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声明一下,自己只是喜欢欣赏一点书法作品。但并不会写。因此,对于笔法之类特别专业的东西,不是很了解。对于这些,只有进入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才能了解各家各派笔法上的差异。因此,只能从普通的美学欣赏角度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其意只在与不太懂书法的人谈点看热闹的心得,而不想浪费行家的时间。

田楷就是从欧楷发展而来。二田本来都是学欧的。在几十年的修练之后,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被称为“田楷”了。田楷可以说是欧楷,也可以说是欧楷的分支。但是,欧楷不能说是田楷。

人们经常批判田楷的缺点是印刷体,匠气。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书法也是这样。田楷的优点,或许正在于印刷体和匠气。印刷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统一,规范。也就是说,欧楷做为一种流传极广,学习很多的书体,其艺术风格是在大体固定的审美风格之下,体现出变化多端灵活性与多样性。因此,欧楷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就是要灵动,要鲜活,要变化多端。如果失去了灵活性与变化,艺术就失去了灵性。其艺术含量就降低了。

毫无疑问。田楷的艺术价值是远远低于欧楷的。这一点,二田自己也坦然承认。田楷是在把握欧楷的大体审美风格之后,把这种风格,程式化规范化的结果。我们可经随便找两张欧楷和田楷的字对比一下,这种差别就很明显了。

上图是欧阳询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每个字都差不多。细分辩一下,就会发现,相同的字,没有一个写的是相同的。这就是变化。就象给人拍照片。如果一个字相当于一个人的话。欧阳询拍的每个字都要按一下快门。每写一个字,都是一次艺术创造,而田楷相当于,拍了一张之后,经过修图定型之后。做为个人标准照,以后需要用的时候,得制粘贴一下就行了。这就是田楷和欧楷最大的,最本质的差别。

田楷的成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风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的出现,是与信息时代的特点相适应的。我们可以在我们周围观察一下,不光是书法中有这种现象,其它方面也一样。与书法最相近的艺术门类绘画,号称“大师”的范增先生不也批量生产他的绘画作品吗?另一个证明许多人可能都有感觉,就是影视演员,二三十年前的演员,无论是从长相和艺术风格上都是各有特点。一个与一个不一样。林青霞是林青霞,温碧霞是温碧霞,决不类同。今天的演员,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越来越趋同。让人傻傻的分不清。这是社会和时代风尚对人的影响。

因为不是书法的内行,只能说这几句。对于田楷,网上有捧的,有骂的。在捧与骂之间,大约就是田楷的真相。凭心而论,网上骂田楷的,大约是同行相忌文人相轻者居多。有的人把田楷骂的一文不值,恐怕是有抢生意的目的在内的。以我一个外行的眼光看来,骂田楷的人,许多人和田英章的差距,比之田英章和欧阳询的差别还要远。

二田是有匠气,这是不用否认的。但是,达到匠的阶段,已经是在艺术的门口了。我们不是经常说“匠心独运”吗?也就是说“匠”的身上,已经达到艺术的初级阶段了。而艺术大师,体现的是真正的艺术精神。他们既有自己的风格,又千变万化,决不雷同。

因此,现在网上对于艺术问题的争论,许多是打着艺术的旗号,争的是利益。个人书法的社会认同度,代表着现在书法教育领域的巨大利益。这就是田楷不断引起话题和争论的原因。对于一般学书法的人,学谁都无所谓。不用怕学二田染上匠气。真能染上,说明你达到了匠的高度。而匠之后的超越,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

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笔力,结构与审美境界!

欧楷是楷书的巅峰之作,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依然光芒四射。田楷呢?不过是一个未学成欧楷而剑走偏锋的投机取巧人的炒作之物而已!别说难登大雅,就是登门还在迷茫呢!

欧楷的笔力即使是拓本看不真切,但是通过历史的记载与真实的笔划感受都可以窥见端倪的。而田楷的笔力从其握笔的姿势就可以看出来,不堪啊!

结构呢?欧楷不用说了,田楷学会了欧楷了吗?没有!田楷的结构选择了欧楷所舍弃的馆阁的味道建立起来的!为什么欧楷舍弃?因为不对,对于书法来说那条路就是不对,所以舍弃,而田楷拿这些作为炫耀的资本,你说田楷是书法,懂书法的绝对不会承认,再说一遍,不是偏见,是不对路!

书法有书法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在其他艺术领悟也存在,比如不能俗气,比如回避重复!符合书法审美的艺术观才能成为书法,不符合的就不能被承认,田楷就是不符合说不得审美观。当然审美观不是美观啊!

