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现在一说到诗词,立马就有人提到格律。似乎格律成了诗词的先决条件。这其实是不懂装懂的假专家们胡说八道。可以明确的说,是先有诗,而后有格律的。在没有格律一说之前的诗歌,也是大体合律的。

所谓的律,就是韵律。韵律是和音乐相关的。最早的诗词都是可以唱的。唱的时候,有快有慢,有顿挫,有悠扬。唱词与曲调完美结合,就是合律。比方说,为什么律诗的下联尾字要用平声。原因很简单,两句表达一组完整的意思,话说完了,一般要抒情拖腔,如果结尾的是个爆破音,腔还怎么拖?因此,山歌也好,小曲也罢,现抓词唱出来的,必合音律,因为不合音律,就没办法唱了。

诗词方面,格律要求最严格的是律诗。律诗有非常严格的格律要求。但是,哪怕是公认最好的唐律,严格的按格律的要求来看,也可能有不合规的。所以,格律只是个大体的形式框架,不必太过在意。

古今论诗者,都会说“不以文害意”,说的就是不能因为形式的需要,损害意思和情感的表达。《红楼梦》中林黛玉给香菱讲诗的时候也说过,如果有了好句子,格律什么的就不重要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但全书没有一句论及格律。在真正的学者眼中,格律这些形式上的事,对于文学来说,只不过是小节而已。如果内容好了,形式是可以打破的。形式打破,就是创制新调。比如《浣溪沙》是上下两片,各七言三句。在上下片最后一句后再加上三个字。就成了新调。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李清照对苏东坡词的评价是很低的,原因就是苏东坡的词不合律。以李清照的话说,苏轼写的是“句读不齐之诗耳。”也就是说,诗有诗的格律,词有词的格律。苏东坡因为音乐课不太好,不懂音律。所以,常常写出不合律的词。就是因为不合律,苏东坡在词史上开创了一大流派,叫豪放派。

宋词中最合律的词人大约是周邦彦。他当时的官职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所以,他的词句句协律。但周邦彦在宋词中的名声,比苏东坡差的很远,可见,不协律的水平,未必就比协律的差。甚至会更好。

明代最重要的戏剧家叫汤显祖,他写的《牡丹亭》许多地方就不协律。因为汤显祖不是音乐家。当戏班子拿到汤显祖的剧本排演的时候,发现许多地方不好唱,不好唱就是不协律。他们打电话给汤显祖,让老头子修改剧本。结家老人家大发雷霆。老子的剧本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唱的。唱不出来你们改腔,老子的剧本一字不改。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牡丹亭》。

聊到这儿,就不必多说了。你看,宋词第一大家的苏东坡是不协律的。明代第一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剧本,也是不协律的。既然珠玉在前,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乎那么多呢。想写就尽管写好了。说不定那一天你就成了汤显祖和苏东坡了呢。

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我认为如果作诗都按格律循规蹈矩,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毛主席说过:“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推陈出新″就是要求现代人大胆创新,不要被格律约促一成不变地生搬硬造。

现代人学习现代文化,作诗应显浅易懂,意境鲜明,顺口溜就可以了。

我相信社会在发展,今后的诗人作诗也在发展。现在许多诗人不按格律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毛主席、郭末若等诗人写出闻名世人的诗篇是不按律去写的。这就证明了时势的发展只能是后浪推前浪。

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今人创作诗词需不需要遵循格律要求?针对这个问题,个人理解,首先你得理清什么是格律?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你坐在飞机上可以翱翔蓝天,但飞机是载体。当你孤身一人想象大雁一样振翅高飞时,那结果就不是翱翔蓝天而是仙游天堂了。

那么,什么是格律诗词呢?我们说,所谓格,就是样式,是标准定式。所谓律,就是规矩,是规范。就如国家法律规定我们的行为规范一样,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带有强制性的意味。

格律诗,简单而言,就是结构严谨,字数、行数有限制,字音平仄、韵脚有规定不能乱用的诗文。同时,律诗还讲究对仗相粘起承转合等等其他要求。

而格律词从广义上说包含在诗内,故有诗馀之称。格律词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揉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曲调以及外来音乐(主要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梵音)而形成“燕乐”的歌词。最初是与曲调相配用来歌唱的。后来,辞与调逐渐脱离,故有按谱填词和倚声填词之说。在音韵上,格律词除了严分平仄外,还讲究平分阴阳,仄分上去(另有入声),这是与格律诗不同的地方。

格律诗、词的共同点除了协律外,都要求做到醇雅蕴藉,不能浅俗直突。并且,同时都讲究气韵与境界。

站在这个立场上分析,格是框架,律是音调上的抑扬,而境界则是实质性的内容,如能三者合一,当然就文彩飞扬魅力无穷。这是我个人所期望达到的。故此,我个人趋向遵守格律。并非是因循守旧,而是觉得一种文体形式经过无数先贤千锤百炼后,已经有了标准规范并完全成熟,在摸仿而不能超越时不妨遵守旧规。

但是,当格律与意境发生冲突了呢?到底是遵守格律还是挽救意境?况且,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也与古音有了较大区别,我们在创作诗词时是不是也一定依样画葫芦按古谱呢?就象中华诗词学会按《中华字典》的发音而推荐的“新韵”一样?我个人认为,境为先律为后。现代人创作诗词,可以在原格律的要求上尝试突破也未尝不可。这就象诗词曲相互争奇斗艳一样,相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没有格律就没有韵律吗?

