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张汤被列入《酷吏传》。提起酷吏,人们最先想起的一定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周兴、索元礼、候思止等人。来俊臣审周兴——请君入瓮,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因此,提起这些人,很容易引起的联想是,冷血无情,残酷阴险,没有人性,以兔死狗烹。这些人心中毫无公平正义之念,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甘当鹰犬与走狗,在人格上是被人瞧不起的。而他们大多也很难免兔狗烹的下场。而且,他们的死,丝毫引不起人们的同情。既然要当狗,被吃了狗肉,是自然的。
但是,《史记》中的酷吏,与《唐史》中的酷吏,有很大的不同。最关键的差别在于,汉初的酷吏,大多是有学术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人物。而唐代的酷吏基本上就是走狗,他们是没有任何学术思想和政治理想的。当然,也有相同之点,他们的方式和手段,都与法家相关。
张汤是《史记酷吏传》所占篇幅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又看了一遍司马迁对他的描写。虽然司马迁对酷吏本质上采取的是否定的态度。但我对张汤的为人还是很敬重的。司马迁之所以否定,是站在大的政治角度上着眼的,他引用了孔子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但司马迁也不是后世所谓的儒家,他同时又引用老子的话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司马迁的态度是比较复杂难懂,但却是中肯有见地的。他认为,严刑峻法,为社会制订很多规矩,是无益于社会长治久安的。但是,在社会混乱之时,严刑峻法又是可以的手段,所谓乱世用重典。
张汤以及《史记酷吏传》中的人物,大都是法家人物。李斯以法家思想,取得宰相的高位,张汤是汉代以法家思想取得高位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得到善终。
张汤的性格,是标准的法家性格。他性格中一个最大的特质,就是追求公平,受不得委屈。所以,他的执法,也是相对公正的。
《史记》中记载他第一个故事,就与公平相关。小时候,他父亲是长安丞。有一次,家里人有事都出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家。家里的一块肉被老鼠偷走了。他父亲回来之后,把张汤打了一顿。张汤因此很委屈。于是,他一定要不自己申冤。于是,他找到老鼠洞,把它挖开,最后逮到了偷肉的老鼠也找到了剩下的肉。这还不算完,张汤抓到老鼠之后,对老鼠进行了公开宣判,依法判处其死刑立既执行。并且还写出了法律文告。张汤的父亲是当官的,一看张汤写的判词好像多年断案的老手写的一样,于是,让他管理断案之事。他父亲死后,张汤当了长安吏。
张汤的发迹,与他的能力有关。如果说挖老鼠洞体现出他的断案能力。能当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拉关系。拉关系并不简单的送点礼。关键是看人的人光,在人家倒霉的时候,帮人一把,比人家走运时送多少钱都管用。张汤的眼光是不错的。在汉武帝的舅舅王信倒霉的时候,他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王信后来被封为周阳候,为了答谢张汤,把张汤引入到上流政治圈中,为张汤的发迹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说,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这大概也是法家的特点。张汤当官之后,交游的圈子很广泛,与长安的许多富人,文士关系都很好。这些人和他的意趣可能并不相投,但是,张汤都能维持表面上的热络关系。这也是能混官场的重要特质。
张汤的性格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做为高级官员,既能和上面搞好关系,也能给下级谋福利。他非常善于按汉武帝的意思办事,很得汉武帝的作任。他对下级为他办事的人又很照顾,比如汉武帝表扬他那个事做的好,他都会提起说,是下属某某人办的,或者出的主意。如果,汉武帝批评了他,他就会说,我手下某某人也是这样提醒过我,我愚蠢的没听他的。因此,他的手下,都乐于为他所用。
