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结果,肯定是造福百姓的。但是,所谓的“造福百姓”是以大历史的眼光事后追论的结果。并不是当时六国百姓的真实感受。明白了这个道理,上述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有了。
我们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列国之间互相争斗的时期。战争的胜负,在历史上常常就是一句话。但是,普通百姓永远是战争灾难的承受者。以秦战长平之战为例,赵国败了,几十万赵军成了秦国的俘虏,最后被秦将全部坑杀。要知道,这些被坑杀的赵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长平之战,是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比较有名的一次战役。所以,统一天下的过程是与血腥的杀戮相伴随的。
且不说战国争雄,就算是春秋争霸,也往往伴随着战争和杀戮。于是,人们常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郡县制,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列国纷争的战乱状态。人民可以安下心来生产生活了。从这个角度上讲,一统天下,确实是造福百姓的。
秦朝之后,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老百姓们支持统一,反对分裂。其文化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因此,秦朝统一天下之功,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功,直到今天还没有泯灭。但站在当时人的立场上,对秦国的情感肯定是与后代不同的。
战国时期,天下形成七雄争霸的局面。秦是在灭了六国之后统一的天下。对于六国的后裔来说,对本国存在特殊的情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本国被灭,对秦产生怨恨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怨恨之情,不就是“苦秦”之情吗?
当然,这种因为国家被灭而产生的苦秦之情,不是秦朝被灭的根本原因。因为六国被灭,对秦国恨之入骨的,是原来六国的王室贵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六国被灭,不过是换了个主子。虽然偶尔也会有点故国之思,但生活与以前与没有太大的变化。也不至于引起老百姓强烈的愤恨。为什么为走向“天下苦秦久矣的秦末之乱,而使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的统治者沿着历史的惯性向前进的时候,没有弄明白一个对后世来说很简单的道理,即”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打天下用武,而治天下用文。后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的代价,就是秦帝的二世而亡。
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算起,经过了六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商鞅在秦国变法,用最简单的话就是”耕战立国“。从此之后,秦国人的一切财富、荣誉和权力,都只与耕战相关。国民平时为民,战是为兵。平时,谁种田最好,产粮最多,谁就是国家的功臣。战时,谁杀敌最多,砍人最勇,谁就是英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粗爆。而最简单的办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所以,秦始皇沿着祖宗开创的种田,砍人二元变换模式,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统一之后的路子怎么走,秦始皇不知道 ,他还是按着惯性向前冲,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历史学家,特别是儒家的学者把秦朝的灭亡,归结为穷奢极欲,不施仁义。其实灭六国后的秦始皇与灭六国前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势不一样了。之前,六国与秦是敌国,大砍大杀,没什么。而天下统一之后。治天下依然用打天下的模式。落给天下后人的印象也只能是残暴了。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攻守相易。是儒家的主流观点,确实很有见地。秦末之乱后,经过群雄逐鹿,最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项羽复立六国之后,开了历史的倒车,最终被历史淘汰。而刘邦坚持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后获得了胜利。
汉代剪灭群雄,扫平诸候之后。立刻进入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文景时代,就是吸取了秦代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教训。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体现的就是对百姓的爱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那个时代。中国的统治者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凡是独裁的统治者都是如此!他们统一天下是为权势权威,哪会真正为天下百姓谋幸福谋利!
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依靠本国力量,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用十年时间“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建立起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长达五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政治局面。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他又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和统一货币、度量衡,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秦统一中国后,造宫室、修坟墓、筑长城、内外用兵,横征暴敛、徭役之重己让百姓无力承受。据史料记载,秦时全国人口约二千万左右,被征发造宫室、修坟墓共一百五十万人,守五嶺五十万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万人,筑长城五十万人,再加上其它杂役,总数不下三百万人,佔总人口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实非百姓所能承受。
另外,秦政治是法家学说指导下的政治,国王极端专制,刑罚极端残酷,六国皆称秦为虎狼之国。秦统一天下后,修订的《秦律》更加完备,制定的刑罚非常残酷。仅秦简律文所载的刑名就有赀、笞、迁、耐与髡、黥、劓、鋈、斩左趾、宫、戮、磔、弃市、腰斩等。《秦律》规定,逃避徭役与兵役者,处以笞刑;盗不足一钱者,罚徭役三十日;至于因"盗杀人",则要处以极刑,并实行连坐法和夷三族。
由此,不难想象,统一了天下的秦王朝,反倒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一统带来的是更好的个人君临天下的王威与奢侈淫逸的腐朽统治,哪有造福天下百姓的雄心壮志!?
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秦虽“统一天下”,但并未“造造福百姓”,所以,深受其害的陈胜吴广才感叹道:天下苦秦久矣!
因此,才会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其结果是“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为何秦朝从“一统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反倒变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谈谈我看法:
客观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统天,是中华历史上的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秦始皇的最大历史功绩。
从主观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的是家天下,从其"始皇”之称就可看出,秦始皇开创皇帝制的目的,是想从他开始世代子孙继承皇位,国家永远是他家的,秦始皇的玉玺上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表达的再明白不过了。
秦始皇实现统一并非是为了结束六国纷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而是为了扩大统治地盘和权力,满足他的权力欲,享尽荣华富贵,甚至想长生不老,这些才是他的真正追求,比如,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丶秦始皇陵等就是例证。然而,他又唯恐失去天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修建长城。正是这一切给百姓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和痛苦,百姓才骂他是"暴君”,说"天下苦秦久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