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贾赦曾给贾环说过一句话:“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就是因为这句话,许多人推断说,以后是贾环承袭的荣国公爵位。这种说法,不过是猜谜之人胡说八道而己。以荣国府的实际情况来说,是绝无可能的。以《红楼梦》的情节线索来推断,同样是绝无可能。
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的传统,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贾环的头上。首先,贾赦自己是有儿子的,这就是贾琏,荣府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袭爵的情况?一是贾赦去世,二是贾赦自己不爱干了,想退休,于是,向朝廷提出申请。朝廷根据有关于规定,把爵位传给下一代。宁国府的贾敬就是这样干的。但是,贾赦的性格与贾敬是不一样的。贾敬是因为痴迷修道,才出家让位的。最后也是因为吃了“仙丹”中毒而死的。与贾敬相比,贾赦显然对世俗生活的热爱更强烈一些。就算他也对修道感兴趣,也不会放弃俗世的一切出家。
另外,对公候之家来说,提前让位,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划算的。我们知道,宁国府贾珍,是三等将军。而荣国府的贾赦是一等将军。世袭之后,待遇是递减的。一般的公候爵位,三至五代后,就没有世袭了。清朝的公候伯是超品,子是一品,男是二品。当时的情况,贾赦是一品待遇,而贾珍只有三品待遇了。如果荣府提前袭爵,等于待遇提前降了两级。对家族来说,肯定是不划算的。
所以,如果荣府轮到贾环袭爵会是什么情况呢?一是贾赦去世。二是,贾琏失去继承资格,或是去世。三是,贾政一支与皇家保持着情感上的亲密关系。皇帝才会让荣国公的爵位转到二房承袭。而且,就算是二房袭爵了,还有嫡子贾宝玉。我们看《红楼梦》,这些情况,恐怕都不会出现。按《红楼梦曲子》和《判词》的暗示,两府最终是因为犯法,被取消爵位的。曲子里的“忽喇喇似大厦倾”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因此,贾赦所说的这句话,不过是信口开河的胡说八道。也正因此,在贾赦说完之后,贾政就说:“不过是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轮到后事了。”这是非常明确的指出,贾赦的话没道理。
贾赦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当时中秋节,荣国府开家宴。为了逗老太太高兴,家宴中搞些节目出来,是题中应有之义。节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击鼓传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讲个故事。大家族的游戏,也是有规矩的。让谁讲话,谁不讲。都要掌握的。于是,贾赦和贾政每人讲了一个故事。贾政讲的是怕老婆的故事。无伤大雅。而轮到贾赦讲的时候。他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讲完之后,引起了老太太的多心。说了一句,“我也应该让这个人给治一下了。”贾赦这才感到母亲不高兴,又不能过多解释,只能转移话题。
贾赦讲母亲偏心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恐怕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也就是说,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觉得母亲偏心的。从老太太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就可证明。老太太之所以不喜欢他,是有原因的。
在贾赦讲完故事之后,传花传到贾环的手上。因为前边贾宝玉与贾兰都做了诗。贾环便也做了一首诗。不是说好要讲故事,为什么又变成做诗了呢?原因很简单。如果贾政不在,贾宝玉也会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讲笑话都没有问题。可是贾政在了,他就不敢讲了。于是,以做诗代替。既然前边宝玉和贾兰做了。贾环也要表现一下。击鼓者看到他跃跃欲试的表情,花自然也就传到他手上了。
