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红楼梦》是部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出,写出了大观园里一大群少女们的青春之美,爱情之美,人性之美。把女性真正的当人看,对她们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把她们的人格提高到与男人一样的地位上来观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看《红楼梦》最感动人心的,就是看这些少女们的青春与人性之美。以及这些美丽的形象在现实中的悲惨遭遇,从而对人生与现实以及婚姻道德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反思。

正是因为《红楼梦》对人性刻画的真实,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现象,这也正是名著的特点。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以宫斗的眼光看待《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感到很别扭,特别是把这些美丽的女性解读成心机女的时候。

黛玉、宝钗和湘云,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三个少女的形象。由于读者们无谓的在宝黛钗的爱情关系中,选边站队,红迷中形成了“拥林派”和“拥薛派”。从性格特征上来说,“拥林派”大约是把情感放在第一位的;而拥薛派,有更加现实主义的倾向。本来,在爱情和婚姻中,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厚此薄彼没有太大的必要。既然曹雪芹把二者分开了,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各拥一派也很正常。但是因为“拥林”而“反薛”,或是拥薛而反林,大约就没有必要了。二者本来就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湘云为何成为宝钗的迷妹?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宝钗的个性。大观园的少女之中,年龄虽然相差很小,但宝钗是其中稍大些的。不但年龄大一点,她的性格也稳重,处事大方得体,在众姐妹之中,她是当之无愧的“知心姐姐”。贾府三春之中,迎春性格懦弱,逆来顺受,没有什么朋友。探春精明强干,自主能力也很强。与钗黛等的相处中,体现不出太多的情感上的需求。而在林黛玉与史湘云薛宝钗三个人中,在亲情友情的相互需要中,《红楼梦》中体现的还是挺充分的。

史湘云虽然生在公候之家,从小父母双亡,是被叔叔婶婶扶养长大的。身份上类似于孤儿。虽然她生性霍达,但内心对于亲情的渴望是很强烈的。这就是她常常来到贾府的原因。本来,侄孙女和祖姑之间,在中国人的伦理关系中,不算是多么亲近的。由于贾母对娘家侄儿的情感投射,对史湘云以孙女相待,让她产生了一种家庭的温暖之感,与贾宝玉之间产生了一种兄妹之情,当林黛玉来到贾府之后,她们之间同样产生了一种姐妹情谊。这是林黛玉与史湘云之间的关系。

当林黛玉渐渐长大,情窦初开之始,她对贾宝玉产生了感情。因为爱情的排它性,让林黛玉对史湘云产生了一些情感上的冲突。这种情感上的变化,让史湘云有些不舒服,于是,便对林黛玉有所非议。二人之间这种情感的冲突,不是宫斗戏里的你死我活,而是小姐妹之间的情感小摩擦。

这个问题问的是湘云与宝钗的关系,上面这些,都是背景。与她们的情感相关,所以先交代一下。史湘云在荣国府的朋友,最先是贾母身边的丫环,比如她与袭人的亲厚关系。之后,林黛玉来了,她们又成了朋友。最后,宝钗来了,史湘云又和宝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史湘云成了宝钗的迷妹。

史湘云与宝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不是对林黛玉友情的背派,二者之间可以共存。不必排队,正如贾宝玉参禅中所说的: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史湘云与宝钗关系的建立,根本上来源于宝钗稳重大方的处事态度,以及抑己从人的行事风格。

薛宝钗是社会道德的自觉维护者。封建道德在某些方面,是对人性产生了压制,有不人道的地方。但无论什么时代,自觉以道德自律的人,不可能是坏人。薛宝钗的身上,就体现着这样的特点。

曹雪芹描述薛宝钗的性格,用了一个字,“冷”。这个冷字,就是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如果有错,先是封建道德错了。薛宝钗的行事中,也体现出这种特点。

薛宝钗为人所诟病的事件之一,是对待金钏之死的态度。金钏因与贾宝玉调情被王夫人打了一耳光后赶出了荣府。金钏羞愧跳井。这事当然是王夫人的罪过。但这事上难道金钏自己就没有错处吗?薛宝钗在王夫人因此烦恼之时,宽解她说,大约是金钏不小心掉到了井里。这明显是说谎,为王夫人开解。许多人以此证明宝钗之冷,之恶。但我觉得,宝钗冷,容或有之,恶恐怕是说不上的。

金钏之事,当时她已经死了。宝钗不怕忌讳,把自己的衣服拿去为金钏装敛。同时,又宽解了王夫人。这种处事的方式,抛开情感来说,对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一是解了王夫人的尴尬,二是对金钏的家人最有利的,对金钏后事的安排上,她也出了力。这种面面俱到的处事风格,难道不好吗?

