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当然一是因为它深刻的思想性,二是因为他高超的艺术性。说它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中,有明显的女性化特点。贾宝玉的女性化,是与作品性的思想性有关。
《红楼梦》主旨是谈情的。通过贾宝玉的婚姻和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道德的不合理。曹雪芹的这种思想观点,是超越于当时的时代的。于是,基于个人境界的不同,对于小说的情节,有着不同的理解。
当然《红楼梦》让人读不下去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的艺术风格上。这种风格最本质的方面就是“写实”,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的时候,曾经说过:“正因写实,反觉新鲜。”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原因很简单,这与小说的特点有关。小说不是历史,历史是必须要据实直陈的。而小说允许虚构的,同时,小说是给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所以,历史上小说的内容大都是传奇的。因为情节的稀奇古怪,超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所以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红楼梦》与一般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写实。它写的都是大家族中的日常生活,闲情逸致,情侣吵架,姐妹拌嘴,吟风弄月,做诗下棋。它的描写都是真实可信,毫无传奇色彩,这是它让人读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红楼梦》让人读不下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物太多,关系复杂,一下子记不住。现实主义作品中,具体情节中的人物行为,人物对话,都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弄不清人物关系,情节自然就没有味道了。
《红楼梦》全书的人物有五六百个,其中的核心人物当然是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核心。除此之外,荣宁二府中,经常出现的主人、丫环、仆人、小厮、老妈子等等,就有上百人。要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了,是要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的。这就让《红楼梦》与一般的传奇小说截然不同。一般的小说,延着主人公的经历,单线推进。人物好记。读起来不用费劲,《红楼梦》许多人物线索,多头穿插,阅读起来,自然费力。这是许多人读不下去的一个主要原因。
《红楼梦》让人读不下去的原因,大约正是它成为名著的原因。结构精妙,思想深沉厚重。一个艺术作品,怎样才算深沉厚重?标准可能有很多,一个最简单的方面是,它耐咀嚼。如果你能咬着牙读完第一遍,一定会产生读第二遍的冲动,读完第二遍之后,它就会成为你的枕边书。常常读读了。假如你读的是一般的小说,特别是传奇玄疑之类的,如果知道了结局,一般很难引起读第二遍的冲动。但名著就不一样,它是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有味,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体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贾宝玉有个小厮叫茗烟,后改为焙茗,这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的。请问,茗烟姓什么?大约很少人能回答出来。但这个答案《红楼梦》中是有的。他姓叶。第五十六回探春兴利除敝一回中,提到一个老叶妈,是茗烟的娘。薛宝钗提议让老叶妈承包怡红院和蘅芜院两处的花木。
有人问了,关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说明红迷们走火入魔了?有什么意义呢?大家想一下,薛宝钗在帮管理大观园出主意的时候,先照顾到了贾宝玉身边小厮的母亲。这种人情世故与以前单位里许多中层领导处理问题时有意照顾主要领导司机或是身边人是不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它写出了人情与人性的普遍性与永恒性。人性从贾宝玉那个时代直到今天,依然是相似的,人情是相通的。
做为名著,《红楼梦》还有太多值得一谈的地方。比如,《红楼梦》的诗词,是作者根据人物特点,为书中主人公代拟的。因为人物的水平参差不齐,所做的诗词也参差不齐。爱好诗词的人,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是诗如其人。如果不是对主人公的诗词做到熟读或是背诵的基础之上,是很难体会到的。但没关系。开始读的时候,可以略过不管,故事情节大体熟了之后,就是欣赏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了。
除了诗词之外,《红楼梦》的语言之优美,也是一般小说达不到的。光是人物外形的描写上,就能达到个性化与典型化的高度,“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是贾宝玉;“心比比干多一窍,愁比西子胜三分,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是林黛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是王熙凤。除此之外,《红楼梦》许多的情节设计上,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只有静下心来,慢慢的体会,才能领略其境界之美。
千好万好,别人说的总归没用。只有咬着牙读完一遍之后,再回过头来慢慢欣赏,就能体回出它的好了。记不得哪位名人说的,读《红楼梦》一旦读进去了,就会“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红楼梦》不是“娘”,不是不好看,是你还不会欣赏。她不仅是名著,而且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至今仍然绝后”的伟大作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也担心你误读或者读不懂,所以开篇就写了这首诗,用以提醒你,这是一部书写真情实感的书,这部书是作者用血泪写成的,语言固然有些荒唐,情节也许并不生动,人物都很普通,主旨也“大旨谈情”,但千万不要糟蹋了这部书。在外行看来,确实“满纸荒唐言”,但作者是用“一把辛酸泪”写成的这部书;世俗人“都云作者痴”,性情中人,真正生活过的人,对生活有真知真悟的人方知“其中味”。
宝玉无才补天,本不是自己之过,“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多少怀才不遇之士,不是此等遭遇?被弃只是偶然,只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分之一,不幸的是针对这倒霉的“多余”实在是百分之一百!不能补天,其实不是无才,只是无运!随便替换那天上的任何一块石头都绝对不会差。