贾环的诗,受到贾政的批评。应该说,贾政虽然文才有限,自己做诗做文的水平有限,但评价的水平还是有的。贾政承认贾环写的不错,但告诉他。这些都是外门斜道。与科举考试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贾政发表完意见之后。还处在尴尬期的贾赦也开始插话,参与讨论。贾赦的性格与贾政不同。贾政虽然自己学习水平不咋样,但却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贾赦对文学方面其实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所以,他对贾环诗的评价,完全和诗本身不相干。他是这样说的:“这诗据我看,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莹火’,一旦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竞不失咱们候门的气概。”
从这一席话中,明显看出贾赦与贾政不同观点。贾政一直要求儿子们认真读书。因为他知道,贾赦说的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没有人可以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到地老天荒。所以,《红楼梦》中一直在说,“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第二,贾赦是因为看了贾环的一首诗之后,才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是说,贾环诗中表达的意思,很合贾赦的心意。才说出这样的话。这也是对贾环的鼓励。
贾环诗中到底写的是啥?书中没写。我觉得这是《红楼梦》中一个大遗憾。或许有人会说,作者没写,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无关紧要,和主题无关,所以作者省略了。我觉得不是。应该是作者本来要写的。但因为诗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且,也与人物后来的结局相关。作者写这一回的时候,还没有想好。后来作者去世,就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七十五回的题目中有“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的句子。可见,中秋宴会上的新词(诗)应该是很重要的。而且有谶语之意。可是,现在书中无论是贾宝玉,还是贾兰、贾环的诗。书中全没有。但行文中却是明显的留出空隙来的。关于宝玉的诗,书中这样写的:宝玉听了,碰到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道是: 贾政看了,点头不语。
关于贾兰的诗,书中写道: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看时,写道是: 贾政看了,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时,贾母也十分欢喜。
关于贾环的诗: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做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亦带着不乐读书之意。
三个人写的诗是什么内容呢。书中虽然没写,但通过贾政的品评,也可大体知道一二。其中贾宝玉是以温庭筠自命,贾环是以唐末游仙诗人曹唐为本。温庭筠的词风缠绵悱恻,与贾宝玉性格相合。曹唐游仙诗不用解释,付合贾环好吃懒作,好高鹜远的性格。二人的作品都被批为贾政批为“不务正业”。在这次宴会上,唯一被全面肯定的就是贾兰。贾兰的诗,让贾政看了当时就“喜不自胜”。这证明了两个事情,贾政看人的眼光是不错的。贾兰以后飞黄腾达不是没有原因的。
根据七十五回的题目。贾宝玉叔侄三人的诗中,定然是有谶语意味的。因是佳谶,大约说的是贾兰。因为以后重振公府家声的,只有贾兰。而贾环的母亲不是十二钗中人,贾环在书中的地位,没有贾宝玉和贾兰重要,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
贾赦欣赏贾环,大约还是有物以类聚的原因。荣国府之败,其最大的原因,肯定来自于贾赦,大厦倾倒,也是与贾赦贾环这种不务正业,好高鹜远的行事风格有关。公府候府的继承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重大问题。的重大问题,是有规矩的。贾赦的信口胡说,本身就是不吉祥的。所以,贾环袭爵的说法,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到他这一代,已经无爵可袭了。
《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在红楼梦中一直有两个十分不讨喜的人,一个是整日不务正业爱娶小老婆的贾赦,另一个便是不懂事的小孩贾环,之前对他们的印象都不好,可是中秋夜宴他们做的事情却让我对他们有了一点好感。
中秋夜宴,贾赦一个笑话惹恼了贾母,贾环一首诗被贾政骂不爱读书,可后来贾赦却和贾政唱反调当着众人夸赞贾环,还赏赐了许多东西。
