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望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这个问题,我现在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需要上来谈一谈。

我们知道,《红楼梦》“大旨谈情”。也就是说,曹雪芹想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情”的方方面面。情当中,最重要,当然就是爱情,亲情,男女之情。

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情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婚姻中。所以,婚姻中的男欢女爱,就是作者关注的焦点。曹雪芹既然说“大旨谈情”,就说明这部小说和一般小说不同。一般的小说是写人的,主人公是作者观照的主体。而《红楼梦》是写情的。所以,情是主体。人物的设计是为写主体服务的。《金陵十二钗》,在小说中,都是被列入薄命司的。他们的命运,注定都是悲剧的。

林黛玉这个人物的设计,是用来诠释爱情的。爱情首先是男女之间心灵的契合。但是,有爱情,未必就会走向婚姻。所以,宝黛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薛宝钗与贾宝玉是世俗观念之下的美满婚姻,这就金玉良缘。但金玉良缘中不一定有爱情。这是讲封建的婚姻观念对人性的压制。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必然结果。

史湘云的结局,是告诉我们,美满姻缘不到头。她虽然嫁了如果郎君,但最终还是“云散高唐,水涸相江”。这其中有命运之悲。

元春的故事,反应的是帝王后妃的情爱。政治婚姻,注定都是悲剧的结局。

迎春的故事,是买卖婚姻的悲剧。

探春的故事,就婚姻上来说,其实不算是悲剧。曹雪芹把她也算做悲剧人物。说的是远嫁之后,与家庭的亲情上,基本上是断绝了的。因此,从亲情上来说,是悲剧。

惜春是看破情关,出家为尼。从情上来论,自然也是悲剧。

李纨是青春丧夫、终生守寡之悲。

王熙凤是女性独立之悲。

秦可卿是滥情之悲,又和王熙凤一样,是男权社会之下,女性无法自主之悲。

巧姐是家庭败落之悲。也就是家族败落之后,对婚姻和情感的影响。按曹雪芹的设计。巧姐最后嫁给了板儿。如果不是家族败落。公府千金是不可能嫁给山野农夫的。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妙玉。妙玉一个人呆在大观园里,僧不僧,俗不俗的,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协调。但是,妙玉这个形象,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在我们前边所列的十一钗中,惜春是勘破情关,出家为尼的。就情来说,出家之后,情缘就能断了吗?我们从妙玉的身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题目中所说的妙玉不是四大家族或是名门望族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妙玉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否则,她也不会名列十二钗之中。妙玉的今天,其实就是惜春的明天。惜春自认为是勘破情关了。但情关是那么容易勘破的吗?从妙玉与贾宝玉之间细微的情感交流上,可以看出。情关不是那么容易的。

情关是否能勘破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对形而上的情的探索。书中除了惜春和妙玉之外,还有一个形象与此相关。这就是小尼姑智能儿。智能儿身在空门,同样不能无情,于是,与秦钟产生了感情。最后秦钟因情而死。小尼姑的下场,恐怕也不会好。情是什么,是人自然的情感。真正无情了,还是人吗?这大约就是曹雪芹想说的话。

问者认为,书中的薛宝琴似乎更有资格位列十二钗。这样认为的原因,大约是五十回之后,作者在薛宝钗身上花的功夫是很大的。占了不少篇幅,比较起来,确实不比妙玉少。因此才会有这种想法。这种看法是忽略了曹雪芹第五回中所设计故事框架。大家不要忘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的“金陵十二钗”是在“薄命司”中,也就是说,故事中与神瑛侍者贾宝玉下凡历劫的一干人等,都是悲剧结局。曹雪芹设计这么多悲剧人物的大集合,就是对封建婚姻道德的批判。这一点是没有问题。

但我个人觉得。曹雪芹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艺术观和历史观大约不会与欧洲的莎士比亚一样。写出那种让人毫无希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中国人的悲剧中,是有盛极必衰,周而复始的观念在内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贾家败落之后,又有贾兰复起。