既不为所用,也只好“平庸”了。殊不知平庸才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才会有真情的流露,那些春风得意者,有几人懂得人间真情为何物?没有柳永的“平庸”,断不会有“杨柳岸,晓风残月”。
常人是难以赏析《红楼梦》的,这决不是一本迎合世俗之作。它不谈忠臣贤相,也不谈才子佳人,它谈平凡琐事,平凡琐事中见真情,所以红楼一梦,梦的是人间真情,红楼梦是人性之作,政治只是引子,是将人性放在最世俗的背景下拷问。
红楼是教人大智大慧的,是帮助世人认清人生的本质,学会比较,学会取舍,少些痴迷追逐,少些徒劳奔命。再者,红楼也将荡涤庸俗文风视为己任,欲开一代新风,文学从此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走向了平常百姓,涉及到了市井文化,奴婢下人。
《红楼梦》回避皮肉化的性描写,不靠对性的渲染来吸引读者,全书显得不淫不腻,所以“那么不好看”,或许作者认为人如果沉溺于肌肤皮肉的性,乃是误入迷津吧。
全书中对宝玉有两次性生活描写,都写的极其简略,甚至是在回避。初试云雨情,写得极好。非常微妙地写出了宝玉青春的觉醒,性的意识和性的要求。当然,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有人对宝玉讲青春期生理和青春期保健的。
《红楼梦》注重细节,所有的趣味都在细节之中,要欣赏《红楼梦》首先要学会欣赏细节。我们来简单欣赏一段。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之后那一段细节。有两个有趣之处:一处是贾母对宝玉的疼爱;一处是宝玉和黛玉之间情感的微妙有趣。
先看贾母对宝玉的无限疼爱。
“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知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欢喜”。贾母对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可谓“娇生惯养”,哪里肯让宝玉受半点儿委屈?宝玉一直是在贾母的疼爱、庇护中自由地甚至是任性地长大的,这是宝玉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贾母是一位多么慈祥、多么可爱的老太太啊!正是有她这把保护伞,宝玉才免遭了一般世俗,一般礼教的荼毒。当然,这只是老太太的本能而不是觉悟,但客观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好,好,好!让他姊妹们一处顽顽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贾母是多么善解人意,知道儿子贾政对宝玉是不会疼爱的,这句话中特别欣赏一个“拘”字,用得何其生动形象!当然,我们得明白,贾政不是不喜欢宝玉,相反贾政同样视宝玉为掌上明珠,只是他的教育方法太机械死板罢了。贾母也特别心疼黛玉,她是支持宝玉与黛玉在一起玩儿的,而且她深知这是一对“小冤家”,所以特别叮嘱“只别叫他们拌嘴”。
再看宝玉和黛玉,宝玉对黛玉,那是相当的“在乎”,相当的“稀罕”,把黛玉送给自己的荷包是珍藏在最贴心的地方,其余佩物没有剩下一件,只有黛玉送的荷包热乎乎的还在!这其实也是令黛玉特别感动的地方,只是黛玉历来好强,“无理也要强三分”,不好立即认错罢了。与其说黛玉是在生气,不如说黛玉是在撒娇。两人之间小小的拌嘴,小小的误解,恰好是感情的催化剂。黛玉的“气”,是下意识;宝玉的“急”,也是下意识,都来得率真、自然,丝毫没有装模作样,这样的小别扭只有都不把对方当“外人”才闹得出来。宝玉“妹妹长”、“妹妹短”,多可怜,多可爱!黛玉一脸泪痕一脸娇羞,多么美丽,多么惹人疼爱!当宝玉道:“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道:“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神了,曹雪芹!把这对“小冤家”之间的一场误会,化解得如诗一般的美!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小盆友,喜欢什么呢?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是造反,夺权,打家结社,宫斗杀人,大闹天宫,还是这里省了多少字……
有不娘的吗?我不知道。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谢谢邀请!
《红楼梦》这本书吧,能够被誉为名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从整体上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很全面,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是480多个,这是非常难得的,而且整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性,对于人物的内心思想描述非常独到。各个细节描写生动,栩栩如生。为我们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2,在当时处于男尊女卑的时代中,《红楼梦》能够别出心裁的重点描写女人闺阁之事,这是对女性的尊重,更是文学史上的极大进步。
3,《红楼梦》它的内容牵涉心理学、美学,中医药学,饮食,古董,金石,建筑,诗词曲赋,人际交往,管理学,政治学等等领域,这让我们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具有着重要意义。
4,《红楼梦》文笔新奇,内容多变,语言丰富多彩,故事情节安排巧妙,处处彰显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5,《红楼梦》中借签大量的俗语,俚语,地方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等等都直接影响现代社会。同时为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做出独特贡献。
这样的书还不能称之为名著吗?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不是"红楼梦"不好看,也不是"娘",而是当今的社会变了,人的生活状态变了。
"红楼梦"一书与现代的年轻读者,已经不是存在代沟,而是存在着两个世界的生活状态的界沟。所以年轻人对里面的人物、感情,事端都沒有振撼感,反而觉得如同旧时代女人的小脚,男人的辩子一样讨厌。
林妹妹与宝哥哥的爱情故事,迷倒了过去的老一辈读书人,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旧时代的气息,人们还欣赏其中的情感与趣味。而现在的年轻人看她们还不如看卡通人物更有趣味。
其实年轻人的观点没有错,时代潮流的变化需要更新观念,再说红楼里的人物生活也不是大众生活的写照,在过去也有许多人不看好它。
鲁迅先生说: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不懂得爱情,不知道或不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学文化,不注重生活细节品味的人才会这么认为。
红楼梦的伟大不在于爱情描写,而在于近乎百科全书,涉及医学,服饰,建筑,饮食,有关文学的更是多。谢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