断!
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沉默是金,不作声,也是一种评论。还是让他自已好好去想想吧……
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毛主席有过一首词《贺新郎.读史》也是论史的,有世界观、历史观,有格局,有境界,虽然词浅文白。而易中天先生此作,却是比较生硬的堆叠,神话、传说、历史杂糅,可以看出此作想要写中华文明史的,但此作没有统一的历史认识,用字刻意。此作,更像一台晚会的串词!
易中天先生《满江红•揖别林泉》一词是垃圾还是精品?
首先是你这问题提得很垃圾。易中天先生这首词先不说有多惊艳,但起码无论是体裁、格律、用典还是遣词造句都中规中矩,也渲染出了一定的历史空间意象与探索精神,展现了相当的才气与学力。易先生从百家讲坛上的说三国到诸子百家,到他的煌煌巨著《中华史》,我认为他是当今一位比较难得的学术素养渊深、有独到见解的优秀学者,这首词也许各人解读不同,但无论如何也用不到垃圾二字。头条上的一些人,无知无畏,好狂言妄语,不是无脑乱捧就是黑心乱贬,靠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吸引眼球,诚可哀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