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简言之就是“无欲则刚”。林则徐有句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阴阳观念,它表达的是中国人修养的方法和目的,其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修养的最终目标是“内圣外王”。
先讲讲其中包含的阴阳观念。无欲也好,无心也罢,都是主静,静属阴,动属阳,而刚与强,是属阳性。中国人常说的阳刚之气,就是这个意思。阳具有刚健的动的属性。所以,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无欲则刚,其根本上是说,静可以养阴,阴能生阳。这是阴阳相生的道理。比如,感冒生病的时候,要卧床体息。就是这个道理。
无欲则刚,与“有容乃大”合在一起,构成中国人“君子”人格中两个 最重要的方面。有容乃大,体现的是坤厚载物,也就是厚德载物的阴柔面。无欲则刚,表示的自强不息的强不息的阳刚面。但在阳刚之中,也有阴柔面,这就是阴以养阳。
老子的《道德经》中,对无欲则刚的道理有很多表述。比如在第34章中,老子说:“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大,就是阳刚之象。圣人为什么能成其大。老子说:“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故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说白了,就是事情虽然做了,但不争名,不争利。所以,圣人能成其大。成其刚。
在第49章中,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说的都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道理。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一个人在职场中,如果有欲望,比如想提一级工资,或者想官升一级。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是“有欲”,当然,有欲也是正常现象。《道德经》第一章就说“有欲以观徼”。但一旦有欲,人就会患得患失,变得阴柔起来,人格就会自然向下走。不敢得罪领导,不敢说公道话,只能顺从领导之意。如果是“无欲”的状态,我既不想提工资,也不想升官。也就没必要,事事小心弈弈的看领导脸色行事。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于是自然也就刚了,人格也就高大了。“有欲”和“无欲”取决于人的内心。有欲虽然变小,未必能达到目的。比如拍了好久的马屁之后,可能并没达到目的。没拍马屁的,反而上去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无欲则强,无心則刚″。这个句子,是否可称为骈句?待考。上下两部分,字数相等,却未能形成正式的对偶!而是形成意思的叠加和语气的加强!就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 "强"和 "刚″ 是近义的!而这里的《无心》与 "无欲"也应该是近义的!甚至与"无私""无畏""无私心杂念"……皆可以沾上边!// 因此,"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我的理解是:该句子是说,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能达到纯粹朗洁`光明磊落,思想境界高尚高贵,对尘世没有任何非份的欲望,大公无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那么这样的人是十分刚强的!他不但不被金钱、美色、名利、地位、富贵所软化、所诱惑,而且不会被自然界的风雪严寒、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所折服!也不会被黑暗社会的强权暴力所屈服!他愿意为正义和真理而生,为正义和真理而死!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也!他可称得上无比坚强的英雄或金刚!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无心则善,无欲则刚,无爱则真
很多人做善事,都是为了自己,要么去帮助别人让自己内心得到快乐,要么去为集体为生态做贡献,让灵魂得到救赎,或者很小的方面做善事, 比如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是为了得到表扬,这些都是有心,因此不是真正的善,一旦没有符合他心目中的善的行为,他就会做出攻击行为,以上只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做而已,必然会有偏私,必然会有执念,必然会有伪善的一面。
无心则善,必定是有利于万物而无私心,比如水,土地,天空。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欲望,得到生存得到生活得到享乐,一旦有了自己的目的性,做事情就会束手束脚的,名缰利锁,说的就是欲望的束缚。普通人一样会被自己的欲望打倒在地,我们经常会说,完成这件事情我就心满意足了,等到真正完成了,新的欲望又会产生,从此又投进另一个藩篱当中而不能自拔,有欲望,必定有肋骨是软的。
无欲则刚,没有什么可以受约束的,必定是最刚强的。
有爱的人,总是有范围的,要么爱自己,爱家人,爱集体,爱国家,爱天地万物,爱宇宙众生。有爱,所以有选择,有偏颇,有专注。
无爱则真,没有唯一没有选择,单纯浪漫是为真。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句话应该是根据林则徐的格言划过来的。
林则徐有一则最为著名的格言,也是题在其任职的两广总督府衙的堂联。全联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句话不仅是林则徐的座右铭和为官格言,还应该成为我们人人敬畏的做人、做事标尺。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无欲则强,无心则刚,那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就会焕然一新,像空山新雨后的林涧树木,林寒涧肃,郁郁青青,整个社会也会瞬间清朗起来明媚起来,再也没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再没有了锱铢必较贪欲纵横,这样儿的社会氛围,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而竭力追求的,也正是我们心中祈念的那个近乎完美的社会生态环境。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并不令人费解和猜忌。
所谓的无欲则刚,就是心中没有多吃多占的念头,也没有任性违规的主观刻意,那我们在任何事件和任何人物面前,都会理直气壮,无所畏惧,就是因为我们走得正,行得端,自然不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也不会害怕来自心灵深处的灵魂拷问和慎独检视,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句话很适合我们当地的民谚:平生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这话也让我想起了老子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最能证明心志的心境体验,莫过于老子的这句话——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图片来自网络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强”者:无有恐怖,“刚”者:如如不动
“无欲则强,无心则刚”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就我現在所了解到的是:「無欲則剛」的文獻出處是《論語》。
原文「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有剛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具有剛德。孔子說:申棖有過多的慾望,哪裡稱得上剛呢?
有欲則不剛,無欲則剛。
此處剛指剛斷、剛烈之義。人的德性,以剛爲難能可貴,所以孔子在此感歎其未見有「剛」德之人。
從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極重剛德,具有剛德的人能伸乎事物之上,而無所屈撓。富貴貧賤,威武患難,乃及利害毀譽之變,皆不足以攝其氣動其心。
在後世,就演變成了「無欲則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