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荣国府的王熙凤因为身体不适。王夫人便命三姑娘探春暂管家务。并让李纨及宝钗帮助探春。探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上任后迅速对大观园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便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敏探春幸利除宿敝”的情节。通过管家的情节,反映了探春的精明强干和不俗的管理才能。这里所说的被宝钗抢了功劳,指的是探春的改革过程,宝钗始终在参与和帮衬之中。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争名夺利一种。那么,说薛宝钗抢了功劳或许没错。因为在这项改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宝钗的能力和水平在探春之上。探春是实际主事之人,宝钗做为亲戚从旁相帮。宝钗提出的建议,都在事后被证明是正确而有远见的。所以,这一回的题目后一半是“薛宝钗小惠全大体”。在大观园改革这事上,如果有功劳,应该是探春和宝钗一人一半,不存在抢功的问题。

探春因为看到赖大家的园子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不但为家里节省了开支,而且承包的人员还获得了不少的实惠,于是决定借鉴外部先进管理经验,对大园的土地管理使用承包责任制。这是探春看到贾家逐渐败落,入不敷出后力图挽救的努力。这是探春才自精明志之高之处。

讨论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参与,分别是探春、李纨和宝钗,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帮手是平儿。李纨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给探春点赞之外,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而薛宝钗自始自终每个环节,都给探春提出了意见。平儿因为是王熙凤的帮手,对贾府管理中的事情掌握一手资料,又因为是丫环,不能主事,只负责提供信息。

为什么薛宝钗能提出意见来,比之探春和李纨都显得精明?原因很简单,李纨不当家管事。让己不相干的,不愿多考虑。而探春虽然精明,但没有管家的经验,薛宝钗就不一样了。薛家的大事是薛姨妈掌管,薛宝钗是其重要帮手,所以,薛宝钗是有管家经验的。这一点,是探春比不了的。

在这一事件中,薛宝钗与探春方案最大的不同之点在于。探春想到了园子承包之后,年终结帐的问题。她想到了入外帐,这些承包人又会受到盘剥的问题,便要入内帐。贾府的财物上,外帐应该和收入相关,以及外部支出。内帐应该只与家庭花销相关。入了内帐,等于是内管家的多了一点小金库的收入。这是探春的精明。

可是,宝钗告诉她,连内帐也不要入了。让承包人直接担负一部分园子里原有的开支项目就行了。这样做好处,很明显,不用收这些承包人的钱。减少开支和收钱的效果是一样的,显然更方便。这些承包的下人们,有利的时候,当然是高兴,但如果让他们出血,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宝钗的方案,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后可能出现的不愉快。这就是在这一回中,在大观园改革中,探春和宝钗并举的原因。不存在抢不抢功的问题。

大观园承包之后,产生一系列问题。原因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薛宝钗和探夫春为承包的婆子们带来了现实的利益,可是在接下来没多久,薛宝钗的丫环莺儿就因为折了几支柳条受到承包婆子的阻拦,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是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可见,改革是利益调整,必然引起一系列反应。这是正常的。

大观园的女儿们,努力想换救大厦将倾的荣国府,在家庭内部进行改革。其精神是可嘉的。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况且,探春不过只是一根小木条。平儿参与了大观园承包土地的过程,探春的改革事项,据平儿说,王熙凤都想到过。可是,都没干。既不是平儿恭维探春,也不是为王熙凤遮掩。而是事实。

探春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改革。也不过每年给贾府节省了四百两银子。我们看到后边,贾琏与王熙凤闲谈时说到的。宫里的太监到贾府打秋风,其实是敲竹杠。一开口就是一千两,答应的晚了一点,立马不高兴了。

而王熙凤管了一桩闲事,一封书信退了一桩婚,就得到三千两银子。官场的规则是,有权就大贪,这叫开源。有钱就广结关系。这样才能收支平衡。贾家随着爵位的一代代降低。权力越来越小。但是公府的架子还在摆着,这就造成入不敷出。这是贾家败落的根本原因。探春的改革,对挽救贾家的败落,根本不起作用。这才是王熙凤明明可以做这些事,却不去做的原因。出力不讨好,不是根本解决问题之道。

我看这一回,宝钗和探春谁有功劳,并不重要。有些细节,看起来可能更有意思。

当承包蘅芜院和怡红院两处时。因为这两处种的是一些花儿有药用的价值,要内行人来承包才有效益。平儿推荐了薛宝钗丫环莺儿的妈。这是平儿的世故,向薛宝钗卖好。但薛宝钗坚决不干。因为她自己是亲戚,不是贾府中人。这一点,她一直分的很清楚。但是她提了一个人选很有意思。这个人是宝玉的小厮茗烟的母亲叶妈。她虽然不懂,但和莺儿的妈妈关系很好。而且莺儿已经认了叶妈当干妈了。一个是贾宝玉贴身小厮,一个是宝钗贴身丫环。而且两家关系这么好,这中间是不是挺耐人寻味的。莺儿与茗烟家的关系,不会是薛宝钗有意安排的。因为做为母亲,都会考虑儿女的个人问题。薛家默认或是有意无意间提供方便,或者是有的。这样的话。在这些人的心里,是会希望成就“金玉良缘”的。因为这样的话,就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林黛玉就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了。她也不会或者不屑于做这样的事。