显然不是!只有遵守格律才能有韵律吗?也不是!其实韵律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而格律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音乐永远是按照一个,或是几个固化的韵律去限制会怎样?

中国古代使用的是五声音律,而中国的现代音乐使用的是与世界同步的七声音律,七声音律是在五声的基础上加进去两个半音,而这个半音是不和谐音律,为什么加进不和谐的音律呢?是为了丰富音乐!和谐的音乐很好,但是,就像这个世界一样,不能只有和谐,更多的事不和谐的因素,也正是这些不和谐的因素,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格律只是几个固定音律的模式,而古诗需要发展,需要丰富多彩的模式,古诗也不能永远是平平仄仄平,也不能永远按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模式写下去,这样写,或许你津津乐道,我觉得枯燥乏味,老生常谈!

写诗是写诗意,写诗的意境,这诗的思想,不是写格律!

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浅谈一下对格律的认识,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对格律一窍不通。后来慢慢有点懂了,有格律的诗词,读起来铿锵有力,赏心悦目。就像我们听到的鼓点,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节奏感强烈,震撼人心……

其实,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出现很多对偶的句子。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到了齐梁时期,骈文开始盛行。骈文也就是骈体文,以四,六为句,讲究对仗。那时侯很多文人就自觉的运用了对偶句。这种风气一直影响着当时文坛,格律逐渐得到了完善。

到了唐代,正式提出了“八病”说,就为后来的旧体诗平仄打下了基础。从‘四声”’到“八病”盛行了之后,再把“四声”二元化,分为平,仄。(上,去,入)两大类。

就这样,从永明体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唐朝,律诗真正有了严格的要求。终于把旧体格律的形式定了下来。

现代人写旧体诗词,其实应该按格律来写。这样写出来的词句会充满韵律。让人读起来更加心旷神怡。

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说说个人浅见:

一首好诗,主要看意境,其次看修辞。

意境好的,无论是格律诗词,打油诗,还是短句,都是好东西,人们都爱看,千古不衰。意境差的,修辞再讲究,也没人爱看。

意境好,是思想境界美,修辞讲究是方法美,如果两方面都好,才是真正的好诗,才是最好的诗人。

有些诗词,虽然不是完全符合要求,但是某一方面特别好,大家也都喜欢。像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不符合绝句对仗方面的要求,但是,至今不衰,就是因为他的比喻空前绝后。

写什么诗,就要加个什么名子。

凡是写填古代格律诗词,就应该按照古诗词的要求去写填。建议不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像自己文化浅,水平低,识字少,能力差,找不到能表达适当意境的平仄字词,那就不去写填古代格律诗,就写自己的打油诗词,白话诗词或者散文。如果你喜欢写七律,绝句,西江月诗词等,就要提高自己的意境,刻苦学习练习,使自己达到高境界,高水平。如果还羡慕格律诗词,还不学写格律诗词,变为对会写格律诗词人和所写的格律诗有嫉妒心理,结果,对格律诗词和作者表示,是不对的。

有人把打油诗词或者白话诗词也冠名《七律》、《绝句》或者《西江月》等,还说是创新,简直是亵渎了格律诗词。

你要创新的话,不要用人家的名子。要自己创造一个更响亮的名子不是更好吗?

就像吃肉一样,明白说是一盘牛肉,却只有很少几块牛肉,很多都是鸡肉。这可真是创新了,这是对“滥竽充数”的创新。

有人自己想干的,非要强加于别人。那哪成啊!

人家认为什么东西好不好是人家的事。

谁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谁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各有所好,不违法就中,言论自由吗!

就像地里长出一棵茄子🍆,有人偏说是辣椒,那他说他的呗?

这种指鹿为马,也不犯法。

人家说的不合你的口味,你讲理讲不过时,采取人身攻击。要知道,诅咒和谩骂那是没用的。有理不在声高!有理讲倒人,无理侮辱人。

虽然是:

能力有长短,个人有追求。

爱好有不同,写作有自由。

但是,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全面发展,不要追求片面,左右摇摆是要翻车的。所以,写诗词要像贾岛一样,仔细推敲才能写出千古不衰的诗词。

我写不出太好格律诗词,但我十分羡慕那些既有意境,又讲究平仄、顶针、对仗、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容易记忆的格律诗词。

哪位大神能写出超过古人的好格律诗词,给他100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