因此,薛宝琴这个人物,作者虽然花了很多笔墨写她。但她不是薄命司中的人物。也就是说,在作者的设计中,他的婚姻可能是不错的。嫁到梅翰林家之后,夫贵妻荣是有可能的。而且,在荣宁二府败落之后。贾家包括贾宝玉在内的一干人等,还是要生活的。还是会与上流社会有部分接触的。薛宝琴的夫家,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其它还有比如嫁给蒋玉涵的袭人也是。

这个问题因为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把“金陵十二钗”当作了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来认识了。这样的理解固然不大错,但也未必准确。在红楼人物中,有些丫环的分量其实是更重的。比如晴雯、袭人、鸳鸯、司棋、平儿等人都比十二钗之中的妙玉、秦可卿、巧姐等人重要。抛开地位的差异。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的人,宝琴不是。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首次出场是在第十七至十八回。她自称槛外人,又称畸人,贾府大观园内栊翠庵里的道姑。本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之家,因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唯心性高傲孤僻,不好亲近。听说长安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于是随师父在长安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后因贾府贵妃省亲,用“请帖”将她请来,住进了栊翠庵。但她对贾府中的富贵庸俗十分鄙视,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就某种意义上说,她与贾宝玉性格有相通之处。她厌恶权贵之人,不亚于宝玉痛恨国贼禄蠹。她孤芳自赏,有着惊人的清高、洁癖,贾母偶尔趁兴带了刘姥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到栊翠庵小坐。走后,她便吩咐底下人打水洗地。刘姥姥喝过一口的茶杯,她也嫌脏,准备撂掉。后来贾宝玉求情送与刘姥姥,却又引出她的一番话来:“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然而她给多情公子贾宝玉饮用的却是“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她虽每日与蒲团、禅堂为伴,却被宝玉一个礼施得脸上一阵红潮,连宝玉生日也牢记心头,还特地送去祝寿帖子。可见,孤寂的庵堂生活并不能泯灭她对世俗的依恋和对人世欢乐的向往。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宗教教义和人性之间的激烈冲突,她是一个被封建豪门当作摆设,被宗教教义禁锢的年青美丽少女。妙玉的结局,《红楼梦曲・世难容》写道:“…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第五回)靖本脂批写道:“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妙玉随着贾府的衰败,流落到南方镇江瓜州渡口,或曰嫁给一个老头子、或曰流落风尘,被逼做了风尘女子,总之,那样个以“洁”、“空”标榜的女子,竟落到人世间最肮脏最屈辱的地位。后四十回续书则写妙玉尘缘未断,内虚外乘,入了邪魔,后又写到被盗贼劫去,因不从被杀。以上种种显示,妙玉自当入选金陵十二钗。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金陵十二钗,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分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以及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三部分。入选的标准有三个:一曰“彼家”,她们都是贾宝玉家里的女儿;二曰“择其善者”,即聪俊灵秀、正邪两赋而来的上、中、下三等才女;三曰“薄命”,而正、副、又副的分配标准是:正册为姑娘小姐奶奶;又副册为丫头;副册介于二者之间,妾或类似妾的阶层。妙玉是正册中的第六位,而薛宝琴虽然没入选正册,但是也入选了副册。那么为什么妙玉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妙玉和宝玉的关系非同一般。

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都是和宝玉关系密切的主子式的人物,而且她们的排名与宝玉的亲密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和宝玉关系越密切,排名就会越靠前。妙玉对宝玉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她自称“槛外人”,宝玉的生日妙玉不但记得,而且还送了礼物,从门槛外将礼物塞入宝玉房中,宝玉和贾母一干人等去妙玉那里喝茶的时候,她将没用过的高档杯子给了贾母等人,却单单把自己用的杯子给了宝玉。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妙玉和宝玉的关系非同一般。

第二,妙玉符合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条件。
  • 她的出身高,至少与贾府相当。