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抢功劳这三字有点过了,宝钗所作所为算不上是抢功劳。其实主要还是宝钗最后建议不归账这件事惹的非议吧。

我在一篇问答里提过这件事,宝钗的行为有明显的利己性。也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最考虑自己。这种利己性会让人有些不舒服,可也是正常的处世之道。

来看这件事本身。

探春在参观赖府花园经营模式之后,准备将这个模式在贾府推广。

于是贾府当时的管理者一起召开了贾府引进新模式讨论研究会。

出席会议的有李纨探春宝钗平儿。

探春就赖府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也就是把园子承包给婆子们,然后年终算账。

这个讨论平儿汇报给凤姐后,得到支持,于是召开招标大会,找婆子们竞标。

这一项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快各位婆子就都中标了。

婆子们因大夫进园瞧病而散去,会议结束,探春李纨宝钗平儿对所有中标的婆子进行斟酌,最后商讨确定。

在名单确定下来之后,婆子们又进入会场,听探春李纨的安排,探春便提出年终归账的时候,归到园子里。

一则是探春的首创,探春不想让别人掺和。二则怕园里的婆子吃亏,被主管剥削。

也就是这时候,宝钗提出了不归账。

也就是账房不给婆子们钱,婆子们自己承包获利,自己出资孝敬主管,年终不算账,挣多少是多少。

宝钗这个提议是没有经过会议讨论的,她在发表这个建议的时候,李纨探春都没有说话,平儿也只是算了算账房不出多少钱。

但婆子们都在场,宝钗这番话说完,所有婆子欢欣鼓舞,于是不归账就这样定下来。

探春倡导的模式,几乎全让宝钗去做人情了。

这也就是题主感觉到的,宝钗“抢功劳”。

其实宝钗提议和探春想法有区别。

探春的理念是省去管理打扫园子的专人,趁机再获得利润维持园子的正常运转。也就是开源节流。

宝钗不归账,就将开源抹去了,纯粹是节流。

探春模式,最终会导致婆子们没有积极性,应付差事,甚至会引起园子和账房的冲突。

宝钗的不归账,则调动婆子们的积极性,化解了探春模式的缺陷。

但后文里,这个模式还是有问题。

婆子们为了一己之私大打出手,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比如春燕被打那次。起因只是莺儿拿柳条编花篮,但婆子们就觉得那是她们的私人财产,别人不能动。

这种承包也必然会让园子与外界产生联系,泄露园子的真实状况,更有甚者引来奸邪小人。

回目里敏探春与识宝钗并立,也就是二人是并重的。

探春旨在兴利除宿弊,而宝钗旨在小惠全大体。

总体来说,宝钗的方案还是不错的。但难免会招来非议。

首先,她的不归账没有经过讨论,虽然是好建议,但到底是贾家的钱贾家的事,该由李纨探春拍板。

其次,拿贾家的钱做人情,难脱拉拢人心的嫌疑。对象从账房,层层到下面的婆子们,全都拿到了好处,怎么不让这群人感恩戴德呢?

所以会有人,比如题主,会觉得宝钗有“抢功劳”的感觉。

大抵如此了,如有错误请指正!

————丸————

文:祁门小谢

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王熙凤生病之后贾府基本上就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王夫人事情多而且杂乱贾府的事情都管理不过来,于是她只能让李纨暂代王熙凤是职务,可是李纨这个老好人一点都不顶用,于是王夫人只能让探春、宝钗和李纨一起管家。不过宝钗和李纨保持统一的格调,遇事不管和不干己事不开口,于是管家的主导者实际上还是探春。

探春在管家的时候提出三项改革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大观园的承包责任制,可是在探春提出这一设想之后,不多话的宝钗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宝钗这是在抢探春的功劳吗?

第一,宝钗的实践知识比探春更多,她只是完善了探春的方案

在管理的三个人里,李纨的年纪最大,宝钗家本就是经商宝钗的实践知识最丰富,探春虽然只是深闺的姑娘可是她的脑子作为灵活,所以她们三个人在管家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分工。探春负责提去想法和建议,宝钗和李纨就负责考量是否可行,并对方案进行完善,所以宝钗并不算抢探春功劳,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宝钗因为家里自己在经商,所以她知道大观园里很多的东西都能卖钱;其次,她知道钱财不能上缴的道理,首先贾府不缺这一笔收入因为之前本就省下请花匠的钱,所以大观园承包责任制里老妈妈们承包了大观园的竹子、稻田、果树等各项差事这钱就让她们化作简单的实物上交就行,而且让她们拿出很少的钱来分给没有管事的老妈妈们,也是平衡各方的利益。

宝钗提出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对这个方案的补充,她说了这些不代表提出方案的功劳就是她的,这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贾府的老妈妈们感谢和管理层去考虑大家的才能时,也会根据每个人的贡献来决定。

