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周发殷汤"之“发”与“盖此身发”之“发"是因为汉字简化的原因变成了一个字。汉字简化之前,他们不一样。
“周发殷汤”之发,是发展的发,原来写作“發"。
“盖此身发”的“发",是头发的发,原来写作“髮"。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不知发问者临《千字文》,临的是钟繇、王羲之、文徵明哪家的帖。除非是中国文字简化后,其他人临摹本帖,否则,不会出现"周发殷汤","盖此身发"两个发字。
《千字文》原文著于南北朝,作者周兴嗣。全文为四字句,二百五十句,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千字文》内容丰富,对仗工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辞藻华丽,文釆斐然,气势磅礴。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文中一千字本来不得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女慕贞絜,纨扇圆潔(絜、潔为同义异体字),《千字文》实际运用了九百九拾九字。
现今有各种重字表里都说《千字文》重字有六个: 【重字表】《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
其实这是简化字带来的变化,这些年很多经典古籍用简化字版印行,其实是误人子弟。我们可重新对照一下,可以发现《千字文》除了重复了一个"洁"字,"女慕贞絜","纨扇圆潔"外,其他并没有重复。
发:周發殷汤,盖此身髮;
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玉出崑冈,昆池碣石;
戚:慼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雲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兹稼穑。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千字文》中,周发之发为發,身发之发为髪,这是汉字演化的结果,弄清这一点,就知道原文中之发不相同了。
师友中有更详细的解读,真感谢此平台,真是高手云集,总能学到很多。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各种重字表里都说是六个: 【重字表】《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但是我发现还有“洁”字也用了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推行繁体字简化的原因。
就拿题主指出的这两句来说,“周发殷汤”中的“发”是平声,有“发展”的意思,而“盖此身发”中的“发”是去声,应该是“头发”的意思,这么一来,前面一个应当是作“周發殷汤”而后一个则是“盖此身髪”。
除了这一处之外,还有另外五处“重复”的字,也是因为繁体字的简化而导致的,分别如下:
1、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2、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3、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4、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5、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对应到繁体字,则分别应该是
玉出崑冈,昆池碣石;
雲腾致雨,禅主云亭;
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慼谢欢招,亲戚故旧;
资父事君,务兹稼穑。
虽然音相同,在简体字中的写法也一样,但因为表达的含义不同,对应到繁体字中写法也就不一样了。
不过,除了以上提到的一共六处之外,还有一处颇有争议的地方,这便是“女慕贞洁”和“纨扇圆洁”两处。
“女慕贞洁”作“女慕贞絜”,这一处是没有异议的,就是纯洁之洁的含义。
争议就出在“纨扇圆洁”这里,究竟是“纨扇圆潔”还是“纨扇圆絜”?
说这细绢的扇子“洁净”也可,那便作“潔”,与上一处自然不同;说它“小巧”也不无道理,因为“絜”本就有度量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小巧”也解释得过去,那便作“絜”,与上一处就相同了。
当然这一处究竟算不算重复,“洁”一字究竟作何解释,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就目前所见到的,还是作“潔”字写法的比较多。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知您对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千字文》中“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中的“发”是两个字,不是同一个字,只是汉字简化以后写法相同而已。1、“周发殷汤”中的“发”,读音为【fā】,第一声,繁体写作“發”,指的是周武王“姬发”。
《千字文》中的这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2、“盖此身发”中的“发”,读音为【 fà】,第四声,繁体写作“髮”,指的是人体身上的毛发。《千字文》中的“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一句,翻译成白话大意是: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
当然这句话可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明白“发”是指人体毛发就可以了。
3、综上所述,简化字写法相同的两个字,实际的古代写法和内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题主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雷同,其实是误判,弄明白了真实含义就会明白这是两个不同的字。
欢迎读者朋友留言探讨,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关注【麓风轩】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