她出家是带发修行,而且还带了伺候她的丫头和婆子,而且还有许多珍贵的贾府都没有的茶具。

  • 她的文化水平高,可以与湘云、探春媲美。

她读书识字,懂音乐,懂茶道,诗词写得也好。黛玉和湘云都称赞她是大观园的诗人,才华超过了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和秦可卿。

  • 她的结局遭贼人侮辱,符合薄命。

在通行本里是写妙玉被盗贼掳走了,但是册子上对于描述妙玉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可以确定的是妙玉最后被人玷污了。

第三,作者曹雪芹的有意安排。

妙玉这个人物的设计与塑造就特别凸显出曹雪芹对政治的超越,如果说秦可卿和贾元春身上的政治色彩太浓的话,那么妙玉身上的政治色彩却很淡。超越政治,就是对权力分配不再感兴趣,就是认为不管你是那派政治力量,作为权贵,你都不能以势压人。这样的想法,当然就比拥护谁反对谁的政见高一个档次了。而妙玉这个人物,就体现出曹雪芹从政治意识升华到了对社会中独立人格的关注,所以说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相反,作为四大家族中薛家的女儿薛宝钗进入了正册,而薛宝琴没有进入正册,就是因为她跟宝玉的关系不是很好,加上才华没有正册里的姑娘高,而且整个人生又不薄命,所以不适合进入。

结语:妙玉作为跟贾宝玉关系非同一般的女子,又符合进入正册的条件,再加上她属于作者政治超越的安排,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那肯定是必须的。所以妙玉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不错的。

薛宝琴在《红楼梦》里出现,可谓是完人一个。贾母喜欢,逼着王夫人认下了干女儿,还有意要跟宝玉作亲的,但是宝琴已经有婆家了。而且相貌不输大观园里任何一位女子,才情与林黛玉不相上下,性格比宝钗还要好,爽朗直气与湘云一般,可谓是集大家之所长。但就这样的女子,并未入金陵十二钗里。

而妙玉呢,虽然从省亲开始就出现了,但是出现的次数却不多,而且也不像描写宝琴一样大笔墨地去写,但却个性鲜明,出身也不差,入选金陵十二钗,还占在了第六位。

是什么原因呢?

【01】宝琴出场突然,退场默然

在前八十回里,宝琴出场是在四十九回,显得很突然,之前也没有行文交待薛家还有这些人物的存在,只说是薛蟠打死了人甩手走了,留下叔伯兄弟及家人料理官司,而这些叔伯兄弟就包括着后来上京的薛蝌等。

对宝琴一番赞赏有加的叙述过后,后面不知道怎么就不再出场了,也不知了去向。其实她的出场也好,退场也罢,大致是因为情节的需要,来见证贾府一时的辉煌或者用来挤兑金玉良缘之说也未可知。

【02】妙玉见证着贾府的兴衰荣辱

妙玉进贾府,是在元春要省亲之前,还是王夫人下帖去请来的。文里有交待,她原本也是富家女,也是名门贵族,只因为不好养活才带发出了家作了尼姑的。其实与其它钗没什么分别的,说不定比宝琴家更是有名一些。

妙玉到了贾府,见证了贾府女儿省亲,大观园里的繁华,每个人的起落生死,最后贾府被抄,自己被强盗掳去,等等,贾府一开始下帖请她,到后来无力保她安全,都是贾府衰落的铁证。

而且在宝黛的爱情里,她也爱宝玉,只是爱得不说,爱得隐讳而已。

在金陵十二钗里,除开妙玉,其它人要么是贾府的女儿,要么是贾府的媳妇,要么是贾府的亲戚,而只有妙玉,是唯一与贾府没有血缘亲情干系的人,所以她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纯粹一旁观者的身份。

但就是这旁观者,也没能逃脱被贾府影响,最终落得悲的结局。

读书明智,写作明心,心理学明事。我是青鸾惊鸿,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为什么妙玉在《红楼梦》里出现次数很少,也不是四大家族或者名门贵族,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其实薛宝琴更适合吧?