第二,探春一直都是管家的主导者,大观园承包责任制还是她的功劳

探春的功劳和能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根本不用介意最后的方案到底是谁完善的,探春虽然一直都是在闺阁里学习,可是她的想法和见识都是一般的女孩子不能比的,这一次大观园承包责任里最大功劳是还是她的。

因为李纨和宝钗基本上不管事,所以发号施令这个人只能是探春。探春管家是为了完成王夫人的托付,也是在磨砺自己的能力,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

探春管家很有一套,对于想要给她下马威的管家婆子,探春见招拆招、杀鸡儆猴,让她们不敢再犯上造次;对于生母赵姨娘的为难,探春软硬兼施、以理服人,赵姨娘才是探春管家最大的阻碍;探春办事从来都是按照办事,不会因为有了权利就作威作福,她还是原来的她,这就是保持本心。探春不论管家和为人都很好。

第三,宝钗在管家过程里中规中矩,在这个事情上也需要表现一下

宝钗是王夫人亲命的管家人选,也是王夫人对她的一个考验,她在管家的时候既不能表现得太尽职尽责让下人们抱怨,也不能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可是管家的事情探春提及的撤销一些重重叠叠的花费问题,这是贾府的内务她不便开口,可是当涉及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她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因为这件事并不敏感,而且她提出的建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这个时候她也需要表现一下自己。

宝钗是王夫人选中的儿媳妇,所以宝钗一直都在维持一个很好的形象,这一次管家宝钗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适当时候提出意见,不仅能够得到众人的好感,也能够凸显自己的能力,宝钗做到恰到好处。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在《红楼梦》的五十六回,因为王熙凤小月,王夫人不得不把管家权交给了李纨、探春和薛宝钗。然而,从整个管理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基本上探春才是这三位管理人员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探春在大观园实行的“责任分包制”,更是把她的“才自精明”发挥到了极限。

可是,当探春和薛宝钗、李纨、平儿商议“责任分包制”之时,薛宝钗却提醒探春“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做事情之间要好好谋划,心中有数了之后再动手,如果谋划不到位,刚开始只凭着一股热情去操作,最后难免松懈、懒怠;话说的越是漂亮的人,越是唯利是图。

对于薛宝钗的听戏,探春点头称赞。同时,在筹划“改革大观园”的时候,“责任承包人”的选择上面,也更加谨慎。管竹子的老祝妈是个妥当人,家里的老头子和儿子也是代代管打扫竹子;管稻香村的菜蔬稻粃的老田妈,原来就是种庄稼的;弄香草的老叶妈虽然不在行,但是有个懂行的莺儿娘帮她……其余各项,四人也皆是选了“素习冷眼取中”的。

当探春宣布“责任承包制”正式开始的时候,被选中的个个欢喜异常;没被选中的也甚为满意——她们年终也可以分得些剩余的钱财。按说,大观园的“责任承包制”应该在皆大欢喜的形势之下,顺顺当当的进行下去了。

可是在后文中,我们却不断的看到了“责任承包制”后的各种矛盾。

第五十九回,莺儿采了些柳枝花草编花篮——管这一项的是贾宝玉房中小丫头春燕的姑妈,自从得了这个差使,老姑嫂俩“比得了永久基业还利害,每日早起晚睡,自己辛苦了不算,”还常逼着春燕姊妹几个常来照看,生恐有人糟蹋,“一根草也不许人动。”就算薛宝钗房里从来没要过该得的分例,莺儿此刻采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春燕的姑妈看到了,还是极不受用,以至于闹了一出“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管厨房的柳家的从角门进园,看门的小幺儿求柳家的给他带些果子出来,引出了柳家的一腔怒火:“发了昏的,今年比不得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不许动她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喊起来,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叫我也没有好话,抢白了她一顿……”

看似两件小事,却充分暴露了“责任承包制”的不可避免弊端,也验证了薛宝钗提醒探春的那句话。探春实行“责任承包制”的初衷是好的,此所谓“幸于始”,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难免会“怠于终”;各“承包人”最初个个说的极为好听,“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功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这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些钱粮”……然而,一旦有了承包权,就啬克异常起来,此所谓“善其辞者嗜其利”。

探春的改革,最终会有什么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件事,却暴露出薛宝钗在经济管理和识人之上,却很有天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什么抢功劳?人家宝姐姐本来就是三人决策小组成员之一,大家做事都是本着做成事做好事的态度来行动,要像您这样斤斤计较的的心态,无法合作,也是成不了领导的,因为总是想着自己的功劳啊什么的

贾探春提出了一项改革大观园的方案,为何被薛宝钗抢了功劳?

个人倒不觉得是抢功,封建阶级毕竟是有它的种种弊端,薛宝钗其实也是为贾府和这些兄弟姐妹考虑的。一是这大户人家的脸面,收入落到自己手里,难免落个苛扣和苛待下人的名声。二是恶奴欺主,奴才多经一道手主子那边自然也就会少一些。还有探春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功不功,过不过,跟她究竟能有多少关系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