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孤篇压全宋”这话,以前没听说过,大约属于臆造。应当是从“孤篇压全唐”化用而来的。但是,“孤篇压全唐”成立,并不意味着“孤篇压全宋”同样成立。分别在于指称的事物不同。前者指的是诗,后者指的是词。文学样式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另外“孤篇压全唐”是指特定的作者而言。一般是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为写的太好了,可以力“压全唐”。也就是放在最好的唐诗中也毫不逊色。而“孤篇”二字是说,张若虚没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为人所知的也仅仅是《春江花月夜》这个孤篇。故称“孤篇压全唐”。
这个说法放在崔颢的《黄鹤楼》上,也是成立的。能写出一首诗来让诗仙李白哑口无言,足见诗的水平和作者的功力。可是,除《黄鹤楼》之外。崔颢的其它作品很少有人知道。
杜甫的《登高》被称为七律之冠。却不能说“孤篇压全唐”,因为杜甫的作品太多了。达到很高水平的比比皆是。
词无论是在格式与内容上,都与诗有很大差别。在格式上,唐诗一般指五七言律绝或古诗。它们有比较固定的单一格式。而词,根据词牌的不同,格式干变万化,不统一不固定。统一格式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格式的作品无法比较。
在表现内容上,诗和词也有区别。诗言志,词抒情,诗庄词媚,这大概就是词初创时期与诗的差别。概而言之,诗与家国天下的大格局相关联;而词与个人小情绪相关,更关注风花雪月,诗酒流连。所以开始的时侯,有“词为艳科”之说。可以说,词的开创,就是因为诗的形式束缚了风花雪月的细腻情感表达,才形成的,所词又叫“诗余。”晚唐、五代到宋初,词人全部是婉约派。直到苏东坡的出现,才开创豪放派。豪放派在本质上是用词的形式,表达原来诗的内容。所以李清照才对苏东坡的词很不满,认为那不过是“句读不葺之诗耳”。但豪放词的开创,打破了原来诗词在内客上的分野,使词的内容大大丰富。这样,不同词牌(格式),不同内容的作品放在一起是无法比较的。
南宋学者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四字,与“力压全唐”或“某某之冠”意思差不多。类似于最好。胡仔在“余词尽废”之前加上“中秋词”的限制语是说,在与中秋相关的题材中,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最好的。没有说全部宋词中,它是最好的。因为词牌不同,内容不同的作品,很难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有人一定要找出一首词来,说它是宋词第一。哪他一定不是真正的爱词之人。因为在浩瀚的宋词海洋中,精妙绝伦的作品比比皆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自古就有文武第一之说。读者大可各爱所爱,各美其美。不必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头上。
宋词的名家我都喜欢,苏辛李的作品我都爱不释手。我也喜欢毛主席的词。王国维评价李白《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说,格局之大,古今无人能及。我觉得,毛主席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以当之而无憾。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宋.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雨恨之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此词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人生,渴望有所作为的远大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宋词中似乎尚无此种说法,如果一定要选的话,我觉得是:邓剡的《酹江月·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首先,这首词当得“孤篇”二字。
其次,这首词的气势、背景和创作难度足以“压全宋”。
《春江花月夜》所谓的“孤篇盖盛唐”,是务虚的,更多的是通过朴实的哲理和思妇的情感表达,全诗语言优美,如同一幅画,然美则美矣,感染力和共鸣度其实相对有限。
这首《酹江月》则很不一样。全诗高度写实,写的人、事件和用的典故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人物和历史事件,夹杂着对友人和对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痛,全词情景高度交融,读来沉郁、悲壮,感染力极强。
因为用的是东坡原韵,所以创作难度极大。词中人物文天祥也足以与东坡词中的周瑜媲美。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乃文武全才,是一员猛将!可惜宋朝统治者心无大计,偏安江南,屈膝投降。致使像辛弃疾这样的旷世奇才也只能舞文弄墨打发时光。如果让他驰骋沙场,也许就是卫青霍去病般的存在。辛词一般认为是豪放派的旗手之一,与苏轼并驾齐驱。其实辛词风格多样!甚至他的词个别篇章居然就是一篇押了韵合词谱的散文!辛词别有一番风味!
本词系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可怜白发生”一句梦之真相大白!卒章惊雷!全词充满血性!扬溢着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此篇压全宋,但非孤篇!不像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的其他作品不多见。辛弃疾则不同,名作多多!回答供参考。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坦白说:所谓的“孤篇压全宋”的说法,本身就有点偏激了。我以为能够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都有特色,都值得品味;倘若偏偏要分出个高低来,只能以读者的喜好为准了。
一、同样是相思之情,不一样的表达手法。
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的这首开篇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七个字可谓是少一个字不可,多一个字不行,实在是精炼至极,接下来用“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随后,笔调一转,从今晨回溯昨夜,将本是无知的自然物“明月、斜光”赋予了生命和感情,细细品读,整首词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却能借助客观景物,用白描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写的。这一年53岁的清照,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流失了,自己也沦落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的悲苦。
开篇“风住尘香”四个字,可谓是别出新意。这里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是以四个字来表明了一场小小的灾难造成的后果。这里足见词人含蓄而饱满的运笔。三四两句由含蓄转入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的由来,都是物是人非导致的。
这首词,从上片的含蓄到下片的直率,看上去气息不同,则实是一脉相承,读来极具感染力。二、同是《满江红》,读来却是各具魅力。
岳飞的《满江红》激励着千古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整首词气盖山河,笔力沉雄。情致深婉,不同凡响。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而他的孙子岳珂的《满江红》写的却是闲情之赋,相思之语,笔下的一番风姿,可谓是柔情似水,百媚生香。
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可见,对于古诗词的欣赏,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武断的评判出谁的水准更高一筹。
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重要的是心的感觉。倘若能在恰恰好的时间里,通过阅读带来恰恰好的感觉,那么这首古诗词一定就是更适合于你的;换句话说,这首古诗词只是你心目中的最好,但不能冠名为“孤篇压全部”。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宋词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其中女有李清照,男有辛弃疾为代表,词中之龙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文武双全,其报国有心,请缨无路,壮志难酬。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武力值爆表,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果统兵边塞不次霍去病。自古文无第一,苏轼是全能型的诗词歌赋都是扛鼎至尊;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