这大概就是张汤的性格。他办了许多大案,得罪了许多人。他办案的特点。对于权贵阶层,办的重,对平民,办的轻。所以,也得罪了很多人。
张汤最后被人诬陷,在狱中自杀而死。他的死,与他为汉武帝剪除异己加强中央集权有关。但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不太为人注意。那就是,上层政治中的儒法之争。
在汉代政治中,儒道之争为大家所熟知。汉初的时候,休养生息,行黄老之术。到汉武帝时期,儒家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但儒家是主流,法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派。酷吏传中的人物,大都是法家一派。张汤的被诬,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法之争。
汉武帝虽然废黄老,倡儒术,但是,儒家本质上是治世之术。守成之术。汉武帝是有为之君,他要开疆拓土,这个功能,儒家是完不成的。法家是有用的。这是汉武帝任用他们的原因。
有个著名的例子。汉初与匈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儒家还是主张和亲的,一切用和平手段解决。张汤是反对和亲的。当时,博士狄山主张和亲。反对张汤,并对张汤的人格进行攻击,汉武帝狄山去境守一个小地方,去了没一个月,就被匈奴杀了。
因为张汤和汉武帝的关系比较好,或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张汤的权利也很大。常常与汉武帝讨论政事。宰相庄青翟几乎被架空。这当然不会让他高兴。
张汤权利大了之后,架子当然也大了点,有时官员原本是他的上级,后来成了他的下级。张汤对这些人并不客气。让他们很不爽,便想合伙扳倒张汤,这些人中最有名的要数朱买臣了。
朱买臣是文人读书改变命运的代表人物,有个戏剧《马前泼水》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朱买臣发达的时候,张汤为小吏,《史记》说他曾“跪伏使买臣前”。后来地位反转,朱买臣肯定心中有气。但个人意气之争的背后,其实更深刻的原因是政治观点的不同。
张汤倒霉的起因是汉文帝墓被盗,宰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去汉武帝面前请罪。到了之后,张汤没反应。这与他挖老鼠时表现的性格是一样的。我没责任,为什么清罪。这个事,成为朱买臣等三人诬陷张汤的契机。
他们诬陷张汤有一条是很毒的。汉武帝要干一件事,外面有人知道了,居物图利,其中有张汤的下属。因此证明张汤卖君求财。这种诬陷是很难自辩的。于是,张汤自杀。他写给汉武帝的遗书是: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
这三个长史是朱买臣、王朝、边通。张汤死后,其家产不值五百金,这些财物,都是他的奉禄和皇帝的赏赐。这就以事实证明卖君求财是无中生有。
张汤死后,他的子侄们想要厚葬他。他的母亲说:“汤为天子大臣,被迂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这话说的很有水平,张汤的下场,不是张家屈辱,他打的是皇帝的脸。于是,他们以牛车拉着一幅薄皮棺柴为张汤送葬。
汉武帝知道了之后说:“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于是彻查此案,把三个诬陷张汤的长史全杀掉。丞相庄青翟也因此自杀。汉武帝又为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升了官。
回到问题本身,张汤是法家人物。他的为人和人格是没有问题的,他有品行,有信仰,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是值得尊重。
一个家族能够兴旺发达,与其开创者的品格有关,张家能在汉代保持几代兴旺,与张汤是有关的。他的儿子张安世在昭宣时代为将军。普代左思《咏史》诗说,金张籍旧业,七叶弭汉貂,其中的“张“就是指张汤。
张汤虽然是酷吏,但他是有品格的人,与唐代来俊臣等无耻小人不可同日而语。
说到张汤之酷,忽然想到今天。那些校园霸凌者,无耻的诈骗者,碰磁者,如果他们遇到了张汤,还敢嚣张吗?