旧文回答,讨个懒。

妙玉(一)胎中已是宝玉妻

有一个地方叫玄墓山,但是那里没有蟠香寺,确有一个寺叫圣恩寺,据说这个玄墓山是因一个叫郁泰玄(与我同姓哈)的人的墓而得名,我们先研究一下这几个字。

玄是“玄烨”的玄,康熙皇帝的名讳,如果《红楼梦》出自曹寅后人,绝不会对康熙皇帝大不敬,那个时候玄墓山已经改成了元墓山,要么《红楼梦》成书于康熙之前,要么是作者故意对康熙不敬,竟然把玄与墓光明正大的写出来,要犯文字狱的。而故事中的人和事基本上与清朝有关,书应该成于康熙年间,那就是作者故意为之,就是要让后人知道的。

玄墓山要是与圣恩寺在一起,不就显得皇恩浩荡了吗?所以作者用“蟠香寺”,用了一个带“虫”字旁的蟠,而不用盘香,与薛蟠有同样寓意,就是要说满清都是大虫,大老虎,置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强迫剃头改衣,圈地加赋,尤其是多铎鳌拜之流,导致尸横遍野。

“蟠香寺(想死)”意思是咒骂当朝康熙皇帝早死,来玄墓山陪我的意思,所以说妙玉(庙宇)指的是大明王朝王子朱慈焕(炤),《红楼梦》作者之一,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曹雪芹这个人,笔名而已,就像鲁迅只是笔名。

传国玉玺本就是黛玉妙玉一家人的,好比是指腹为婚一样,从小就定好了,在故事中就演变成妙玉以童养媳的身份住在大观园里。

我们说一下“栊翠庵”以及茶和梅花的问题。

妙玉自称“槛外人”和“畸人”(畸笏叟)槛,木指朱由检的木字旁,监音同检,槛外人指的是朱由检的后人,流落在紫禁城门槛外的意思,畸是指自己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日日坐卧不安,生怕有一天被发现。“栊翠庵”栊是皇帝朱由检,翠是脆弱的意思,连年灾害,外地入侵,朝廷已经彻底粉碎。

说茶,“六安茶”是绿茶代表大清,“老君眉”是红茶表示朱明,贾母(朱元璋)去妙玉处就是试探她有没有变心,还是不是朱家子孙。

栊翠庵的梅花都是红梅,也是表明一颗红心高高照,给宝玉的绿玉斗意思是汉族要与大清斗争到底的意思。“分瓜bān 瓟bó斝jiǎ” 给宝钗喝茶,“分瓜瓟”即俗称的“葫芦”类的植物,暗指“胡虏”(同时也暗指宝钗石女身份),黛玉用的是“点犀”,“点犀”乃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说明她与黛玉一条心。

“铁门槛”是紫禁城,已经不是我们汉族的了,给子民留下的只是一个个的土坟头,当年死亡人数达两亿人,妙玉来贾府的路上应该是帮助死了的路人入土为安的,所以就剩下遍野的“土馒头”,感叹百姓疾苦自己竟无能为力,所以时刻牢记哪句话,把自己称槛外人,那个门槛再也进不去了。可是宝玉是玉玺,还可以是“槛内人”,所以宝玉回帖就用了这个称呼。

当然以上的所有,作者不能明说,但是我的理解就是,在故事中妙玉就是与宝玉指腹为婚的妻子,这也是黛玉终日不安的根由,也是宝钗奋斗不止的源泉,此事高层领导应该知道的,所以王夫人与薛姨妈总是一起设法改变事实,当然最终也成功了。

胎中已是宝玉妻,

一道铁槛思别离;

鸿雁梅花空折枝,

瓜州渡口陷污泥。

可怜金玉质本洁,

闪闪红心自称畸;

淌血沁泪问苍天,

只剩馒头不剩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