贾赦之前从未夸奖过贾环,他突如其来的夸奖虽然奇怪却让我看到他的背后真诚,贾环敢正面和宝玉比试也让我看到他的成长。
贾赦好像就是一个任性的老小孩,众人都喜欢宝玉,但他偏偏就看重贾环,不过除了任性的一面,我想贾赦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第一、心疼贾环,为贾环打抱不平贾赦夸贾环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他是看到宝玉和贾环一同作诗,其实都没有特别好,但是宝玉却可以收到奖赏,贾环还受到贾政一番批评,于是贾赦便很心疼贾环。
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
贾政虽然是两个人一起骂,但是宝玉先前已经得到了贾政从南海带来的扇子,所有现在说一下也不碍事,但是贾环就不同了,他近来因为学业略有进益,本想在大家面前一展身手,可是不仅没有得到夸奖,反被贾政教训了一顿。
贾赦看到贾环好像见到自己一般,贾政讲笑话受到嘉奖,但他却惹贾母生气,好像贾政做什么都是对的,他都是错的。想到这,再看看一脸委屈又常常被忽视的贾环,他就想特别维护他一下。
于是在看了他的诗以后不仅夸他写得好、赏赐了很多东西,还鼓励他以后就这样写他会有好前途的。
第二、贾赦文学造诣不高,和贾环臭味相投对于诗词这样的文学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且还会因为水平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层次也不同。贾政认为贾环的作品不好,但是贾赦却认为很好。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即便引经据典但贾赦的文化造诣终究是及不上贾政的,贾政最开始可是打算从科举出仕的。贾赦认为好可能是他的水平就是和贾环在一条水平线上,认知相似,所以彼此欣赏。
同时,贾赦是真的喜欢贾环这首诗,他看到贾环的诗里透露出他们的豪门气概,我们也许看不上,但他和贾环也算臭味相投了。
第三、跟贾母撒娇,贾母偏宠宝玉,那他就宠着贾环,故意唱反调这个中秋节气氛本来就很凝重,从贾母起就很伤感,贾赦心中更甚,因为他随口说的笑话就在抱怨贾母偏心。也许这话在心里藏太久了,所以冷不丁的就说出来了。
都是儿孙,贾母偏爱宝玉,隔代亲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贾宝玉和贾环两个孙子贾母还是区别对待。贾母道:“这就罢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明明宝玉做的不好贾母还偏爱,这样一来贾赦就看不下去了。
贾赦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他在跟贾母撒娇耍脾气,您宠着宝玉,那我就宠着贾环。你们都看贾环没出息,我却看着将来整个贾府就贾兰环能够承继大业。
看着贾赦有点搞笑的行为,这么大个人还跟贾母撒娇任性,真的越活越像小孩子了。不过这样的他也还挺让人喜欢的,真实不做作。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贾赦说的是客套话,不可当真。他说这话是为了捧弟弟贾政,让母亲开心而已。
贾赦不慎得罪母亲中秋宴会上为了让贾母贾母开心,贾政先讲了一个笑话。后来传到了贾赦手里,贾赦也讲了一个笑话。可他没仔细想他那个笑话,贾母听了很不自在。那个笑话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母亲生了病,请来了个婆子。婆子说是急火攻心,要用针扎肋条。儿子不解,就问婆子为什么不扎心呢?不是说急火攻心吗?婆子说,你不知道天下父母偏心的多着呢!
贾母听了就以为贾赦在讽刺自己偏心于贾政。贾赦原是无心的,见贾母在意,他连忙解释。
贾环急于表现自己贾环见宝玉在宴会上作诗赢得了父亲和奶奶的欢心,他也想讨他们欢心,于是他也写了两首诗。
贾赦听完拍着贾环的头笑道:
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贾赦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贾环是不可能世袭的。那为什么贾赦还要这样说呢?贾赦知道贾环嫉妒宝玉,他这么说是在鼓励贾环,让他开心。贾赦夸贾环其实也是在夸弟弟。贾环再怎么着也是贾府的一份子,他读书读得好,对贾政来说是乐事,对贾母来说也是乐事,他说句好话让贾环、弟弟、母亲开心,这不好吗?
《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第七十五回,中秋节,贾府难得合家团圆,贾环所作的诗得到大伯贾赦极力称赞,并说出了“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的话。因这一句话,很多读者认定贾赦有意把他身上的爵位让贾环承袭。只能说,这种理解,又流于断章取义想当然了。
那么,贾赦此语是什么意思呢?