这是宝钗处理与己本不相干的一个丫环的事情。处理与自己相关的这些小姐妹的事情上。她也是面面俱到,这样的知心姐姐,难道不值得信任吗?

史湘云是孤儿,自己在经济条件上相对较差。薛宝钗帮她开螃蟹宴,让史湘云又有面子,又还了人情。

《红楼梦》中,不但史湘云与宝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算是林黛玉与薛宝钗最终也成了最好的闺密。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自己就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子不好了,每年犯了这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林黛玉是冰雪聪明之人。这一回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国人把结拜兄弟姐妹称为金兰之好。在这里,林黛玉与薛宝钗已经建立了真正的姐妹之情。在黛钗之间站队的人如果觉得林黛玉是被薛宝钗套路了。那是因为你把自己看的太高,把林黛玉看的太低了。

林黛玉与薛宝钗互剖金兰心的这段话,可以解释史湘云为什么会成为宝钗迷妹这个问题。因为连林黛玉这么多心的人都能把薛宝钗当成姐妹,更何况“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湘云了。

最后说一句,正是因为相互之间性格的不同,才可以优劣互补,成为知心朋友。如果两个性格太相似了,反而会处不好。这种情况叫自性相克。

《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史湘云作为金陵十二钗中身世可怜之人,就算秦可卿同样无父无母,却也有养父秦业,弟弟秦钟。史湘云什么都没有,父母双亡不说,从小还是姑祖母贾母抚养长大。幸好生下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有豪爽巾帼风,到底孤苦伶仃令人感怀她的身世。而史湘云对薛宝钗的亲近,更能证明她背后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别人关心的珍惜。每每读来令人心痛。

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三十二回史湘云和袭人感叹薛宝钗的好,提到大观园中所有姐姐皆不如薛宝钗,只恨自己不是宝钗亲妹妹,否则父母不在也没什么。脂砚斋在此批语【蒙侧批:感知己之一叹。】

史湘云将薛宝钗引为知己并不奇怪,皆因薛宝钗确实做到令人敬佩感动,不但史湘云,林黛玉也在四十五回对薛宝钗的细腻关怀缴械投降。林史二人可谓大观园翘楚,都被宝钗折服,可知宝钗为人之宽厚和大气。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薛宝钗的性格待人以诚,对人毫无保留的好。像贾探春这种父母兄弟具在的倒不觉得如何,对史湘云和林黛玉这种孤儿,有巨大的吸引。

林黛玉样样不输薛宝钗,就是待人这方面大不如。史湘云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选择薛宝钗也正是宝钗能够真的对她好。而林黛玉有时候不免与她有争竞。比方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史湘云无意中说出小戏子像林黛玉,最后宝黛湘三人都闹起来。皆因林黛玉的性格不那么包容,换成薛宝钗就不会在意。林黛玉和史湘云从小没有父母,被亲人抚养,都属于敏感性格,有时候难免针锋相对。

林黛玉到来,抢走了原本属于史湘云的疼爱。姑祖母贾母、二哥哥宝玉这些人都围着林姐姐,小女孩的嫉妒在所难免,就像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一来抢了她的风头一样。世人总说史湘云很讨厌,总针对林黛玉,却不想林黛玉也总针对薛宝钗。当然,主要还是年纪小,四十五回后,大家都长大了,心结也都打开了。

史湘云喜欢薛宝钗,享受宝钗的关怀。可谓缺什么补什么。宝钗让她感受亲人的温暖。她在家里伙计很累,所有人都不注意,宝钗知道。她要请贾母客,也是宝钗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这种别人为自己打算的感觉,是史湘云从没享受到的感受,自然倍加珍惜。