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张汤是西汉最著名的酷吏之一,他负责查办过许多大案,比如皇后陈阿娇涉巫术案、淮南王刘安谋反案等。
汉武帝时,法律开始苛严。公元前135年,张汤与赵禹共同制立各项律令,务在深文峻法,法网愈加严密。张汤等人制定的法律,首要目的并非为了维护公正,而是维护皇权的至尊无上。在这方面,张汤是一位行家里手。
汉代的酷吏,意指执法严酷之官吏,并非就是恶吏的代名词。其实有些酷吏十分廉洁,像张汤就是这样的人。他并不好钱,但很好权。张汤因调查皇后陈阿娇巫蛊案而一举成名,深得汉武帝的器重。同时,他也善于察言观色,讨皇帝之所好。
汉武帝上台后,推行儒家学术,张汤为了迎合皇帝,在办理大案时,就牵强附会儒家经典。遇到疑难案件时,就以《尚书》、《春秋》的义理来解决。他虽是位法家人物,却很聪明地把法儒结合在一起,这种八面玲珑的作法,使他赢得汉武帝的信任。
张汤在执法上有两大特点:第一就是以严酷著称。譬如在淮南、衡山两大谋反案中,张汤大开杀戒,对有参予者采取族诛的惩罚,导致被杀的人竟然多达数万人。第二就是看皇帝的脸色办事。张汤表面装作公正的样子,其实很有心机,善于利用法律条文。皇帝想严办的人,他必将想法设法,致其于死地;皇帝想宽恕的人,他也会利用法律漏洞来为其解脱。因而,张汤虽然廉洁,但并非完全维护法律的正义,而是维护皇帝个人的权威。
张汤善于网罗罪状,打击异已势力,最后反被别人算计。当他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宰相庄青翟时,丞相府联合其他力量,共同检举、构陷张汤。张汤被免官治罪,愤而自裁。张汤虽然严酷,但他办案大多数还是依据法令行事。在他死后,后来的一些酷吏,在执法上更是不择手段。
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张汤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他用法严峻,曾帮助汉武帝施行盐铁垄断而打击富商豪强,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恩宠,同时他的权利也曾大过丞相的权利。因为张汤用法严谨冷酷,因此张汤也被称为是一个酷吏。
那酷吏张汤为人到底如何呢?
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淮南王、衡山王和江都王谋反的案件,张汤在处理这案件时,他不仅是一查到底,而且又彻底狠治,张汤也因为审理此案件而受到汉武帝刘彻的信任和赏识。
之后汉武帝又要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在用兵之前就是钱财的问题,张汤又建议垄断盐铁的生意,打击富商豪强。因为对匈奴用兵直至打败匈奴是汉武帝心中最想的事,而这些的前提就是钱财。因此张汤更加受到汉武帝的信任,而当时的丞相反而犹如虚设一般。
虽然当时因为张汤天下也开始有点动乱,也有很多官员和富商豪强以及百姓对张汤不满,但都没有影响到汉武帝对张汤的信任。
但因为张汤用法过于严峻和冷酷,就招来很多人的怨恨,后来张汤被丞相长史朱买臣等人诬陷,最终张汤自杀而亡。
张汤死后,他家中之人本想厚葬张汤,但张汤的母亲却反对并且说“张汤是大臣,却被诬陷致死,还有什么可厚葬的”。汉武帝知道后心有所触,并且说“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之后汉武帝处死朱买臣等人。
张汤自杀后,他家里的钱财还不到五百金,并且这些钱财都是来自皇帝的赏赐和他本人的俸禄,张汤本人也没有其他财产。
所以张汤虽然是个用法严峻冷酷的酷吏,但他却不是贪官污吏。他虽然曾被汉武帝恩宠而权重一时,但他并没有利有手里的权利而为自己谋取私财和利益。他为人虽然严峻冷酷,那是他对法的信念,再则法家本来就是严酷的。因此张汤虽然是一位酷吏,但他也算是廉洁之官。
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法酷吏,这是政治的产物,也是他统治手段中必不可缺的一点。张汤这样的人,表面上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其实都是他分割朝堂权利的棋子,他的死,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着皇帝的故意引导。
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西汉杜陵有张汤
自小聪慧传他乡
从父为官伴武帝
用法严酷逞刚强
中丞长史来诬陷
勒令自缢在厅堂
身家不足五百金
出自俸禄和朝王
西游驾鹤魂归去
留得青史美名扬
汉朝官员惧怕的酷吏张汤为人如何呢?
法家代表人物,清廉,冷酷,对全力热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