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欧楷是指唐代欧阳询的楷书。欧楷险峻挺拔,结体美观,笔画刚硬,擅与变化。自唐之后被历代书家前靠称为甲种字型,临习楷模,并涌现出了许多写欧体大家,如黄自元,姚孟起,林则徐等等不一列叙。田楷是指当代田英章的楷书,田英章的揩书继承了欧体楷书的优点并有所改进和创新,更适合当代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要求。单从书法水平的角度评价是欧体楷书的佼佼者。

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欧阳询的楷书与田英章、田蕴章的楷书有什么区别,可以说区别大了。田英章楷书除了在结构方面有楷书的基本特点,就是那种峻拔伟岸的特点,部分点画有欧阳询的影子外,其它方面并不多。比如欧阳询的清劲险绝,田英章楷书就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田英章的所谓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的取法范本并不是目前我们见到的《九成宫醴泉铭》范本,而是翻刻本。据说是田英章家族流传下来的。我们目前见到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作品比较厚重朴茂一些,并没有那种特别的清劲刻厉之气。清劲刻厉之气是欧阳询早年的书法风格所具有的特点之一。《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极其用心之作。其技法炉火纯青,人书具老,且又是奉敕而书,自然无一丝苟且之处,一点一画充满了谨小慎微感形成的森严法度。

上图才是比较通行的历史上有定论的《九成宫醴泉铭》作品。人书具老炉火纯青所具备的那种成熟之气扑面而来。

如果我们将田英章的《九成宫醴泉铭》和欧阳询的原帖放到一起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点画线条不够自然,比如“泉”字的左下部的撇,收笔前的那个弯,过渡就不自然,我们看欧阳询楷书中的“泉”字的那一撇,就非常流畅自然在看捺画的出捺角部分,田英章的捺角下轮廓线如到切一般直,欧阳询的轮廓线则以弧线为主,整个点画收笔处非常饱满。这种饱满所带来的是一个点画的完整性。如果把下部处理成直线形状,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完整的捺角被刀切去一块似的。这种情况在田英章楷书中如竖钩的出钩部分,同样如此,外轮廓线如刀切一般齐整。欧阳询楷书中是没有这些造型的就是有近似的情况也往往表现出来一直非常微妙的弧线笔意,非常含蓄隽永。

又如“书”字的结构处理,特别是下部日字过于方正,和扁了,使得整个字形显得及不舒服。

田英章楷书能够达到如此水平在当代楷书书法家中确实了不起,但要说的完美,又确实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我们在看几个范例。“九”字的背抛钩的出钩部分。欧阳询楷书来于隶书,其造型和气韵仍然保留了隶书的形质,这也说明欧阳询是对隶书有过较深厚的研究的,否则不可能如此到位和有味道。田英章的收笔出钩就相对弱一些。而且有一种斧辟刀砍的感觉。还有就是戈钩的出钩,同样其造型没有欧阳询的好。

再比较分析一下田英章和欧阳询楷书中的“书”字,非常容易就可以发现整个字的非常不舒服,似乎字形也有些立不起来。原因就在于底下的日字过于方和宽扁了。虽然田英章将上部做了疏的处理来提升字形的重心,使其保持一种精神状态,可是由于“日”的处理不当,影响整个字形的审美。我们看欧阳询的“书”字就比较耐看。

欧阳询的“书”字的取法明显来与王羲之的书法,或者魏晋书法。其字形与气韵与《中国书法》杂志所使用的那个“书”,非常接近。如果以上图中田英章的“书”字看,整个字似乎重心不稳,有一种左向将军肚的感觉。

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田楷”是以田某某两位兄弟所写楷书为代表的一种书体,欧体是指唐代时期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立的书体,其楷书称为“欧楷”。田某兄弟所进行的书法艺术创作,其直接来源就是欧阳询的书法,他们是以欧阳询的书法为最基本的根源,然后掺杂了其他书法家的书体而进行学习和书写的一种新书体。这两种书体是一种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田楷继承了欧楷的某些特质,在欧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出来一种新书体。欧楷是田楷最直接的来源,是他的老祖宗。

这两种书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田楷”的书体里面有一定的欧阳询所创立的书写气质,它们的结构以及他们的笔法是基本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他们在细节上的表现,当然,细节是源于人生的磨练及精气神的高度凝结。

“田楷”相比于欧阳询的楷书而言,缺乏了欧阳询楷书中险绝劲俏的特点,也就是说,他在结体上没有欧阳询所写的那样高明,没有欧阳询“艺高人胆大”,而是追求一种平稳,端庄的效果,虽然这种效果被很多人批评为呆板死滞,具有一种整齐的丑陋,是典型“官格体”,这与它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学术修养有关。人者见智。

田楷和欧楷的区别是什么?

提出这一问题的作者,似乎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应当是指欧楷与田氏欧楷有什么区别才是。

因为田氏两兄弟(田藴章、田英章)数十年来均学唐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等,至于学的像不像,是否形成的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在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评论田氏欧楷的风格与特点为“印刷体”。虽然如此,田氏欧楷还是具备规范,实用与美观的特点,很适合初学者练习与使用,所有才受到广大初学书法的喜爱与青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你只要到各地的新华书店等书店去看一看,几乎均少不了田英章的字帖,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字帖……

当然,作为我们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而言,还是直接临习古代名家一流的书法作品(原帖)似乎更好!

笔者习文练字数十年,篆、隶、楷、行书(四体),均系笔者所爱!但笔者均从古代名家一流的作品入手,小篆主要临习秦李斯的;隶书主要临习汉《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等;楷书主要临习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唐欧阳询的《九成宫》;行书主要临习《圣教序》等,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直接取法古代名家一流的书法作品才是正道,不可不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