黛钗湘都是贾宝玉的表姐妹。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林黛玉是芙蓉,薛宝钗是牡丹,史湘云是海棠。作为贾宝玉此生纠葛最深的三个女子,各有特点。薛宝钗能艳冠群芳,征服黛玉和湘云二人,与性格面面俱到分不开。有人说她假意,人假意不可能一世,黛玉湘云聪明绝顶绝不是小恩小惠能蒙蔽的,宝钗一定确有其德行。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湘云自幼父母双亡 ,虽然有贾母疼爱,但是与父母的爱是不同的。

宝钗给人的感觉非常好,她周到和蔼,很会替人着想。她对湘云有大姐姐一般的关爱,因此湘云感叹。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贾母让湘云住在贾府,湘云一定要住在宝钗那里,她贪恋宝钗给她的温暖。她是宝钗的铁杆粉丝。

因为有了宝钗做对比,湘云开始讨厌黛玉。多次当面怼黛玉,背后说黛玉的闲话。不是说黛玉像戏子,就是说黛玉找一个咬舌的姐夫,或者说黛玉假清高。背后和宝玉、袭人说黛玉小性,爱辖制宝玉等等。

她再也不和黛玉一起住,她要享受宝钗给她的温暖,她要和宝姐姐住在一起。

住时间久了,宝钗和湘云的性格矛盾就暴露了。宝钗安静,屋子布置得如雪洞似的。湘云热情如火,叽叽喳喳的,极爱说话的。湘云初住到蘅芜院时,她和香菱做伴,每日讲诗,没昼没夜高谈阔论。宝钗忍不住笑道:

“我实在聒噪得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湘云听了,忙笑问道:“是哪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湘云、香菱听了,都笑起来。

香菱离开大观园后,就剩下湘云和宝钗住在蘅芜院。此时湘云被宝钗拘得什么似的。宝钗有领导气质,她不玩,别人也玩不起来。李纨的丫头碧月都看出来了:“你瞧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像短了多少人似的,把个云姑娘落了单了。”这时候的湘云应该后悔住到蘅芜院了。

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搬出蘅芜院,把湘云安排到稻香村,和李纨住在一起。

中秋节,宝钗没进大观园,也没和大家一起过节。湘云还想念着宝钗,还遗憾大家没能在中秋节写诗。

湘云和宝钗后面是否还有交集,不清楚。不过她们的友谊停步不前。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不过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大家一起探讨。

史湘云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自幼失去双亲,跟着叔婶,日子过的如何大家想想也明白,老太太经常接她来小住,而且也指派袭人丫头伺候她一阵子,袭人是老太太后来给宝玉的一等丫头,可见老太太对于香云的疼爱,她也算是这个府里半个主子,可是为什么会和三春与黛玉都没有和后来的宝钗亲近哪?

1 黛玉来之前,老太太对于湘云的关照肯定会多一些,因为文中提到过,袭人伺候过湘云一年,这一年可不算小住,后来黛玉来后,湘云每次来都没住过这么久了,老太太对黛玉各种精心照顾,湘云能不眼红?可她心胸开阔,估计会比较快的释然,可是文中也多次写过湘云和黛玉有过的几次小摩擦,鹿肉那次,她说黛玉假惺惺,还拿黛玉比过戏子,在宝玉给她使眼色后,她骂宝玉,她是千金小姐,我是使唤丫头……可见她对于黛玉其实有很大不满的,只是她不能说。

2探春为庶女,虽然美丽有才貌,可到底还是要在王夫人手下谨慎做人,除了探春当家那次,这孩子一直都算谨言慎行了,迎春烂人好,和谁都一般,惜春小,又是孤僻胆小,日常玩耍可以,私交都差不多。

3 宝钗为人刻意温婉大度,湘云本就一片赤子之心,见她端庄大方有才情,对她颇为关照,只恨不得有她做亲姐姐一样。后来金兰语那章,宝钗连黛玉,这个,一心以为宝钗心里藏奸的人,都被宝钗降的服服贴贴,可见宝钗在为人方面确实很有一套。

不过日久见人心,后来的相处中,湘云和黛玉关系缓和,夜晚联诗还说劝慰黛玉宽心,多保养身体的话,后来说到宝钗时道;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

可见,宝钗对待大家固然不错,可是后来与宝玉亲事无望,搬离大观园后,她并没有刻意的再开维系姐妹的关系了。

《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谢邀,不知道题主是谁,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红楼梦》个性完全不同,湘云为何会成为宝钗的迷妹?

无从说起,也无从回答,不知道题主怎么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