要找到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文本,结合前后文以及人物个性来分析。
我们先看前后文,尤其是作者写在回目名上的明确指向。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环像一匹黑马,惊艳了中秋夜宴。这是一个很冷清的中秋,因为有贾赦贾政几个男人在场,女人们被隔开在另外一个场子,贾母便提议玩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花传到宝玉手里,宝玉不敢在父亲贾政面前讲笑话,于是主动提出作诗。平素对宝玉要求极严的贾政,因当着贾母的面,不好批驳宝玉,只好违心地说“难为他”,并赏了宝玉两把“海南带来的扇子”。
等花传到贾环手里,贾环便也学样,“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读原著时,要注意这里的细节,宝玉和贾环的诗都略过了,没有体现出来。为什么会这样?脂批给了我们答案:“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脂批告诉我们,作者曹雪芹是先写文本再来填诗,但中秋诗没来得及填完,就撒手人寰了。所以,作者并非有意不把诗体现出来,而是没来得及。这就造成读者只能通过人物对话来了解这俩兄弟所作诗的内容了。
从贾赦的评价,回目中的“新词得佳谶”应该指的是贾环,而非宝玉。一直以来,无论是在读者眼里还是在贾政眼里,贾环的文才都不如宝玉。但是,这次兄弟俩的诗,被贾政喻为“二难”,不相上下,可见贾环进步神速,“佳谶”也非他莫属了。
贾环的风格,更符合贾赦的价值观,因此“连声赞好”。贾赦和贾政兄弟俩,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路。贾政尚文,走的是士子路线,贾赦却自认承袭了先祖之风,“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对苦读的文人颇有轻视之意,认为那是寒酸人家才该走的路。作为贾府这样的贵族,生来自带骨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做官是手到擒来之事,何必寒窗苦读?
贾赦认为,贵族自有贵族的特权,放着特权不用,非得十年寒窗自讨苦吃,那才叫没骨气。“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才说出“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的话来。
那么,这个世袭的前程是指什么?是不是指贾赦身上的爵位?
我们回溯一下,回溯贾政的官是怎么来的。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政时,是这样说的: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捕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贾政的官是怎么来的?皇上赐他的“主事之衔”,不是因为他爱读书,而是因为皇上“恤先臣”,意即沾了祖宗的光,这便是“世袭的前程”。皇恩浩荡,祖先的光辉还在,等到贾政百年之后,极有可能当年的事迹重现,额外赏贾环一个官职。
所以“贾政听说,忙劝说:‘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注意贾政的反应,如果这“世袭的前程”指的是贾赦的爵位,贾政应该惊讶,然后以他的为人,会推辞,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说“论到后事了”。
还有,贾赦的爵位已经传了三代,按照制度,世袭爵位只传三代,比如林家的世袭列侯,“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贾赦怎能有把握还能再袭一代?而且,根据制度,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即使爵位还能再往下传,贾赦个人也没权力传给贾政的庶子贾环。
因此,贾赦的这一段论述,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体现贾赦的价值观,同时表现出他对贾政的向学不以为然,言下之意是:你那么爱读书,你这官不还是靠祖先的福荫才得到的吗?二是体现贾环的成长,这个一直活在宝玉阴影里的孩子,“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走的旁门左道,反而“得佳谶”,预示着他有着还算不错的结局。
这二者都是对贾政的莫大讽刺。
《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爱屋及乌!
《红楼梦》原著中,中秋夜宴贾赦为什么说将来前程定是贾环承袭?
谢悟空邀。中秋夜宴上,贾赦借着讲笑话,似有意若无意地排楦了贾母。贾赦缘何要讲这么个笑话呢?
由于贾赦自己的不捡点,贾府人都鄙视其为人,作为贾母自然心里反感其作派,而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少不了的有所指,只是碍于母子身份,不便红脸。以此缘故,贾赦暗讽贾母偏心。
那贾赦不满贾母也情有可原,却又为何抬举贾环将来袭爵也未可知呢?这也是贾赦对宝玉发泄的不满。明眼人都知道贾母宠着宝玉,对贾环倒未见如何关心,贾赦为表达情绪,自是反贾母之道而行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